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雙修
提到雙修,一些人不自覺地就往一些男女之事方面想,這是一種誤解。性命雙修是道教最重要的教義之一。道教追求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為了達到長生,道教會通過各種修行方式去實現。早期的道教以煉製服餌外丹為主,自唐代以後道教的修行方式逐漸由外丹術向內丹術轉變。內丹修煉的核心則是性命雙修。
那麼何謂「性命雙修」呢?「性」為心性、思想、性格、精神等,是內在的東西;「命」指的是身體、生命、能量、肉體,是外在的東西。丹道典籍《性命圭旨》有云:「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為之命?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簡單的來說就是修身和修心,也即修身養性,是指靜以養心,靜以養氣,要保持身心健康。
自然無為
很多人認為「無為」就是一種以消極的態度去不作為,這是對道教理念的一種誤解。道家的自然無為指的是道以自然為法則,以無為處世應物,成就了萬物,也成就了自我。《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本性就是自然,人活在天地間,就要遵循自然萬物的法則。道教不但不是消極避世,反而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修行處事。道教重生惡死,並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吶喊。人的生命取決於自身的修煉,通過內丹修煉等方式來延年益壽。
貧道
貧道是很貧窮的道士的意思嗎?答案當然不是。「貧道」只是修行的道士的一種自謙稱呼,將「貧道」二字掛在嘴邊是在時刻警醒自己要戒除世俗慾念、貪嗔與痴妄,修行之時不要心存妄想,要腳踏實地。《太上太霄琅書經》有記載:「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這也是對道教少私寡慾、見素抱樸的思想境界的一種體現。
開光
提到「開光」,很多人都會誤以為它是佛教的儀式,其實不然。開光儀式最初來自道教,簡單的說就是高功法師通過一系列的齋醮科儀,將無邊的法力注入到神像中去,這樣神像也就具有無邊法力的靈性。佛教本身沒有開光一說,只有「加持」,流傳到現在統統叫開光。
沒有經過開光的神像只是一件藝術品,而且也沒有神靈的依附,只有經過法師開光之後方可進行供奉。而且開光是一件莊重且神聖的儀式,遠遠不是簡單的用硃筆點幾下那麼簡單。
無量天尊
很多宗教都有各自的聖號,如基督教的「阿門」,佛教的「阿彌陀佛」等等。對於本土的道教來說,很多人由於受到早前的說書人等影響,認為「無量天尊」是道教的聖號,其實這是錯誤的。「無量天尊」從字面來理解為無數的天尊,「無量」是虛指的數量詞,有無窮的含義,「天尊」則是道教對於信奉的神靈的一種尊稱。直呼「無量天尊」顯然不對。
道教徒正確念誦的聖號應當為「福生無量天尊」,意思即我們的福報來自於無數的天尊。除了這句,道教還有可以消災避難、去祟避邪、解除厄運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可令天尊隨聲應化,幫助人解憂排難,化兇為吉的「太乙救苦天尊」等等。
本期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了解更多的道教文化知識,歡迎大家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