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星際探索》在影評人和大眾間口碑兩極?先把劇情看懂再說

2021-01-07 夏影娛說

大家好,我是龍套夏一條。

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已經登陸院線。

上映首日票房527.4萬元,預測內地票房不會超過3200萬元。截至發稿,全球票房累計1.27億美元。(數據引自貓眼)

這樣的成績,送一首《涼涼》再合適不過。票房不理想,影片口碑又如何呢?

小編把國內外主流影評平臺按類型歸納並匯總評分如下。

大眾娛樂類:淘票票7.4,貓眼6.5。

這兩個平臺集中於大眾用戶,所以慣出高分,基本上8分以下的電影都是所謂的爛片。

相對專業類:豆瓣7.0,時光網7.1,微博大V推薦度71%。

這三個平臺影視發燒友居多,但對電影的解讀能力參差不齊且存在水軍搗亂,評分只能說相對專業卻不夠權威。

公式算分類:爛番茄新鮮度84%、爆米花值40%,IMDB6.9。

這兩個平臺均屬美國。IMDB有一套複雜的評分計算公式,是公認最權威的評分網站。關於爛番茄的評分體系, 簡單說就是以影評人打分的番茄新鮮度和觀眾打分的爆米花值分別體現。

《星際探索》作為在北美和海外優先上映的電影,IMDB和爛番茄的評分更具有參考價值,那麼根據各自出爐的評分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專業影評人眼中影片很棒,而在普通觀眾心裡並不買帳。

我們以此結論再回看國內幾大平臺的評分,自然也就找到了口碑背後的原因。

好了,說了這麼多,現在問題來了!

為什麼《星際探索》會被「科班」吹捧,而讓「白丁」無感呢?

下面,小編從劇情梳理、主題內核、槽點bug、答疑解惑四個方面,為大家把這部電影詳解一番。

劇情梳理(按事件脈絡敘述,並非電影劇情線)

羅伊的父親克利福德(湯米李瓊斯飾演)是一個狂熱的太空踐行者。

16年前,他參與了一項旨在尋找外星生命的航天計劃,帶領一隊組員乘坐「利馬號」飛船向太陽系深處進發。

長期的星際旅行加上一無所獲,「利馬號」部分乘員的精神已近崩潰,於是要求返回地球,但克利福德拒絕下達指令。他以指揮官的身份處決了這些人,然後指示自己的核心乘員繼續執行任務並有意躲避地球航天中心的尋找。

航天中心認為克利福德行為失常,判定「利馬號」失去控制,但為了所謂的榮譽只能對外宣稱飛船失蹤,然而在深空之中的「利馬號」已徐徐飛達海王星附近。

剩下的乘員終于堅持不住要求放棄任務,而此時的克利福德完全喪失了心智,他認為這是叛變行為,於是採取措施將所有人殺害並破壞了和地球聯絡的通信終端,過程中飛船的燃料也發生異常。由於「利馬號」被嚴重破壞,隨之引發的潮湧(電磁暴)給地球帶來嚴重災難。

羅伊(布拉德皮特飾演)是一名航天工程師,軍銜少校。

生活上,他嚴於律己,心無旁騖,堅定執著。

親情上,他從小和母親長大,很少享受父親克利福德的愛。

交際上,他與人為善,但其實內心孤獨,活在面具之下。

愛情上,他對妻子伊芙(麗芙泰勒飾演)關心不夠,兩人處於感情破裂的邊緣。

工作上,他各項考核全優並立志像父親一樣畢生為航天事業服務。

潮湧爆發,羅伊所在的近地空間站遭到破壞,但他憑著超強的心理素質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化險為夷。

軍方找到羅伊,向他表明他的父親還活著並通報這次潮湧是從海王星迸射而來,已經證實是由一種反物質引起,而這種反物質恰是「利馬號」的燃料成分之一。也就是說「利馬號」處在海王星附近,但因為潮湧無法與之聯絡。

軍方讓羅伊和普魯特上校(唐納德薩瑟蘭飾演)一起行動,搭乘商務火箭去往月球,然後再轉乘星際火箭飛往火星基地,那裡的地下中心不受潮湧幹擾。如果能夠與「利馬號」取得聯繫,就可以調查潮湧起因並找到解決辦法,還可以派飛船前往海王星接回羅伊的父親克利福德。

普魯特上校和羅伊的父親是舊相識,他此行的任務是監視羅伊。

二人到達月球後沒有停留,馬上乘坐月球車前往位於月球背面的發射中心,可是路上遭遇不明國籍的武裝分子襲擊,普魯特受傷無法繼續同行,分別時他把軍方傳送給自己的絕密文檔交給羅伊並告訴他軍方的目的並不單純。

