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_功臣

2021-01-18 每日推送養身

溫馨提示: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清聯繫刪除。                                                                                                                                                                                           

原標題: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



曹魏宗廟在曹操213年晉封為魏公之後就在鄴城開始建立了,曹丕立國後宗廟仍在鄴城,曹丕只是將曹節、曹騰和曹嵩合為一廟(三人分別是曹操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而讓曹操獨享一廟,直到魏明帝曹叡登基後才於229年「迎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神主於鄴。」將宗廟迎至洛陽。

追諡和功臣配享宗廟是朝廷「議功」的重要舉措,既然宗廟已經迎至洛陽,首要之舉就是將曹魏開國功臣配享曹魏太廟,於是曹叡於青龍元年(233年)正式實施配享太廟制度,第一批人數不多只有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

《三國志-明帝紀》記載: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自233年開始到262年為止,曹魏先後五次一共有26人配享曹魏太廟,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曹操生前兩大心腹謀士荀攸和郭嘉配享太廟的時間相當晚,分別於244年第三批次和262年第五批次才得以配享太廟,而且當時都只有他們一人入選!郭嘉且先不說,作為曹操生前軍略上最為倚重的第一謀主、又是曹魏公國建立後第一任尚書令的荀攸,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將曹魏太廟迎至洛陽並正式將功臣配享太廟的是魏明帝曹叡,不過自233年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配享太廟之後,一直到239年曹叡去世曹魏功臣再無人配享太廟。

程昱是第一批配享三人中唯一的外臣,那為何入選的偏偏是程昱而不是荀攸呢?除了程昱生前官居衛尉、死後被追贈為車騎將軍資格老之外,恐怕和荀攸出身於潁川世家大族的身份有一定關係:曹丕臨終前以曹休、曹真、陳群和司馬懿四人為託孤大臣,其中曹休和曹真是宗室,陳群和司馬懿兩人都是世家大族的代表,乾綱獨斷的魏明帝或許是要淡化世家大族的影響力,這可能是他捨棄荀攸而選定程昱的原因之一。

第二,正始四年(243年)第二批配享太廟功臣名單公布,人數多達20人。

《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從名單中可以看出,除了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太尉華歆、司徒王朗5人之外,其餘15人都是曹操、曹丕、曹叡時期的領兵大將,比如五子良將除了投降的于禁之外其餘四人一一入選,八虎騎除了曹純之外也全部入選,寧死不降的龐德和戰死的典韋也同樣入選,這次之所以人數這麼多,入選的又絕大多數都是武將,其實是有原因的。

曹叡臨終前以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為託孤大臣,不過大權很快落入曹爽之手,曹爽對司馬懿明升暗降剝奪了他的兵權,司馬懿則韜光養晦;曹爽為建立軍功在鄧颺和李勝等人的建議下謀劃伐蜀,為了拉攏軍隊的支持和擴大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所以曹爽大大擴充了配享太廟的武將人選。

第二次配享是曹爽實力擴張期,大權在握的曹爽正在推行「正始改制」,藉以抑制九品中正制的發展和打壓世家大族,這是士族勢力的低潮期,荀攸自然未能入選。

第三,正始五年(244年),荀攸在去世30年後(荀攸死於214年)終於得以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

僅僅隔了一年,曹魏再一次選拔功臣配享太廟,而且只有荀攸一人,這次配享似乎是專為荀攸一人所為,這其中其實也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首先,曹爽急於建功不顧朝中反對,於244年3月貿然伐蜀發動了興勢之戰,結果十餘萬大軍不敵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3萬兵馬,大敗逃回關中,此次大敗曹爽損失慘重,損兵折將無數,這使得他在朝中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以司馬懿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勢力趁機擴大了影響力。

其次,為了對抗曹爽對世家大族的打壓,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也日趨緊密,比如河內司馬氏和潁川荀氏聯姻,司馬懿的女兒就嫁給了荀彧的孫子荀霬。

曹爽兵敗、士族勢力乘勢反擊,這是荀攸得以單獨配享曹魏太廟的根本原因所在。

當然荀攸還不是最後一個配享曹魏太廟的,在其之後還有司馬懿和郭嘉。

《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於太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三國志-三少帝紀》記載:是歲,詔祀故軍祭酒郭嘉於太祖廟庭。

司馬懿於251年9月去世,11月就配享太廟,這個原因就不用多說了,249年高平陵之變後大權盡入司馬氏之手,不過曹操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會一腳把他踹出去;至於郭嘉最後一個配享曹魏太廟確實有點令人費解,其背後或許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有疑問,既然程昱、荀攸、郭嘉都進太廟了,為何同樣是尚書令的荀彧卻未能配享曹魏太廟?原因很簡單,因為配享曹魏太廟的標準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勳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

荀彧的尚書令不是曹魏公國和王國的尚書令,而是大漢的尚書令,而且荀彧是明確反對曹操進爵魏公的,他是漢室的忠臣卻非曹魏的「元功之臣」,自然不會配享曹魏太廟。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們每天不見不散不錯過❤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哦 

