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版秘籍,什麼叫鍋氣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

2021-02-17 餐飲交流共享平臺

小炒非常講究鍋氣,那麼,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本期我們就帶大家探究鍋氣的秘密。

鍋氣三要素 猛火、爆炒、料焦香

何為鍋氣?

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鍋氣是評判小炒菜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它由四個指標構成,分別是熱、快、幹、香。只有這四個指標全部達到,小炒菜才能具有很好的鍋氣。下面,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四大指標:

熱 ——是針對菜餚溫度而言的。一款鍋氣十足的菜餚首先上桌溫度要高,以菜餚入口可以明顯感覺「燙」為考量點。

快——是針對菜餚烹調速度而言的。一款合格的小炒菜烹調速度一定要快,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炒制時間要短,不論是用手鏟鏟制還是用手勺配合炒鍋翻動,都要求廚師動作嫻熟、利落;二是調味過程要快,為此必須提前調好碗芡(有些廚師稱其為味水,就是將調味料和溼澱粉一起調製而成的芡汁),讓調料和原料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融合。

幹—— 是針對菜餚質感而言的。菜餚上桌的要求是質地幹香,標準是有汁而不見汁,有芡而不見芡,有油而不見油。

香 ——是針對菜餚味道而言的。要求是菜餚本身的香味要濃鬱,甚至是可以有輕微的焦香味。

論點1 原料受高溫,發生焦化反應後的一種焦香氣味

論證人 廣東東方賓館行政總廚葉恩康

論據

我在從業的這麼多年一直執著地認為:新派粵菜也好,傳統粵菜也好,都要講究三個字,夠鍋氣(廣東人稱其為鑊氣)!所謂鍋氣通俗的說法是:在烹飪菜品過程中運用猛火烹出的食物突出本味及口感。一位有經驗的廚師,在烹飪過程中,能善於利用食物的特點,將味道及口感的精華都烹調出來,稱為「有鍋氣」。要烹調有鍋氣的菜餚,必須要利用猛烈的火力烹調,並要快速地翻炒鍋裡的食物。具體而言,當食物受極高的溫度烹調(超過200℃),便會發生焦化反應及美拉德反應(又稱非酶棕色化反應)等化學變化,就好比炒牛河(牛肉炒河粉),芽菜夠爽脆,河粉夠幹身兼條條上色,最緊要是上桌要熱騰騰,這才叫夠鍋氣。

論點2 原料快速利用熱氣,將香味揮發出來

論證人 廣西葉均泉

論據

有的師傅認為單純靠增加炒菜時間就能出鍋氣,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想做一道有鍋氣的菜,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大火、鍋熱才放油、油熱後放原料、快速烹炒成菜。原則是讓原料能夠比較快速地利用熱氣將香味揮發出來。具體的操作要求只能自己掌握,熟能生巧。菜餚在高溫快速烹調的過程中,能最大限度地散發出香味,入口就會更加滾燙、幹香。

論點3 鍋氣是氣勢、氣味、氣色與氣質的綜合體

論證人 廣州白天鵝賓館莊偉佳

論據

廣東人都知道,小炒要有鍋氣,我們對小炒是否達標的要求首先就是夠鍋氣。鍋氣應該是氣勢、氣味、氣色與氣質的綜合。所謂氣勢,就是菜餚出鍋,要熱氣騰騰,煙氣瀰漫,讓人雙眼發亮。當然今天提倡無火烹飪,但作為氣勢,仍不可或缺。至於氣味,就是要求菜餚有異香撲鼻,經久不散,令人聞香覓食,聞香垂涎。對氣色的要求則是油亮、色正,使人獲得視覺享受。對氣質要求就是對口感的要求。優質的小炒,必須脆爽嫩滑,秀色可餐,滿足特定菜餚對質感的要求。惟其同時滿足以上四者,方可稱為鍋氣足。

如何產生鍋氣?