羅伊坐上了前往火星的星際火箭,途中他打開了普魯特留給自己文檔。

先是一段從「利馬號」傳回的音頻資料,刺耳的慘叫聲讓人毛骨悚然,接著是一段航天中心的秘密指令,指示普魯特如果羅伊未能與「利馬號」取得聯繫,就把他交給火星基地的指揮官。

正在這時,星際火箭接收到一條求救信號。

羅伊命令駕駛員直飛火星不能耽誤,而駕駛員表示自己有義務進行救援,除非有更高級別的任務指令。羅伊不能透露自己的動向,只好答應先行救援,但看到本應出艙的副駕駛有些猶豫,為了不節外生枝,他決定自己和駕駛員一起出艙。

求救信號來自一艘註冊於生物科學研究的飛船,信息顯示乘員26人,但羅伊和駕駛員進入後卻沒有任何發現,於是分開搜索。不多時,羅伊呼叫駕駛員,然而沒有回應,當他轉到另一個艙室後只看到駕駛員在微微抽搐。

突然,一隻靈長類動物衝了出來,羅伊急忙拖出駕駛員並關上艙門。駕駛員的面罩已經被擊碎,身後的艙門也似乎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動物,羅伊只好按下排壓閥,艙室內瞬間爆出一攤血水。

駕駛員死了,副駕駛接替崗位,火箭繼續朝著火星飛去。

落地時,副駕駛精神恍惚,箭體傾斜20度急速下墜。千鈞一髮之際,羅伊接手人工操作,在10秒內完成擺正,真可謂命懸一線。

之後,羅伊按照任務要求通過雷射信號給「利馬號」上的父親發去信息。

前兩次都是官樣內容,如石沉大海。最後一次,羅伊看著滿天星辰,想起小時候為數不多的幾次和父親相聚的時光,他的眼睛溼潤了。羅伊放下事先備好的文稿,哽咽說:「父親,我想你。」

這一次成功了,「利馬號」終於有了回應,可是羅伊卻被取消了任務資格,他試圖和航天中心聯繫,發現自己的軍用代碼也已經失效。更不可思議的是,羅伊竟然沒有通過簡單的心理評估,眼下的他等於被困在了這裡。

這時,從小在火星基地長大的阿米莉亞告訴羅伊,自己的父母就是「利馬號」的組員並向羅伊出示了一段絕密視頻資料,視頻中記錄的正是克利福德第一次處決乘員的口述。阿米莉亞還說,先前搭載他的星際火箭就要起飛,上面攜帶了一枚核彈,目標正是「利馬號」。

羅伊終於明白了,原來軍方一直在欺騙自己。

他們只是想利用信號傳輸獲得「利馬號」的確切位置,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想救回自己的父親,他們計劃就是把這一切永遠埋葬。

羅伊必須採取行動!

阿米莉亞把羅伊帶離基地,他從發射場的地下水網潛入火箭底部,在火箭升空的前一秒進入密封艙。基地下令火箭乘員將羅伊處決,三位乘員不顧之前羅伊的救命之恩先後發難。打鬥中,一位乘員在助推器分離時被加速度推力撞至艙底而死,另外兩位乘員由於沒有穿太空衣,在空氣汙染後瞬間窒息死亡。

星際火箭朝著海王星進發,羅伊成了唯一的太空人。

89天的漫長跋涉中,羅伊想起了妻子伊芙,想起了彼此的所有過往,他終於發現自己的自私,也終於認清自己一直堅持的不過是本末倒置的虛妄而已。

終於抵達海王星,這個毫無生機的幽藍色星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凝結著大海深處莫名的恐怖。「利馬號」的船體已經損毀,電磁潮湧正在一波一波的向外噴射。

羅伊把火箭設置為自動巡航,他駕駛攜帶核彈的運輸船試圖繞過海王星的「光環」——由無數塊狀物質組成的混合帶,但還是發生了碰撞。由於運輸船發生損壞不能接駁,羅伊只好丟棄返回艙,身背核彈進入「利馬號」。船艙內,他遇見了父親克利福德,而眼前的父親已經徹底失去自我,羅伊的淚水從眼角悄然滑落。

羅伊將所數據下載並放置好核彈,然後帶著父親離開「利馬號」。父子之間用安全繩連接,正當羅伊思考該如何返回火箭時,克利福德卻打開了動力背包,強大的氣流瞬間把他們拋了出去。

