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饅頭店」,竟然改變了上海早餐江湖的版圖

2021-02-17 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本文作者/李欣欣 顧箏

在上海,不同的點心都有一些代名詞。

提到湯包,一般最先聯想到「佳家」;提到生煎,會想到「小楊」;如果提到饅頭,那一定是「巴比」了。

2003年,第一家「巴比」誕生在上海市的九江路山東路口;18年後,巴比在全國有近3000家門店。

其實巴比在上海走紅之前,上海人的早餐榜單上,饅頭不怎麼排得上號。

豆漿油條大餅粢飯「四大金剛」、泡飯澆頭面生煎餛飩,無論哪個拉出來,都比饅頭更有存在感。

但沒有一家做中式早餐的門店,能像巴比這樣,白手起家,從一家平平無奇的路邊饅頭店,迅速成長為遍地開花的上市企業。

說巴比改變了上海早餐江湖的版圖,這句話不為過。

在上海,包子和饅頭只有一個叫法:饅頭。

根據前綴來區分品種:有餡的,叫「菜饅頭」、「豆沙饅頭」、「肉饅頭」;沒餡的,叫「淡饅頭」。

至於大江南北清一色的「包子」兩個字,來到上海,只有「肉饅頭」還可以稱作「肉包子」或「鮮肉大包」。

1999年,劉會平初來乍到,對上海的飲食文化還沒有了解透徹。

他開了一家「劉師傅大包」店。但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店的短板:店名太土,包子的口味也不夠地道。

巴比饅頭的前身

名叫「劉師傅大包」

當時劉會平還是一個青澀的小夥

於是他暫時將店關掉,隻身來到上海的老牌點心店做學徒。

在跟隨上海老一輩點心師傅學習的過程中,他很快掌握了在上海開好包子店的秘訣。

當看到上海的點心師傅在調製生煎包餡料會往裡面加糖時,劉會平驚訝之餘恍然大悟:

原來上海人的口味偏甜,製作點心,多少要放點糖。自己之前調的包子餡偏鹹,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除了口味,劉會平還觀察到,上海路邊生意紅火的點心店,都有個共同特點——乾淨清爽。

他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開的那家店——桌腳桌面都有點油膩,員工包括他自己都不太注重形象。

