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死了,300年來再難有深情的男人

2021-02-19 新學語文

本文轉自公眾號:國館(ID:guoguan5000)

轉載請聯繫國館。

原標題:「納蘭性德死了,300年來中國再沒有深情的男人」

不是人間富貴花


康熙十七年十月。

塞外瀚海,風雪大作,

蒼茫大地,變得一片素淨。

康熙皇帝的北巡隊伍,

正浩浩蕩蕩排開一字長龍,

迎著風雪,向前緩慢移動。

隊伍中一名二十四歲的御前侍衛,

眉目如畫,身著華服,

也正按轡徐行,

望見漫天風雪,不由得凝思出神。

當天夜裡,就在北巡隊伍的駐屯地,

他寫下了那闕名詞《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這闕詞中,他既是在詠雪花,

也是在以雪花自喻:

他不比海棠、牡丹這類俗氣的富貴花,

而是「別有根芽」的雪花,

自有不同人間繁花的品性風骨。

這位年輕的御前侍衛,

正是大名鼎鼎、

日後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的納蘭性德。

然而「不是人間富貴花」的他,

卻偏偏出身在權門貴胄之家,

父親納蘭明珠是康熙朝一代權相,

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

算起來,納蘭性德還是康熙皇帝的表弟。

 

「緇塵京國、烏衣門第。」

世人理解的貴胄公子,

往往都是風流濫情的紈絝子弟。

但納蘭性德,

卻因其「自傷情多、惆悵人間」的曠古深情,

寫就傳之不朽的清麗詞章,

而被後人所熟知銘記。

從來富貴煙雲,都是黃粱美夢,

門第權勢皆不足貴,

男兒最貴是情深。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一生一代一雙人


很多年後,

和珅把《紅樓夢》進呈給乾隆皇帝。

乾隆御覽完畢,

只嘆息著說了一句:
「這是為明珠家事而作啊。」

《紅樓夢》裡才氣逼人的賈寶玉,

的確有幾分納蘭性德的影子。

而寶黛感人至深的愛情悲劇,

也似乎在影射納蘭性德的悲劇初戀。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納蘭性德的初戀,

很可能是他青梅竹馬的表妹納喇氏。

兩人耳鬢廝磨、日久生情,

已經到了私下約定終生的地步。

可惜按照清代的規矩,

旗人家庭13到15歲的女孩子,

都必須參加三年一次的選秀女,

要落選了才能自行婚配。

可是,以納蘭表妹的姿容才氣,

怎麼可能會落選?

於是,納蘭生命中第一個女人,

他曾經以為會緣定今生的女人,

一入宮門深似海,

從此頓成陌路。

納蘭性德心如滴血、愁思鬱結,

那闕著名的《畫堂春》,

也似為紀念這段早夭的感情而作: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一生一代一雙人」,

好一對世間難覓的才子佳人。

然而無情高聳的宮牆,

隔斷了音容笑貌,

從此一個在深宮寂寞,

一個在江湖落拓。

「相思相望不相親」,

對於深愛的戀人來說,

也許這就是世間最殘酷的懲罰了吧?

降生在相門之家,

自己的命運卻不能被自己主宰,

哪怕兩人做一對貧困的尋常小夫妻,

這卑微的渴盼,

都永遠不可能實現。

「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曾經美好歡愉的情景,都歷歷在目,

只是最後,都變成苦澀的回憶。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人生若只如初見


康熙十三年。

在失去摯愛的表妹之後,

二十歲的納蘭性德,

在家人的包辦安排之下,

終於要邁入婚姻的殿堂。

於是,納蘭府邸,

到處張燈結彩,

洋溢著喜慶歡樂的氣氛。

但沒人注意到納蘭性德的落落寡歡。

作為家中長子,

他要履行傳宗接代的義務,

儘管心裡有一千個不願,

儘管仍然對小表妹相思成疾,

可小兒女家家那點小情小愛,

還是要讓位於納蘭家族的家族利益。

 

納蘭性德的這位即將過門的妻子盧氏,

是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

和納蘭性德門也當、戶也對。

最關鍵,這門親事一結,

納蘭明珠在朝中就有了強大的盟友。

這是包辦婚姻,也是政治聯姻。

在那個年代,

大多數人的婚姻,都是如此,

與愛情無關,

與傳宗接代、利益交換反倒關係密切。

沒有人會想到,

這場原本純粹是利益交換的婚姻,

如此平淡無味,

竟然在冥冥之中,

也會催生出一段曠世真情。

 

