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龍:漢語3000年

2020-12-22 金臺資訊

《漢語史講義》張世祿 著 申小龍 整理東方出版中心

張世祿講義手稿

甲骨文

金文

作者:申小龍,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者按

一部手稿遺珍的整理,展示的可能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命題。一部學術專著的付梓,夯築的可能是一個領域內的理論基石。出版行業,一直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文化強國奠基。今日,光明悅讀推出漢文化專版,借近來出版的書籍,講述漢語的博大,漢畫的精深,以及漢律所具有的制度文明與理性行政基因。

近年來,筆者在系統整理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張世祿先生全集。在廣泛徵集其遺稿的過程中,意外從張先生教過的學生手中,發現了他上世紀50-60年代漢語史教材4種油印稿,計100多萬字。筆者從中整理出70萬字的漢語史講義。近日,這一成果——張世祿《漢語史講義》(上下冊)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這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出版後,我國語言史研究的標誌性創穫。作為張世祿先生指導的最後一名博士生,我為《漢語史講義》拂去歷史塵灰,以嶄新的面貌問世而激動不已。

張世祿《漢語史講義》的一個基本特色是現代性,在理論上更傾向於把語言作為一個關係系統來觀察和分析。它呈現給讀者的,不是一個一個漢語要素的演變史,而是漢語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整個關係網絡。尤其可貴的是,張世祿把語言史看作社會史的一部分,為讀者立體展示了中國三千年宏大歷史背景中奔湧不息的語言長河。

3000年分合大勢

商代以前,我國黃河流域一帶的語言狀況十分複雜。「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禮記·王制》)。據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時三千,周初分封的諸侯也有八百。每一「國」(實為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殷商時期,我國各地既有流動性很大的遊牧群體,又有比較固定的農耕生產群體。殷王朝多次遷都,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很不穩定,活動範圍廣泛。但殷氏族的語言卻非常強勢,周滅殷後,在與周氏族語言的融合中脫穎而出,成為後世共同語言的基礎。

周以後,由於中央集權的國家形態逐漸形成,漢語的歷史發展大勢是統一。至先秦時期,漢民族逐漸形成,形成了漢語最早的共同語形式——「雅言」,且通用範圍已經相當大。無論是甲骨文、金文,還是《詩經》、諸子百家遺留下來典籍,都可以證明,那時的語言,呈現出了一致性。如《論語·述而》裡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在漢代,共同語的流通範圍已經很廣,因而被稱為「凡語」「通語」「凡通語」。它們和雅言一樣,都是在北方方言(長安話或洛陽話)基礎上形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千年來,漢語共同語的發展隨社會的演進而波瀾壯闊,從未中斷。在這一過程中,漢字擺脫了各地的發音,以形表意,系聯起九州方圓的語義世界,將其整合為中華民族統一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又由於國家幅員遼闊,長期處於著割據狀態,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漢語方言的分化日益加深,形成了語言世界的離心力量。因此便產生了這種現象——隨著共同語的形成,漢語方言的融合趨勢加速。但在融合競爭中勝出的方言卻更為強勢,方言之間的差異在擴大。

戰國以後,「越人安越,楚人安楚」(《荀子·榮辱篇》)。王畿一帶的北方話,即雅言共同語,和楚方言、越方言鼎足而居。漢代政治經濟統一的力量進一步加強,秦晉方言逐漸融合,但方言分歧依然嚴重。這一點我們從揚雄《方言》一書就可知一斑。漢以後,新的方言在融合和動蕩中相繼出現。南粵地區的百粵之族被中央政權徵服,自秦始皇以來謫戍幾十萬人於此,粵地原屬僮語一支的語言被漢語所同化,形成漢語新的方言區域——粵方言。五胡亂華社會動蕩,「戍羶汙染,靡有寧居」,黃河流域大批中原百姓避亂遷閩,客居南粵。而閩地自周秦以後就不斷有徵蠻、謫遷、避亂的移居者,移民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唐末農民起義而愈甚。由此中國南方逐漸形成了閩方言和客家方言。十二世紀隨著契丹、女真和蒙古等異族侵入,巨大的社會動亂進一步加劇了方言之間的分合,逐漸形成了較為穩固的方言群雄,由此奠定了漢語方言的基本格局。

