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劇魅影看藝術和美

2021-03-03 學姐貝拉

📝『days in London 』系列 📝

倫敦西區劇院(West end)和百老匯同為英語世界中最著名的劇院區域。相比於名聲赫赫,婦孺皆知的百老匯(以後的文章裡會講到),倫敦西區更像腐朽的老資本主義國家裡,專供「內夥子」的消遣,也是滿足和維護日不落帝國文化自尊心的昔日功名冊中的一頁。畢竟西區劇院形成的基礎是黃金時期的莎士比亞產出的大量優秀作品需要有固定的場所演出,而西區正是王宮貴族的聚集地:誰還不知道莎士比亞和英國女王呢。

(the best musical帶著濃濃的美國味)

而《歌劇魅影》是倫敦西區最經典的曲目,它出自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之手。是韋伯寫給當時熱戀的莎拉布萊曼(對,就是和劉歡老師一起唱《我和你》的莎拉布萊曼),他的繆斯也是第一位女主演的禮物。韋伯本人是一名出生於倫敦的音樂劇作曲家,另有作品《貓》等被世人熟知,獲獎無數。

音樂劇《歌劇魅影》改編自法國作家加斯東·路易·阿爾弗雷德·勒胡發表於1911年的同名通俗小說。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為了適應工業化社會的商業要求,文學藝術開始藉助大眾傳媒工具,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而小說可以較容易地改編成電影和電視,所以蓬勃發展,一時間興起了各種驚險、偵探、科幻小說等通俗小說。在此之前的十七十八世紀,詩歌和戲劇是法國文學的主要載體。小說《歌劇魅影》是創作於這個背景下的,介於偵探小說和荒誕小說之間的作品。後來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多次被改編成電影和音樂劇。在中國,1937年的經典黑白影片《夜半歌聲》也是根據此書改編,該電影1995年被翻拍,由張國榮,吳倩蓮主演。

音樂劇《歌劇魅影》於1986年倫敦首演,1988年開始在百老匯上演至今,成為在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

這張海報一定不陌生

圖源網絡

West end和百老匯一樣,每家劇院都固定上演一個曲目,《歌劇魅影》在誕生於1897年的女王陛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演出。

女王陛下劇院(Her Majesty’s Theatre)

劇情在網上有詳細介紹,也有電影版本。大意是歌劇院裡生活著一個詭異魅影,愛上了歌劇演員-女主克莉絲汀,並暗中幫助她,但是女主愛的是劇院的資助人,魅影由於自己面容被毀,心理長期自卑扭曲,所以佔有欲和嫉妒心使他一面誘惑著女主一面阻撓著她和另一個男人的愛情,最終天使般的女主用一吻感動了魅影,令他明白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攤手)。

電影版男女主角 (男主挺帥的哈)

圖源網絡

音樂劇版男女主角 (男主揭下面具...)

圖源網絡

我對劇情不是很感冒,然而整個音樂劇的氛圍和舞臺的乾坤卻有不少令人意外和驚喜的地方。首先是舞臺布景貼合主題,可以稱得上符合神秘浪漫,驚險懸疑的「霸道魅影愛上我」的氣質。因為《歌劇魅影》的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巴黎歌劇院,舞臺設計還原了劇中劇場的舞臺:繁複的金色浮雕,厚重的紅色幕布和一盞低垂的巨大水晶吊燈,奠定了巴洛克和洛可可風格華麗的基調,這個吊燈也是全劇重要的道具。因為劇場裡面嚴禁拍照攝像,所以只有開場前和中場休息時的照片,其餘照片為網絡資源。

詭異階段的舞臺

圖源網絡

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魅影帶克裡斯汀撐船進入他的地宮世界,也是他第一次引誘女主。在黑暗環境中,一葉小舟緩緩駛出,舞臺地面下伸出巨大的燭臺閃動著搖曳的燭光,加上乾冰的渲染,營造出夢境一般的水中場景。配合全劇主題曲的響起,前傾身體,雙眼發直,微張嘴巴是絕大部分觀眾的反應。

然而這樣的舞臺設計並不是虛構,它來源於真實的巴黎聖母院的情況。百度是這樣介紹的:這個歌劇院,因為它的複雜結構和長久的歷史,本身就充滿了神秘的氣氛。該劇院有2531個門,7593把鑰匙,六英裡長的地下暗道,整個歌劇院佔地三公頃,有七層之高。而且,更驚人的是,在歌劇院的最底層,有一個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觀眾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層,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劇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這裡的水全部抽出,換上清潔的水。據說這個水池是當年在修建歌劇院,發掘地下室的時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當時的建築師Charles Garnier花了八個月的時間把所有的水抽乾,但是為了使建築物的地基堅固,他設計的地下室的牆和地板都是用雙層的防水結構。之後,他把最後一層充水,讓水把牆的縫隙填滿,使更結實。本來只是偶然設計的結構,但是在層層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現水池,竟然為電影造出了搖曳的燈光和形狀古怪的小船。

