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自稱「貧道」,是窮的原因嗎

2021-01-18 愆之行

貧道,是指道教中的修行人士對於自己謙稱,只要是在外修行之人,在自我介紹之前都會加在「貧」這個字,例如佛教自稱「貧僧」,道教自稱「貧道」等等。

為什麼道士要自稱貧道呢?

在不了解這其中的文化之前,愆衍一直認為是因為和尚道士太窮才自稱貧僧或是貧道,畢竟都是在外修行之人,又不事生產,哪有那麼多錢財。

其實愆衍一直都都搞錯了,原來道士自稱「貧道」,是指自己對修行淺薄,對於道的理解還不夠的自謙,而這裡的「貧」也並不是指貧窮,而是指知識少,理解不通透,修行時間短。

在《靈寶一切自然經》解釋為:「夫人求仙道,積功無厭多,功滿自然得道。學道猶世人憂居貧,無不得仙者也。言則貧道汲汲,唯道是務,常與心諍,以制眾魔華想,貧道之言,蓋上清道士通稱也。」

可見,道士自稱貧道並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學海無涯的關係,而修道更是任重而道遠,以「貧道」自稱,不過是時時提醒自己修行的艱難。

《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則說:「道士謙辭於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

當然,這裡的「未富」並不是指錢財,而是對「道」的理解,故而貧道則是道士的自稱,而不是說自己很窮,才自稱「貧道」。

那麼道士自稱「貧道」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在魏晉之前,無論是道教還是佛都沒有統一稱呼,也很少有道士自稱「貧道」,而是在南北朝時期,稱為佛教皇帝蕭衍出現,才使得方外之人以「貧」自稱開始多了起來。

而這一時期的佛教文化也因這位佛教皇帝,而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與道教有相爭條件的宗教。