父親說:「讓我走吧,這裡才是我的家。」

羅伊含淚解開了安全繩,他看著父親在深邃的太空中越飄越遠。

現在,只剩最後一步,羅伊必須想辦法回到火箭。

後面的劇情,小編就不劇透了,講了這麼多已經是罪孽深重。

主題內核

《星際探索》以地球危機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兒子尋找父親的故事。主人公曆經種種險境,雖然最後沒有帶回父親,但是帶回了真正的自己。

一方面,人類費盡心機向太空投入力量,美其名曰探索未知,實則是擴張勢力,搶佔資源。

另一方面,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充滿了冷漠、虛偽、陰謀和瘋狂。

這種向外的科技進步與向內的精神崩塌形成強烈對比。

換句話說,如果連一個「人」都做不好,連一份「愛」都無法堅守,那麼再「偉大」的事業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想,這就是電影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槽點bug

這部電影主打太空懸疑驚悚風,但是這三個標籤的完成度都不高。

影片的劇情線索略顯模糊,整體風格太過壓抑,對普通觀眾來說自然很難接受。

至於bug嘛,小編這裡舉兩個例子並提出一個質疑。

Bug1:羅伊輕而易舉的在星際火箭點火升空前進入密封艙。

Bug2:羅伊僅用一塊「鐵板」當盾牌就能穿過海王星光環。

質疑:羅伊藉助核彈爆炸的能量推進火箭返回地球,可是核彈炸毀飛船後在真空中除了輻射能量還有破壞性極強的電磁波,難道火箭不受影響嗎?

答疑解惑

《星際探索》的原版片名《Ad Astra》是什麼意思?

答:Ad Astra源自著名的拉丁諺語Per Aspera Ad Astra,意為循此苦旅以達天際,內在含義是向星辰出發,歸最初本心。

為什麼不直接從地球發射火箭飛往火星,而是要從月球中轉?

答:表面上,因為是絕密任務,羅伊以商務身份登陸月球再轉飛火星可以掩人耳目。實際上,這是航天中心要遮蓋醜聞,畢竟是他們自己的飛船發生事故引發潮湧給全球帶來災難。

用核彈摧毀「利馬號」,不會給「近在遲尺」的海王星帶來影響嗎?

答:海王星的大氣層含有氫、氦和微量的甲烷,其中甲烷是使星球呈現藍色的原因之一。首先核彈在真空中不會產生衝擊波,也不會產生「火」之類的物質,只會有光和熱以及一些高能粒子向外噴射,所以不會對海王星造成什麼影響。其次,就算在海王星內部引爆核彈也不會引發聚變反應,因為海王星的質量實在太小。

