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們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時候,似乎總會來到北海的白塔下,作為北京市內最著名皇家園林,這裡同時也成為了住在這裡的人日常活動的公園,是來北京遊客必去的景點之一。下面就詳細的為大家帶來北海公園的遊玩全攻略。
北海公園的歷史
北海公園位景山的西側、故宮的西北面,是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代表,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新的皇家園林。
金海陵王完顏亮改燕京為「中都」後,仿照北宋汴梁的艮嶽園修建了瓊華島,開始了北海皇家宮苑的歷史。到了元朝,忽必烈三次擴建瓊華島,並且重修廣寒殿。並以瓊華島為中心,在湖的東西兩岸營建宮殿,形成了頗有氣派的皇家御園。
到了明朝,朱瞻基修復儀天殿、建起犀山抬圓殿。天順年間又在北海北岸五龍亭的位置修建了太素殿,並且在團城西面修建了金鰲玉蝀橋。可惜在1579年,歷經四朝600餘年的廣寒殿坍塌,自此人間天宮主景化為烏有。到了1651年,順治開始在廣寒殿的廢墟上修建了藏式白塔,山名也改為了白塔山。
如今北海的基本面貌要歸功於乾隆,正式因為長達30年的施工,才奠定了如今北海的亭、臺、樓、閣、山水園林,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建築都來自乾隆皇帝的創意。到了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又挪用海軍經費重修三海建築,讓北海景色得到了有效的補充。可惜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拿澄觀堂作為司令部,還洗劫了萬佛樓1萬多個金佛及其他寶貝。
北海直到1952年正式成為公園,開門迎客,開始了其旅遊景點的生涯。
北海公園遊覽路線
線路1:遊覽景點:遊團城、瓊華島
用時:2小時
主要亮點:首先遊覽團城,隨後經過團城北門進入北海公園,然後進入永安寺,沿石階登上白塔山。隨後向東下山,沿長廊、漪瀾堂到閱古樓看三希堂石刻。隨後下山回永安橋,出北海南門。
線路2:遊覽景點:全園遊覽
用時:4小時
從漪瀾堂乘渡船到達北岸,遊覽五龍亭、極樂世界、闡福寺,到快雪堂看48方貼石刻,轉到九龍壁,向東遊西天梵境、看金絲楠木殿,隨後遊覽靜心齋,沿湖到北海東岸,遊濠濮澗,過橋出南門結束旅程。
北海公園實在太大,所以只能分成兩天來介紹,今天主要講團城和永安寺。明天則聊瓊華島和太液池。
北海團城
團城位於太液池的小島上,東西兩側各有隨牆門一座,東為昭景門,西為衍祥門。城臺上的布局採取了對稱中兼以園林的手法,承光殿為全城中心,南面是玉甕亭。
玉甕亭建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因為亭中存有當年忽必烈為犒勞將士用墨玉特製的酒甕,又稱「瀆山大玉海」。明朝萬曆年間,此甕流落到外真武廟做了醃鹹菜的罈子,直到乾隆年間,才被大臣購得獻給皇帝,被乾隆命人安放到了北海團城,並在玉甕地步刻錄自己的《玉甕歌》。
承光殿現存建築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修建。承光殿除了建築精巧外,其中供奉的光緒年間進貢給慈禧的1.5米高的白玉佛,用一整塊白玉雕成,頭頂及衣褶處都鑲嵌有紅綠安保室,是北京最大的一尊玉佛,被稱為團城一寶。
承光殿的北面為敬躋堂。團城的兩側對稱排列著古籟堂、餘清齋、東廡和西廡等。另外團城上的鏡瀾亭、沁香亭、朵雲亭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其中鏡瀾亭是觀賞太液池。白塔山風光的極佳場所。
團城上還有兩棵古樹最為又名,一棵是承光殿東側八百多年的栝子松,被乾隆作詩封為「遮蔭侯」。另外一棵則是承光殿東側的兩顆白皮松,相傳金代所種,被乾隆御封為「白袍將軍」
永安寺
從團城以北經過北海公園最大的橋梁永安橋,穿過「積翠」和「堆雲」兩座牌坊,便來到了瓊華島,也就是燕京八景中的「瓊島春陰」處。瓊華島上的白塔是北海的形象,而永安寺則是島上的重要建築。
永安寺建於順治八年(1651年),到了1743年改外現在的名字。白塔是永安寺的最高點,塔的南邊分別是善因殿、普安殿、正覺殿、法輪殿、山門、牌坊直到永安橋相連。
法輪殿是永安寺內的第一組殿堂,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八大菩薩和十八羅漢。法輪殿是永安寺最主要的殿堂。當年帝後在院內遊玩的時候經常來此燒香拜佛。
穿過法輪殿是一個高臺階,中部的平臺是一座四柱三樓式牌坊,東西兩側建有引勝亭和滌藹亭。分別刻著乾隆御筆的《白塔山總記》和《白塔山四面記》
從法論殿走過高臺階,便是正覺殿。正覺殿為永安寺的第二重大殿,殿內供奉彌勒佛。
正覺殿的正北,是永安寺的第三重大殿普安殿,借普度眾生之意。殿內供奉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東西兩側是密宗的護法神。普安殿的東配殿是聖果殿、西配殿是宗境殿。
穿過宗境殿南門向西就可達到悅心殿,這裡是當年清朝皇帝登臨白塔時,臨時召見大臣的地方。也是乾隆陪皇太后休憩、用膳、觀冰嬉的地方。其中殿前的須彌座上的有兩塊奇石,又名七音石,有木槌擊打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從普蔭殿的後門,沿著72級青磚臺階就可以到達善因殿和白塔,象徵人世間各種業障的72地煞。在瓊華島上,善因殿屬於小字輩,是乾隆為太后六十大壽所修。
善因殿雖小,但因為背靠白塔,加上自身做工精細,完美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精髓。特別是藍色琉璃的殿外牆上,鑲嵌了455尊身著袈裟的白傘綠度母坐像,華美而莊重。
善因殿背靠的白塔,是北海的標誌性建築。建於順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白塔由須彌座、塔身、相輪、華蓋組成,塔高35.90米,曾經是北京城內的制高點之一。白塔的通身有306個方形青磚透雕通風孔,以防塔內木料潮溼糟朽。白塔的華蓋分為天盤、地盤,其中地盤重約2000多公斤,周圍掛有16個風鈴,每個重達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