「上海的顧客,多挑剔啊,不喜歡不講究、邋遢的店。」

在上海生活久了,他也漸漸摸透了這座城市的特徵,其它城市的早餐都沒有上海這麼匆忙。

每天清晨,無數年輕人匆匆去趕地鐵,快步走在上班路上,是沒時間坐下來吃早飯的,而這也給了快捷早餐店發展的大好機會。


第一家巴比饅頭

開在九江路山東路口

一開業就排起了長隊

總結出這些特點之後,開包子店的念頭又在劉會平心裡復燃了。

這一次,他沒有在菜場附近選址,而是把店開在了河南中路、九江路的路口。

這裡和南京路步行街只有幾步之遙,是上海最繁華熱鬧的地段之一,有公交、有地鐵,商務樓也集中。

年輕人跳下車走往公司的路上,順手帶兩個包子,完美解決沒時間吃早餐的苦惱。

一開張,小店生意就紅火得不得了。上班高峰期間,隊伍要排幾十米長。

過了兩年,劉會平把店面從河南路路口,搬到了山東路路口。

這次搬家,他還做了一個大膽的變革:把店名從原先的「劉師傅大包」改為「巴比饅頭」。

回憶更名這一重要事件,劉會平說:「上海人管包子都叫『饅頭』,『肉饅頭』、『菜饅頭』,我就換成『饅頭店』,讓上海人覺得親切。」

「而且那時來買饅頭的白領越來越多,他們覺得『劉師傅大包』這個名字太土了,我就想換個洋氣點的名字。」

「巴比」這個名字朗朗上口,讓人過目不忘。開一家火一家,一時間家喻戶曉。

2003年,還是學生妹的鄭瑩(化名)在漢口路300號的解放日報大樓實習。

周圍可以解決餐食的地方很多,樓裡的食堂,對面的新旺、東北餃子、雲南米線……豐儉由人。

但在周圍一圈探索下來,鄭瑩發現了一個最實惠、最方便填飽肚子的辦法——去九江路山東路口的「巴比」。

在錯過了飯點,或急著趕回學校去上課的時候,鄭瑩會去那裡買兩隻饅頭,一隻肉一隻菜,總共一塊兩毛錢。

經過18年的發展

如今巴比饅頭的種類

越來越豐富了

從蒸屜裡出籠的饅頭冒著熱氣,皮白鬆軟,餡的味道比自己大學食堂裡5毛錢一個的菜肉饅頭要好很多。

這很合鄭瑩這個上海小囡的口味——肉饅頭帶點甜,菜饅頭也帶點甜,一掰開,裡面碧綠生脆。

這一餐雖然便宜,但對鄭瑩來說,在「口味之欲」上,吃得心滿意足。

門店清爽衛生、饅頭口感鮮美,加上購買方便、價格實惠,巴比饅頭憑藉著秀外慧中的實力,贏得了無數上班族的偏愛。

新一代的

巴比門店形象

18年過去了,巴比已經從一家小小的饅頭店進擊為家喻戶曉的「國民」點心店。

菜場旁,地鐵站內,公司附近的小路上……隨處都能買到。

品種也愈發豐富,不再只有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還多了粉絲、梅乾菜、酸豆角、蘿蔔絲等多種口味,真正的「實心饅頭」和又香又糯的燒賣,也能買到。

把一家店變成千家店,只把饅頭做好,遠遠不夠。

在這十多年的發展中,巴比一家家門店背後強大的「中央廚房」,也越做越彪悍。

最初只有幾平方米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發展為六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廠,明年工廠規模還會翻倍。

走進巴比位於松江的工廠,才知道做饅頭也能這麼「硬核」。

車間裡迎面而來的,除了壘起來的四萬斤青菜,還有一條呈環線的生產線,這樣數量驚人的蔬菜,僅僅是巴比工廠一天的加工量。


工人在對青菜

進行初揀

一天的加工量是四萬斤

工人在操作臺前先對青菜進行初揀,去除黃葉爛葉後,青菜們就進入了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中,由機器去頭去尾、一葉葉掰開。

車間經理陳雨華介紹說,這條超高效率的自動化青菜輸送線,不久前剛投入使用。

「以前都靠人工做,但員工兩隻手指一直重複掰的動作,一整天下來,太疲勞了,到了夜裡手指會脹痛。我們就想:有什麼辦法能把人解放出來?」

一起被解放出來的,還有洗菜、切菜、攪拌、做饅頭等工作。

巴比中央廚房的

生產線

實現了自動化

劉會平很捨得在高科技設備上花錢,幾個月前他拍板買下德國產的智能化滾揉機。

機器的功能簡單說來,就是給肉「做按摩」,既不會破壞它的蛋白質纖維,又讓肉勁道足、好吃。

這種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城市的氣質一脈相承。


力求精緻

工人正在給奶黃包

貼上小豬耳朵

上海人講究「生活」要做得「清爽」,其實也就是對精緻和專業的要求,要不是這種作風和氣質,上海製造當年怎麼能火遍全國?

劉會平在上海做生意多年,早已被這種工作作風影響。

事後他復盤自己第一家店失敗的原因,覺得是因為自己當年還沒有產品質量意識,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實踐證明,「在上海,『差不多』,肯定不行」。

工廠還專門添置了智能檢測X光機,用來篩選餡料中的異物,就怕萬一在生產線上有零件脫落掉入餡料裡。

一旦機器有疑似報警,這包餡料就會被拆開進行全面檢查。

不僅是機器上科技含量高,在研究餡料的顆粒大小這方面,工廠也採用了實驗室級別的標準。

胡蘿蔔和香菇餡料

顆粒分明

大小均勻

在門店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人工切菜跟不上供應的速度,車間開始使用切菜機器,但是剛開始切的顆粒很不規整,有大有小。

