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彙有六成以上來自漢語,越南語和漢語到底是什麼關係?

2020-12-19 國史拾遺

在古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東亞地區的文化中心,儘管由於各類原因,東亞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政權體系,但是卻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泛文化認同,而這其中最緊密的文化紐帶莫過於漢字。

古代,東亞地區漢字屬於通行文字,周邊各國儘管出現不少異化字體,但漢字最權威的地位卻始終沒有動搖,越南的字喃基本被認為不正規;朝鮮王朝的訓民正音(就是現在的韓文)更是被滿朝士大夫抵制;日本人只敢把自己創造的文字叫「假名」,真名是「漢字」!

越南阮朝大臣李文馥曾在《周原雜詠草》中表達過這種文化上的「一體感」:「天地間同文國者五,中州、我越、朝鮮、日本、琉球亦其次也」

當然,這僅僅是文字相對統一,語言上是不可能統一的,畢竟以古代各地的交流條件,東亞形成統一的語言不可能,別說統一的語言,即使是中國國內,連統一官話也無法做到,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

人家秦始皇只能做到「書同文」,可無法做到「語同音」。

一直到現在,漢語在不同地區仍然差別極大,如果沒有統一的漢字和通用語,各地方言甚至不能互通,但是,不管怎麼說,漢語中的各大方言仍然都是屬於漢語族的,即使是不能互通,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即使聽不懂粵語,對著字幕看,也只會感覺:這個語言只是發音和普通話差別很大,但沒到兩種語言的地步。畢竟,長期都是統一的王朝國家,文字系統也完全一樣,語言自然還是有聯繫的。

那麼,中國境內的方言如此,東亞其它地區的語言是不是也如此呢?當然不算,它們可能受到漢語影響,但並不屬於漢語,語言學上,其實是有「語系」的概念的,所謂語系,就是對語言進行分類的方法,具有相同祖先的語言被歸為一類,類似生物分類法。分類依據為各語言語音、詞彙、語法之間的對應特徵和演變規律。

當然, 屬於同一個語系,並不能說這兩種語言在現在的關係也很親近,比如漢語,漢語就屬於漢藏語系,這種語系的特點是:很多是孤立語;有聲調;單音節詞根佔多數;有量詞;以虛詞和語序作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當然,語系的劃分是人文科學上的概念,相對自然科學,很難有特別嚴謹的指標,所以判斷標準經常變,朝鮮語就很難定語系(之前被認為是阿爾泰語系,但後來被否決,現在一般認為是孤立語言或朝鮮語系),日語則更難判斷。

但是,如果知道歷史的人,可能會對另一種語言有些疑惑,這就是越南語!為什麼呢?因為越南和朝鮮、日本、琉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它曾經在相當長時間都是中原王朝的直屬領土。

那麼,越南語算不算漢語的分支呢?

答案是不算,越南語現在一般認為是南亞語系(有爭議,但這是較主流的觀點)。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因為越南在古代人口很多,而且長期以來並沒有得到完全的漢化,所以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漢語的傳播也是有個過程的,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吳國、越國和楚國用的語言和北方「諸夏」當然不一樣;秦漢時期,即使已經徵服了兩廣和吳越,但是暫未完全被漢化的越族所使用的語言呢?當然也不一樣,即使這個時候,官方是有統一語言的,到了後來,當地居民和北方移民融合,慢慢漢化,粵語、客家語、潮汕話、吳語等才形成。而當地本土土著越人呢?它們的語言(這些語言應該和東南亞語言屬於同一語族)基本就消失了,剩下一點可能殘留在南方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當中,南方漢語方言的發音也可能也受過一些影響。

所謂「中原雅音」,也只有一部分上層人會

江南一帶很多地名,很可能就是受古代山越語言的影響,比如徽州地區一些發音和傳統漢語迥異的地名(黟、歙)等。

可是越南在這個過程還沒有定型的時候,就獨立出去了,所以就形成了自身的語言,有人可能困惑:那是不是如果越南當初沒有獨立出去,現在的越南語就是方言了呢?其實不是的,如果越南沒有獨立出去,越南語就不會發展成現在這種越南語,而是會更像漢語,成為事實上的漢語方言。

越南人發明的「字喃」

但是,越南北部和中原王朝融為一體畢竟也有差不多上千年啊,而且,這裡還不是被看成是邊疆羈縻區,而是直接管轄的郡縣,時間這麼久難道沒有影響嗎?還真有,事實上,朝鮮語、日語、越南語中,越南語確實是受漢語影響最深刻的,越南人甚至沒有發明自己的文字(現在的越南國語字是法國人編的,而越南歷史上只有字喃,這是一種很不正規的漢字變體),越南語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漢語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可達60%。越南語中有多個層次的漢語借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唐代前後借入的「漢越語」這一個漢字的整套音讀系統,它與切韻音存在整齊的對應。

越南出現了用拉丁字母寫春聯的奇特景象

一開始,越南的語言中就有一種古漢越語,這是指在漢字尚未大量傳入越南之前,零星傳入安南口語中的漢字音。這個時期主要是在中唐以前,特別是在漢朝的越南內屬時期。古漢越語保留較多六朝漢語的特色。