道教是吃素的宗教嗎?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吃素

為什麼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傳統道教中,神仙與天仙是兩個等級

相關焦點

  • 為何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表示自己很窮嗎?
    而在《射鵰英雄傳》中,全真道士的一句臺詞是「貧道平生所學,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道士、和尚自稱「貧道」和「貧僧」?表示自己很窮嗎?當然不是了,「貧僧」、「貧道」的「貧」並不是指的貧困,據史料記載,佛教是從遠古的印度傳來的,不過印度的和尚並沒有「貧僧」稱呼,這完全是由國人創造出來的。
  • 貧道是指道士很窮嗎?
    網絡上有句話很有道理,就是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所以,講到貧道是說道士很窮這個話題,首先需要聲明,和其他很多宗教相比,道士確實略顯清貧。打坐之道人但貧道難道就真的是指道士在物質方面的匱乏嗎?肯定不是。
  • 貧道、貧道是指道士真的很窮嗎?
    網絡上有句話很有道理,就是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所以,講到貧道是說道士很窮這個話題
  • 「貧僧」「貧道」的自稱,是謙說自己貧窮不富嗎?
    「貧僧」「貧道」的自稱,是謙說自己貧窮不富嗎?說得很清楚:這裡的「貧」不是「窮」,而是「缺少」的意思;「貧道」,即缺乏道行修煉。在出家人看來,酒色財氣、福祿壽禧等四大皆空,出家無家:一不要房子,二不要妻子,三不要票子,吃的是素食飯,穿的是百衲衣,住的是僧寮房,終其一生只幹三件事:打坐、念經、超度。他們要錢做什麼呢?
  • 道教常識:道士為什麼自稱「貧道」?
    相信大家不論在影視劇和小說中,還是現實生活中,經常聽到道人自稱「貧道」。那麼,你知道道士為什麼自稱「貧道」嗎?
  • 和尚為什麼有的自稱貧僧,有的自稱老衲,貧僧和老衲什麼區別
    看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大家最熟悉的臺詞是全真道士丘處機的:「貧道平生所學,稍足自慰的只有三件……」。可見,「貧」不是和尚的專用詞,道士也用。其實,我們知道佛教源自古天竺,也就是印度,但是印度的和尚並沒有「貧僧」的自稱,這個詞佛教傳入中國後,一個本土化的名詞,而這一個詞則源於道教。
  • 和尚本是道人,「貧僧」亦作「貧道」
    《僧史略》云: 「若此方對王者,漢魏兩晉或稱名,或雲我,或雲貧道,故法曠上書於晉簡文,稱貧道。支遁上書乞歸剡,亦稱貧道。道安諫苻堅,自稱貧道……漢魏佛法未興。不見紀傳,自偽國稍盛皆稱貧道。」於是乎佛教出家人出於對於帝王的尊重乾脆稱呼「貧道」得了。「貧道」在佛門的深意與來源既然提出了貧道,佛門要自然對於這個稱謂給予合理的解釋。
  • 道士不事生產,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無論是道士還是和尚,甚至是西方天主教的牧師都是不事生產,專心於宗教事業的人物。而道教近年來更是聲名不顯,就更加讓人好奇道士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是怎麼生活的。其實,道士雖然不工作,但還是有收入的,按嚴格的說,道士每天的宗教活動就是工作,也會有薪資發放,雖然不多,但是保證基本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道士到底有哪些收入?首先,肯定是信眾供奉的香油錢了。這是無論是哪一個道觀還是寺廟都一定會有的,而且很多道觀擺放的功德箱幾乎是每個神像前都有一個。
  • 「貧道」不是電影中的 「貧道」,上帝也不是西方的上帝
    電影小說裡很多道士都自稱為貧道,甚至街邊賣大力丸的也是如此。一般人對於貧道的理解,似乎即是貧窮的道士,是收入低下的意思。其實錯啦!《靈寶一切自然經訣》「夫人求仙道,積功無厭多,功滿自然得道。言則貧道汲汲,唯道是務,常與心諍,以制眾魔華想。貧道之言,蓋上清道士之通稱也。」(《中華道藏》第二十八冊、三百五十四頁)經文明白解釋,貧道是道士謙稱自己於道行修行尚淺的意思,古代道士也有不少出入宮禁,親近諸侯的,修真之士,清靜無為,若時刻以錢財未富掛在嘴邊,豈非荒唐而不近事理?而一讀此文,則瞭然明白。
  • 《聊齋志異》中的和尚為何自稱貧道?是和尚口誤,還是蒲先生筆誤
    明明是個和尚為何稱自己為「貧道」?是和尚自己「口誤」,還是蒲松齡先生「筆誤」?這要看故事的背景年代,要看道人的著裝、語言、行為、具體環境等,不能簡單判斷對錯。為什麼會發生和尚自稱「道人」的現象?梁敬帝紹泰元年,發生了著名的釋道御前大辯論,道家失敗,十三歲的梁王蕭方智命令道士們剃髮為僧,從此佛教趁勢大興,不再依賴道教的招牌,遂從梵文音譯出「比丘」、「和尚」、「僧人」等稱謂詞語,徹底告別了「道人」這一寄人籬下的稱呼。如果看到古中有僧人自稱為道人時。就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還有古代一些書畫家在自作品名時。也寫成「某某道人」寫或畫。