相關焦點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八虎騎戰功赫赫,為何唯獨虎豹騎統領曹純未能配享曹魏太廟?
    至262年郭嘉最後一個配享太廟,前後一共五次共有26位曹魏開國功臣得以配享太廟,這當中包括8位文臣,18位武將(包括程昱在內),不少人對這份名單有些不解,認為其中漏掉了一些人,比如荀彧、許褚、滿寵、于禁等等,其實這四個人落選未能進太廟各有各的原因,比如荀彧一生忠於漢室、于禁戰敗投降、滿寵有酷吏之名得罪過宗室和世家大族、許褚只是保鏢沒有立下多大戰功等等。
  • 曹魏他是曹魏外姓第一功臣,為何始終被曹操稱不如郭嘉?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曹魏他是曹魏外姓第一功臣,為何始終被曹操稱不如郭嘉?當郭嘉去世之後,曹操非常悲痛,親自到郭嘉府中弔孝,並公開表態:「平定天下,(郭嘉)謀功為高。」荀彧在曹魏陣營,功勳第一,荀攸第二。而在陳壽的《三國志》中,荀彧傳記列於第十,僅次於曹魏諸帝、董卓等諸侯,諸夏侯曹之後,是外姓功臣第一,且荀彧前後受封兩千戶。而郭嘉列於傳記第十四,距離荀彧,間隔了二十多位功臣,郭嘉在世時僅僅受封兩百戶。那為何在郭嘉死後,曹操如此隆重的讚許郭嘉,給予郭嘉很多本來不具有的榮耀呢?我看,根本的目的,是借郭嘉來打擊荀彧。
  • 古代那麼多人為之奮鬥的「配享太廟」,是何等哀榮?
    由此可見,作為一名臣子,如果能「有幸」配享太廟,那是何等榮耀!不過,這個資格的取得非常難,以清朝為例,近三百年的時間裡,配享太廟的也不過二十六人,張之洞、左宗棠等人立下汗馬功勞都沒能配享。比如清朝的張廷玉,雍正去世前,對乾隆囑咐,張廷玉死後要配享太廟。要說,張廷玉這人為了這一至高榮耀也是如履薄冰,但是在他死前還是被乾隆廢了「配享太廟」的資格,在他死後乾隆又將其放入太廟,不過,斯人已逝。
  • 虎痴許褚為何沒進曹魏太祖廟
    其子許儀又是曹魏大將,為何死後沒進入曹魏太祖廟,就是曹操廟呢。在當時曹操廟可是榮譽的象徵。而曹操以前的侍衛典韋是進入太祖廟的。許褚性格耿直。曹操晚年,害怕別人對自己行刺,不信任任何人,唯獨對許褚信任有加,許褚因此更加護衛曹操的安全。曹操宗族大將曹仁從荊州趕來朝謁,曹操在自己寢殿尚未出來,曹仁在殿外遇見許褚,邀他去旁邊偏室坐下交談。
  • 此人為曹魏名將死後配享太廟,但為何官渡之戰前被曹操奪去兵權?
    第二次戲份還不如第一次了,和路人甲差不多,但事實上在羅貫中筆下的這位不起眼的小角色,實際上確是實實在在的曹魏名將,名亞五子良將,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侯,死後諡威侯,並從祀曹操太祖廟,為二十六功臣之一。于禁曹操為何常恨朱靈?要奪朱靈兵權?
  • 清代大臣配享太廟的僅有13人,張廷玉真的具備這個資格嗎?
    我們在評價清代漢臣的時候,習慣性地將張廷玉認為是第一漢臣。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他獲得了配享太廟的榮譽。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清代配享太廟有什麼標準,張廷玉是否具備這個資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一下什麼是「配享」。
  • 53 刀與筆:洞明世事,沉穩內斂——說曹魏謀主荀攸
    一、早年經歷及與漢室的關係(圖為網友「傾城怨憐哀」繪製的荀家世系圖)荀攸,字公達,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士,荀彧之侄,但是其年齡卻比荀彧要大六歲(荀彧生年163年,荀攸生年157年)。從荀氏家譜上看,荀攸和荀彧也有所不同,荀攸祖父荀曇之兄荀昱是東漢清流「八俊」之一(「曇字元智。
  •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司馬炎(236-290年)早在司馬師執政時,魏帝曹芳被廢離宮,司馬孚就旁若無人地放聲痛哭。魏帝曹髦被司馬昭手下殺掉時,朝廷百官都不敢去,司馬孚卻「枕帝屍於股,號哭盡哀」。司馬孚為何屢次做出有損家族顏面、不符合家族(皇族)利益的舉動?司馬孚是司馬懿之弟,生於180年,以當時罕見的九十二歲高齡卒於272年,一生橫跨漢末、曹魏和晉初三個歷史時期。
  • 荀彧和荀攸是「曹魏五謀臣」,他們的奇謀妙計卻失傳,原因是什麼
    荀攸——奇策十二不載荀彧和荀攸是一對叔侄。荀彧一般在後方鎮守,荀攸則隨軍出徵出謀劃策。所以荀攸在戰爭軍略中的表現更突出一些。荀攸給曹操提出很多妙計,比如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曹操進攻呂布受挫,荀攸和郭嘉勸曹操一鼓作氣徹底消滅呂布;在袁紹去世後,袁譚和袁尚互相進攻,袁譚為了擊敗袁尚請求與曹操聯合,荀攸建議曹操接受聯盟各個擊破。荀攸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在"官渡之戰"中。