電影總評

當看到眼淚從布拉德皮特的眼角緩緩落下,對小編來說,那一刻已經足夠。

除此之外,《星際探索》確實不夠精彩,但電影帶給我們的思考還是頗有深度。靜下心來慢慢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是龍套夏一條,歡迎關注,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2019年備受矚目的科幻電影《星際探索》上映至今為何爭議不斷
    《星際探索》於去年12月份上映,在電影還沒上映之前,就被認為是2019年最受期待的科幻電影,一度認為有可能成為繼《星際穿越》之後最好的太空科幻類型電影。但在影片上映不久後便引起了觀眾的巨大反響,很多人表示令人失望。在各大影評網站口碑評分也呈現出嚴重兩極化的現象。包括我們熟悉的「豆瓣」,現今為止豆瓣綜合評分為6.8分。
  • 8分鐘影評|《星際迷航3》——帶著探索精神的太空冒險巨製!
    又到了江漢銀興影都每周一度「八分鐘影評」的時間啦!這期和大家分享的是來自資深影迷「亦正亦邪」創作的電影《星際迷航3》影評:帶著探索精神的太空冒險巨製!正在熱映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是2009年重啟版的第三部,由大神級電影人J.J.艾布拉姆斯監製、林詣彬導演。作為最有影響力的科幻系列,《星際迷航》在廣袤的大宇宙世界觀之下,塑造了多個外星種族和社會意識形態,而對這些社會意識形態的深入探索,成為《星際迷航》有別於其他科幻作品的重要標誌之一。
  • 深度分析《姜子牙》口碑背後的兩極分化
    姜子牙》劇照截止發稿,10月3日7:30《姜子牙》的實時票房,一共斬獲7.15億,上映首日斬獲創紀錄的3.59億,昨日收穫2.99億,高居榜單第一位,然後這背後伴隨而來的是,口碑的兩極分化不過看彩蛋,老薑還是被關到監獄了,不過那一點楊戩和雷震子來探視姜子牙我沒有看懂,是有什麼寓意嗎?最後一個彩蛋,是有關於下部是什麼的提醒嗎?不過我沒看懂 在等大神告訴我,我沒有看懂的地方。還有姜子牙強迫症那個彩蛋笑死寶寶了,不過又看見了哪吒,敖丙,太乙真人等還是讓我感覺很開心的。
  • 為什麼《誅仙 青雲志》收視不錯,口碑卻兩極分化?
    就演員陣容來說,主角趙麗穎、李易峰在影視劇中人氣口碑都是不錯的,再看男二女二秦俊傑和楊紫,那也是有著自身實力的,這些主角演技也是有的,那麼為什麼口碑卻兩極分化這麼嚴重呢?就原著粉來說,電視劇完全沒有按照小說的走向去拍攝,劇情與原著有些偏離,甚至原著裡面的很多人物在電視劇中提前出現,而原著女主是陸雪琪(楊紫飾),電視劇則為碧瑤(趙麗穎飾)。
  • 《星際探索》:視效震撼 情感直擊人心
    《星際探索》是由詹姆斯 格雷執導,布拉德 皮特、湯米 李 瓊斯、麗芙 泰勒、唐納德 薩瑟蘭、魯絲 內伽、約翰 奧提茲聯袂主演的冒險科幻電影 。 《星際探索》沒有像傳統意義那樣去展現星際探索,而是將其代入一個孤獨者的內心世界,拍出了別樣的探索類科幻片。正因為如此,影片評價也是兩極化。
  • 《星際探索》探尋未知的宇宙亦是探尋未知的人性。
    》入圍了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這意味著影片並非和以往大眾所喜愛的太空科幻爆米花電影一樣,而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想法,可以說有點意識流。可以說《星際探索》是一部「太空歌劇」,在這裡太空只是宇宙冒險的場所,現有的科學常識不能限制人們想像力的發揮。著名的《星球大戰》和《星際旅行》都是這類作品,此外還有《2001太空漫遊》、《銀翼殺手》等等,所以我們可以不要太過糾結影片中的一些不符合常理的現象。
  • 科幻大作《星際探索》值得一看而輸在盜版資源上
    《星際探索》是今年最受好評的好萊塢科幻巨製之一,迄今在媒評網站「爛番茄」上保持著84%的新鮮度,高於《星際穿越》等同類佳作,此前還入圍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還準備衝擊奧斯卡獎項!影片由好萊塢男神布拉德·皮特、老牌巨星湯米·李·瓊斯等群星傾情演繹,講述皮特飾演的天才科學家為拯救地球危機開啟硬核太空冒險,而等待他的不僅有九死一生的重重考驗,更有出人意料的終極謎底。
  • 《星際探索》宇宙之中,終極孤獨
    《星際探索》 一部太空科幻片,近一半的鏡頭是皮特沉穩的獨白,配上漆黑的浩瀚太空,兩個小時的片長講的不是什麼星辰大海,而是人性的救贖和終極孤獨。 全片沒有過多的打鬥,更多的是皮特的特寫和漆黑太空交織在一起,一個人在太空中度過了漫長的旅程,是一個最孤獨的旅程,也是一個航天人最孤獨的堅守。 片中也拍攝了許多的事件,月球車槍戰,猩猩食人,太空艙搶奪。
  • 《星際穿越》看不懂? 先去惡補相對論、量子力學【2】
    原標題:《星際穿越》看不懂? 先去惡補相對論、量子力學 對物理天文一竅不通那你「看的不是電影是寂寞」   就網上影評的貼心提示,網友們也都照單收下了,不少人只轉發而不看,均表示「等看完電影再來對答案
  • 星際穿越+降臨+明日邊緣?星際拓荒重新定義星際探索題材遊戲
    正是出於這兩個意見,我非常喜歡星際拓荒,因為這遊戲完全補齊了這兩塊短板,並給該類型指出了新的方向。它體量只有一個星系,但豐富的細節內容,結合解謎、宇宙航行、競速和平臺跳躍的創新探索玩法,天馬行動又落到實處的關卡設計,還有一個相當不錯的網狀劇情,讓這款遊戲脫穎而出。
