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欣欣 顧箏
在上海,不同的點心都有一些代名詞。
提到湯包,一般最先聯想到「佳家」;提到生煎,會想到「小楊」;如果提到饅頭,那一定是「巴比」了。
2003年,第一家「巴比」誕生在上海市的九江路山東路口;18年後,巴比在全國有近3000家門店。
其實巴比在上海走紅之前,上海人的早餐榜單上,饅頭不怎麼排得上號。
豆漿油條大餅粢飯「四大金剛」、泡飯澆頭面生煎餛飩,無論哪個拉出來,都比饅頭更有存在感。
但沒有一家做中式早餐的門店,能像巴比這樣,白手起家,從一家平平無奇的路邊饅頭店,迅速成長為遍地開花的上市企業。
說巴比改變了上海早餐江湖的版圖,這句話不為過。
一
在上海,包子和饅頭只有一個叫法:饅頭。
根據前綴來區分品種:有餡的,叫「菜饅頭」、「豆沙饅頭」、「肉饅頭」;沒餡的,叫「淡饅頭」。
至於大江南北清一色的「包子」兩個字,來到上海,只有「肉饅頭」還可以稱作「肉包子」或「鮮肉大包」。
1999年,劉會平初來乍到,對上海的飲食文化還沒有了解透徹。
他開了一家「劉師傅大包」店。但很快他就意識到自己店的短板:店名太土,包子的口味也不夠地道。
巴比饅頭的前身
名叫「劉師傅大包」
當時劉會平還是一個青澀的小夥
於是他暫時將店關掉,隻身來到上海的老牌點心店做學徒。
在跟隨上海老一輩點心師傅學習的過程中,他很快掌握了在上海開好包子店的秘訣。
當看到上海的點心師傅在調製生煎包餡料會往裡面加糖時,劉會平驚訝之餘恍然大悟:
原來上海人的口味偏甜,製作點心,多少要放點糖。自己之前調的包子餡偏鹹,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除了口味,劉會平還觀察到,上海路邊生意紅火的點心店,都有個共同特點——乾淨清爽。
他反思了一下自己之前開的那家店——桌腳桌面都有點油膩,員工包括他自己都不太注重形象。
「上海的顧客,多挑剔啊,不喜歡不講究、邋遢的店。」
在上海生活久了,他也漸漸摸透了這座城市的特徵,其它城市的早餐都沒有上海這麼匆忙。
每天清晨,無數年輕人匆匆去趕地鐵,快步走在上班路上,是沒時間坐下來吃早飯的,而這也給了快捷早餐店發展的大好機會。
第一家巴比饅頭
開在九江路山東路口
一開業就排起了長隊
總結出這些特點之後,開包子店的念頭又在劉會平心裡復燃了。
這一次,他沒有在菜場附近選址,而是把店開在了河南中路、九江路的路口。
這裡和南京路步行街只有幾步之遙,是上海最繁華熱鬧的地段之一,有公交、有地鐵,商務樓也集中。
年輕人跳下車走往公司的路上,順手帶兩個包子,完美解決沒時間吃早餐的苦惱。
一開張,小店生意就紅火得不得了。上班高峰期間,隊伍要排幾十米長。
過了兩年,劉會平把店面從河南路路口,搬到了山東路路口。
這次搬家,他還做了一個大膽的變革:把店名從原先的「劉師傅大包」改為「巴比饅頭」。
回憶更名這一重要事件,劉會平說:「上海人管包子都叫『饅頭』,『肉饅頭』、『菜饅頭』,我就換成『饅頭店』,讓上海人覺得親切。」
「而且那時來買饅頭的白領越來越多,他們覺得『劉師傅大包』這個名字太土了,我就想換個洋氣點的名字。」