  • 諸葛亮死後的蜀漢憑什麼熬了三十年才滅亡?
    至此,蜀漢也是在諸葛亮死後的三十年走向了滅亡,那麼這三十年蜀漢又是怎麼撐過來走到這一步的呢?  在三國時期,雖然是魏蜀吳三足鼎立,不過,在具體實力上,蜀漢無疑是最弱小的一方。特別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對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但是,在夷陵戰敗後,蜀漢不僅徹底告別了荊州,國內精銳之師也損失殆盡。
  • 此人輔佐康雍乾三朝,後因退休惹怒乾隆被抄家,為何仍配享太廟?
    可是,這張廷玉也真是老湖塗了,他突然想起當年雍正皇帝有遺命,說給予他死後享受「配享太廟」資格,我現在告老還鄉了,乾隆皇帝會不會取消這個資格呢?龍叔曾寫過一篇關於「配享太廟」的文章,這個待遇以前只有皇帝才有,後來才讓對國家社稷有功的大臣享受,這是歷代大臣們的最高榮譽。
  • 司馬師為何年過三十才得以入仕?帶你認識「太和浮華案」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司馬師為何年過三十才得以入仕帶你認識「太和浮華案」公元251年,嘉平三年,一生浮沉於宦海的司馬懿病逝。從世家名士到一代權臣,司馬懿的一生可以說是起舞於懸崖之邊,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司馬懿走了,已成為是掌握曹魏勢力的頂尖政治力量的司馬家又會如何面對這樣一個來之不易的局面呢?作為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在父親去世之後義不容辭的扛起了司馬家的大旗。
  • 司馬懿為何能奪取曹魏政權?都是曹丕和曹叡惹的禍
    眾所周知,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控制了曹魏政權,為將來西晉取代曹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自然有司馬懿政治才幹出眾和其政敵曹爽兄弟懦弱無能、貪圖苟安等因素,但曹魏在權力格局上的安排也有其致命傷。其實曹魏也是一樣,曹操、曹丕、曹叡,再到第四代曹芳,明顯屬於能力下滑狀態。問題是皇位已經傳到第四代,可是朝中重臣是第幾代?發動高平陵政變的四位重要人物分別是司馬懿、蔣濟、高柔、王觀,他們曾是曹操的部下,屬於第一代還在世的功臣。也就是說,當時曹魏的皇帝已經到了第四代幼主,而朝中第一代功臣還在,出現了主弱臣強的權力格局。
  • 曹操謀士荀彧的死對荀攸到底有著什麼樣的影響?
    自從196年成為曹操的軍師之後,荀攸就一直是曹操的軍事謀主。這一對叔侄,可謂對曹操盡心盡力,且成為了整個曹營中士族的代表人物。荀彧因反對曹操稱魏公而為其所忌,調離中樞,在壽春服毒自盡(也有說是憂鬱病故的),年五十。而荀攸也在不久之後在徵討孫權的途中病逝。
  • 在混亂的三國時期,曹魏為何還能治理西域?
    在曹操死後,曹丕自立的第一年(公元221年),河西地區的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人勢力組成聯軍,在河西又掀起大規模叛亂。當時的曹真是掌管雍涼兩州的鎮西將軍和大都督,聞之此信便親率大軍前往進剿。只須一戰,《魏書》記載「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算是徹底蕩平了河西地區的反叛勢力。曹丕高興得不得了,對曹真及其戰功讚賞有加。河西平定,西域通往中原的道路重新通暢。
  • 東吳孫權的使者華歆,為什麼可以當上位極人臣的曹魏三公?
    延江元年(220年),稱曹丕大韓皇帝,封華信為教士,是曹魏首任三公之一。但是對韓末三國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們可以看出,華熙不是曹魏的元老,而是東吳孫權派來的使者。那麼火神為什麼能成為曹魏三公呢?建安17年(212年),迂迴曲折,他擔任了數十年來一直擔任的第一實權官職尚書令空缺。曹操任命華信為尚書令,進入了曹魏集團的決策層。曹操任命華信為尚書令的主要目標是為大韓做準備,華信果然不負曹操的期望,對劉金福皇后等大事件傾注了很大的力量。隨著大韓準備的逐漸完成,積極參與的化身的權勢地位也逐漸壓倒了許多魯迅。
  • 司馬師為什麼非要殺這個曹魏「紅二代」?
    比如鍾會,也是曹魏著名的功臣官二代,也是少年成名,受到司馬懿的賞識。鍾會一直希望能和夏侯玄結交,但夏侯玄看不上鍾會的人品,不和鍾會來往。夏侯玄一直以知人著稱,在中護軍任上進行了一些制度改革,選拔出了很多人才,後來都牧州典郡,設立的制度一直沿用到西晉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