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殘聯開展2020年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回訪工作

2020-12-24 青島觀察周刊

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是惠殘民生工程重要內容之一。為及時掌握全區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實施效果,全面了解殘疾兒童機構在訓及居家康教情況,即墨區殘聯開展2020年度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回訪工作。

今年以來,區殘聯共提供殘疾兒童免費康復訓練1360人次,其中腦癱兒童康復訓練344人次,智力康復訓練220人次,聽力語言訓練72人次,孤獨症康復訓練724人次。共計減免康復訓練經費近700萬元。

為保證康復質量,提高殘疾兒童家庭對康復效果的滿意度,區殘聯一方面通過電話回訪,與殘疾兒童家長取得聯繫,掌握殘疾兒童的在訓狀況、康復效果、服務滿意度以及家長對康復訓練的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深入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即墨祥泰醫院和即墨中醫醫院進行對接,了解機構在實施項目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殘疾兒童在訓人數,把惠殘民生工程做細、做實。

2021年,我區將進一步擴大殘疾兒童救助範圍、提升救助標準。首次將視力殘疾納入救助範圍,將救助年齡擴展至18周歲,同時提高相應救助標準,屆時將會有更多的殘疾家庭受益,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壓力。

即墨區殘聯康復科/供稿

相關焦點

  • 汝州市擴大建檔立卡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範圍
    映象網訊(記者 楊增強 通訊員 張銀鋒)為提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改善困難殘疾兒童醫療康復狀況,實現殘疾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2020年汝州市殘聯結合實際,擴大了建檔立卡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範圍,救助範圍在原來0至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救助基礎上
  • 修補翅膀,重建生命,康復訓練為殘疾兒童帶來新希望
    走進麗水市殘聯康復醫院,專業的特教老師們正為腦癱、聽力語言障礙、智障、孤獨症等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治療和訓練。在肢體康復科,治療師通過水療、磁療、感覺統合課訓練和器械訓練等現代康復治療,以及針灸、小兒推拿等傳統康復治療,為腦癱兒童運動功能障礙、發育遲緩及高危兒等兒童實施康復基本訓練。測聽室、水療室、作業理療室、言語訓練室、物理治療室、功能評估室等分區明確;各項儀器設備一應俱全。
  • 2.7萬餘人 超額完成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任務
    本報訊(記者李政)1月12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49%。
  • 五河縣殘聯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計劃
    多次開展黨風廉政教育,學習縣紀委相關文件和通報。6月12日上午,全體黨員幹部到縣法院廉政教育基地進行了參觀學習,以警示教育的形式開展黨風廉政教育。(三)切實做好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縣委第六輪巡察第二巡察組巡察縣殘聯工作完成以後,於2020年4月23日,向縣殘聯反饋了巡察問題及整改意見。
  • 肥西康復中心積極配合殘聯走訪督查工作 更好提升康復服務效率
    近日,肥西經開區殘聯完成對轄區內本年度殘疾兒童康復訓練所在的定點康復機構開展走訪督查活動。目前,肥西經開區共有38名4大類(孤獨症、腦癱、智力和聾兒)殘障患兒在訓,分布在省內的11家定點康復機構(合肥市內10家,安慶市1家),區殘聯於10月底和11月上、中旬走訪了,肥西縣康華兒童康復中心,康復中心由政府建成,通過招投標方式委託第三方運營的康復中心裡,設有運動、理療、中醫、康複評定、感官訓練康復等十多個功能科室,面積7800多平方米,中心配置二十多名擁有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持證人員
  •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2020年河南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1月12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之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的貫徹落實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2020年全省27649名殘疾兒童接受康復服務  202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將「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為河南省重點民生實事,為不少於1.8萬名具有河南省戶籍或居住證的視力
  • 東昌府區:殘疾兒童從康復到學技能 救助制度解困紓難暖民心
    今年8月初,在聊城友方康復醫院進行康復訓練的劉冉冉、呂振銘兩位同學參加了中國智協舉辦的2020年第十四次全國特奧日線上特奧聯誼活動比賽,並在比賽中獲得多個項目的冠、亞軍,這一傲人成績給兩位孩子家長和康復醫院的老師們帶來莫大的鼓舞和欣慰。13歲的女生劉冉冉,是閆寺街道劉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 濟南市殘疾人康復中心舉辦2020年智障兒童康復定點機構骨幹教師...
    舜網訊 為提高全市智障兒童康復教師的業務水平,進一步做好殘疾兒童康復工作,更好地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規範化建設,濟南市殘聯康復處委託濟南市殘疾人康復中心承辦了濟南市智障兒童康復定點機構骨幹教師培訓班,11月30日上午舉行了開班儀式。
