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最常見的佛教詞彙,不要再誤解了!

2021-01-18 國學雜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隨緣」、「放下」、「隨喜」這些字眼,尤其是佛弟子之間說的更多,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下面簡單解釋一下,希望大家不要再誤解了!

一,隨緣吧!

佛法講「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世界上一切人、事都是無常的,都是隨時在變化的,好事變壞事是無常,壞事變好事也是無常,死亡是無常,出生也是無常。

隨緣不是隨便,是在果上隨緣,因上努力。佛教常講「菩薩畏因,凡夫畏果」,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在因地上,也就是起心動念、言語行為上下功夫。只要種下了因,遇到緣就會結果,這是一定的。但這個緣是外境,是無常的,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所以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就只管在因上努力,其他一切隨緣就好了。

二,放下吧!

每當有人遇到困難或者挫折的時候,佛弟子經常勸人放下吧,到底什麼是放下呢?怎樣做才能放下呢?

放下不是放棄,並不是什麼也不做了,工作也不幹了,家庭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那不是放下,那是自暴自棄。真正的放下,是放下心中的執著與妄想,把煩惱和痛苦放下,外緣是無法掌控的,你即使著急上火,也無濟於事,不是自討苦吃嗎?日子該怎麼過還得怎麼過,盡人事以聽天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可以了。

三,功德無量!

有時候我們做點善事,別人就會說「功德無量」,那什麼才是「功德」呢?

功德跟福德不同,功德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功」就是功夫,「德」就是收穫、得到。有一分功夫,就會有一分收穫,什麼功夫?戒定慧。比如我們修財布施,布施就是為了破除慳貪,布施後,我們真的把慳貪舍掉了,那就是有功夫了,那就是功德。如果你雖然也布施了,但還是有貪心,那有沒有好處?有,但沒有功德,只有福德,也就是福報。

四,歡迎隨喜功德!

現在網上、群裡,經常看到「歡迎隨喜功德」的字樣,那隨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讓捐錢嗎?要捐多少才合適呢?

隨喜功德,就是隨順他人的歡喜,成為自己的歡喜,看到他人做善事,自己也心生歡喜,好像自己做一樣,盡心盡力幫他完成,所以隨喜不一定就是捐錢。

但在今天這樣一個金錢社會,大家往往認為隨喜就是捐錢,這也無可厚非。那一般隨喜多少錢合適呢?捐的多了又捨不得,捐的少了又怕人笑話,這咋辦呢?答案就是量力而行,不要隨意,也不要刻意。佛教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寺院裡在分一堆橘子,讓師父們自己去拿,一人一個。這事就比較難辦,如果拿大的,別人就會說你貪心太重;如果拿小的,別人就會說你沽名釣譽。那怎麼辦呢?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拿離自己最近的那個。