  • 美國科幻片解讀之《星際探索》主演:布拉德·皮特、湯米李·瓊斯
    火星是人類最遠的一個外星軍事基地,地下被鐵鏽紅所籠罩,荒涼的白柱間徘徊著一條狗。Comfort Room的牆上是幻化的大朵豔花和自欺欺人的自然風景,而基地之外,有的只是一片蒼黃。視覺之外,《星際探索》也帶來了一些主觀視角下的新奇太空體驗。翻轉著向地球急速墜落,呼吸粗重地與異形在艙內搏鬥,穿越幽藍的小行星帶,都是太空電影沉浸式魅力的體現。然而《星際探索》題眼中這場探索,並不是穿越星際的外部旅程。
  • 《星際穿越》首輪影評出爐 外媒評價頗具爭議
    《星際穿越》中國版海報  (來源:時光網) 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昨日在好萊塢舉行了首映活動。影片的首輪影評業已出爐,歐美主流媒體在首映之後給予了褒貶不一的評價。不過根據首映後各家媒體做出的頗具爭議性的評價,《星際穿越》似乎開始走下「神壇」。當然了,影迷聚集的IMDb上該片評分9.5,暫時是諾蘭影片中最高的。  《今日美國》評論說:影片頗具野心,非常吸引人和發人深思,但是同樣單調乏味,影片先進的特效技術看起來也有些名不副實。
  • 星際特工你真的看懂了嗎?隱藏劇情全公開
    《星際特工之千星之城》阿不!是《星際特工之勒索蠕蟲什麼的很嚴重我必須要去拯救世界人民的小電腦啊雖然很難但是寶寶這麼炫酷完全不在怕的啊》.算了我隨便說說的相信有很多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都被其中的特效震驚震驚之餘也對其劇情表示略有遺憾但是,你真的看懂了嗎?真正的劇情其實是這樣的.
  • 《星際探索》待到理性凋零時----被低估的電影評論系列(一)
    1、為什麼說星際探索被低估?討論低估,需要先對低估下一個定義。本片爛番茄新鮮度84%、爆米花值40%。其實專業影評人和大眾評分的割裂是導演詹姆斯·格雷作品的一貫表現。但是星際探索在太空類題材的影片中還是達到了一定意義的非凡創造,一種延續2001太空漫遊的沉浸式的藝術表現。低估,單單在評分層面是一種角度,知乎上有人問觀影量超過一千部的時候會有什麼感想,有個答案我比較認可。
  • 口碑兩極,看懂的又有多少
    去看這部電影前,建議大家先做足功課,可以了解一下什麼是熵、祖父悖論、鉗形理論等等,做完這些功課再去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這部電影會更好理解很多,而且跟得上電影的節奏。之前有許多人黑這部電影,可能是因為沒看懂吧。看這部電影跟之前看《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一樣非常的震撼。
  • 《姜子牙》上映2天,票房高達6億,為何口碑兩極分化?
    最近期待已久的「封神宇宙」系列之一《姜子牙》上映了,截止目前它已經收穫了6億多的票房,領跑國慶檔,然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在一些口碑榜上評分給這部影片打低分,多是這樣的原因,立意很深刻,但難看懂。國漫《姜子牙》沒有上映之前,口碑明顯在9分以上,然而獲得了6億的票房之後,口碑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 星際穿越重映,我當然要去看啊
    2014年《星際穿越》上映時,和室友擠著公交去光谷巨幕影城看了一遍。回去的路上我們討論了好久,因為第一遍看完沒有看懂,後來回學校看了好多影評才勉強看懂電影。今年《星際穿越》重新上映了,我果斷的去看了兩遍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了?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對比假期間掀起熱議的《奪冠》單元小演員哭戲熱搜,以及徐崢自曝郎平客串「掃地僧」的話題,#白晝流星劇情#發動的輿論聲量高出好幾倍。「陳飛宇人設比劉昊然好、臺詞更多」「導演夾帶私貨捧兒子」「精準扶貧混搭航天事業邏輯不通」「不良少年醒悟得太突兀」……原本在播前讓觀眾期待值極高的《白晝流星》,在大眾口碑裡竟成了「拖後腿」的那一個。
  • 《星際探索》: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
    本文作者:冷子墨如果用一句話介紹被譽為「開啟國產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的劇情,可以概括為:兒子,讓我們一起點燃木星!那麼用一句話概括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太空科幻片《星際探索》,那則是:爸爸,讓我們一起點燃海王星!
  • 《星際探索》好萊塢男神穿越太空,終極真相一觸即發
    探討這個話題的好萊塢口碑佳作《星際探索》由布拉德·皮特、湯米·李·瓊斯、唐納德·薩瑟蘭、麗芙·泰勒、魯絲·內伽等出演。爆!男神皮特要徵服星辰?黑科技+星際之美奪人心魄 《星際探索》宏大的宇宙觀,竟然呈現人類正在構想的太空電梯、未來時代的月球基地、穿越光年的太空飛船等宇宙黑科技,於科幻造夢之間又不失科技真實,足以令科幻迷大飽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