圖源網絡

還有化妝舞會一幕極盡華麗,大幕拉開,巨大的弧形樓梯憑空出現,上面擠滿了著裝華麗的演員又唱又跳。

然後是各個景別的變換非常巧妙。多景別變換不能讓觀眾等待,而且舞臺空間有限,有些場景的呈現更需要有技巧的設計讓它們更有信服力。比如表現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然後演員轉過身背對觀眾,再在面前拉下大幕,就巧妙地轉到後臺景別。又比如表現演員在結構複雜的地宮裡穿梭,在一方舞臺上打造出了隱秘深邃,不為人知的地宮的感覺,演員從舞臺地面一個暗道走進去馬上又出現在懸空的棧道上,觀眾的眼睛和好奇心被牢牢牽住。最後是各種機關的設計充分調動了視覺和聽覺,讓氛圍驚險懸疑。演出中有一幕,懸掛在觀眾席中央的巨大水晶燈突然墜落,橫著飛過觀眾席砸在舞臺上,電路閃出了火花,舞檯燈光隨即全部熄滅,引得一陣驚呼,已分不清臺上臺下。還有為體現魅影的詭異,而環繞劇場從四面八方響起的他的那句「我在這裡」,讓人深感魅影就神出鬼沒於自己身處的這個劇院裡,到處張望去尋找他的影子…真真虛實難分。劇院出色的音效得益於2008年的一次裝修,加裝120個揚聲器和全長超過10公裡的布線,為此,《歌劇魅影》停演三天,是該劇首演以來的唯一一次。藝術氛圍和各項技術的結合,如宏大交響樂一般有致的精心編排,令該劇緊緊控制著觀眾的神經線。劇中經典的音樂有抒情,激昂,緊迫,高亢,結合著突然掉落的巨大吊燈和舞臺上噴出的火焰,觀眾的情緒隨之緊張恐懼,在魅影吐露自己因面容受損而自卑的內心時又傷感動容。高潮處煽情片段,我吸了一口氣:劇情有點狗血…轉頭發現老李在抹眼淚:太感人了…講完了戲劇舞臺的藝術,最後想來講一點我對劇中魅影這個角色的看法。正如我和老李截然不同的反應,這個人物身上的複雜性昭然若揭。他驕傲,自負,因為他有卓越的藝術才華;他冷漠,殘忍,扭曲,因為他因畸形的外表從小被父母遺棄,受盡苦難,即使才華橫溢也只能遺世孤立;所以他孤獨,寂寞,無比渴望愛和接納。陳凱歌導演說過一句話,大意是,人就像植物,浸泡在藝術和美的水裡,才能培育出人性的美好。而魅影有精湛的歌唱技巧,驚人的音樂能力,浸潤在劇院這樣的藝術環境裡,但因為面容醜陋帶來的扭曲和愛而不得的嫉妒而做出殘暴行為,可見藝術與美缺一不可,藝術易達而美難得,這兩者從來都不能劃上等號,否則魅影也不會如此苦苦追求和欲佔有女主這一美的化身。但魅影的「不美」無法也不應被苛責,一個人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能將社會的不公、醜陋作用在自己身上的影響淨化成「美」的清澈水源。然而在劇的最終,女主純潔的一吻讓他放下執念,放了女主和她的愛人一條生路,消失在了他們的生命裡,卻仍在女主去世後在她的墓前獻上玫瑰花,是女主無畏的愛和美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黑暗和狹隘。這也意味著魅影開始了對自我的救贖,對美的維護。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ba278db806acfc8fdf0cc01e1a7e2aed&site=xueshu_se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8C%E5%89%A7%E9%AD%85%E5%BD%B1/35261?fr=aladdi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65f4ca10102v9ui.html