鍋氣的4大特徵

檢驗炒出的菜品有沒有鍋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其是否符合以下四點:

一是刀工精湛。原材料要切得長短劃一,厚薄一致,紋理暢順;

二是以鍋代勺,除了用鍋鏟之外,有時要大面積翻掀菜料,使之快速同熱,最大限度保留原料的本色;

三是勾芡精準,小炒多為薄芡,讓原料把芡汁吸收,吃完菜餚不見芡汁;

四是猛火急攻,小炒最講旺火急炒,順德金牌名菜「小炒皇」就是猛火急攻的範例。從配菜到成菜再送到餐桌,前後只花3分鐘,鍋氣十足。

吃透食材再談鍋氣

如果要真正了解和感受鍋氣,那一定要先了解食材的構成成分。多數的食材都含糖、氨基、羰基等化合物,通過加熱,糖類原材料發生焦糖化反應,氨基、羰基等化合物發生美拉德反應。產生這兩種反應只會在不同的溫度段和相應的條件下才有可能,因為美拉德反應在20℃時即可發生,而且食物的香氣必須在其含水量10%-15%的條件下才能產生。當溫度上升到180℃時,香氣變遲鈍,色澤褐變加深。焦糖化反應則會在140℃時發生,隨即便會產生兩種產物:焦糖和芳香酮。當溫度上升到了230℃時,兩種產物由香變苦,食物色澤亦會加深。粵菜師傅正是巧妙地運用拋炒使食物獲得了兩種反應的條件,在香氣不變鈍、味道不變苦、色澤不變褐的前提下加入兩種材料輔助:蒜子和花雕酒(蒜子富含不具甜味的氨基、羰基化合物,而花雕酒則富含甜味的糖類化合物)。「猛鍋陰油」即熱鍋冷油,就是讓蒜子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美拉德反應,若等油燒熟後(或升溫過快)再放蒜子,不僅產生不了香氣,蒜子還會變焦苦。當蒜子變成金黃色時放入原材料,再淋入花雕酒(調整菜品主料味道和補充糖分),讓菜品在鍋裡更容易發生焦糖反應。接下來就是在兩個反應要求的溫度下快速拋炒收幹原料的水分,讓原料表面均勻接觸熱源,從而賦予菜品「靈魂」。

如何增加鍋氣?

原料熟處理因料制宜

前面說到要想產生鍋氣,必須滿足四大指標,其實在烹調時原料的熟處理也是產生鍋氣的原因。烹調時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獨特的原料熟處理方法。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能夠通過熟處理,達到增加菜餚鍋氣的效果。

牛肉先滑後煎

炒牛肉是每個廣東菜館都會烹製的菜餚。很多廚師在初加工環節,就是將醃漬好的牛肉滑油後直接炒制。而大多數廣東師傅則不然,他們採用的方式是先滑油後煎制,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醃好的牛肉先用色拉油滑至七成熟,然後放入炒鍋內再煎兩成熟,最後快速翻炒成菜。

鮮貝先滑油再煎制

鮮貝的加工方法跟牛肉非常相似。在初步熟處理時,先將鮮貝片成兩片,衝水,吸乾水分後加鹽、味精、蛋清拌勻(一般鮮貝2500克需要加鹽15克、味精20克、雞蛋清3個),拌勻後再加入鷹粟粉15克抓勻。鮮貝上漿後冰箱冷藏半個小時,讓肉質可以充分與調料融合,然後取出滑油。滑油時,油溫三至四成熱,烹調時間5-6秒,此時鮮貝表面已經結殼,取出再放入燒至四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兩面煎至六成熟即可。

鮮鮑先焯水再滑油

鮮鮑魚也是製作小炒菜常用的原料。炒制前,鮮鮑魚初步熟處理有三招:1.只加鹽,不加雞蛋清、生粉醃漬上漿,也不需要用上湯煨制。2.初加工處理要先焯水後滑油。焯水可以去掉鮑魚表面的粘液,還可以使打有花刀的鮑魚成形;滑油則可以增加其亮度。焯水時,水溫約為80℃,一般要加入少許薑汁酒,以祛異味,下入鮑魚後關火浸至其三成熟時出鍋。3.滑油時,油溫三成熱下鍋,文火加熱至七成熟,再進行烹調。

還有些廚師在處理活鮑魚時,採用生煎的方法操作,效果也不錯。

牛舌先焯水再煎制

牛舌的處理方法是:醃漬後牛舌片放入沸水中,大火焯至五成熟,撈出控水,再放入不粘鍋內,小火煎至七成熟。經過焯水處理後,原料本身的異味得到了緩解,口感也乾爽了很多。

鵝肝裹粉浸炸

鵝肝在小炒菜中出現的頻率也非常高。一般而言,鵝肝在炒制時是不需要勾芡的,菜餚儘量幹香是其主要特色。鵝肝本身的香味非常濃鬱,含有的油脂也很豐富。初步熟處理的方法跟其他原料略有不同:鵝肝切成小丁,表面拍一層薄薄的生粉,入燒至六七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表面收緊,即可出鍋。

