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專題提升:地質構造圖及地質剖面圖的判讀
【點睛】地質構造包括褶皺和斷層。巖層新老關係的判斷思路:(1)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規律是巖層年齡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年齡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係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於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於其所在的巖層;(3)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巖漿活動的影響,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於其相鄰的巖漿巖。
BB 1.讀地質剖面示意圖可知,乙為斷層,該斷層形成後,發生巖漿活動,形成巖漿巖丙,之後才形成甲沉積巖。
2.圖中共形成了4次侵蝕面,其中下面3次由於受擠壓與表層侵蝕面不平行,說明巖層發生完全變形,形成褶皺構造;而中間兩次侵蝕面平行,說明屬於同一次褶皺過程。因此,形成褶皺的次數是2次。
由地球內部各種動力(內營力),如地幔對流、應力差、溫度差等,引起地殼巖石變形的機械運動,亦稱構造運動,一般是指巖石圈相對於軟流圈以下地球物質的運動。
運動方式
水平運動
巖層沿平行於地球表面方向的運動。亦稱造山運動或褶皺運動,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島弧、海溝等。
最基本的褶皺為背斜和向斜
典型的褶皺構造山體
垂直運動
亦稱升降運動、造陸運動,形成高原、斷塊及拗陷、盆地和平原,還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陸變遷。
運動速度
緩慢運動,以萬年或百萬年計。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等。
快速運動,以年或小時、分鐘計,如地震產生的斷裂、崩塌滑坡、隆起沉陷,火山巖漿噴發,固體潮等引起的地殼脈動等。
典型的斷層錯動,斷層面兩側可見到地層的錯動
運動結果
一般指短期不可恢復的地殼變形後果,形成地殼的地質構造。典型的構造如水平構造、傾斜構造、褶皺構造、斷裂構造。並在地貌上形成千姿百態的高山峽谷,平原盆地,江河湖海。
一系列產狀相近的正斷層的組合構造。此構造中,斷層層面基本平行,形成斷塊山。
一系列產狀相近的逆斷層的組合構造。各斷層的上盤依次相對上衝,呈屋頂蓋瓦式或鱗片狀依次疊覆,呈疊瓦狀。此構造中,斷層層面基本平行,且其傾向與伴生的褶曲軸面傾向幾乎一致。
運動分期
地殼表層大部分是沉積巖,形成分層結構,稱為地層。利用不同地質年代地層,根據生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順序,對比不同年代地層中古生物化石,可以確定不同地層形成的相對時間順序,又由同位素衰變可以測定巖石的絕對年齡,互相結合,形成地殼運動的地質年代表。地質年代表描述地殼地質演化的時間順序,對研究地殼運動規律,勘探礦藏,工程建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地質剖面圖既可以體現靜態的結構特徵,也可以反映動態的演變過程。正確判讀的關鍵是明確各種地質構造、地殼運動和巖石圈物質循環過程。
圖2為某地的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題。
1.圖中
A.甲處的物質主要來源於地殼
B.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後
C.巖漿侵入可能導致乙處巖石變質
D.丙處的溶洞景觀由巖漿活動造成
圖3為「某區域地質簡圖」。該區沉積地層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變老。讀圖回答2—3題。
2.從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質剖面示意圖是
3.為揭示深部地質狀況,在丙處垂直鑽探取芯,可能發現的地層是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疊系 D.第四系
(2018屆山東菏澤一模)讀等高線地形圖和地質剖面圖(單位:m),完成4—5題。
4.圖示發生的構造運動先後順序為
