...金融亂象納入統一有序的監管標準,以減少無序金融創新抬高社會...

2020-11-19 市商網

【經濟日報刊文:金融科技,不能「單兵突進」】脫離實體經濟談金融科技創新、談擴大金融資產規模、談經營利潤,既違背了金融業發展的初心,又容易出現金融虛擬化運行趨勢,引發脫實向虛的市場風險。儘管泛金融圈的新業態看似層出不窮,但並未跳出「新技術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這一範疇。必須將偽金融創新業態、金融亂象納入統一有序的監管標準,以減少無序金融創新抬高社會融資成本的風險,給投資者創造健康的金融生態。

*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相關焦點

  • 對金融創新加強審慎監管,讓「假的」永遠真不了!
    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對金融創新加強審慎監管的政策導向,這是保證我國金融業穩定發展的最重要一環。金融創新是把雙刃劍,良性發展乃提高競爭力之根本,反之則將加大惡化市場風險。特別是面對當前產業、行業之間乃至全球貿易、經濟等各個領域競爭愈加激烈的局面,在我國對外開放逐步加大之時,金融真創新與偽創新魚目混珠、利益角逐難以識別。金融創新監管,正是為金融行業真正創新業務的有序開展構建規則。
  • 銀保監會: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金融創新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
    原標題:銀保監會: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金融創新須在審慎監管前提下進行   12月22日,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
  • 中國互金協會秘書長陸書春:把金融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
    始終要把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金融安全作為金融科技創新不可逾越的紅線,在做好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風險防控的前提下,金融科技要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運用技術手段,優化金融基礎設施,助力金融機構為小微、三農、低收入群體以及老年人、殘疾人的特殊群體提供更多價格合理、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二是,平衡創新監管。
  • 睿智合創:數字經濟時代如何做好金融創新與監管
    會議強調,要按照五中全會做出的戰略部署,紮實做好金融改革開放各項工作;並指出:當前金融科技與金融創新快速發展,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如金融科技相關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缺乏較為完善的監管規則,在目前分業監管的格局下,一旦出現業務或者服務糾紛就會暴露出一系列監管難題。日前,《金融時報》刊發了題為《關於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幾點認識》的文章。文章指出:金融科技沒有改變基本的金融中介模式,在很多業務特點上與傳統銀行也沒有實質差異。而且金融風險是不會消除的,只能發生轉移。傳統金融與新金融的融合發展或是未來值得鼓勵的發展思路。
  • 樓繼偉刷屏全文:八方面建言金融監管、債券市場、資本市場發展等
    目前我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考慮有序退出。宏觀槓桿率應穩住,並逐步下降。一是,治理金融亂象雖取得重大成果,但遠未成功,「資金池」清理、資產淨值化、取消剛兌、高風險機構的排查清理、金融基礎設施紊亂等現象,還要繼續整治。
  • 有關金融創新、風險防範、貨幣政策等,監管層重磅發聲,意味深長
    ,嚴重影響國內大循環;5、要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嚴守風險底線;6、資本市場要更好的發揮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7、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8、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基礎。
  • 創新監管策略,構建金融科技生態治理體系
    未來可以考慮的方向之一是引入第三維度,以監管科技賦能政府部門,如大數據安全平臺、企業預警監測平臺等,建立服務政府和國家戰略的基礎設施。由此形成「金融服務+生活服務+政府服務」的生態架構,使各主體之間加強協同。  金融科技生態體系能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而其健康良好運行離不開有效的生態治理。構建金融科技生態的治理體系包括三個關鍵層:體系層、業務層和參與主體層。
  • 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理念、平臺框架和展望(上)
    FCA將「沙箱」理念推廣到金融監管領域,旨在為金融創新提供安全的測試環境。按照FCA的定義,「監管沙箱」是指監管部門在法律授權範圍內,根據業務風險程度和影響面,按照適度簡化的準入標準和流程,允許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等在有限牌照下,利用真實或虛擬的市場環境開展業務測試。測試通過後,再依照現行法律法規獲得相關資質和牌照,並納入正常監管範圍[5-6]。
  • 美國金融監管體系蟬變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混業監管體系有其獨特的優勢,也有著體制和歷史發展的烙印,因此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軟肋,並非完美或最優監管體系,對中國金融監管改革有一定參考意義,但切不可照搬。反思CDS監管自從1993年首次推出,CDS為金融機構提供了通過場外市場轉移信用風險的機制,曾被認為是近年來最偉大的金融創新。
  • 易郭搭檔,「一委一行兩會」探路中國式金融監管
    例如,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推動資管業務健康發展的資管新規就是由央行牽頭,銀監會目前對現行監管規則進行了系統梳理,研究借鑑國內外監管實踐,起草了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擬作為配套細則適時發布實施。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穩推進與控風險