魚片滑油因料而不同

炒魚片也是粵式小炒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菜式,經常選用的原料有東星斑、鱸魚、鱖魚、中山脆鯇等。雖然都是魚,但是初步熟處理的方法卻因為肉質的不同,略有差別。如果選擇的是東星斑,一般要帶皮烹調,所以魚肉上漿後一般會先放入三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滑油至七成熟,取出後再放入不粘鍋內,小火煎至魚肉九成熟,這樣魚肉的鮮味會更加濃鬱。如果是其他的魚肉,那麼上漿後直接滑油即可。

牛仔骨煎制或生炒

很多廚師在初加工環節,就是將醃漬好的牛仔骨滑油後炒制,這樣炒出來的菜餚效果很一般。目前常用的熟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將醃好的牛仔骨先用色拉油滑至七成熟,然後放入炒鍋內再煎兩成熟,最後快速翻炒成菜;二是將醃好的牛仔骨放入燒熱的鍋內生炒。兩種方法烹調出的菜餚效果都不錯,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海螺片不上漿

鮮螺片初加工時要注意三個環節。首先,去除粘液和黑膜。我的方法:鮮螺片1千克加150克鹽、100克白醋,反覆搓揉,用水衝洗乾淨,片成薄片,不需要上漿。如果上漿,烹調時螺片容易粘連,而且口感發粘。其次,焯水。螺片下入60℃的溫水中,立即用筷子撥散,撈出控水,時間控制在3-5秒。最後,滑油。滑油時,油溫不能太低,一般六成熱下鍋,下鍋後立即倒出。那麼為什麼不直接滑油?因為在搓揉時,只是去掉了表面的粘液,切片後螺片依然存在少許粘液,直接滑油,很容易粘連,成菜效果就很差。

墨魚仔先焯水後滑油

很多廚師都是將醃漬後的墨魚仔直接焯水或滑油,這兩種方法都不是最佳方案,最佳的處理方法是先焯水後滑油。具體操作如下:墨魚仔洗淨後控水,加鹽、味精、黃酒醃漬3-5分鐘,用幹毛巾吸水,加少許生粉上漿(500克墨魚仔加生粉5-10克),下入沸水中,加薑汁酒大火焯制。待墨魚仔由透明狀變成純白色時,立即撈出,控幹水分。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三四成熱時,將墨魚仔下入鍋內,小火浸炸2-4秒,立即撈出,控油後即可用於烹調。

鮮杏鮑菇高油溫浸炸

杏鮑菇也是製作小炒菜常用的原料,成菜一般要求外幹香、內鮮嫩。所以,在處理杏鮑菇時,一般會先加入鮮湯煨至入味,再採用高油溫、短時間浸炸的方法處理,這樣杏鮑菇吸收進去的鮮湯就不會流失,吃起來外酥脆,內鮮嫩。在處理其他質地非常肥厚的鮮菌類原料時,均可採用這種做法。在烹調過程中,放入菌類的菜餚一般不太適合勾芡,體現幹香質地是小炒菌菇的一大特色。

鮮茶樹菇先焯水後速炸

鮮茶樹菇也是炒制菜餚時經常用到的一種原料。我們通常採用先焯後滑油的方法熟處理。首先,將切段的茶樹菇焯水,以祛掉原料本身的不良風味。水溫60℃時下入茶樹菇,大火焯15秒即可。控水後,再將茶樹菇放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速炸10秒,撈出控油。

鮮茶樹菇在炒制時,大多都不需要勾芡,小料煸香後直接放入,用蠔油、老抽、白糖、雞粉中火炒制即可,這樣菜餚才能夠更幹香。

烹調時產生鍋氣的4關鍵

除了在菜餚熟處理階段要格外注意外,在烹調過程中一定要掌握以下四個關鍵環節,才能保證炒好的菜餚有足夠的鍋氣。

NO.1

料頭要爆金黃。

炒料頭是烹製小炒菜的第一步。很多廚師認為,只要是用油將料頭炒香即可,其實這個要求有點低,何謂爆香料頭呢?我給出一個標準,那就是蒜頭(也可以是蒜末、蒜片)一定要煸炒至金黃色,這是最容易掌握的一個標準。有些廚師為了讓料頭能有更好的風味,會將大地魚放入烤箱內烤乾水分,粉碎成末,搭配蒜頭、蔥段、薑片一起烹調,這樣菜餚的香味會更加濃鬱。