經過反覆研究和設備不斷翻新,終於可以切出大小均一的顆粒了。

只是青菜顆粒大小該是多少,是4毫米×6毫米,還是5毫米×5毫米?太大,口感粗糙;太小,又少了顆粒感。

在一次次的反覆嘗試後,巴比饅頭現在確定下來的青菜丁大小,使青菜包的口感更上一層樓,並成為巴比的招牌產品。

類似的「實驗」還有很多。

劉會平覺得,上海人很講規矩,這樣的城市文化,讓他有大把時間可以潛心研究產品,在保持傳統口味品質的同時,不斷開發更時尚、創新的口味和產品。

今年開始,巴比將全面進軍點心界。

除了巴比饅頭、巴比包子外,新鮮美味的巴比水餃分分鐘可以在「叮咚買菜」上買到,最快29分鐘就能送到家門口。

除了傳統的白菜豬肉、水晶蝦仁等經典口味外,巴比還推出了網紅口味螺螄粉水餃。在餃子裡能吃到貨真價實的螺螄粉,大概全網只此一家。

巴比的新品種

螺螄粉水餃

頗具網紅氣質

上等肥美螺肉,秘制高山竹筍,加上傳統手工粉條,餃子也能吃出嗦粉的境界。

巴比水餃適合各類花式做法,加入酸湯醬料包煮著吃、蒸著吃、芝麻醬幹拌都能翻新出驚喜口感。

如果在螺螄粉裡加入螺螄粉水餃一起煮,那絕對能收穫一場舌尖上的味蕾狂歡。

工藝方面,不同於傳統的速凍水餃,巴比這款全新的速凍鎖鮮水餃又叫「小短餃」,最大特點是保質期是30天,按需生產,工廠直送。

採用鎖鮮包裝+急凍技術,完美保留最初的口感,將包裝水餃的新鮮度發揮到了極致。

全新速凍鎖鮮水餃

「小短餃」的

自動化生產線

每份水餃的量剛剛好適合「一人食」,尤其適合因疫情不能回家過年的新上海人。

不同口味的水餃煎餃拼在一起,更能滿足一家老小對口味的差異化需求。

熱辣美味的新品水餃,在價格方面也相當親民。

12隻一盒的小短餃,白菜豬肉、韭菜豬肉只需12.8元,螺螄粉15.8元,水晶蝦仁22.8元,白菜豬肉煎餃13.8元。

最近年貨季期間,叮咚買菜平臺還推出各類折扣活動,堪稱新年囤貨必備。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叮咚買菜平臺推出了折扣活動

巴比的熱門產品

經常賣斷貨

又是一個有些特殊的新年,當我們圍坐在飯桌前,品嘗著螺螄粉口味的水餃,用芝麻醬拌著熱乎乎的餃子,為這個漫長冬天,增添了從容的美味,還有踏實的溫暖。

福利來了!

我們將隨機抽出在文末留言評論的10位讀者,送出10份巴比「小短餃」全家福禮盒(每份裡面各口味餃子1盒,共6盒),作為送給市指粉絲的新年福利!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評論!


全家福套裝包括:

