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那麼當今少年到底有多強?如今,新疆、山西、青海等地高校首批學生已經順利返校,安徽、上海、雲南、江西、陝西等省區市也已公布高校計劃開學時間。然而,前往學校也並非坦途,甚至充滿了艱辛。
就有這麼一個大二學生,家住新疆巴楚,用小視頻全程記錄下從家返校的這段行程,跨越4510公裡,歷時47小時,一趟大巴、兩趟飛機、一趟火車,不斷地切換交通工具,但是目標卻未曾改變。
這位學生,就是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劉克誠同學。
大二學生劉克誠說:「自己的專業實操要求更高,長時間的網課,可能會減少一些知識的學習,路途雖然輾轉艱辛,但即便再苦再累也要到學校來繼續求學」。
劉克誠這番話,讓筆者想起了一首歌詞: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
不過,相信如今吃的苦,就是未來的甜蜜生活。而劉克誠這樣的大學生代表了很多人,他們為了能夠儘快返校,願意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而他們正是中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練就他們的「絕世武功」。
正是一個個人的希望,匯聚成為了華夏兒女的希望。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如此,而小學生、中學生,乃至高中生何嘗不是如此?對於西方國家的人,他們不理解中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讀書;為什麼不盡興快樂的教育,為什麼不享受每一天生活?
然而,西方國家的人卻永遠不懂,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中,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者,有為家庭的希望而讀書者……他們雖然年紀小,卻心中有著自己的理想。
因此,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寒,他們都能夠堅持學習,努力讓自己每一天變得更加優秀。而這就是少年強的開始,也是中國強的保障,他們中不乏從小懂得守護的孩子,他們忍受痛苦,就是為了能夠成為國家棟梁之材。
當很多人吹噓西方的快樂教育,希望能夠輕鬆地度過一個輕鬆的學生時代,甚至有些家長不惜花錢讓孩子在很小年齡,留學英美。而這種看似為孩子贏得了一個快樂教育的機會,可以避開高考。然而,實際上,這種偷懶,最終也會在成年後回饋到偷懶的人身上,這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因為,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外國企業,最終要看的不是一個人年輕享受過多少生活,而是成年後有多少能力。
或許,曾經留學海外的教育是一種光環,但是這種光環也在漸漸失去曾經的光芒。在一度崇拜留學身份後,企業也開始回歸到了理性之中,他們認識到了留學背景並不能代表能力。因此,在家長準備讓孩子留學的時候,需要想清楚,是讓他們出去學一口純正的英語,還是培養孩子的能力?別最後,讓留學背景成為了孩子未來的精神包袱。
對於那些沒有留學的孩子來說,有一些是因為家庭原因沒有留學機會。不過,留在國內接受教育的孩子,身上都有著一種吃苦的品格,他們經歷了一次次教育選拔的考驗,一步步從小學走向大學,這不僅僅是為了一張文憑,更是為了能夠在生活挫折中,跌倒爬起的勇氣。
或許,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可能會嘲笑中國的教育方式,但是中國人又豈會在乎這些,西方的教育者,永遠不會明白,什麼叫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未來,中國必然雄起,因為有我少年,青年,乃至老人為中華崛起而努力,他們不負韶華,以夢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