表面上看,漢語的歷史發展過程,呈現出「統一」和「分化」兩條平行線。實際上,「分化」始終從屬於「統一」。

漢魏以後,內憂外患雖然使當時的社會通語「南染吳越,北雜夷虜」(顏之推《音辭篇》),但隋的統一結束南北割裂局面後,經濟文化的繁榮又對統一的文學語言提出了迫切需求。以傳統的讀書音為基礎的《切韻》音系在政府的推行下深入人心,極大地穩固了共同語的地位。當南宋時期穩固的《切韻》體系逐漸脫離了實際語音,又有新的語音規範「中原雅音」——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官話應運而生。十二世紀後,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在大都(北京),北方話的勢力越來越大,並隨政治軍事力量傳播全國各地。宋元明清流行的大量文學作品,如話本、戲劇、小說等,都是北方話作品,有力擴大了共同語的傳播。

近代資本主義起步後,共同語上升為主導方面,控制和銷蝕著漢語方言的分化趨向。晚清以後的白話文運動、國語運動更加速了全國性的語言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漢語發展為高度統一的民族語言創造了條件。

3000年中國社會發展史

漢語史發展的歷史分期,本質上是一個語言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漢語史講義》對漢語各要素的演變及其相互關係的分析,清晰展示了漢語史發展中內部因素和外部原因的關聯,社會歷史和語言邏輯的統一。

中國社會發展至上古時期,漢語基本詞彙的格局已定型,包括自然現象、人體、親屬稱謂、人稱代詞、生產和生活用品、數詞和量詞等。詞彙的雙音化發展已成趨勢。《詩經》中有大量雙聲疊韻詞。至先秦時期,漢語詞彙中除了大量反映漁獵、農業、手工業的詞彙外,還出現了反映商業和社會制度的詞彙,如母系、禪讓、井田、階級統治等制度,以及反映祖先崇拜、天文歷學、醫學農學、諸子百家等方面的詞彙。秦漢時期,詞彙全面反映了當時的官吏制度、刑法酷政,以及秦統一後的各項重大改革。在漢代,教育事業、宗教思想、農耕水利的新發展都在詞彙上有充分表現,手工業的許多重大發明,如紙張、瓷器、玻璃以及張衡的渾天儀,都反映在其中。

進入中古時期後,漢魏六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戰亂和災禍持續數百年。一方面,大批北方人避難流徙南方,北方語音在與南方語音混雜的過程中流失了一些特徵;另一方面,北方地區受「夷族」侵略,少數民族語言也影響了北方語音。在聲母方面,複輔音等輔音消失了,一系列新的聲母產生,唇音也開始分化;在韻母方面,一系列韻尾消失了,主元音高化,形成陰聲韻與入聲韻相配的整齊格局;在聲調方面,確立了平上去入四聲;在音節結構方面,出現簡潔化、混同化趨勢。這些變化固然肇因於語音發展的內部規律,但它們發生的時機也具有深刻的社會原因。詞彙方面,一大特色是外來詞的大量輸入,包括佛經翻譯中的外來詞和與外族交往中的外來詞;另一大特色是大批口語詞彙出現在新書面語中,至唐代的敦煌變文中更甚。

《漢語史講義》將13世紀到作者生活的20世紀50年代統一划為近代期。這一時期初期,遼金元入侵,北方共同語區域長期戰亂,大量人口南遷,語言發生又一次混合。此後隨著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穩定,近代漢語在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話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逐漸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原來以汴梁一帶官話為標準的中原雅音,逐步被北方官話取代。近代時期漢語詞彙最重要的現象是北方話詞彙的發展,它與北京官話的流行和政治中心的勢力有密切的聯繫。明清白話文小說《水滸傳》《西遊記》《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用北方話撰寫,也有力推動了北方話詞彙的發展和廣泛傳播。此外,鴉片戰爭以後的外來詞,尤其是英語和日語詞彙,大量被漢語吸收。在語法方面,五四以後句法結構複雜化,新興用法包括新的插說法使漢語的結構趨向精密,豐富和提高了漢語的表現力。

正如張世祿先生所說,世界上現有語言的歷史,很少有超過一千年的。漢語歷史之悠久,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語言望塵莫及。縱觀漢語三千年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漢語雖然歷經大規模封建割據、大規模夷族入侵、大規模人口遷徙,以至方音紛歧,但依靠統一的國家體制和意志,依靠表意漢字形成的穩定的向心力量,統一和融合始終是語言發展的主流,方言也成為漢語文化多樣性的沃土。在數千年的演變歷程中,漢語語音趨向簡化,語法趨向精密複雜,詞彙則依靠雙音化的節律和字與字的意合,不斷創造出豐富的本土詞彙和外來意譯詞彙,形成萬花筒般生生不息的人類語彙景觀。

以北京大學王力先生的《漢語史稿》和復旦大學張世祿先生的《漢語史講義》為代表,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漢語史研究根基深厚,源遠流長,中國也有非常優秀的語言學家。《漢語史講義》的整理出版,展示了我國漢語史研究的新水平,我們期待在這一領域新人輩出、前景燦爛。

