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道,是指道教中的修行人士對於自己謙稱,只要是在外修行之人,在自我介紹之前都會加在「貧」這個字,例如佛教自稱「貧僧」,道教自稱「貧道」等等。
為什麼道士要自稱貧道呢?
在不了解這其中的文化之前,愆衍一直認為是因為和尚道士太窮才自稱貧僧或是貧道,畢竟都是在外修行之人,又不事生產,哪有那麼多錢財。
其實愆衍一直都都搞錯了,原來道士自稱「貧道」,是指自己對修行淺薄,對於道的理解還不夠的自謙,而這裡的「貧」也並不是指貧窮,而是指知識少,理解不通透,修行時間短。
在《靈寶一切自然經》解釋為:「夫人求仙道,積功無厭多,功滿自然得道。學道猶世人憂居貧,無不得仙者也。言則貧道汲汲,唯道是務,常與心諍,以制眾魔華想,貧道之言,蓋上清道士通稱也。」
可見,道士自稱貧道並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學海無涯的關係,而修道更是任重而道遠,以「貧道」自稱,不過是時時提醒自己修行的艱難。
《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則說:「道士謙辭於未富,自言貧道,亦貧士。」
當然,這裡的「未富」並不是指錢財,而是對「道」的理解,故而貧道則是道士的自稱,而不是說自己很窮,才自稱「貧道」。
那麼道士自稱「貧道」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在魏晉之前,無論是道教還是佛都沒有統一稱呼,也很少有道士自稱「貧道」,而是在南北朝時期,稱為佛教皇帝蕭衍出現,才使得方外之人以「貧」自稱開始多了起來。
而這一時期的佛教文化也因這位佛教皇帝,而得到全面的發展,成為與道教有相爭條件的宗教。
道教是吃素的宗教嗎?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吃素
為什麼說現在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傳統道教中,神仙與天仙是兩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