「巴比」這個名字朗朗上口,讓人過目不忘。開一家火一家,一時間家喻戶曉。
二
2003年,還是學生妹的鄭瑩(化名)在漢口路300號的解放日報大樓實習。
周圍可以解決餐食的地方很多,樓裡的食堂,對面的新旺、東北餃子、雲南米線……豐儉由人。
但在周圍一圈探索下來,鄭瑩發現了一個最實惠、最方便填飽肚子的辦法——去九江路山東路口的「巴比」。
在錯過了飯點,或急著趕回學校去上課的時候,鄭瑩會去那裡買兩隻饅頭,一隻肉一隻菜,總共一塊兩毛錢。
經過18年的發展
如今巴比饅頭的種類
越來越豐富了
從蒸屜裡出籠的饅頭冒著熱氣,皮白鬆軟,餡的味道比自己大學食堂裡5毛錢一個的菜肉饅頭要好很多。
這很合鄭瑩這個上海小囡的口味——肉饅頭帶點甜,菜饅頭也帶點甜,一掰開,裡面碧綠生脆。
這一餐雖然便宜,但對鄭瑩來說,在「口味之欲」上,吃得心滿意足。
門店清爽衛生、饅頭口感鮮美,加上購買方便、價格實惠,巴比饅頭憑藉著秀外慧中的實力,贏得了無數上班族的偏愛。
新一代的
巴比門店形象
18年過去了,巴比已經從一家小小的饅頭店進擊為家喻戶曉的「國民」點心店。
菜場旁,地鐵站內,公司附近的小路上……隨處都能買到。
品種也愈發豐富,不再只有肉饅頭菜饅頭豆沙饅頭,還多了粉絲、梅乾菜、酸豆角、蘿蔔絲等多種口味,真正的「實心饅頭」和又香又糯的燒賣,也能買到。
三
把一家店變成千家店,只把饅頭做好,遠遠不夠。
在這十多年的發展中,巴比一家家門店背後強大的「中央廚房」,也越做越彪悍。
最初只有幾平方米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發展為六萬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工廠,明年工廠規模還會翻倍。
走進巴比位於松江的工廠,才知道做饅頭也能這麼「硬核」。
車間裡迎面而來的,除了壘起來的四萬斤青菜,還有一條呈環線的生產線,這樣數量驚人的蔬菜,僅僅是巴比工廠一天的加工量。
工人在對青菜
進行初揀
一天的加工量是四萬斤
工人在操作臺前先對青菜進行初揀,去除黃葉爛葉後,青菜們就進入了一條全自動的生產線中,由機器去頭去尾、一葉葉掰開。
車間經理陳雨華介紹說,這條超高效率的自動化青菜輸送線,不久前剛投入使用。
「以前都靠人工做,但員工兩隻手指一直重複掰的動作,一整天下來,太疲勞了,到了夜裡手指會脹痛。我們就想:有什麼辦法能把人解放出來?」
一起被解放出來的,還有洗菜、切菜、攪拌、做饅頭等工作。
巴比中央廚房的
生產線
實現了自動化
劉會平很捨得在高科技設備上花錢,幾個月前他拍板買下德國產的智能化滾揉機。
機器的功能簡單說來,就是給肉「做按摩」,既不會破壞它的蛋白質纖維,又讓肉勁道足、好吃。
這種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城市的氣質一脈相承。
力求精緻
工人正在給奶黃包
貼上小豬耳朵
上海人講究「生活」要做得「清爽」,其實也就是對精緻和專業的要求,要不是這種作風和氣質,上海製造當年怎麼能火遍全國?