而漢越詞大規模傳入後,影響更重,所謂「漢越詞」是指在越南語裡一些由漢語引申而來的漢根詞和漢源詞的統稱。朝鮮語、日本語也有大量類似的詞彙,分別稱為「漢字語」、「漢語」。 漢越詞在越南語裡所佔的比例眾說紛紜。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約佔越南語詞彙的60%,越南學者黃文行則認為漢越詞大約佔60%,在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則高達70-80%。還有許多越南學者認為高達82%。

也就是說,古代的越南語和古代漢語,比現代的越南語和現代的漢語,關係更近。這種關係甚至部分傳承到了現代,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因為漢越語比朝鮮、日本的漢字音保留更多的存古特徵,中古漢語的聲韻調與漢越音均存在規律系統的對應,因此漢越音對中古漢語語音本體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那有哪些詞屬於「漢越詞」呢?舉幾個例子:科學、教育、政治、歷史等專用詞彙都是(越南語現在這些詞的讀音和漢語很像),而更令人驚詫的是,現在有些越南語的詞彙,反正會讓中國人有種「穿越」的感覺。

越南孔廟

比如,越南語中:「學士」稱為「舉人」;「博士」稱為「進士」;「大學生」稱為「生員」,「賓館」稱為「客棧」,國家最高科學院竟然還稱為「翰林院」,海軍上將被稱為「水師提督」…

不過,越南語借用的古漢語亦主要為高級詞彙,常用於文化語、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而在口語中的使用頻率則相對較低,一些日常出現的事務,比如樹木、天空、石頭什麼的,越南語當然還是有自己的音,這就是傳統的越族音,還沒有完全被漢語取代。