對於廣東師傅來說,料頭的選擇對於鍋氣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的小炒菜,料頭就是姜花、蒜片、蔥段、胡蘿蔔花,但是其他的炒菜料頭的選擇就有些變化了。比如油爆菜,料頭一般是姜花、蒜片、草菇片、胡蘿蔔花、韭菜段;豉椒炒菜的料頭一般是薑片、蒜片、蔥段和青紅辣椒塊;生炒菜的料頭是拍蒜、肥豬肉或拍姜、紅椒塊。

NO.2一定要烹鍋邊酒。

小料炒香了,就要下入原料了,下入原料後關鍵步驟來了,一定要沿著鍋邊將花雕酒(也可以是廣東米酒、料酒)烹入原料中,讓灼熱的鍋將酒的香味完全激發出來,達到增加香味的效果。

NO.3 勾芡後猛火快炒。

芡汁淋入鍋邊後,一定要開猛火用鍋鏟快速翻炒原料,有時候鍋底可能會有些焦底,這都問題不大。

NO.4 出鍋前鍋邊淋調料。

菜餚出鍋前,很多廚師會將生抽或者芝麻油沿著鍋邊淋入原料中,熱氣將這些調料的香味激發出來,同樣起到增加菜餚香氣的作用。

川魯廚師說鍋氣

不是只有粵菜才講究鍋氣。魯菜中的爆炒菜、川菜的小煎小炒對於鍋氣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那麼川菜、魯菜的鍋氣跟粵菜的鍋氣又有哪些不同呢?

川菜鍋氣—主料生炒出鍋氣

很多經典川菜都非常講究鍋氣,比如回鍋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小煎雞、幹煸系列菜品、火爆系列菜品。川菜的鍋氣其實跟粵菜的鍋氣是非常相近的,比如烹調時一定要用大火、調味前一定要提前調好碗芡、菜餚烹調速度一定要快。不同點在於主料的加工過程。主料一般都是生炒成熟的,基本不需要滑油或者焯水。

比如宮保雞丁這道菜,現在很多師傅為了圖省事,都是將醃好的雞肉焯水或者滑油,然後鍋內放入油脂,炒香調料和配料後與主料一起翻拌。這種操作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主料烹調時間非常短,所以不可能炒出足夠的香味,菜餚也就沒有鍋氣。那么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呢?鍋內放入油脂,下入醃漬後雞肉,中火煸炒,待肉質達到七成熟時,再放入調料和配料,大火煸炒至九成熟,淋入調好的碗芡,翻勻出鍋。

幹煸豇豆

火爆腰花

魯菜鍋氣—鍋勺搭配快速翻炒

魯菜中的爆炒菜對於鍋氣的追求不亞於粵菜,比如芫爆裡脊絲、蒜爆肉片、爆炒腰花,都對鍋氣有非常高的要求。烹製過程中,除了火要猛、料頭要爆香、翻炒速度快、提前製作碗芡外,我們還特別注重碗芡與食材的快速融合。粵菜廚師在製作小炒菜時,都是以手鏟為工具,當碗芡倒入後,通過手鏟的快速翻動,達到料與碗芡充分、快速融合的目的。而對於使用炒勺的廚師來說,要想做到料與碗芡的快速、均勻融合,鍋與勺的配合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一般是左手持鍋,右手將手勺放在靠近鍋把的地方,這樣廚師就可以一邊翻鍋一邊用手勺推動原料。

比如爆炒腰花,要讓這道菜有足夠的鍋氣,必須注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腰花改好刀後,一定要快速滑油,滑完油的腰花本身會吸收一定油分,所以烹調前,必須控掉多餘的油分,這樣炒出來的菜餚才不會油乎乎的。二是下入碗芡時,一定要猛火加熱,這時烹調者一定要左手持鍋,右手將碗芡淋入鍋內,重點是一定要邊翻鍋邊淋入碗芡,這樣當碗芡全部淋入的時候,腰花與碗芡也混合均勻了。三是當碗芡淋完後,再淋入少許花椒油,油脂的淋入方法跟碗芡的淋入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芫爆裡脊絲的成菜要求是略帶湯汁,在烹調時,碗芡的淋入方法與爆炒腰花又有不同。碗芡必須一次性倒入,而且要採用中火加熱,這樣做好的菜餚才會有少許湯汁的感覺。

