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吾鄉丨海南僑鄉展新顏,讓「下南洋」的僑胞既牽掛又欣喜

2020-11-19 中國新聞網

回放

吾鄉丨海南僑鄉展新顏,讓「下南洋」的僑胞既牽掛又欣喜

在海南,約390萬瓊籍華僑華人分布在59個國家和地區。百年前,他們闖「南洋」,用勤勞和智慧換來財富;近年來,僑鄉的村民們也乘著自貿港建設,網際網路、旅遊產業等發展的東風,過上了好日子。南強村和留客村是海南有名的僑鄉,來這裡欣賞「海南華僑第一宅」蔡家宅的風貌,聽聽僑鄉這些年的變遷故事,感受海外遊子深厚的故鄉情。

相關焦點

  • 吾鄉丨海南僑鄉展新顏,讓「下南洋」的僑胞既牽掛又欣喜
    回放 吾鄉丨海南僑鄉展新顏,讓「下南洋」的僑胞既牽掛又欣喜
  • 海南作家蔡葩所著《南洋船歌》出版 講述僑胞創業故事
    海南作家蔡葩所著《南洋船歌》出版 講述僑胞創業故事
  • 回放 吾鄉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在石頭上「種樹開花」
    回放 吾鄉丨黃石國家礦山公園:在石頭上「種樹開花」
  • 和美僑鄉薪火傳 活力特區迎頭趕
    羊城晚報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一路回訪,感受到汕頭市民群眾的高漲熱情,人們對汕頭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的建設信心正在這片粵東大地上奔湧沸騰,大家紛紛表示,將上下一心延續僑鄉血脈、根植潮商基因,建設出一個內秀外名的活力特區、和美僑鄉、粵東明珠。
  • 原標題:省政協委員李桂英:捐百萬元編瓊劇《下南洋》
    一幕幕「下南洋」的場景,咿咿呀呀的吟唱中,離鄉者「下南洋」和留守者「望南洋」的雙向歷史得以呈現,繪唱出一幅可歌可泣感人的心靈畫卷。瓊劇之外的現實是,200多萬瓊籍華僑在東南亞長期居住,這份「姻緣」,穿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將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搭起一根血脈相牽的橋梁。李桂英出生於海南文昌市一個幹部家庭。憑著良好的天賦,1991年,李桂英考進瓊劇名團——海口市瓊劇團。
  • 央視紀錄片《跨越山海的家書》在我市拍攝 尋訪銀信故事 挖掘僑鄉...
    一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領導下,市委宣傳部牽頭力推五邑銀信的活化利用,進一步挖掘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以豐富江門僑鄉文化內涵。11月18日—20日,經市委宣傳部主動對接爭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組將鏡頭再次聚焦僑鄉江門,圍繞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拍攝紀錄片《跨越山海的家書》。
  • 雲貴瓊籍僑胞:「山海雖廣,行遠而夢同」(系列報導之十一)
    「港口」和「僑鄉」,是銘刻在汕頭歷史血脈中的印記,也是汕頭經濟特區40年發展的密碼。海外僑胞也是中華兒女的一部分,中國的強大同樣是海外僑胞的夢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更是為僑胞們提供了創業發展的廣闊平臺,提供了為家鄉發展出力的絕佳機會。
  • 僑鄉生活:去萬寧,吃遍多樣美食
    「世界長壽之鄉」「世界衝浪勝地」「中國檳榔之鄉」「書法之鄉」「溫泉之鄉」「南藥之鄉」「植物王國」……  這一長串稱號,都屬於海南萬寧。  萬寧,位於海南東南部,是海南省下轄一個縣級市。  地方不大,但是好吃的東西特別多。  為什麼呢?
  • 僑鄉梧林古村落煥新生 打造「閩南僑史館」
    蘇素華 攝   中新網福建晉江5月3日電 (孫虹 吳冠標)起源於明洪武年間,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清末民初……在僑鄉福建晉江,歷經數百年滄桑的「中國傳統村落」梧林重煥新生。  在五一假期,梧林古村落吸引著一批批遊人尋味閩南。步入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一大片美麗的花海映入眼帘,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村落之中。
  • 閩粵兩省的移民血淚歷程:百年下南洋,五十年闖歐美
    峇峇娘惹盤根錯節的親屬關係,逐漸帶動大規模的下南洋國際移民潮。而大規模開啟下南洋之路的時間是在晚清到民國這些年,據資料統計,1860年到1912年期間,前往東南亞地區的務工人員高達200多萬。兩省距離南洋較近,往返便利,下南洋謀生成了唯一出路。很多已經在東南亞扎穩腳跟的華僑,對故鄉的朋友等慷慨扶持,牽引著他們移民。