螺螄粉水餃*1

螺螄粉煎餃*1

白菜豬肉水餃*1

白菜豬肉煎餃*1

韭菜豬肉水餃*1

水晶蝦仁水餃*1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

寫稿子:李欣欣 顧 箏 /

拍照片:李欣欣/ 編稿子:韓小妮/

畫圖畫:二 黑/ 寫毛筆:陳冬妮/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相關焦點

  • 萬億早餐賽道裡的「包子江湖」
    看似從早餐切入,但實際涵蓋了一天五市,這是中餐所不具備的先天條件。包子、餃子等小吃小點,對於北方和南方人來說,即是小吃又是主食,滿足早午晚市,下午茶、夜宵全時段經營,消費場景絕不僅局限於早餐。有些餐飲人利用獨到的商業眼光,早早在原本大家「瞧不上」的生意上構建自己的商業版圖。
  • 包子第一股巴比饅頭上市在即,年入10億的夫妻店是怎麼煉成的?
    如果你在全國各地問這個問題幾乎都有不同的答案,天津、山東可能告訴你煎餅果子,川渝地區可能告訴你小面、燃面,華東地區可能告訴你燒餅油條等四大金剛,在中國這個餐飲大國裡面,早餐的文化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一家街頭並不起眼的早餐小店竟然能夠成為開店近三千家,年入10億的超級巨頭,而且就這家早餐夫妻老婆店竟然還上市了?
  • 上海早餐文化之生煎饅頭
    上海早點心中的生煎饅頭,絕對屬於老少皆宜,深受喜愛的美食。在上海話裡習慣將生煎稱為「生煎饅頭」,對於外地的朋友來說這很有意思事,為什麼明明有餡料不叫包子而叫饅頭呢?這是因為上海話裡將所有的包子都稱為饅頭,比如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等等。在原來的漢語中就只有饅頭的叫法,包子是胡人帶入中原後的叫法。
  • 把包子饅頭捏成了「童話世界」,廈門這家包子店,專「治」不愛吃飯的小孩!
    ……卡通片、童話世界裡的小夥伴,都被捏成了可可愛愛的小包子和小饅頭。這家專業製造可愛的麵店店,藏了一個兒童樂園,萌炸天的樣子,別說是小盆友不肯放手了,就連大朋友見到了,都走不動。#可愛動物園系列粉嫩的小豬、胖呼呼的熊貓、機靈的小猴子、小刺蝟……麵點師的手中竟然藏了一座卡通動物園。
  • 商業觀察早餐店生存圖鑑:有人憑包子店上市,有人靠早餐起死回生
    順利的話,巴比饅頭母公司中飲巴比將會以「包子第一股」成功IPO,這也是A股饅頭第一股。這樣的成功,意味著早餐這門一直被視為微利的生意,其實有著更大的想像空間。那麼如何才能開一家早餐店,並實現盈利的目標呢?01早餐生意有多火?
  • 上海小吃,本地人愛,老外必買,正宗的早餐攻略
    大家好,我的名字是湯圓,在上一期,湯圓帶您參觀了上海當地人最喜歡的零食和蛋糕,的湯圓將帶您一睹莫多最正宗的早餐!在上海的早餐中,最熟悉的是蟹黃饅頭、飯糰、蔥煎餅,這些都是上海人,從小吃到大餐,所以湯圓這次,我們整理了一些湯圓的常客。
  • 超萌的饅頭免費送!這家兒童美食店,「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②極具創意的超萌造型,顏值炸裂人人愛品種超多有卡通包子、蝴蝶面、棒棒糖包子等熊孩子和90後阿姨搶著吃讓孩子覺得吃飯也可以很好玩連我們辦公室的90後叔叔阿姨都愛的不行小居居,強頸怒,小兔幾……這家店把早餐玩成了動物園
  • 全上海人都愛吃的這家包子店,火了以後竟說變就變!
    99%上海人都吃過的包子鋪巴比饅頭3.0全新上線!
  • 蝴蝶面、數字饅頭免費送!這家兒童美食店,「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②極具創意的超萌造型,顏值炸裂人人愛品種超多有卡通包子、蝴蝶面、棒棒糖包子等熊孩子和90後阿姨搶著吃讓孩子覺得吃飯也可以很好玩連我們辦公室的90後叔叔阿姨都愛的不行小居居,強頸怒,小兔幾……這家店把早餐玩成了動物園
  • 淡竹弄這家早餐鋪的南瓜饅頭都說很好吃 78歲奶奶的手藝 稍遲點你就買不到
    淡竹弄小區北門口有一家早餐鋪,看似毫不起眼,生意卻出奇的好,8月15日早上7點半,記者來到店裡時,這裡的顧客多得可以用人頭攢動來形容。
  • 這家店的上海老闆娘竟然如此得......不兇!?
    說到上海阿姨開的店,很多人可能都下意識覺得會有點兇,態度可能會傲嬌。但是,這家小館子的阿姨們都非常溫柔又健談,總帶著真誠的笑臉。「真正的上海人會光顧的本幫餐廳」「上海弄堂菜的代表」「終於吃到了久違的上海本幫味道」「小時候媽媽就做這樣的菜」「這就是二十多年來記憶中的味道」