爆炒腰花

炒魷魚

剖析小炒鍋氣

去粵菜大排檔吃飯,轟鳴的巨響、火光熊熊中,廚師把鐵鍋中的菜拋向空中,鍋中時時猛竄起一條火焰,聲光效果實在震撼。這就是讓嘴刁人們迷戀至今的「夠鍋氣」最高美學境界。廚房裡燃起三尺火舌,廚師一手掌鍋,一手翻炒,隨即傳來誘人的香味……現炒現賣,新鮮熱辣的和味小炒,要的就是這種誘惑的「鍋氣」。

猛火急攻小炒皇

「小炒皇」基本上在大小的酒樓都可以點得到,如何才稱得上好吃,那就是「你吃完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其中的講究確實與眾不同。「小」和「皇」是這道菜的兩個美食體驗關鍵字。「小」一律小鍋小料烹炒,這是各地「小炒皇」的共性。「皇」突出選材因地制宜,將當地飲食口味發揮到極致。所以「小炒皇」並無定式,但選用材料卻是香口、惹味、易熟、色鮮。

猛火急攻上菜速傳

做「小炒皇」時必須是生鐵鍋用鏟子快速地翻炒,火候要夠猛,手法要夠快,用猛火快炒鍋內食材,從下鍋到上碟不過兩三分鐘,避免營養成分大量流失,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本色,調味通常都是簡單的鹽和糖。這樣鍋氣才夠足,待成菜後第一時間送到食客面前,香氣撲鼻。

食材搭配無定式

小炒皇的選料要香口、惹味、易熟、色鮮,刀工要求可謂巧手精工,食材要切得大小、長短、厚薄都均勻一致,一般約1.5釐米,才符合美觀、香口又易熟的特點,不偏離「清鮮爽嫩滑」的精髓,上碟前加上芝麻、花生或腰果,菜式軟嫩和脆韌同時具備。值得一提的是,用特色的吸油紙或麵條織成的脆雀巢墊在菜餚之下,還可以把菜中多餘的油吸走,不怕油膩。

肉料蔬菜分開過油

「小炒皇」講究細節,炒制時一般分為三步驟,即肉料過油,蔬菜類炒六成熟,最後再將兩種原料混合快炒兩三下,要求一氣呵成。

小炒皇

放慢節奏幹炒粉絲

炒粉絲是廣東菜式的一種,它的成菜要求是粉絲入味,但同時要保持其幹香、味濃。

粉絲是非常容易糊底的一種食材,所以炒制過程和火候把控都非常關鍵。火力過猛,粉絲很容易粘底;火力不足,粉絲又不夠幹香。在炒制過程中,利用鍋鏟快速翻拌或者鍋鏟和筷子搭配快速翻炒,也是製作此菜的一個大關鍵。

王子拔靚粉

幹煎香蒜芥菜帶子

旺銷理由 蒜片經過煎制後帶有濃鬱的香味,搭配甘甜、脆爽的芥菜和細嫩、鮮香的帶子一起翻炒,香味十足。

原料 澳洲帶子150克,芥菜300克,彩椒片10克。

調料 色拉油50克,蒜片15克,碗芡(生抽5克,鹽3克,味精、白糖各2克,溼澱粉8克),A料(鹽、味精各2克,雞蛋清15克)。

製作

1.帶子洗淨,吸乾水分後加入A料醃漬20分鐘;平底鍋內放入色拉油20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帶子,小火煎至兩面淺黃,取出控油。2.芥菜切成斜刀片,焯水。3.鍋燒熱,放入剩餘的色拉油,下入蒜片,小火煎至色澤金黃,倒入芥菜、帶子、彩椒片,下入碗芡,大火翻勻,出鍋裝盤。

金盞酥茄瓜

旺銷理由 茄子炸至色澤金黃後,搭配蝦仁炒成酸甜口味的菜餚,口味家常,上菜效果非常好。

原料 茄子400克,上好漿的蝦仁50克,炸好的米鍋巴1個。

調料

A料(鹽3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白糖15克,醋10克),小料(蔥末、薑末、蒜末各5克),脆皮糊50克,鹽、芝麻油各5克,紅椒片1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60克)。

製作

1.茄子去皮洗淨,切成2.5釐米見方的小塊,加入鹽醃製20分鐘,擠幹水分後裹上脆皮糊,入燒至六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油溫三四成熱時,放入蝦仁,小火滑透,撈出控油。2.鍋內留底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小料爆香,下入茄子,倒入A料和紅椒片大火翻勻,下入蝦仁,翻炒均勻,淋入芝麻油後出鍋,裝入炸好的米鍋巴內。