    在分析人士看來,「監管沙箱」後續仍有望繼續擴容,重點是對試點項目進行分類總結,形成可推廣的標準。穩步推進金融科技「監管沙箱」持續擴容中。12月25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官網公示了2020年第三批5個擬納入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創新應用,分別為光大銀行申請的「光信通」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農業銀行「鏈捷貸」產品、民生銀行與北京逸風金科軟體有限公司推出的「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以及北京融和雲鏈科技有限公司與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國家電投供應鏈金融平臺」、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於
  • 吳曉靈接受網易研究局等採訪:系統闡述對信用債、金融科技、直接...
    滿足跨境交易的需求是外匯管理的目的,我們要防止的是資金的無序流動對經濟的衝擊。其次是我們自己的監管標準還未實現統一。自資管新規頒布以來,我國在推進資管業務監管規則統一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在消除監管套利、促進統一監管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但從現狀來看,資管業務監管標準不一致的現象仍然存在。在不同監管體系下,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均從事資產管理業務,並且設計各自的資產管理產品。
  • 金融科技「監管沙箱」一周年:擴容風控進行時
    12月25日,央行營業管理部官網公示了2020年第三批5個擬納入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的創新應用,分別為光大銀行申請的「光信通」區塊鏈產業金融服務、農業銀行(港股01288)「鏈捷貸」產品、民生銀行(港股01988)與北京逸風金科軟體有限公司推出的「基於物聯網技術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以及北京融和雲鏈科技有限公司與平安銀行北京分行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國家電投供應鏈金融平臺」、北京中科金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推出的
  • 強化監管出清市場風險 大唐財富:中國打開大門迎接全球資本玩家
    2020年7月,央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發文,延長《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過渡期至2021年底,同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安排,平穩有序推進資管行業規範發展。央行負責人強調,過渡期延長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資管業務監管標準的變動和調整,並不意味著資管業務改革方向出現變化。
  • 穿透式監管持續滲透,金融反腐不斷加碼,從不平靜到不平凡,細數銀行...
    這一年,強監管成效開始凸顯,大額罰單開始減少,但監管罰單仍持續不斷,穿透式監管逐步滲透,更多細節問題逐步曝光;這一年,從胡懷邦到顧國明,金融反腐持續加碼,銀行業成為整治」重災區「;這一年,由於包商銀行出現嚴重信用風險,央行和銀保監會同時宣布對包商銀行進行接管,開啟了城商行被監管接管的先河;這一年,各大銀行信用卡發卡量驟減,不良率上升,「剛性扣減
  • 螞蟻集團旗下證券類、金融服務類機構將迎證監持續強化監管
    金融管理部門將以此為根本遵循,依法依規監管金融市場主體,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約束資本無序擴張,維護公平競爭和金融市場秩序。螞蟻集團成立以來,在發展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普惠性方面發揮了創新作用。作為金融科技和平臺經濟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企業,螞蟻集團必須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必須將企業發展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必須切實承擔企業社會責任。
  •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信用債...
    1.去槓桿治理亂象的方向不能動搖。目前,我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球唯一的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考慮有序退出。我再強調是考慮有序退出,不能說立即就退,而是必須逐步退。
  • 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開啟,趣店開放平臺迎更大機遇
    近日,央行營業管理部網站向社會公示2020年第一批6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應用,這意味著中國版「監管沙盒」有了實質性進展。  央行營管部稱,這6個應用涉及國有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大型城市商業銀行、清算組織、支付機構、科技公司等多家機構,主要聚焦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API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涵蓋數字金融等多個應用場景,旨在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升金融便民服務水平、拓展金融服務渠道等。
  • 樓繼偉重磅發聲: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信用債應全部退出...
    1.去槓桿治理亂象的方向不能動搖。目前,我國控制疫情和恢復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成為全球唯一的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非常時期的財政貨幣政策正在考慮有序退出。我再強調是考慮有序退出,不能說立即就退,而是必須逐步退。
  • 剛剛,樓繼偉重磅發聲:防止數據金融平臺大而不能倒!信用債應全部...
    4.債券市場的問題很多,解決的基礎條件是:發行標準、交易流通、監管機制的統一,按照證券法,市場應是交易所市場,監管機構應當是證監會,銀行間市場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利率債(我指的是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可在兩個市場同時交易,結算要打通,既方便銀行間抵押融資,又促成兩個市場同債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