學姐和你一起看世界、談經驗

相關焦點

  • 《歌劇魅影》:克莉斯汀對魅影容貌的恐懼,又被魅影的歌聲吸引
    《歌劇魅影》電影裡面克莉斯汀對魅影的容貌有些深深的恐懼,但是又不得不被魅影動人的歌聲所吸引,最後是克莉斯汀的妥協感動了魅影因為長期孤獨和壓抑而扭曲的心,魅影的愛是成全,以及默默的守候。她和蘿拉在一起是俗世的幸福和愛,和魅影在一起才是靈魂的水乳交融,為何不能兩全,魅影讓我想到敲鐘人卡西莫多,一樣不堪的面容,同樣的嚮往著愛和美。前者有驚人的藝術天分和孤獨的靈魂,後者有善良的心,高貴、聖潔的愛。總是不夠完美。所有人都愛魅影,偏偏女主不愛。愛是不可理喻,沒有理由;有些感情不是愛情但也是另一種圓滿。
  • 簡析論韋伯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藝術特徵
    二、音樂劇《歌劇魅影》的藝術特徵  (一)開放的題材  關於音樂劇的創作,韋伯始終追求多元化與開放性。這在其多樣性的音樂劇創作題材上顯而易見,韋伯所創作的音樂劇題材涉及廣泛,包括愛情題材、童話題材、宗教題材、政治題材、懸疑驚險題材等。其中,音樂劇《歌劇魅影》是韋伯改編自偵探、懸念小說《劇院魅影》(法國小說家勒魯作品)的一部作品,呈現出開放的題材藝術特徵,兼容了愛情、懸疑驚險兩種創作題材。
  • 《歌劇魅影》- 關於歌劇(音樂劇)的藝術啟蒙
    而歌劇誕生於義大利,源於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帶有強烈的貴族情趣和精英趨向,只能有詠嘆調和宣敘調兩種唱法,重點是欣賞音樂,歌手和合唱團常有一隊樂器手負責伴奏,有的歌劇只需一隊小樂隊,有的則需要一團完整的管弦樂團。回到這個電影,《歌劇魅影》大量採用古典音樂背景,又加上音樂劇,在音樂劇中套上歌劇,就此創作出一部音樂劇力作。
  • 看吶藝文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油管」免費提供的是2011年《歌劇魅影》成功上演25周年版本。這是他演唱的《歌劇魅影》中著名的唱段:The Music of the Night。矯情的看戲人—音樂劇Evita這個夏天看的戲參考文獻:[1]彭虹棋.舞美燈光的設計與運用——以音樂劇《歌劇魅影》為例[J].戲劇之家,2020(06):26+28.[2]翟書藝.
  • 《歌劇魅影》
    ▼魅影的歌劇《唐璜的勝利》演出時,他故伎重演,不知不覺絞死了扮演唐璜的男演員,並假替男演員,與克莉斯汀一起演唱了這一段優美的詠嘆調。音樂低沉狂野,體現了魅影的性格。▼拉烏爾子爵計劃用魅影譜寫的歌劇《唐璜》將他引誘出來,並打算將其逮捕。警察們埋伏在劇院各處,等待魅影的出現。
  • 「歌劇魅影」在倫敦西區「消失」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強薇】近日,倫敦西區音樂劇愛好者得知了一個令人傷心的消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典劇目《歌劇魅影》被迫「永久退出舞臺」。《歌劇魅影》由著名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韋伯於1986年創作,劇中女主角克莉絲汀的唱段,是專門為他的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萊曼量身定製的。雖然他們的婚姻僅持續了短暫的幾年,但《歌劇魅影》這部作品卻成為全球音樂劇的經典之作。
  • 「歌劇魅影」在倫敦西區「消失」
    雖然他們的婚姻僅持續了短暫的幾年,但《歌劇魅影》這部作品卻成為全球音樂劇的經典之作。1986年10月9日首演後,《歌劇魅影》成為倫敦西區女王陛下劇院的常駐劇目。在疫情之前,雖然幾乎每天都有演出,卻仍然一票難求,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大多會把去西區看一場《歌劇魅影》列在自己的行程單裡。
  • 《歌劇魅影》是歌劇!?你錯了!
    說起歌劇,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去年年底來北京演足一個月的《歌劇魅影》。好吧,估計這句話說出來,很多人會笑我沒文化。為什麼這麼講?
  • 《歌劇魅影》全球歌劇史上難以超越的奇蹟!
    「如果生命中只有一部音樂劇,那它就是《歌劇魅影》」今天,小美和大家回味的這部經典劇目,是音樂劇史上的經典劇目《歌劇魅影》。《歌劇魅影》講述了一個略帶懸疑色彩的愛情故事,在19世紀的巴黎,有一位音樂奇才,可惜從小就被毀了容,長年深居在地宮裡。
  • 回顧經典——《歌劇魅影》
    自1986年在英國倫敦女王劇院首演後,《歌劇魅影》已在全世界超27個國家100多個城市上演了逾70000多場,與《貓》《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並稱為世界四大音樂劇。 如今受疫情影響,34歲的《歌劇魅影》被迫拉下了長期帷幕。「由於疫情導致劇院財務受挫,我和韋伯(全名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歌劇魅影》的作曲家)已決定永久停止倫敦和全英《歌劇魅影》巡演,但我們未來依然決心將《歌劇魅影》帶回倫敦。」
