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古人的話總是這麼有先見之明。
所有人都不例外,當然也包括今天要聊的主角,趙本山。
談及趙本山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春晚常客,小品和二人轉的發揚者。
如今的趙本山雖然早已退居二線,但是光輝時刻的成就讓人望塵莫及。
人們只注意到趙本山風光亮麗的表面,
卻不知道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窮到只剩一張炕,最終靠&34;姜昆一戰成名。
趙本山不為人知的一面
用一個詞形容趙本山的童年,那就是悲慘。
1957年的趙本山出生在遼寧鐵嶺的一戶普通農村的家庭裡。
他童年的美好時光只有短短6年。
趙本山6歲的時候母親離世。
而父親也狠心丟下他離家出走,從此了無音訊。
一夜之間趙本山成了孤兒,沒有了依靠的他別說上學,吃飯都是困難。
那時的趙本山經常餓肚子,餓的實在不行了就跑去親戚家或者朋友家蹭飯。
&34;
趙本山永遠都忘不了自己兒時的經歷。
為了生存,他向自己的二叔學習二胡、嗩吶和二人轉。
無奈二叔是盲人,並不能傳授他更多的知識。
刻苦的趙本山不僅學會了二叔的所有技能。
還學會了盲人的神態舉止,並且模仿起來微妙微翹。
跑紅白喜事給人打雜是他重要的營生手段。
慢慢的,趙本山20歲了,到了結婚的年齡。
對於趙本山這些年的經歷,他的嬸嬸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並且商量著其他的親戚給趙本山找個媳婦。
養活自己都費勁的趙本山哪敢想媳婦這事兒。
&34;。
再窮也要結婚,他的嬸嬸把自己當時娘家的孩子介紹給了他。
這個女人就是葛淑珍。
葛淑珍的出身於趙本山十分相似。
她也是孤兒,哥哥姐姐早已結婚,唯獨她沒人照看。
葛淑珍被趙本山誠懇、實在、能吃苦的特點所吸引。
於是在1979年,他們結婚了,當時的趙本山22歲,葛淑珍19歲。
那時的趙本山依舊一無所有,自己住的房子早因年久失修不能住人。
婚禮嫁妝是親戚們東拼西湊湊起來的。
結婚的新房準確的來說都不算房子。
那是趙本山租借鄰居家的一張炕,大炕的中間用幔帳隔開。
炕的那邊就是房子的主人,這頭就是趙本山和葛淑珍。
即使是這樣的環境,葛淑珍依然選擇了堅持。
她相信兩個人努力肯定會改變自己的生活。
婚後他們經過奮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孩子。
只是這段感情維持了12年,他們便離了婚。
出於對葛淑珍的愧疚之情,趙本山選擇了淨身出戶。
常年跟著二叔學二人轉,趙本山不僅學會了二人轉。
而且還模仿盲人模仿的惟妙惟肖。
在外演出時還被視為嘲笑殘疾人遭到投訴舉報。
數年的拼搏打拼,此時的趙本山在遼寧鐵嶺一帶小有名氣。
他與潘長江的合作表演時更是場座無缺席,人山人海。
與此同時,當時以姜昆為代表的相聲文化早已聲名大噪。
為了繼續擴大相聲的影響力,姜昆開始帶隊四處表演。
信心滿滿的姜昆本以為在鐵嶺的演出會向往常一樣。
萬萬沒想到他這次在鐵嶺演出時栽了坑。
但是這次表演卻讓趙本山從鐵嶺走了出來。
1987年八月份,姜昆帶領著自己的團隊來到了遼寧鐵嶺。
當時隊伍裡有馮鞏、李金鬥、李文華等相聲元老級人物。
如同往常一樣,他們認為這次表演和以前一樣。
但是當表演開始後,他們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
不僅無法調動起臺下的情緒,甚至觀眾的嘴角都不會上揚。
更有觀眾直言到。
&34;。
此話一出演出現場瞬間騷動起來。
演出一路的姜昆一直都是順順利利。
還未見過如此陣仗,心裡不由的生起了一堆無名之火。
&34;。
於是,不服氣的姜昆帶著自己的隊伍找到了趙本山。
在姜昆表演的劇場裡,趙本山表演了兩個節目。
《盲人觀燈》、《1+1=?》。
觀眾的反應就不用多說了。
就連姜昆的團隊也被逗得前仰後合。
見此情形的姜昆自嘆技不如人,對趙本山徹底心服口服。
當時的姜昆不僅是著名相聲演員,他還是春晚的負責人之一。
趙本山的表演給姜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回到北京後的姜昆向當時的導演極力推薦。
並且力排眾議,認為趙本山有其他人身上沒有的特點。
最後幾經周折趙本山被春晚導演組確定了。
經過&34;的趙本山走出了遼寧鐵嶺這個小圈圈。
03
1990年的趙本山帶著小品《相親》,參加了當年的春晚。
由此之後,趙本山的人生進入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連續21年的春晚,每年都會看到他的身影。
同時他也沒有讓全國人民失望。
每年他的作品都被觀眾拍手稱讚。
在小編小的時候,每年看春晚的動力就是等著趙本山出現。
他的出現就會有歡樂和笑聲。
從《相親》到《賣拐》。
太多的作品成為小品界的經典。
成名後的趙本山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恩人姜昆。
他不止一次在公眾面前提及到姜昆。
&34;。
同時聲名大噪的趙本山並沒有飄飄然。
窮人出身的他自然懂得窮人的苦。
孤兒的他經常向孤兒群體和機構捐款。
自己的字畫全部拍賣捐贈。
有記錄的捐款記錄中他的個人捐款數量早已超過千萬。
為了振興東北二人轉,傳播二人轉文化。
他創辦了本山傳媒,把二人轉成功轉型。
脫離了低俗、色情的形象。
當人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就會有人盯上你。
為人十分低調的趙本山依然沒有逃過外界的流言蜚語。
一時間各種帽子扣到了他的頭上。
甚至出現&34;的話語。
而對於這些沸沸揚揚的真假傳聞,趙本山選擇了沉默。
我想趙本山平安無事就是對這些傳聞最有力的回擊。
自小的苦難經歷成為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紮實的表演基本功奠定了他&34;的稱呼。
從風餐露宿到如今功成名就,這一路走來,其中的艱辛只有趙本山自己知道。
我們只看到他的成功,卻沒有看到他為了生存拼命掙扎。
為了成功努力奮鬥的樣子。
如今的趙本山早已退出了大眾視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享晚年。
經過大起大落的他早已釋懷,他把發展機會讓給了自己的徒弟。
我們也十分懷念趙本山活躍在春晚,給我們帶來快樂的那些日子。
版權聲明:
原創不易,如有抄襲、洗稿必將追究。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