相關焦點

  • 日語、韓語、越南語……哪種語言最像漢語?
    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種語言和漢語有什麼關係?其實,從語系上來說,這三種語言並不是屬於漢藏語系。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韓語屬於孤立語系(尚未有定論),而越南語則屬於南亞語系。但是,眾所周知,日語、韓語、越南語,這三門語言曾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漢語的影響,它們的語言層次都和漢語有一定的聯繫。
  • 讀《漢語史稿》|漢語的近親有哪些?
    英語是典型的屈折語,因為英語的動詞有屈折變化,如:play(玩)可以變化為playing、played等。復綜語主要是一些印第安語,這類語言的特點是分不出詞和句子,有點類似於黏著語,一個句子是由詞加上諸多詞綴擴充而成。然而,以上是較為粗疏的分類。要想弄明白漢語的特點,必須要有一面鏡子作為參照物。
  • 沈國威︱二字詞、言文一致與漢語詞彙體系的近代重構
    總結以上,我們可以說參與詞彙體系近代重構的詞有以下幾類:一,新詞,詞的形式不見於漢語典籍,是全新的;二,意義用法更新詞,即舊詞形新詞義;三,激活詞。人們常說新概念需要新詞語,十九、二十世紀之交中國社會發生了劇變,所以需要大量的新詞語,可以這樣理解嗎?
  • 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
  • 現代漢語真的有那麼多詞彙是從日本引進的?
    有多少詞彙是日本獨自發明創造的,哪些詞彙是中國先翻譯的,再傳去日本的?重新理解這些學科知識的漢語概念在近代「援西入中」的過程,對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具有重要意義。「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陳力衛《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孫江《重審中國的「近代」: 在思想與社會之間》、沈國威《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 : 嚴復譯詞研究》、章清《會通中西 : 近代中國知識轉型的基調及其變奏》、 【德】阿梅龍《真實與建構 : 中國近代史及科技史新探》現代漢語到底引進來了多少日語詞彙?
  • 「語言研究」越南語發展簡史
    為了解決語音和文字的統一,在使用漢語漢字大約1000年之後,越南利用漢字書寫本民族的語言,並以漢字為基礎發展了喃字,其書寫的文書稱為漢喃文。從16世紀開始,來自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的傳教士開始使用羅馬字母來記錄越南語的發音,這是現代越南國語字的雛形。1651年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大.羅德(Alexandre de Rhodes)編著的《越葡拉字典》是越南語用羅馬字表記的起源。
  • 日本語、韓國語、越南語這三種語言誰最接近漢語?
    從以上文字解讀看,日、韓、越三國語言似乎與中國漢語並無關聯。但實際上,這三國語言都曾與漢語有過十分密切的關係。在上古時期,日韓、越等國只有語言而無文字。翻譯成白話文為:朝鮮王衛滿,原是燕國人。最初,在燕國全盛的時候,曾經攻取真番、朝鮮,讓它們歸屬燕國,並為它們設置官吏,在邊塞修築防禦城堡。後來秦國滅掉燕國,朝鮮就成了遼東郡以外的邊界國家。
  • 關於越南語的系屬
    》,從語言深度接觸的角度討論了有關中國和東亞族群歷史的若干問題,讀後頗受啟發。不過文中提及越南語的系屬,羅先生認為是南亞語和侗臺語的過渡類型,這與當今世界語言學界的主流觀點不符,所以筆者想在這裡略作說明。關於越南語的譜系分類,過去曾經存在許多爭論。由於越南語與漢語和侗臺語都有密切聯繫,有學者主張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所說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但經過近數十年的研究,基本可以肯定越南語(京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
  • 日語和漢語的歷史淵源,真是一言難盡
    這些新詞彙,是明治維新後,日本對西方詞彙的翻譯。日本人對這些西方詞彙進行新的理解,利用漢字表意的特性翻譯出一系列意譯詞,這類新的詞彙就被稱為「日制漢語」(也稱「和製漢語」)。例如,「revolution」被譯為「革命」,是借鑑了《周易》: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 漢語的微秒,漢語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語言!
    二、附加題:1丶男人對一個女人有好感的原因:一是喜歡上這個女人;二是喜歡上這個女人。2丶男人約會遲到的原因:一是睡過了;二是睡過了。老外淚流滿面,交白卷,回國了(3) 漢語漢字是最牛逼的語言文字沒有之一 什麼?你不信那我講個故事:荒郊野外 男的:來了? 女的:來了 男:沒來吧?女:沒來 男:來不? 女:來!…男:來了嗎? 女:還沒來!男:還沒來?那再來 女:來了!
  • 漢語和英語的詞性,都有哪些異同點?
    學生有一個很苦惱的問題,拼音學完了,就開始學音標。漢語語法學完了,就開始學英語語法。撞撞,小鹿亂撞。撞撞撞,小鹿亂撞。之前我寫了一篇是關於拼音和音標的文章,今天我就來說說漢語詞性和英語詞性有哪些常見的區別點。兩者既有相同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 漢語3000年:從油印稿遺珍張世祿《漢語史講義》整理出版說起
    張世祿《漢語史講義》的一個基本特色是現代性,在理論上更傾向於把語言作為一個關係系統來觀察和分析。它呈現給讀者的,不是一個一個漢語要素的演變史,而是漢語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整個關係網絡。尤其可貴的是,張世祿把語言史看作社會史的一部分,為讀者立體展示了中國三千年宏大歷史背景中奔湧不息的語言長河。
  •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借譯詞彙分類
    英文的詞彙就如同美國的人口,都是大熔爐,其組成多元,來自世界各個角落,若追本溯源探究其祖籍地,結果經常會讓我們大感意外。我們不妨先做一個小小的測驗,單選題。請問下面哪個詞是「純種」的英文?(1)freedom (2)sky (3)money (4)coffee (5)tea有答案嗎?
  • 申小龍:漢語3000年
    近日,這一成果——張世祿《漢語史講義》(上下冊)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這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出版後,我國語言史研究的標誌性創穫。作為張世祿先生指導的最後一名博士生,我為《漢語史講義》拂去歷史塵灰,以嶄新的面貌問世而激動不已。張世祿《漢語史講義》的一個基本特色是現代性,在理論上更傾向於把語言作為一個關係系統來觀察和分析。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在當時新加坡的居民結構中,由7成華人和3成的印度人及馬來西亞人共同組成。所以在本國哪種語言的使用率最高則可得出分曉。 不過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考慮到,本國畢竟由這三種人群組成,所以採用漢語、馬來西亞語和印度語這三種中的任意一種作為官方語言,都會引起其他群體的不滿。 恐怕會滋生許多禍端、甚至引起暴亂什麼的。
  • 有一種介於粵語和越南語之間的過渡性語言——吳川話
    在不少字上面和廣州話是同意不同音。兩者相差的距離,就好比粵語和普通話的區別。詞彙吳川話有50%的詞彙與廣州話相似,其與廣西桂南平話(粵語分支)較為接近,還有5%與 閩語相似,剩下的45%則是土生土長,或者說是古百越的俚僚部族遺留。
  • 英語和漢語之間有這麼多的不同……
    漢語和英語中很多詞之間的內涵意義和感情色彩也有所不同,不能隨意替換。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宣傳」,不少人會將「宣傳」直接翻譯成propaganda,但propaganda在英語中是貶義詞,一般用來指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而散布誇大或虛假信息,與中文「宣傳」的含義相差很大。
  • 都說漢語美,到底美在哪?王力先生談了這三點
    最整齊勻稱的樂段是由長短相等的兩個樂句配合而成的,當樂段成為平行結構的時候,兩個樂句的旋律基本上相同,只是以不同的終止來結束,這樣就形成了整齊的美。同樣的道理應用在語言上,就形成了語言的對偶和排比。對偶是平行的、長短相等的兩句話,排比則是平行的、但是長短不相等的兩句話,或者是兩句以上的、平行的、長短相等的或不相等的話。
  • 漢語的使用人數排名第二,哪一種語言排第一?第二語言你選什麼?
    全世界有6809種有關語言種類和分類,漢語的使用人數排名第二,哪一種語言排第一?排名前十的語言都有哪些?10.日語估計1.3億人使用。日語是日本列島上主要所使用的一種語言。也是日本國民的母語,所以文字也自然成為了日本的書面語言。早在唐朝的時候,日本就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大量漢字的詞彙流入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