當賓客散盡,

酒意微醺的納蘭性德,

被送入洞房。

燭影搖紅,脂香流溢,

盧氏侷促地坐在婚床床沿正中。

納蘭性德挑開盧氏頭上的大紅蓋頭,

面前的新娘子嬌羞的模樣,

頓時出現在他的眼前,

如蓓蕾初綻、明豔動人。

納蘭性德曾有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

也許在他看來,

人生所有的際遇,

都抵不過初見那一瞬間的美好。

初見之時,

一個是翩翩濁世佳公子,

一個是嬌羞名門俏佳人。

四目相對,相看無言,

卻又都一見傾心。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是個用情深重的人,

即便和盧氏成了婚,

但卻始終不能對初戀忘情。

偶爾呆立庭院、沉思往事,

陷入對往昔的追憶感傷之中。

盧氏當然明白,

自己雖然在納蘭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

但卻還不能取代他表妹的位置。

她肯定也傷心、也難過。

但這個識大體、通情理的女子,

沒有像鄉野村婦一樣,

一哭二鬧三上吊,

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

來關心疼愛納蘭性德,

用行動來融化納蘭性德的心。

她明白得很,

溫馴深情的納蘭,

絕對不會那麼鐵石心腸。

 

於是,每當納蘭站在庭院中發呆時,

她會輕聲走過去,

給他披上外衣;

納蘭感傷之時,

隨手寫下的情詩情詞,

她會細心地收集起來,

哪怕她知道這都是寫給另外一個女人的。

胸懷寬廣、溫柔聰慧的盧氏,

對納蘭無微不至的體貼照顧,

終於讓他從刻骨銘心的初戀中走出。

 

這一對天造地設的璧人,

也成為所有人羨慕的對象:

他們都是那麼博學多才,

閒暇時學習李清照和趙明誠,

一起玩「賭書」的遊戲,

猜典故出自哪本書哪一卷那一頁;

納蘭性德背上發癢,

盧氏會用春蔥玉指為他撓癢;

他們會共讀唐人愛情傳奇;

他們會一起用花燈捕捉螢火蟲;

他們一起外出踏青;

……

太多幸福的細節,

讓納蘭性德沉浸在其中而不自知。

 

直到很多年後,盧氏去世,

納蘭悲痛欲絕,

追思那些消散已久的前塵,

寫下最哀婉動人的悼亡詞《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細思量。

被酒莫醒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當時只道是尋常。

只有經歷過的深情之人,

才會懂得。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一片傷心畫不成


康熙十六年,

這是納蘭和盧氏成婚後的第三年。

就在這一年,

納蘭家發生了件大喜事,

盧氏順利產下一子。

納蘭府上上下下,

都沉浸在喜悅之中。

但悲劇總是來得太過突然。

盧氏在產後一個月,

突感風寒,臥床不起,

在五月三十日這天,撒手人寰,

留下納蘭性德獨活於世。

納蘭性德怎麼也沒有想到,

所有的山盟海誓,

所謂的天長地久,

都不過是空言虛諾,

抵得過初心不改,

卻敵不過命數無常。

 

盧氏的身故,

並未隨著時間流逝,

而逐漸在納蘭心中黯淡塵封。

她的音容笑貌,

他們之間的點滴往事,

反而在他的多情追憶中,

越來越清晰。

最終,納蘭的款款深情,

化作了筆下一首又一首悼亡詞。

每一首都悽婉絕倫,

令人不忍卒讀。

在著名的《南鄉子·為亡婦題照》中,

納蘭寫道:

 

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簷夜雨鈴。

 

納蘭雙手婆娑著盧氏的畫像,

淚流滿面卻哽咽無聲,

打心底裡痛悔從前,

沒有珍視盧氏的一片深情。

而今陰陽兩隔,

只能睹畫思人。

他對著畫像,

日日夜夜呼喚著盧氏的名字,

希望午夜夢回,

她能從畫裡走出,

出現在他的面前。

 