相關焦點

  • 漢語3000年:從油印稿遺珍張世祿《漢語史講義》整理出版說起
    《漢語史講義》張世祿 著 申小龍 整理東方出版中心張世祿講義手稿甲骨文金文一部手稿遺珍的整理,展示的可能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命題。一部學術專著的付梓,夯築的可能是一個領域內的理論基石。值得一提的是,三千年來,漢語共同語的發展隨社會的演進而波瀾壯闊,從未中斷。在這一過程中,漢字擺脫了各地的發音,以形表意,系聯起九州方圓的語義世界,將其整合為中華民族統一的意識形態。另一方面,又由於國家幅員遼闊,長期處於著割據狀態,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漢語方言的分化日益加深,形成了語言世界的離心力量。
  • 漢語3000年
    3000年分合大勢 商代以前,我國黃河流域一帶的語言狀況十分復雜。「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禮記·王制》)。據傳黃帝時中原有萬國,夏時三千,周初分封的諸侯也有八百。每一「國」(實為部落)都有自己的語言。殷商時期,我國各地既有流動性很大的遊牧群體,又有比較固定的農耕生產群體。
  • 揭秘教漢語|從月薪3000到年入30萬,細數鮮為人知的9大類對外漢語崗位和待遇
    只是希望對剛入門對外漢語的老師有點價值。由於自己以前不會太多的自媒體技能,所以本期視頻的製作,從策劃、寫逐字稿、拍攝、剪輯、加字幕等,都是我從零開始學起,邊學邊用。最終熬了好幾個夜晚才做出來的。很多對教漢語感興趣的老師經常問我的問題,就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途徑和待遇。這次算是給他們交的一個作業吧。第二、策劃。這一塊主要是信息搜集和分析。我詢問了自己圈內的數十個老師,由他們反饋的信息進行分析和概括。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兒發生。
  • 請回答,1988年的申海哲
    85年到95年的這十年間應該是香港樂壇(抑或說是市場)最紅火的時候。請回答系列韓劇雖然講的韓國發生的故事,但是其中不可避免地處處顯現出這股港風颳過全亞洲的盛況。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以及韓國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被稱之為「亞洲四小龍」。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感覺韓國人對香港的執念比我們想的還要深。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亞洲小國崛起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擁有非常發達的製造業和旅遊業,人均GDP,使用漢語,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採用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呢?"
  • 申爸教育理論丨大腦如何短時間內組裝語言流
    啊……得回來,接著說了。
  • 申小龍:你在意piano發音從雙唇到舌尖的感覺嗎?——反觀「鋼琴」之於《鋼的琴》
    例如piano這個單詞,我們譯做「鋼琴」,實際上把它放在了漢語的系統裡。「鋼」和「琴」都是具有漢語的意義的。那麼對於中國人來說,直接使用piano和使用「鋼琴」一詞相比,應該表達的意義會更貧乏。但在上一次提問中,您認為不譯詞可以表達更豐富內涵。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更豐富的內涵是英語的內涵嗎?那麼這種內涵又是怎樣到達我們的意義系統裡的呢?
  • 這個字生活中常用卻很奇特,讀音3000年不變,你有沒有讀錯?
    然而,我國卻有這樣一個奇特的漢字,歷經了3000年,它在方言裡只有一個讀音,也許你的讀法就是錯的,這就是「街」字。追尋文字和語言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文化的傳承綿延不絕,全靠文字的記載。現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國外也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很多國家開設了漢語課,也有不少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
  • 小龍
    小龍 2020-08-03 18:28:15  來源:西寧網絡電視臺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年了,還在炒「四小龍」
    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果然還活在20年前」。蔡英文去年也曾熱炒臺灣經濟重返「亞洲四小龍第一」話題,國臺辦發言人當時對此表示,臺灣經濟民生的狀況怎麼樣,臺灣民眾的切身感受才最有說服力。今天(1日)的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稱,今年因為新冠疫情,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受挫,但臺灣因為防疫得宜,經濟交流未受到太大的影響,最新公布的經濟增長率數據顯示,臺灣的增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名列前茅,更是四個地區中唯一正增長的地區。