  • 和尚自稱老衲?為何萬歲的沙僧不自稱老衲,法海卻自稱老衲呢?
    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氣宇軒昂、慈眉善目的唐僧,他可從來不自稱自己是老衲。就是後來,他們師徒四人都身披袈裟,也都不自稱老衲!這裡小姐姐問考考您,老衲是源自袈裟嗎?答不出來,也不要緊,後面有答案。咱們先看看唐僧四個徒弟中,誰年齡最大,是孫悟空嗎?是豬八戒嗎?是沙僧嗎?是白龍馬(小白龍)嗎?唐僧的四個徒弟也不自稱老衲!
  • 貧僧貧道貧尼師太老衲誰從了誰?古代出家人真的都是這樣稱呼嗎?
    電視劇和武俠小說看多了,對貧僧貧道師太老衲這樣的臺詞耳熟能詳,有時候開玩笑也會說:「師太,你就饒了老衲吧!」但是玩笑開多了,也會產生一個疑問:貧僧貧道貧尼師太老衲誰從了誰?古代出家人真的都是這樣稱呼嗎?有讀者說:「沒必要費心查閱史料,只要找幾個出家人問問不就行了?」
  • 諸葛亮為什麼被穿上道士的八卦衣?
    在成都武侯祠孔明殿看到羽扇綸巾、身披鶴氅的諸葛亮像,有人會問,為什麼在戲曲中,在有的武侯祠裡,他穿著的是道士八卦衣呢?的確,在京劇《借東風》《空城計》中,在清代的《三國演義》的一些插圖中,在有的武侯祠裡,諸葛亮都是身穿八卦衣的道士形象。諸葛亮作為我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怎麼會身著八卦衣,以一個道士的形象出現呢?
  • 「貧道」很貧嗎?開光是佛教的?細數那些容易被誤解的道教詞彙
    貧道貧道是很貧窮的道士的意思嗎?答案當然不是。「貧道」只是修行的道士的一種自謙稱呼,將「貧道」二字掛在嘴邊是在時刻警醒自己要戒除世俗慾念、貪嗔與痴妄,修行之時不要心存妄想,要腳踏實地。《太上太霄琅書經》有記載:「道士謙辭於道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獨若遺,故為貧士。士之為理,修善為事。」這也是對道教少私寡慾、見素抱樸的思想境界的一種體現。
  • 志怪故事|單道士
    單道士笑笑說:「公子家中堆金積玉,奴僕成群,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學這些小技有什麼用?」韓公子忙道:「若是學得一二技,也可博得眾人一笑,親朋好友相聚,施將出來豈不是更有趣?」單道士想了想說:「公子說的也是,貧道傳授你些法術便是。」韓公子大喜,忙道:「多謝道長。」單道士問道:「不知公子想學什麼?」
  • 聊齋故事|東廟道士
    有一天,韓生正在請客,門口來了個道士,看門人見他託著破缽,便施捨他幾枚銅錢,不料道士推開看門人的手,不要這幾枚銅錢。看門人暗想,莫非他要吃的?他隨即跑了進去,拿了些殘羹剩飯給道士,這下子把道士惹惱了,將飯菜潑了一地。看門人瞪了他一眼,轉身跑進大門,任憑道士怎麼敲打法器,他都不再理睬。
  • 關於貧道割韭菜
    貧道看來看去,似乎沒太明白,於是又搜索了並理解了下,方才明白,原來「割韭菜」的真正含義是:"總有二貨會源源不斷出現的,所以可以任意壓榨他們。"當貧道了解這個概念後,頗吃一驚:世上還有這種操作?然後貧道反思了一下,是得深刻檢討:割韭菜這活兒,貧道真幹不了。
  • 道士遇到了和尚!
    在一個很普通的小鎮上,有一條很普通的小河,一個道士正在河邊走著,河的對岸有一個和尚正坐在岸邊的一塊大石頭上打坐,道士看到和尚。便問:那邊的和尚,打坐不去寺廟,跑來這裡做甚?和尚回答他:這裡清淨。道士又問:這裡流水聲甚大,何來清淨之說?和尚說:水聲雖大,但我心中平靜,自是無法影響到我的。道士又問:既然心中平靜,又為何刻意選這麼一個你認為清淨的地方?心中有佛,便無處無是清修的場所。和尚大驚:敢問這位道長尊號?道士擺擺手:貧道清風,和尚法號又是什麼?
  • 淘寶店主賣符咒是真的嗎?多少錢一張?有效嗎?
    淘寶店主賣符咒 虛假道長網絡營銷手段竟如此高明   近日「轉運符」、「闢邪符」、「招桃花符」等道教「符咒」成為淘寶等電商平臺一些網店的商品,而這些網店的店主均自稱「道長」,甚至還有店主貼出「道長證」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 故事:龍王發怒降雨——道士飛身降龍
    ,全是在這兒來佔座兒的那和尚和道人都聽到了這些話,也都不以為意,偏小和尚心性好強,即刻發作起來,老和尚見小和尚發作,柔聲說道:徒兒莫急,世人大多趨利赴譽,你若為這點小事便不依不饒,那如何還能修行,小和尚聽了師傅的話不語,默默低頭吃麵,道士聽了老和尚的話,對著老和尚拱手道:方丈在上,貧道稽首了,不知方丈法號,在哪座寺院裡住持,和尚道:道長有禮了,老衲法號度源,掛單在臺鹿寺修行,敢問道長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