盧氏的靈柩停在雙林禪院,

而這一停就是一年多。

在清代,根據禮制,

親王停靈一年,

郡王停靈七個月。

盧氏既不是親王、也不是郡王,

卻能停靈一年,

這種明顯違反禮制的做法,

恐怕只能理解為納蘭用心良苦,

他還不想就這樣和愛妻分別。

而在這一年之中,

納蘭幾乎長住禪院之中,

一邊翻看佛經,

一邊靜靜守候妻子的靈柩。

 

納蘭後來迫於家族的壓力,

不得已還要續弦再娶。

但他卻從來沒有忘記,

盧氏才是他此生最深愛的女人。

他曾寫道:
「一種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很多年都過去了,

他還依然對盧氏念念不忘。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納蘭心事幾人知


在盧氏去世的八年之後,

剛剛榮升一等侍衛的納蘭性德,

也突發疾病,七日不汗而死。

巧合的是,

他也死於五月三十日,

這一天,正是盧氏的忌日。

八年以來,

納蘭惆悵人間、鬱鬱寡歡;

而今他急病而死,

能與盧氏鬼域重逢、廝守陰間,

對他而言,

或許未嘗不是件好事。

 

納蘭死後不久,

他的《飲水詞》就已流傳天下。

他的好朋友曹寅曾說: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性德,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名字。

在世俗之人的眼中,

他是出身富貴的相門公子,

他是眉清目秀的落落狂生,

他是才華卓絕的一代詞人。

然而,家世、容貌、才氣,

都不足貴。

唐朝女詩人魚玄機曾說: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男兒生天地間,

馳騁疆場建功立業,

他的心裡裝的是家國、是士卒;

著書立說名揚後世,

他的心裡裝的是天下、是百姓。

唯有像納蘭這樣的多情之人,

他的心太小,

小得只能裝下兒女情長、花前月下。

 

也許盧氏是幸運的,

納蘭的表妹也是幸運的。

男兒最貴是深情。

世界上最貴的男子,

把最寶貴的東西,

都毫無保留地獻祭出來。

這樣的千古深情,

又豈是金銀財寶、色相皮囊可能比擬的?

 

聽慣了山盟海誓,看倦了勞燕分飛,

假如蒼天有意,令你陌上相逢,

收穫了那份專屬於你的深情繾綣,

也願你在靜好的歲月中,千萬珍惜。

 

圖片來源劇照:《寂寞空庭春欲晚》

◎ 本期編輯 ✎ 思有邪

◎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國館:最中國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煉心靈,以智慧對話世界,在這裡,重新發現文化的魅力。國館2017重磅新書《與世同流,但不合汙》正火熱銷售中。


主編雲天微信:18175799983

投稿郵箱:xyw9128@qq.com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留給一本書、幾段話。

請關注:原創徵稿啟事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點讚轉發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學語文微店