  • 《歌劇魅影》:不只是歌劇和魅影
    2020年4月17日晚7點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韋伯在網上免費直播他的著名作品《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版》在網上掀起一陣狂潮這部在倫敦西區一票難求的音樂劇到底有何魅力?經典音樂劇通常都帶著一絲人間大愛的感覺(比如《悲慘世界》、《獅子王》、《媽媽咪呀》等等),但《歌劇魅影》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是一個關於欲望和佔有的邪魅狂狷的愛情故事,在音樂劇圈一眾「大家閨秀」中顯得格外特別。《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版中,由伊朗裔、加拿大籍演員Ramin Karimloo塑造的魅影。在十九世紀的巴黎,有一個精通音樂和建築的奇才。
  • 歐美有什麼歌劇堪比歌劇魅影?
    首先要講的是,歌劇魅影不是歌劇,而是音樂劇,內容是一個關於歌劇院裡發生的故事。不同於歌劇,音樂劇不局限於美聲唱法,也不局限表達方法,音樂劇裡即可以有音樂歌唱,也可以有對白,比起歌劇有更多流行音樂,在藝術形式上,夾雜更多舞蹈等肢體表演,而不是單純以唱的形式完成。
  • 幻書啟世錄幻書歌劇魅影介紹 歌劇魅影什麼樣
    《幻書啟世錄》中,歌劇魅影是其中一個幻書角色,那麼歌劇魅影什麼樣子?看下《幻書啟世錄》幻書歌劇魅影介紹吧。昨晚本姬捧著這本書,勇敢地打開了這本懸疑經典之作的第一頁。
  • 音樂劇《歌劇魅影》
    ),作曲家,克裡斯蒂娜從未見過面的老師)拉烏爾(克裡斯蒂娜的愛人,劇院出資人)等······20世紀最成功劇目《歌劇魅影》(又稱《劇院魅影》《歌劇院幽靈》)      大型音樂劇《歌劇魅影》於1986年首演於英國倫敦女皇劇院,1988年在美國紐約美琪歌劇院上演,之後成為百老匯歷史上演出最長久的一部作品,演出場數超過了這位英國作曲家的另一部劇作
  • 抓空檔朝聖《歌劇魅影》
    不少藝人也把握《歌劇魅影》來臺最後機會前來聆賞,因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受矚目的曾敬驊,也趁等待入伍的期間,抓緊空檔前來朝聖。(圖/寬宏藝術提供)曾敬驊表示,《歌劇魅影》是經典愛情故事的音樂劇,在疫情期間能看到「非常幸運」。
  • 梁靜茹推《歌劇魅影》演出適合揪情郎看
    戀愛中的梁靜茹昨朝聖《歌劇魅影》。
  • 圖書館周末電影《歌劇魅影》
    整個故事情節延續了西洋文化故事原型中「美女與野獸」的類型,作者以超乎想像的恐怖感和藝術技巧,演繹出一段讓人哀憐,悽婉浪漫的愛情傳奇。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 1868-1927),20世紀初期法國最傑出的推理小說作家,在法國有「永恆的記者」之稱。1900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
  • 《歌劇魅影》續集--《真愛不死》
    Dies》真愛不死大家太熟悉《歌劇魅影》沉迷於鬼魅與克裡斯汀的愛情音樂劇本身也似乎給了我們些許他們會再次重逢的線索和期寄《真愛不死》就來告訴你克裡斯汀與鬼魅的情緣再續如果說《歌劇魅影》講述的是傳統童話故事裡「王子從大魔王手中拯救了公主,從此兩個人過上了幸福快樂的日子」,那作為《劇院魅影》續集的《真愛不死》(Love Never Dies)基本講述的就是「公主婚後過上了柴米油鹽的生活,惡婆婆與黃臉婆彼此鬥爭
  •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歌劇魅影》簡析
    歌劇魅影的故事開始於1870年的法國巴黎歌劇院,傳說中該劇院中住著一名神秘的音樂天才,它神出鬼沒,被人稱之為「魅影」。女主角克裡斯丁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被吉莉夫人帶到了歌劇院學習芭蕾。每當深夜無眠的時候,克裡斯丁都會祈禱父親曾向她承諾的音樂天使會出現,而這一切都被暗處魅影看在眼裡。
  • 音樂劇推薦 | 傳奇經典《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歌劇院幽靈)是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樂、浪漫的劇情、完美的舞蹈,成為音樂劇中永恆的佳作。《歌劇魅影》是根據巴黎歌劇院內發生的事件而創作的。19世紀的巴黎,巴黎歌劇院的地下住著一位戴半臉面具的男子——魅影。魅影藝術天賦過人,一直暗中教授歌劇院一名芭蕾舞女克裡斯汀聲樂。魅影鍾情於克裡斯汀,在劇院中製造恐怖,威脅讓時任首席女高音卡洛塔離開舞臺、暗中幫助克裡斯汀擔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