杏鮑菇脆羊柳

旺銷理由 杏鮑菇搭配羊肉一起炒制,成品色澤淡紅,口感幹香,鹹鮮味濃。

原料 杏鮑菇300克,羊柳200克。

調料

紅椒片30克,溼澱粉、蒜片各10克,A料(東古一品鮮醬油、白糖、鮮辣露、味精、雞汁、蠔油各3克,胡椒粉1克),紹酒8克,芝麻油5克,色拉油500克(約耗60克)

製作

1.杏鮑菇洗淨後切成厚0.3釐米的片。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杏鮑菇片,小火浸炸至表皮金黃,撈出控油;同樣油溫下,放入羊柳,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3.鍋內留底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蒜片、紅椒片爆香,下入杏鮑菇片、羊柳,烹紹酒,大火翻勻,淋入調勻的A料,大火翻勻,用溼澱粉勾芡,淋入芝麻油,出鍋裝盤。

澳帶生炒乳鴿松

旺銷理由 乳鴿肉煸炒至幹香後,搭配冬筍、香菇、香芹粒、瑤柱碎、大地魚粉快炒,香味濃鬱,口感多變。

原料 乳鴿肉200克,冬筍50克,香菇、香芹粒、炸香的瑤柱(搓成絲)各30克。

調料 色拉油50克,小料(蒜粒、蔥粒、姜粒各10克),碗芡(大地魚粉、鹽各3克,蠔油、魚露、生抽各5克,溼澱粉8克)。

製作

1.乳鴿肉、冬筍、香菇分別切成小丁;冬筍丁、香菇丁焯水。2.鍋燒熱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小料,爆香後下入所有的原料,中火快速煸炒半分鐘,下入碗芡,大火翻炒均勻,出鍋裝盤。

螺肉長生果

旺銷理由 花生芽和海螺肉搭配炒制,口感脆爽,鮮味十足。

原料 海螺肉100克,花生芽250克。

調料 紅椒片30克,蒜蓉、芝麻油各5克,A料(精鹽2克,味精、雞精各3克),紹酒5克,溼澱粉8克,色拉油40克,高湯50克。

製作

1.海螺肉焯水,撈出冰鎮;花生芽焯水。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蒜蓉、紅椒片爆香,下入花生芽,大火爆香,倒入高湯,中火燒至入味,放入海螺肉,烹紹酒,大火翻勻,淋入調勻的A料,大火翻勻,用溼澱粉勾芡,淋入芝麻油,出鍋裝盤。

雪菜豆角黃魚脯

旺銷理由 這道菜把雪菜和黃魚搭配炒制,黃魚外酥裡嫩,四季豆乾香鮮美,是一道簡單而實用的菜餚。

原料 雪菜碎15克,小黃魚4條,四季豆300克,紅椒條10克。

調料

A料(鹽3克,味精2克,黃酒5克,胡椒粉1克),B料(鹽2克,糖5克),C料(幹辣椒絲、蔥、蒜米各3克),D料(味精5克,鹽、雞粉、白糖各3克,美極鮮鮮味汁、胡椒粉各2克),生粉5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60克)。

製作

1.小黃魚宰殺取肉,切成條,放入A料醃入味;四季豆改刀成長5釐米的條。2.將小黃魚拍生粉,入燒至200℃的色拉油中炸至金黃,將四季豆放入油鍋中,炸熟後下沸水鍋加B料汆水。3.淨鍋上火,下入色拉油20克,燒至四成熱時下C料和雪菜煸香,再放入紅椒條、四季豆、小黃魚,加D料調味,翻炒均勻起鍋裝盤即可。

餐飲共享平臺 國內餐飲第一微媒體

微信號: zhangshaoren6868
近23萬業內同仁訂閱 每天18萬閱讀量

時間:每日下午五點準時推送

歡迎大師們投稿:郵箱QQ:1533902711,餐飲交流群:群1:150576871、群2:141567105 熱線電話:老蔡15938779121

推送欄目:(每日推送內容)

【頭條推薦】【今日資訊】【培訓專欄】
【廚房專欄】【每日菜品】【HR專欄】

【人物專訪】【職場故事】.