  •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
    當年的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齊頭並進,為何如今差距卻越來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進入了和平發展的一個新的時期,為此很多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始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在亞洲的某些地區,比如東亞,還有東南亞有很多的經濟體迅速的崛起,所以在當時的時候,就有八個國家和地區分別被稱為「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
  • 小龍回家了!8月9日與釋小龍相約亞星小龍影城(中獎名單)
    小龍要回家了!1992年在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表演中,獲得少林同臂拳、羅漢棍兩項優秀獎,一舉成名,並受到影視界的關注。從1993年7月與臺灣長宏影視公司籤約開始,小龍陸續拍攝了《旋風小子》、《新烏龍院》、《中國龍》、《無敵反鬥星》、《十兄弟》、《龍在少林》、《黃金島歷險記》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經典影片。 此後,小龍還主演了《少年包青天》三部曲和《火線追兇》系列電影。
  • 跳躍小龍人
    龍一直都是神話故事裡面的角色,也經常能夠在影視劇中看到,在這款跳躍小龍人手遊中,玩家就能夠成為小龍的主人。小龍剛剛出生並沒有什麼技能,所以玩家需要對小龍進行細心的關照,保證小龍能夠健康的成長。同時遊戲裡面還有很多不同的皮膚,玩家能夠解鎖並使用。
  • 村支書的「致富經」——記隆德縣沙塘鎮街道村支書許小龍
    許小龍1990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去浙江杭州和寧夏靈武等地務工,10年間,通過在工廠務工和承包建築工程,他攢下了一些積蓄。2004年,回鄉投資辦起了麵粉加工廠,2010年選為村主任,2013年換屆選舉中被村民推選為村黨支書記,這一幹就是9年時間。自從當了村支書後,他無暇顧及自家的生意,一心撲在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兒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多年積累的「致富經」為全村的經濟發展出良策,謀思路。
  • 今晚,韓國超人氣「小鮮肉」申東浩,全頻段實力唱跳.
    ▼中文名:申東浩別名:Shin Dong Ho出生日期:1994年6月29日職業:歌手、演員國籍:韓國◆東浩super junior成員金起範,學習之神的俞承浩,衝破屋頂的High kickyun尹時潤入選了虎年受姐姐們期待和矚目的『年下男F4「。◆東浩參演了電影《二樓的惡棍》,成為演技idol的一員,電影於10年6月開拍,共演的演員有韓石圭、金秀慧等實力派演員,東浩在裡面扮演金惠秀女兒同校的人氣『臉贊』。◆電影《我的黑色小禮服》中,東浩與劉仁娜扮演情侶。
  • 蔡英文預計臺灣將成「四小龍」之首?到底什麼是四小龍?
    蔡英文現場自誇,經過3年多努力,臺灣改變經濟結構,讓產業轉型,已經是「四小龍」第一。還稱現在「到處都有投資與建設,經濟正在快速向上」云云。但對於蔡英文的說法,島內評論幾乎「一邊倒」質疑。蔡英文說,臺灣近年發展機會多,只要穩穩往前走,臺灣一定越來越好。她還表示,要讓臺灣經濟脫胎換骨,也讓年輕人對未來有希望,讓長輩可以安享晚年,更要讓孩子能健康成長,成為未來能撐起臺灣責任的年輕人。
  • 在一起,點亮新「申」活!2020年上海銀行信用卡?《申》報·電影盛宴...
    ,「在一起,點亮新『申』活 上海銀行信用卡·《申》報電影盛宴」如約而至。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留下自己復古造型的一張照片,也感受到別樣的快樂活動現場還有超級多的手工課程!寫春聯,做沙瓶畫,給帆布袋填色......大人和孩子們都玩兒得超級開心!帶著自己的作品度過新年,為自己和家人送上2021年的第一份禮物。濃濃的新春氣氛在現場不斷傳遞。
  • 沉迷漢語 山東高校留學生沙衛詩在漢語橋比賽中奪銀
    本人供圖    108將中激烈角逐,憑藉深厚文化底蘊奪得第二名  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本屆漢語大會融競技性、益智性、文化性、表演性、互動性為一體,主要考察外國學生的漢語聽說讀寫能力、中國國情知識、文化技能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
  • 王者榮耀明天將迎來一波更新小龍給大家帶來最先手資料分析
    王者榮耀明天將迎來一波更新小龍給大家帶來最先手資料分析 2020-07-28 17:07  柳州娛樂達人小龍
  • 臺灣鬼混20年從「四小龍之首」退落? 專家貼圖揭殘酷真相
    (圖片來自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大嘆「臺灣經濟鬼混20多年,完全在退步,讓人無法接受」,讓臺灣曾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光環黯然失色。不過,財金專家謝金河卻出面喊「臺灣是辛苦調整20年」,引來兩方論戰。對此,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在臉書貼出GDP曲線圖,意外戳破這多年來為臺灣媒體以及政治人物塑造出的經濟榮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