  • 海南人為什麼下南洋?海口騎樓老街:曾有13個國家在此建設
    在中國的漫長歷史上,有這麼一段歷史階段,被稱為「下南洋」。在明、清時期,有大量的中國人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 海南人下南洋 ,帶回了什麼?
  • 海南日報數字報-「僑批」匯回思鄉情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怡  每一年的春節都很相似,每一年的春節又不相同。  很多華僑雖然沒有辦法回海南老家過春節,但是很多傳統的習俗都在國外得到傳承和延續,如祭祖、吃團圓飯等。
  • 浙江僑鄉文成玉壺見聞:紅酒咖啡香 「慢城」生活美
    範宇斌 攝隱藏在浙南山區裡的最美水鄉玉壺鎮是著名僑鄉,百餘年間,玉壺人的足跡遍及世界。如今,玉壺有6.8萬餘人僑居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溫州文成玉壺鎮牆繪一角。 範宇斌 攝行走於玉壺,僑胞捐建的學校、道路、橋梁比比皆是,歐式裝修風格的小樓鱗次櫛比,數額巨大的僑匯業務吸引眾多銀行入駐。
  • 影評丨吳昊:此心歸處是吾鄉
    圖片來源豆瓣此心歸處是吾鄉——淺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新時代鄉村圖景和鄉愁書寫文/吳昊2020年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一經上映,便在全社會引發了熱烈的反響和討論。影片不是宣傳扶貧事業且流於政策表面的政治圖解之作,它拉近了現實和藝術的距離,那一場場啼笑皆非的「騙局」看似不可能發生在現實世界,卻又仿佛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的周邊,因為真實,電影中的歌哭歌笑能夠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聯動,引發共鳴,我們無法否認,《我和我的家鄉》勾連起了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十三億華夏兒女以及五湖四海血肉相連的同胞們集體的鄉愁,它是唱給我們生於斯、長於斯、戀於斯的這一片的鄉土的抒情詩,它生動地詮釋了一代又一代人「此心歸處是吾鄉
  • 【尋蹤·下南洋】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了「下南洋」三個字背後真實的分量.
    9月11日一早,「尋蹤·下南洋」泰國報導組記者就從曼谷登上了飛往泰南的飛機,到了中午時分,馬來西亞報導組的記者也驅車抵達位於吉隆坡以北的勞勿
  • 來汕頭,潮汕籍僑胞再「趕潮」
    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在峰會上強調:作為著名的僑鄉,汕頭市應充分利用汕頭華僑文化經濟合作試驗區的「僑」字特色優勢,營造切實有利的投資環境和人文環境,充分藉助海外潮汕籍僑胞這個橋梁紐帶,推動本地企業、產品、資本、服務等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產業布局和參與競爭,不斷提升汕頭經濟特區的國際綜合競爭力,形成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
  • 海南文昌雞「下南洋」衍生出新加坡國菜
    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和樂蟹」,排名第一文昌雞。不是浪有虛名,而是貨真價實海南名萊。文昌雞早在清代《嶺南雜事詩抄》裡就有記載,發源於文昌市譚牛鎮天賜村。文昌雞是經過長期培育的地方優良雞種,一般要放養八九個月,在自然環境裡覓食榕籽、蟲草等,再予籠養,餵之椰肉、花生餅、地瓜、米飯等生態農家飼料。文昌雞個體不大,但尾部肥大,肉質結實。
  • 海南話歌曲全島巡迴演唱會(瓊山站)唱響
    張茜翼 攝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8日電(記者 張茜翼)海南話歌曲全島巡迴演唱會(瓊山站)文化惠民公益性活動18日在海口拉開序幕,這是該主題活動首場演出。圖為演出現場。張茜翼 攝  據介紹,此次活動以「唱響海南話歌曲,助力自貿港建設」為主題,旨在深入挖掘海南特色文化資源,培養更多熱愛海南音樂的年輕歌手,推動海南文藝事業發展。
  • 吾鄉| 重走茶馬古道 體驗千年曬鹽技藝
    回放 吾鄉 | 重走茶馬古道 體驗千年曬鹽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