相關焦點

  • 納蘭性德寫下深情又無奈的詞,青梅竹馬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導語:納蘭性德寫下深情又無奈的詞,"一生一代一雙人",不只是深情,更多的是無奈。青梅竹馬的表妹,成了康熙帝的妃子。 納蘭性德,一個被譽為宋代以後詞寫的最好的男人。他身上有太多的標籤,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身邊的一等侍衛、十八歲中舉、文武全才、清朝最好的詞人、最深情的詞人。
  • 無數少女的夢中情人|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有情之人難成眷
    納蘭性德,又名納蘭容若,一個連名字就讓人無比心動的人,我在想用什麼來形容他比較好,想了想還是覺得」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最為貼切。讓許多現代女性心動不已的他,到底有何魔力?為何納蘭性德從古自今讓許多女子著迷,其實是他真的太符合許多女子對另一半的想像了。家世,他有。納蘭性德是滿洲正黃旗人,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其母是英親王第五女愛新覺羅氏。才學,他有。他是清朝初年詞人,自幼飽讀詩書,成為一個獨領風騷的大詩人。深情,他有。」一生一世一雙人「便出自他手,他也用言行一一展現。
  • 苦戀才女沈婉,納蘭性德為她寫了一首詞,讀完令人感動
    納蘭性德的詩中經常飽含濃重的情緒和深厚的感傷情懷,他的作品感動了許許多多的青年男女,透過這些作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深情的男人,也看到了他作品中註定成為悲劇的女性。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納蘭性德的詞作明顯比其他詩人的作品更加打動人心。
  • 納蘭性德,寫給妻子的悼亡詞,深情又傷感,讀著也忍不住感嘆
    而一生為了抗金而奮鬥的辛棄疾,同樣與妻子恩恩愛愛,幾十年相守。如果時間往近了推,會發現還有另外的一位名家,同樣足夠深情,作品足夠令人動容。就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可以說是這裡面為數不多的,名聲更大的詞人了。納蘭性德,雖然他的一生短暫,只有三十個年頭,不過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依舊能夠感受到,這是一位非常有才華,頗具深情的才子。
  • 納蘭性德:十八歲的你好美,文字再肉麻,還是無法表達你的美
    而納蘭性德,這個清朝康熙年間的名門貴族,錦衣公子,皇帝親隨,詩人才子,面對自己的愛人盧氏,是深情的不能再深情了。甚至書寫了四百多首情詩專門表達了自己對盧氏的情意,不得不承認,這真是一個好痴情的美男子!可見納蘭性德才華橫溢,無比絕倫。讀他的詞,可以發現他的文字入微有致,低回悠渺,執著纏綿。因此備受大家喜愛,尤其是處於熱戀期的少男少女。
  • 若是情多醒不得,這可能是300年來最深情的男人
    原創 小北 北京大學出版社西直門外的紫竹院公園,納蘭性德曾在此「夜伴芳魂,孤棲僧寺」。圖為紫竹院秋景,坊間流傳「分手紫竹院,牽手陶然亭」這裡原來是明代一個大太監的塋墓地,萬曆初年在上面建起了一座雙林禪院。
  •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及至情竇初開的年齡,納蘭性德和表妹便開始了偷偷的戀愛: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戀愛中的人總想整天地膩在一起,哪怕時間再長,也覺倏忽而逝。納蘭性德和表妹沐浴在愛河之中,極盡繾綣纏綿:歡盡三更短夢休,一宵纏得半風流。霜濃月落開簾去,暗觸玎玲碧玉鉤。
  • 一個出身名門,「文武雙全」的男人,後世更偏愛他的深情
    有為生活潦倒奔波的杜甫,有風流瀟灑的白居易,有多才又多情的元稹,但在這紛紛雜雜的作品和詩人之中,有一個人卻是很多現代人心中的榜樣。他的詞不想李杜詩篇的聞名,不像元柳的纏綿濫情,卻有著獨特的溫婉風韻,像一陣風,輕輕地吹進人心之中,留下淡淡的卻足以永久回味的愜意,他就是清朝詞人——納蘭性德。
  •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性德為良兒動情寫下了這首詞,感人至深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這部古裝劇,講述了康熙、納蘭性德與衛琳琅之間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只講大清第一才子納蘭容若和他的詞。我們知道,納蘭容若是康熙皇帝跟前膾炙人口的紅人,也是一等帶刀侍衛。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關於這首詞的歷史背景,還要談到納蘭性德與他的表妹。納蘭性德自幼與表妹兩小無猜,情投意合。但康熙皇帝卻也看上了她的表妹,並將其納為妃子。
  • 納蘭性德的《蝶戀花》,致敬歐陽修,一往情深
    當然,納蘭性德也是非常厲害的,是配得上"清朝第一詞手"這個稱號的。今天就一起來看一首他的作品——《蝶戀花》。先來看看原文:《蝶戀花·出塞》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來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性德與三個女人之間的悽美愛情