  • 兒童救助年齡範圍從0-6歲擴大到0-15歲 我區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12月23日,據區殘聯消息,日前,區政府印發《渝中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區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加大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力度。據了解,該《細則》以「堅持制度銜接、應救盡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規範有序、公開公正,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為基本原則,對渝中戶籍且符合救助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實行了「擴面」,年齡範圍從0-6歲擴大為0-15歲。
  • 市殘聯舉行2020年新聞發布會暨新聞媒體交流會
    年初,市殘聯制定下發《關於做好2020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篩查申報工作的通知》,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篩查申報工作提出了具體部署,並明確了救助申報對象及條件、申報流程等內容。疫情期間,在做好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線上康復」,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指導全市機構開展「線上一對一」康復教學,下發100餘期「抗擊疫情 殘疾兒童康復專家在線諮詢」專欄,在線答覆殘疾兒童居家開展康復訓練相關問題,實現「停工不停訓」目標。
  • 邵東巿特兒立兒童康復訓練中心:因為有愛,讓折翼的天使重添翅膀
    2020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已列入省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實現了智障兒童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智障兒童弱勢群體的關懷。邵東市特兒立康復訓練中心,承擔了「重點民生事實」這一項目之重任,收集了0-6歲智力殘疾兒童共104名,經過康復訓練後,有95%的兒童康復效果顯著,該項目的實施大大減輕了殘疾兒童家庭的經濟困難和生活壓力,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和全社會的肯定。
  • 【部門解讀】《滁州市2019年貧困殘疾人康復實施辦法》政策解讀
    3.各縣(市、區)殘聯要與屬地定點機構籤訂協議,明確雙方職責,切實加強定點康復機構服務質量管理;根據《關於加強殘疾人康復民生工程管理和精準康復服務有關工作的通知》(皖康復辦〔2017〕6號)等文件提出的工程實施要求和康復訓練技術規範及質量標準,對救助對象嚴格按規範開展康復訓練。
  • 區殘聯:積極開展精神病免費服藥救助工作
    為了讓更多貧困精神殘疾患者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和康復,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減少因精神障礙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區殘聯高度重視,擴大了免費服藥救助範圍,組織全區13個鎮(街)殘聯積極開展2020年度貧困精神病人患者免費服藥需求篩查工作,確保有服藥需求的精神類殘疾患者及時得到救助。
  • 邵東市特兒立康復訓練中心用愛守護「折翼天使」
    工作人員帶著孩子進行康復訓練。紅網時刻11月26日訊(通訊員 鄭倩 記者 潘錦 )給「折翼天使」插上翅膀,讓生活重現陽光。近日,邵陽邵東市特兒立康復訓練中心收到小雨(化名)媽媽送來的錦旗,她表達了心中感謝:「感謝殘聯,感謝老師們,讓我們的孩子有了希望,讓我們的家庭有了快樂。」
  • 22年傾力兒童康復 張溫靜:愛心助殘永不歇
    她先後多次受到省、市殘聯等機構的表彰獎勵,獲得「全國扶殘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省殘聯副理事長賈乃榮對張溫靜高度評價:「她很有愛心,幹事業很執著,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從不抱怨。她不只培養好了自己的孩子、做好了康復教育工作,而且還積極建言獻策,對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她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三亞將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譚琦)12月15日,三亞市七屆市政府第107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三亞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對0至17周歲的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進行救助。
  • 南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範圍放寬
    南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範圍放寬 2020-12-09 1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興區殘疾兒童的福音來了
    12月11日大興區兒童康復部病區迎來第一位住院小患兒標誌著兒童康復部全面開診為充分滿足轄區殘疾兒童康復的需求,大興區婦幼保健院聯合區殘聯康復部作為大興區唯一一所公立的綜合兒童康復機構,集康復門診、康復病房、日間託養為一體。康復團隊由大興區首席專家修青永和多名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職稱醫師、業務骨幹組成,包括兒科醫師、兒童保健醫師、中醫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教師、幼兒教師、心理治療師、康復護理等多學科專業技術人員。
  • 磐石市殘聯開展第二批精準康復輔具發放活動
    圖為發放現場為做好「十三五」期間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工作,根據《吉林省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行動實施方案》《吉林省輔助器具推廣和服務「十三五」實施方案》文件要求,結合磐石市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工作及殘疾人輔助器具需求的實際,開展第二次精準康復輔助器具下鄉配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