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介
性能檢測方法,如供應商允許的測試和產品認證測試等,通常用於評估產品性能並確定其與指標的一致性。對於任何有效的測試,必須使用正確規格的導線, 指定的應用工具以及按照規定的壓接高度進行壓接,並確保與應用規範中的其他 參數相一致。
剖面圖作為附加分析方法可進一步鑑定壓接狀況。剖面圖應被用作與將來所做剖面進行比較的參考圖。該參考圖製作時應使用新的工具進行壓接,以避免損 傷的工具提供不正確的參考圖。
注意:當此手冊中的資料與應用規範中的資料產生不符時,應首先考慮 使用應用規範中的資料。
2. 製作剖面圖的步驟
在製作任何剖面圖之前,必須確定端子壓接符合應用規範(114系列)中的要求。當應用規範不存在時,則以隨應用工具所提供的資料為準。此類要求包括:
確定使用正確的泰科電子應用工具進行端子壓接。
確定使用正確的導線或導線組合。
確定壓接工具中使用泰科電子的零部件(壓刀和底刀)。零部件必須處於良好 狀態並被正確校準。
確定對於特定的端子/導線/工具組合,按照應用規範採用正確的壓接高度。
確定其他壓接特性(喇叭口,披鋒,無缺線,無松線,無傷線,無飛線,絕緣 材料位置等)均符合應用規範的要求。一旦確定壓接符合應用規範或隨應用工具所提供的文件中的要求,即可進行剖面圖的製作。絕大部分的剖面製作設備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切取,打磨,蝕 刻及照相。請參閱隨剖面製作設備所提供的說明書以獲取正確的技術。以下規則 在進行剖面製作時必須遵循:
剖面必須垂直於壓接的X軸及Y軸,如圖1所示。圖2展示了有角度的剖面。
圖 1
圖 2
剖面必須在進行壓接高度測量的部位進行切取。(參閱應用規範及說明書408 -7424以獲取正確的壓接高度測量部位及步驟。)
剖面圖必須清晰顯示線芯及端子材料。 圖3是用弧形底刀壓接的良好的剖面圖的樣例。
圖4是用平面底刀壓接的良好的剖面圖的樣例。
圖 3
圖 4
3. 剖面準備上的常見錯誤
剖面位置必須避開鋸齒槽。通過鋸齒槽製作的剖面圖將產生對壓接效果不準 確的圖像。如果在鋸齒槽切取剖面,端子的某些部分將顯得比其他部分更厚。另一種現象是在端子壁和已變形的線芯之間會存在間隙。圖5提供了一 個通過鋸齒槽切取的剖面圖的樣例。
圖 5
剖面必須被正確地打磨及蝕刻。不正確的打磨會產生裂紋。不正確的使用蝕 刻溶液也會因細節顯示不足而曲解剖面。圖6提供了一個不正確地打磨和蝕 刻的樣例。如果端子在蝕刻劑中過久,圖像會很黑,難以觀察線芯和端子材 料的細節。如圖7所示。
圖 6
圖 7
如果在剖面準備過程中,端子以一定的角度進行切割,須將其旋轉一定的角 度,使剖面處於中心位置。在此情況下,端子的底部或邊緣必須在剖面圖中可見。圖8顯示了一個端子剖面和底部都可被觀察到的例子。
圖 8
4. 剖面圖對壓接工具的說明
以下剖面圖提供了與工具磨損,損壞或模具調整有關的典型例子。
送料或送料長度的變動會導致披鋒。披鋒是當端子基體材料擠進底刀與壓 刀的間隙時變形產生的。該類變化的典型後果是端子翼片的不對稱。圖9顯示了 在此情況下的一個例子。
圖 9
注意:雖然端子翼片對稱是理想狀態,但此類情況仍可接受。因端子 離開導料板後容易扭轉,不對稱的情況通常在直進料端子中產生。
工具的不對中會導致壓接外形的變化。常見的變化包括沒有顯示底刀損傷的值得注意的披鋒以及壓接輪廓產生不規則曲線。圖10顯示了此類情況下的一個 例子。
圖 10
受損的底刀會導致過大的披鋒。識別底刀受損的一個方法是壓接輪廓的底角 缺少清晰的平臺,如圖11所示。底刀的受損也會導致壓接的底角產生裂紋,如圖 12所示。
圖 11
圖 12
壓刀和底刀的碰撞會使兩者受損。圖13顯示了由於互撞而受損的刀具所壓 接的端子。
圖 13
5. 普通剖面特性的說明
剖面圖是一種能用於評估在第1和第2節中所述的端子壓接的診斷工具。為 了使剖面圖有效,必須使用正確的端子,導線和應用工具,並且按照指定的壓接
高度進行壓接。壓接也必須符合在應用規範中所規定的其他壓接參數。以下剖面圖是在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典型例子。
圖14是一個正確壓接的剖面圖示例。導線變形,端子翼片對稱,且底刀平 臺可見。
圖 14
圖15顯示了端子的一側翼片碰到底部的壓接。該狀態在其他壓接參數均符 合要求時是可以接受的。
圖 15
圖16顯示了端子的兩個翼片都碰到側面的狀況。有一條線芯包在左上角的 翼片中,但它完全變形。該狀態在其他壓接參數均符合要求時是可以接受的。
圖 16
成功的壓接取決於線芯之間及線芯與端子本體之間的粘著,空穴是可以接受的。金屬表面接觸及相互移動而產生變形,表面層的破壞產生了粘著力。金屬通 過表面產生結合,且轉化成具有相同導電性的同一體。因為導致表層完全接觸所 需要的變形遠小於形成空穴及結合成一體所需要的變形,因此空穴可能出現在壓接中。圖17顯示了一個有數個空穴出現的壓接示例。
圖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