【餐飲微信社區】

微信直接發貼與23萬業內同仁互動交流

【培訓課程】 每14天最新培訓課程

【每日更新】每周七天,下午5點前準時推送,各種菜品,各種酒店管理知識,最新行業諮詢。

分享交流是一種美德,和朋友分享交流更是一種美德。

查看精彩歷史消息,點擊對話框右上角,可以看到前一周的精彩餐飲信息。

添加手機桌面,餐飲信息平臺就像QQ一樣,隨時隨地看到。想了解新的菜品或者哪一種菜品的詳細做法,請在對話框裡發送即可,48小時內回復或者下期專輯公布!

相關焦點

  • 什麼叫鍋氣?粵川魯三地大師對話小炒鍋氣(珍藏版秘籍)
    小炒非常講究鍋氣,那麼,什麼是鍋氣?想必很多廚師都會有這樣的疑問。
  • 鍋氣與旨味
    武七又懵了,葛小姐問王婆「這麼好的面,是不是應該有鍋氣?」王婆點點頭,葛小姐這次諷刺武七是「New Money!」而武七少爺感到受到了來自國外貴族和國內底層的雙重羞辱,以至於後來他最先想到的是殺掉王婆。
  • 《中餐廳第四季》趙麗穎做「炊煙小炒黃牛肉」 林大廚:有鍋氣!
    7月31日,《中餐廳第四季》首播,嘉賓陣容引來無數關注,首次現身「中餐廳」的趙麗穎,更是親自下廚,做了一道「炊煙小炒黃牛肉」,出鍋後,被林大廚贊稱「有鍋氣」,店長黃曉明嘗後,頻頻點頭,高挑大拇指,還拿出手機拍照。
  • 《中餐廳第四季》趙麗穎做「炊煙小炒黃牛肉」林大廚:有鍋氣
    7月31日,《中餐廳第四季》首播,嘉賓陣容引來無數關注,首次現身「中餐廳」的趙麗穎,更是親自下廚,做了一道「炊煙小炒黃牛肉」,出鍋後,被林大廚贊稱「有鍋氣」,店長黃曉明嘗後,頻頻點頭,高挑大拇指,還拿出手機拍照。
  • 香港 9 間原汁原味的港式大排檔,好味的秘訣就是夠「鍋氣」!
    在香港最接地氣的街頭美食是什麼?八叔就說是大排檔的小炒!去香港可以不吃日本菜、西餐,但必須要吃一頓大排檔。大排檔的環境雖然草根,但大排檔的菜特別夠「鍋氣」,最對老街坊們的胃口,自然生意火爆。準備回歸樂壇的霆鋒,他的節目「鋒味」近日開播,最新一期主題:大排檔對決。霆鋒還特意跑到了深水埗的大排檔「增煇大排檔 & 增煇藝廚」開展廚藝對決。
  • 《未知的餐桌》走心三連問|用「人氣+鍋氣」烹調出「生氣勃勃」
    如果說開始時是因為沙溢和嶽雲鵬這二位自帶親和體的地氣「本氣」而來,那麼《未知的餐桌》開篇中小嶽嶽的那一句「一個家,一張餐桌,一個故事」的slogan,則勾起了心中那股子煙火雜陳味兒。 於是乎,《未知的餐桌》裡每一扇家門背後的約飯,成就了一集集由「人氣+鍋氣」烹調出的「生氣勃勃」的人生味素,一個字鮮,兩個字鮮美。
  • 95後IT男說打開味蕾新世界,也有講究的姑娘說沒鍋氣
    連鎖品牌布局方便菜在餐廳打掃衛生的一位女服務員,看我一直盯著後廚男員工的操作,主動和我聊了起來,「估計你是第一次吃我們家做的煲仔飯,其實你拿回去一吃就知道,這種煲仔飯和粵式茶餐廳做出來的煲仔飯,口感上並沒有太大區別。」
  • 趙麗穎做"炊煙小炒黃牛肉",林大廚:有鍋氣
    這兩年,炊煙小炒黃牛肉可謂火遍各大綜藝節目。去年,炊煙小炒黃牛肉接連登上湖南衛視三大王牌節目《天天向上》、《嚮往的生活3》和《我家那小子》,2020湖南衛視舉辦春晚,炊煙小炒黃牛肉是&34;,這不僅引來大量明星圍觀,還向全國觀眾炫了一把湘菜的風採;今年又登上了浙江衛視的《王牌對王牌》,很多網友稱&39;明星&39;炊煙小炒黃牛肉&39;王牌對王牌&34;。
  • 【第1040篇原創】|| 一家叫「川來湘」的餐廳...
    【每晚八點半,大爺瞎扯蛋】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家叫川來湘的餐廳,你認為是做什麼菜系的