  • 曹家渡這家24小時點心店,承包了上海所有傳統早餐!
    位於曹家渡的這家點心店別看它開在馬路邊上不怎麼起眼24小時不間斷營業二十多種點心不重樣涵蓋全上海最全的傳統早餐入店,讓人一下子就想起小辰光在弄堂裡次早飯的情景,木藤椅子、牆壁上貼的大幅老上海照片,老上海的腔調就是要這個樣子。
  • 這家早餐店,營業不久人氣就火到「爆」!
    能不能有家店既有麵條還有餛飩、油條、稀飯、豆漿……來!小編今天給你介紹一家讓你元氣滿滿的一天從早餐開始!聽說呀西長街有一間「好吃不貴,還實惠」的早餐店快跟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徐記早餐位於淮安區西長街勺湖公園東大門附近。這家小吃店雖然開業時間不長,但是每天的顧客很多喲!
  • 懂行| 咖啡配包子,點心 brunch … 上海的早餐店好有趣
    這些早餐店的品類各自不同,但有一處共同點是似乎與年輕新潮從不沾關係:從不修繕、服務隨意、出品不變……大多標籤可以套用在這部分店鋪上,成為城市古早味覺記憶的一部分。然而在上海,越來越多有趣的早餐地點正在浮現中。在大量年輕人聚集、各地文化交叉碰撞的這座城市,早餐店的存在同樣也被擴張出更為豐富的面向。
  • 【正宗網紅鏢師饅頭免費送】咬一口就爆漿的饅頭來宜春啦!
    它是江湖失傳已久的紅糖饅頭它是火爆全國的連鎖品牌鏢師紅糖饅頭終於!它來自上海鏢師總局的包子,在江湖闖蕩數年,被人們所喜愛~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解鎖吧!我的早餐標配,美味的包子加一杯粥,營養不失單調,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 這家饅頭店8年送出260萬個免費饅頭
    從2011年8月3日到2019年8月3日,位於福建石獅市湖濱曾坑金曾一路的這家「永恆陽光」饅頭店,已經整整溫暖石獅8個年頭,他們以「上街派發饅頭」這種樸素的形式,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此後的兩年間,「永恆陽光」饅頭店免費送出饅頭80多萬個、日均逾千個、受益困難群眾近40萬人次。不過,也就是在開店兩年後,「永恆陽光」饅頭店因資金問題陷入困境。相關新聞在各家媒體發布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泉州第一店,旗幟不能倒!」有網友甚至發出這樣的呼籲。
  • 早餐吃什麼?這些早餐店讓你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
    而蔥花饅頭、土豬肉包,又著實能讓你感受那份老底子的手工味道。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華星路12號慧娟麵館是杭州非常「網紅」的老底子麵店了,是一個叫慧娟的女人一手開起來的,最老的那家店,已經開了30多年,周圍的許多居民,不少都是從小吃到大。
  • 全國餐飲增速年內首次轉正,上海南翔饅頭店等企業全面復甦
    年初受疫情影響,上海餐飲行業遭受沉重打擊,但到4、5月份,餐飲復甦跡象已經較為明顯。三季度,因購物節、旅遊節和節假日消費帶動,餐飲市場活力加速釋放,同時,今年以來,稅務部門積極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對促進餐飲消費回補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 「老闆娘,你開這家早餐店真的賺錢嗎」?
    街道兩旁,分布著各個流動小攤和迷你小店:有趕早市還未離開的蔬菜攤、店前流動人口多到無處下腳的豆漿早餐店、各種修車賣五金的「小黑屋」……在這條路上走著,不但要提防腳下的路,還要不停抬頭找自己目的地所在點,過程中接連被電車司機摁喇叭:「小妹看路啊讓一下/走不走不?」在這種情況下,幾百米感覺也相當遙遠啊。終於在一堆豆漿包子早餐鋪的中間,找到了這家擁有獨樹一幟黃色招牌的老字號——鄧記早餐店。
  • 曹家渡這家24小時營業的點心店,吃遍魔都所有傳統早餐,阿拉上海寧都愛去!
    店裡賣的都是老上海最傳統的早餐,從經典的四大金剛到不常見的油墩子、栥飯糕、糖糕都能在這裡吃得到,齊活了!以低調接地氣,佔據了上海早餐界的半壁江山。隨便問一個上海人,沒有哪個不是四大金剛陪伴著長大的,看似平凡無常,就這樣徵服了上海人挑剔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