    358年前的今天,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1685年),有「清初第一才子」之稱的納蘭性德微笑著離開了人世。這一天,正是他一生摯愛的妻子盧氏八周年忌日,自詡「我是人間惆悵客」的納蘭性德,到了另一個世界,和自己的至愛長相廝守,終於不再為感情心事而惆悵,那一年,納蘭性德31歲。
  • 納蘭性德和康熙皇帝:你愛你的江山,我愛我的美人
    尤其是辛亥以後,很少有老師教學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的這句話:在詩詞創作領域,「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是一位有著林黛玉那樣多愁善感的男人,可惜,他遇到的不是寶玉,而是康熙。
  • 當倉央嘉措遇上納蘭性德
    人已故去,雋永的詩句卻永在世間靜靜流淌,被那些有緣的人,一次次記起,又一次次傳送。在他們各自的寂寞與悲傷中,因世間那份最深情的愛,使他們的世界變得溫暖;因這份溫暖,使他們的生命並不蒼白。他們,一個是倉央嘉措,一個是納蘭性德。
  • 納蘭性德:才華橫溢,用情至深,終敵不過命運
    文/安冬悅01清朝有位大才子,出生貴重卻經歷坎坷,一生惆悵。他就是一代名相納蘭明珠之子,納蘭性德。納蘭性德,字容若,與康熙同年出生,自幼習武,文才更是了得。乾隆說的明珠就是康熙年間的一代名相,納蘭性德之父納蘭明珠。雖然並無史料證明《紅樓夢》寫的是納蘭家的事,但乾隆這麼一說,民間便有很多人把納蘭性德當成了賈寶玉的原型。納蘭性德和賈寶玉確有許多相同之處,比如出生富貴,好詩文,且多情。這裡的多情可不是濫情,而是深情。在納蘭性德短暫的一生裡,深愛過兩個女子,一是初戀,二是髮妻。
  • 「滿清第一詞人」納蘭性德,你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後半句嗎?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這些年來很火,大家用它感嘆關係地變化,用它做書名寫書用它做劇名拍劇,但不出自近期,而是出自清朝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身世加分的納蘭性德,寫過很多情詩,詞作不多,《飲水集》曾膾炙人口。他的一生暫短,而立之年早早病逝。雖然他的詩聽起來輾轉連綿的情意十足,但感情上經歷得不多,髮妻成婚三年去世,之後好像沒幾個女子入他法眼,娶是娶了,納也納了,只再和一位風塵女子有過故事,無疾而終。那女子聽說也出過詩集,可能確實投緣了。
  • 經典的愛情詩納蘭性德非常深情,其中有一句話非常流行
    讀納蘭性De的愛情詞是最能感受到和他的嚮往為愛,在這首《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這首歌裡,很有深情,尤其是文章開頭的七個字「人生若只如初見」,更難表達相思的辛酸,更難以深刻地描述他對初戀的眷戀。雖然這個詞是用女人的語氣來描述的,但整篇文章都是悲傷和傷心的。
  • 夜半時分,失眠的納蘭性德用一首詞,道盡心頭感傷與無奈
    納蘭性德是我國歷史上清朝初年的著名詞人。因為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在18歲的時候,他便已經考中了舉人。第二年,便已經高中了貢士。因為納蘭性德出身顯赫,他的家族與皇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很早,他便被父親送往康熙帝身邊,做一名御前侍衛。看似非常重要的職位,卻並不是納蘭性德想要的。孔子有言,20而立,三十而不惑。
  • 李煜的一首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開篇驚豔世人
    李煜的一首詞600年無人敢仿,納蘭性德:我來試試,開篇驚豔世人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算得上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李煜是一位失敗的皇帝,卻是一位偉大的詞人。被稱為「千古詞帝」,他的詩詞也被後人爭相模仿。
  • 納蘭性德最悽冷的梅花:急雪飄窗,輕風吹到膽瓶梅
    納蘭性德《夢江南昏鴉盡》初衣解詩:這首詩,寫的是一個場景。一個男人站在小窗前,身後是他的往事。這個時候是冬天,連烏鴉也藏了起來,這是蕭瑟的冬天。三年前,納蘭性德娶了兩廣總督盧興祖的女兒,這個比他小兩歲的漢旗家的子女,早在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門當戶對,委實用不在這兩家的身上。有理由相信,這是他父親和他互相妥協的結果。
  • 清詞第一人——納蘭性德
    但納蘭性德性情率真,毫不在意,只是慨然允諾。這件事阻力重重,難度可想而知。納蘭性德求助於他的宰相父親明珠,經過一番斡旋,終於使吳兆騫結束了流放生涯,回到了北京。吳兆騫回京以後,旋即被納蘭性德聘為館師,為其弟教授學業。吳兆騫於1684年10月病故。吳兆騫,這位江南才子,經歷了足足二十年的邊塞流放,費盡了顧貞觀和容若多少心血搭救,在歸來後僅僅兩年便一病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