當然,現在網上騙人的很多,一般主動找你隨喜的,大多是假冒的,還是要儘量注意,避免上當。

相關焦點

  • 佛教入門常見詞彙,你需知其意!
    切勿愚痴,佛教入門常見詞彙,你需知其意。一、佛。什麼是佛?佛雖作為一個漢字,但其本身卻是由梵文所翻譯而來。其來源於古印度,亦是「佛陀」的簡稱。佛,意譯為覺者或智者,其佛陀亦是具足自覺、覺他、覺滿、如實知見一切法的性相,亦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聖者。佛陀不僅僅是覺悟宇宙真理的覺悟者,亦是徹知宇宙真相的智者。佛陀更是具足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者。
  • 1分鐘知曉佛教最常用的9個詞彙
    佛教早已不是「喬達摩悉達多」那個時候傳播的佛教!佛教早已是與華夏儒家道家等深深融合的那個佛教!也許,佛祖喬達摩悉達多並未成想到吧。可,如是我聞,那些閃著智慧光芒的詞彙依舊熠熠生輝:1、般若般若,讀「波惹」。梵語,中國話翻譯為「智慧」。我們說「崇道明德,修心開智」,「修心」就是為了開智慧,就是「般若」。
  • 開光是佛教的?細數那些容易被誤解的道教詞彙
    性命雙修提到雙修,一些人不自覺地就往一些男女之事方面想,這是一種誤解。性命雙修是道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道教追求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為了達到長生,道教會通過各種修行方式去實現。早期的道教以煉製服餌外丹為主,自唐代以後道教的修行方式逐漸由外丹術向內丹術轉變。
  • 佛教常用詞彙,你知道多少?
    佛教之中有很多很多,對於未學佛之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的詞彙。但對於學佛之人來說,這些詞彙可能就是我們時刻都在說,在講的詞彙,隨口而來。那麼今天就用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幾個最最最熟悉的佛教常用詞彙。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家是不是經常聽到,譬如文章底部下的評論,好多好多都是阿彌陀佛。
  • 關於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和記憶喪失,最常見的5個誤解
    而人們對關於痴呆症、阿爾茨海默病和記憶喪失這些問題還有很多誤解。美國西達塞納醫療中心(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神經科主任Nancy Sicotte博士來為我們揭示關於這些問題最常見的5個誤解。
  • 海濤法師開示:普遍遭誤解的佛教9大禁忌,佛弟子不可不知!
    【#普遍遭誤解的佛教9大禁忌】●誤解1:#香爐裡殘餘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其實我們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個香爐,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須清理收拾,經常保持像第一次燒過香的香爐一樣清潔。
  • 5個有關微距鏡頭的常見誤解
    以下五個有關微距鏡頭的常見誤解,值得我們去思考一下呢︰1) 微距鏡只適用於微距攝影?雖然,微距鏡頭的主要功能確是拍攝微距照片,但其實它同時可以用來拍攝人像作品,而且鏡頭質素、對比與飽和度亦相當不錯,不要讓它的名字,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啊。2) 微距鏡頭很昂貴?
  • 淺談佛教詞彙在中國語言文字中的應用
    專有名詞:世界「世界」一詞起初來源於佛經,並不是現代詞彙,在我們習慣用語中佔據一定的地位。在佛經中世界的含義是「世」指時間,「界」代表空間。詮釋了時間與空間是一體存在的不可分割。巧合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用這個名詞解釋就最為恰當了。中國古代則是用「天下」代替世界,直到佛教發展到中國以後才發現「世界」一詞更適合場景和現象的正確表達。
  • 不要再對我們有誤解了,馬賽克真的P不掉!
    後期是跟拍攝完全平等的創作形式,是以照片為素材的再創造,主要作用是達到拍攝無法達到的效果,比如利用HDR合成增大動態範圍,局部調整重塑光影,製作精細黑白效果……再大一些,製作流雲、星軌、圖像合成。所以你拍的越好,後期起來也就越好!
  • 關於精神心理疾病的11個常見誤解
    然而,許多誤解依然存在。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11個常見的錯誤認識。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天的文章將聚焦精神衛生。雖然這個話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但仍有許多與心理健康相關的誤區。可悲的是,心理健康狀況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恥辱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思維定式。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一樣,我們掌握的信息越多,我們就越不應該讓謠言來影響我們的觀點。
  • 漲知識:來自佛教的日常用語詞彙
    佛教對我國傳統文化和人們的生活影響極為深遠,來自佛教方面的日常用語詞彙比比皆是,人們只是習慣使用,而忘了深究他們的來源。 「解釋」這個詞就來源於佛教。它出現在漢代之後的史書中,這是因為佛教東漢末年傳入我國,東漢之後「釋」家的佛教才在我國逐步流傳開來。
  • 佛教 | 至今最古老的宗教、也是被誤解最多的宗教
    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可是在今天也是被誤解最多的宗教。許多穿著西裝筆挺的高級知識分子,想要在佛前拿香跟著對拜,勉強可以;可是叫他五體投地對佛磕頭頂禮,這就有點為難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認為拜佛是落伍的事,是老人家已經與世無爭最後的歸宿,要我這個青年菁英不努力追求富貴錢財而去拜佛,未免太消極了;講白一點,學佛是失去社會鬥志的人才會走的路。
  • 關於佛教的派系劃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說藏傳佛教就是密宗
    現在的千僧齋會(全山齋會),是全山僧人,無論僧尼、老幼,無論藏、漢共同出席,這成為五臺山最盛大的佛事活動之一。按照佛教教制,把漢傳和藏傳,分為前部和後部。前部是漢傳在念誦自己的經文,以自己的儀軌進行。後部是藏傳格魯派,以自己念誦方式來給功德主消災。舉行千僧齋會的羅睺寺,是五臺山現有8座黃廟之一,始創於唐朝,歷史上曾是五臺山5大禪處之一。
  • 最常見佛教禮節:雙手合十的內涵
    合十也稱合掌,是最為常見的佛家禮節。幾乎可以在任何場合使用。不論是禮佛,拜見長者或是同修之間問訊以及向旁人致意,都可以合十為禮。即使是非佛門中人,在有關場合,我們也「入鄉隨俗」使用合十禮。但對於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禮節,我們不一定了解它的內涵,也有可能在使用的時候並不規範。
  • 對哥斯大黎加的常見誤解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旅行/移民諮詢者,我總是建議大家至少對即將要去的國家做一些基本的調查,所以在您來之前,希望您能讀一讀這一篇文章:關於這些年,我們聽到的關於哥斯大黎加的一些誤解。哥斯大黎加是一個島嶼這是人們對哥斯大黎加最大的誤解。很多人把哥斯大黎加誤認為波多黎各(Puerto Rico),認為它是一個島嶼!
  • 漲知識:佛教若干詞彙常識(菩提心、無常、八苦、十善……)
    不過,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論,也是與我們當下的身心活動息息相關的,也是為了解決現實人生中遇到的問題的。根據佛教的理論,我們的婆娑世界本來就是苦的。要想脫離這苦海,得到安樂,首先得要破執,而破執就要明白什麼是「無常」,什麼是「無我」。
  •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漢語中的這些詞彙都來源於佛教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 > 荊州清音 正文 來源:鳳凰佛教 時間:2017-06-30 10:41   兩漢之際,佛教傳入中國,許多佛教典籍也陸續被翻譯成漢語。而讓你想不到的是,時至今日,很多我們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詞語也都來自佛教用語。
  • 最常見佛教詞彙,90%的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含義,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木魚 佛門法器中的木魚,是用木頭做成魚的形狀,誦經時敲打魚頭,其用意在於:魚有一特殊習性,不管是在水中遊或靜止不動,眼睛都睜著不休息,佛門取其精進的特性,敲打木魚來策勉修道者要用功不要懈怠。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佛教:晚上在家可以誦《地藏經》嗎?別再迷信了!
    地藏菩薩的大孝和大悲誓願令諸天讚嘆,被佛教廣為弘傳,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是漢傳四大菩薩之一。地藏菩薩的道場在如今安徽的九華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薩在造像上與其他佛菩薩不太一樣,以沙門形象實現,更利於弘揚佛教義理。其坐騎為諦聽,地藏菩薩總是左手持摩尼寶珠,右手拿著錫杖,有時也會頭戴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