  • 內含虹利 | 超下飯的小炒肉來了!小虹請你免費吃~
    內含虹利 | 超下飯的小炒肉來了!國民小炒【鍋氣】虹口首店登陸北外灘白玉蘭廣場撩撥味蕾給予寒冷冬日熱辣一擊!(文末有福利)走進【鍋氣】第一印象就是暖暖噠!
  • 粵菜大廚教您不簡單的粵式小炒20技巧
    粵式小炒我們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但是大家對它的喜愛從來沒有停止過。所以在這次粵菜專題中,我們依然不能「放過它」。小炒菜看似簡單,但是要想做好真的不容易,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看到很多年輕廚師製作的小炒要麼沒有鍋氣,要麼勾芡失敗,因此寫好這篇稿子非常關鍵。為了讓大家易學易懂,我們總結出粵菜師傅製作小炒菜的20條心得,希望這些內容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發。
  • 鍋氣十足的19道精品小炒迎合了人們對於上菜速度的需求,賣的火爆
    ,各大菜系裡的小炒菜品有很多,而且在全國也特別出名。小炒鹿肉小炒蹄花——先把豬蹄放到川式辣滷水鍋裡,滷至剛脫骨時撈出來稍晾,剔骨斬成塊並粘上生粉後,放到油鍋裡稍炸,然後再回鍋與青紅椒、小米辣、洋蔥、青花椒等一起炒香。臨起鍋時,放一些酒鬼花生翻炒均勻。這道菜鮮辣刺激,特別適合下酒。做這道菜關鍵的還是滷水。
  • 我為什麼要回歸社區小炒店
    和以往聚焦快時尚(水貨、小豬豬)的策略不同,這個品牌回歸傳統的湘菜小炒,並把熱炒寫進了招牌裡。57度湘又在下一盤什麼棋?這個品牌背後有哪些考量?是否暗含了某些行業趨勢?內參君對話57度湘公司創始人汪崢嶸,為大家揭開謎底。餐飲老闆內參 豔子 笑凡 /文圖為了更真實了解這個品牌,和汪崢嶸約在門店裡見,我們早到了半個小時,先由外到內觀察了一遍。
  • 小北路上三十多年的老牌粵菜館,吃到了老廣家常鑊氣小炒的美味
    這種天氣真的非常想念廣州街頭那些街坊餐廳裡的鑊氣小炒,都是家常食材,但是那鑊氣和味道確實讓人非常享受。所以今天毛哥就和大家來講一家非常不錯的街坊菜館,這家菜館在小北路一帶開了三十多年了,各種粵菜小炒味道都非常地道,美味而且實惠。讓我們趕緊來小北路177號這家匯興源餐廳嘗嘗。
  • 大排檔鍋氣省5斤油,煎魚還不粘皮
    做出來的菜,飄香四溢,鍋氣十足,難怪小到家庭,大到酒店都喜歡用不粘鍋。但不粘鍋可不能隨便買,什麼材質、工藝、品牌背景、評價等都很重要,畢竟這可是自己用的東西。有的三無品牌的不粘鍋,用的是「廢棄化工廢桶」製作,甚至還被央視點名曝光。
  • 【粵美味】粵菜之根 小炒風雲
    一碟小炒,能見出師傅功力高下,能寄託粵人鄉情,是千年嶺南文化的味道暗碼。選料篇脆嫩纖維少的時令食材武俠小說講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小炒,講究的是一個快字,高溫急炒,這樣才能使到食材纖維受熱收縮,迅速鎖緊食材水分,令到原味不流失。徐嘉樂師傅表示,為了做到這一點,在選用食材的時候,必須以易熟的低密度、纖維少、質地脆嫩的食材為主。
  • 《中餐廳第四季》趙麗穎做「炊煙小炒黃牛肉」,黃曉明拍照點讚
    首次現身「中餐廳」的趙麗穎,更是親自下廚,做了一道「炊煙小炒黃牛肉」,出鍋後,被林大廚贊稱「有鍋氣」,店長黃曉明嘗後,頻頻點頭,高挑大拇指,還拿出手機拍照。鏡頭下,炊煙小炒黃牛肉看起來鮮嫩無比,尤其是加入醬汁後,外觀色澤更是勾人饞蟲,裝盤過程中,熱氣氤氳,隔著屏幕都聞得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