劉會平在上海做生意多年,早已被這種工作作風影響。
事後他復盤自己第一家店失敗的原因,覺得是因為自己當年還沒有產品質量意識,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實踐證明,「在上海,『差不多』,肯定不行」。
工廠還專門添置了智能檢測X光機,用來篩選餡料中的異物,就怕萬一在生產線上有零件脫落掉入餡料裡。
一旦機器有疑似報警,這包餡料就會被拆開進行全面檢查。
不僅是機器上科技含量高,在研究餡料的顆粒大小這方面,工廠也採用了實驗室級別的標準。
胡蘿蔔和香菇餡料
顆粒分明
大小均勻
在門店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人工切菜跟不上供應的速度,車間開始使用切菜機器,但是剛開始切的顆粒很不規整,有大有小。
經過反覆研究和設備不斷翻新,終於可以切出大小均一的顆粒了。
只是青菜顆粒大小該是多少,是4毫米×6毫米,還是5毫米×5毫米?太大,口感粗糙;太小,又少了顆粒感。
在一次次的反覆嘗試後,巴比饅頭現在確定下來的青菜丁大小,使青菜包的口感更上一層樓,並成為巴比的招牌產品。
類似的「實驗」還有很多。
劉會平覺得,上海人很講規矩,這樣的城市文化,讓他有大把時間可以潛心研究產品,在保持傳統口味品質的同時,不斷開發更時尚、創新的口味和產品。
四
今年開始,巴比將全面進軍點心界。
除了巴比饅頭、巴比包子外,新鮮美味的巴比水餃分分鐘可以在「叮咚買菜」上買到,最快29分鐘就能送到家門口。
除了傳統的白菜豬肉、水晶蝦仁等經典口味外,巴比還推出了網紅口味螺螄粉水餃。在餃子裡能吃到貨真價實的螺螄粉,大概全網只此一家。
巴比的新品種
螺螄粉水餃
頗具網紅氣質
上等肥美螺肉,秘制高山竹筍,加上傳統手工粉條,餃子也能吃出嗦粉的境界。
巴比水餃適合各類花式做法,加入酸湯醬料包煮著吃、蒸著吃、芝麻醬幹拌都能翻新出驚喜口感。
如果在螺螄粉裡加入螺螄粉水餃一起煮,那絕對能收穫一場舌尖上的味蕾狂歡。
工藝方面,不同於傳統的速凍水餃,巴比這款全新的速凍鎖鮮水餃又叫「小短餃」,最大特點是保質期是30天,按需生產,工廠直送。
採用鎖鮮包裝+急凍技術,完美保留最初的口感,將包裝水餃的新鮮度發揮到了極致。
全新速凍鎖鮮水餃
「小短餃」的
自動化生產線
每份水餃的量剛剛好適合「一人食」,尤其適合因疫情不能回家過年的新上海人。
不同口味的水餃煎餃拼在一起,更能滿足一家老小對口味的差異化需求。
熱辣美味的新品水餃,在價格方面也相當親民。
12隻一盒的小短餃,白菜豬肉、韭菜豬肉只需12.8元,螺螄粉15.8元,水晶蝦仁22.8元,白菜豬肉煎餃13.8元。
最近年貨季期間,叮咚買菜平臺還推出各類折扣活動,堪稱新年囤貨必備。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叮咚買菜平臺推出了折扣活動
巴比的熱門產品
經常賣斷貨
又是一個有些特殊的新年,當我們圍坐在飯桌前,品嘗著螺螄粉口味的水餃,用芝麻醬拌著熱乎乎的餃子,為這個漫長冬天,增添了從容的美味,還有踏實的溫暖。
福利來了!
我們將隨機抽出在文末留言評論的10位讀者,送出10份巴比「小短餃」全家福禮盒(每份裡面各口味餃子1盒,共6盒),作為送給市指粉絲的新年福利!
歡迎大家踴躍留言評論!
全家福套裝包括:
螺螄粉水餃*1
螺螄粉煎餃*1
白菜豬肉水餃*1
白菜豬肉煎餃*1
韭菜豬肉水餃*1
水晶蝦仁水餃*1
- END -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
寫稿子:李欣欣 顧 箏 /
拍照片:李欣欣/ 編稿子:韓小妮/
畫圖畫:二 黑/ 寫毛筆:陳冬妮/
做圖片:二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