A.褶皺一沉積一斷層 B.沉積一斷層一褶皺
C.沉積一褶皺一斷層 D.斷層一褶皺一沉積
5.圖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巖層擠壓,槽部緊實,難以侵蝕
②巖層擠壓拱起形成
③形成斷塊錯動抬升成山
④巖漿噴發冷卻成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讀「某地巖層與河流分布示意圖」,完成6—7題。
6.圖中所畫的甲—丁四條河流中,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該河
A.發育於斷層處,巖層破碎,侵蝕成河
B.發育於地塹處,地勢低,匯水成河
C.發育於向斜處,地勢低,匯水成河
D.發育於背斜處,巖層破碎,易侵蝕成河
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地質剖面圖,讀圖回答8—10題。
8.據圖可推斷乙形成時的古地理環境是
A.浩瀚沙漠 B.冷溼沼澤
C.溫暖淺海 D.長寒苔原
9.圖中山地在地質構造上屬於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塊狀山地 D.地塹
10.關於甲、乙、丙、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按成因分類,甲、乙屬同一類巖石
B.丙、丁生成的地質環境相同
C.丙、丁是優良的建築和裝飾材料
D.乙受熱變成丙
C 1、據圖可知,甲處為花崗巖,為巖漿冷卻凝固形成,巖漿主要來源於地幔的軟流層,A錯誤;據圖可知,斷層頂部存在一個侵蝕面,由此判斷斷層上覆巖層形成時間晚於斷層,斷層頂部的砂巖層被巖漿侵入,因此花崗巖的形成要晚於斷層頂部砂巖的形成時間,即斷層發生在花崗巖形成之前,B錯誤;巖漿侵入會提供高溫條件,可能導致接觸部位乙處巖石變質,C正確;丙處的溶洞景觀是因石灰巖巖體受水的溶蝕作用形成的,D錯誤。故選C。
AA 2. 據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僅能淹沒T0,可判斷只有T0會有河水經過,攜帶泥沙沉積,因此平坦面面積仍在擴大。其它平坦面河水不會淹沒,因此面積不會擴大。故選A。
3. 據材料可知,礫石的平均礫徑為T3>T0>T2>T1,沉積顆粒越大說明流速越大,因此T3時期該斷面流速最大。故選A。
本題考查地殼運動的知識。由圖示等高線可知該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時代的巖層,說明該地先有沉積作用形成的各時代巖層,再經褶皺形成山地;後又經歷了斷層過程。山地是巖層受水平擠壓拱起形成;圖中JT巖層間有斷層發育,也可能是形成斷塊錯動抬升成山;圖中沒有巖層的新老關係特徵,不能判斷是向斜構造還是背斜構造;沒有巖漿活動現象。
CB 4.由圖示等高線可知該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時代的巖層,說明該地先有沉積作用形成的各時代巖層,再經褶皺形成山地;後又經歷了斷層過程。選C正確。
5.圖示是山地,是巖層受水平擠壓拱起形成;圖中JT巖層間有斷層發育,也可能是形成斷塊錯動抬升成山;圖中沒有巖層的新老關係特徵,不能判斷是向斜構造還是背斜構造;沒有巖漿活動現象。選B正確。
BD 6.根據巖層新老關係,圖中所畫的甲一丁四條河流中,甲、丙、丁都位於向斜構造部分,向優秀幹部槽部比較堅硬,不易被侵蝕,常形成山嶺,不易形成河流,A、C、D錯誤。乙位於背斜頂部,易侵蝕成谷地,出現河流,B正確。
7.該河發育於背斜處,巖層破碎,易侵蝕成河,D對。圖示巖層沒有錯動,沒有斷層形成,A、B錯。向斜處巖層中間新,兩翼老,C錯。
CCA 8.石灰巖屬於海相沉積,是在溫暖的淺海環境下形成的。根據圖例,圖中乙是石灰巖,形成時的古地理環境是溫暖淺海,C對。浩瀚沙漠、冷溼沼澤、長寒苔原環境下,不能沉積形成石灰巖,A、B、D錯。
9.圖中山地的巖石與兩側巖層不同,有斷層分布,相對兩側巖體上升,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塊狀山地,C對。不能體現出背斜、向斜構造,A、B錯。地塹是巖層相對兩側下沉,D錯。
10.根據圖例,按成因分類,甲、乙屬同一類巖石,都是沉積巖,A對。丙是侵入巖,丁是噴出巖,生成的地質環境不同,B錯。丙是優良的建築和裝飾材料,丁不是,C錯。乙受熱變成變質巖,不能形成花崗巖,D錯。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資料綜合自 啟迪慧想、防災科技學院等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