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痴許褚為何沒進曹魏太祖廟

2021-02-13 三國故事


提起曹魏名將許褚,此人酣鬥馬超,勇鬥張飛,都是三國厲害的角色。


許褚對於曹操父子,也是忠心耿耿。而且和曹操又有同鄉之宜。其子許儀又是曹魏大將,為何死後沒進入曹魏太祖廟,就是曹操廟呢。在當時曹操廟可是榮譽的象徵。而曹操以前的侍衛典韋是進入太祖廟的。

許褚性格耿直。曹操晚年,害怕別人對自己行刺,不信任任何人,唯獨對許褚信任有加,許褚因此更加護衛曹操的安全。

曹操宗族大將曹仁從荊州趕來朝謁,曹操在自己寢殿尚未出來,曹仁在殿外遇見許褚,邀他去旁邊偏室坐下交談。許褚只說了一句 " 魏王快出來了 " ,便轉身返回殿內,招致曹仁記恨。

有人問許褚:"徵南將軍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說話,你為什麼要推辭?"許褚回答:"他雖然是親族重臣,但卻是鎮守外藩之將。而我許褚卻是負責內部守備的,我們要說話在公開場所就可以了,何必到私下說。"

曹操聽說後,更加喜愛許褚,升任中堅將軍。不過雖然如此,曹仁乃是曹魏宗親,耿直的許褚可能會得罪曹魏勢力,這些人後來都是左右曹魏江山社稷的人。連曹仁你都不待見,其他的人自然對許褚很痛恨。曹操活著誰也不敢把你怎麼樣,但是曹操一死,許褚死後,這些榮譽的光環自然抹去了不少。

《明帝紀》(青龍元年)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三少帝紀》(正始四年)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三少帝紀》(正始五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

《三少帝紀》(嘉平三年)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於太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三少帝紀》(景元三年)是歲,詔祀故軍祭酒郭嘉於太祖廟庭。

這些人要麼是曹魏宗親,要麼是司馬氏死黨,要麼是司馬後人最賞識的人。許褚對曹魏忠心耿耿,自然讓掌權的司馬氏格外厭惡。

其三,許褚在當時還有一定影響,對曹魏赴湯蹈火,多次救護曹操。

馬超自負其勇力絕人,想要暗中偷襲曹操,但平日經常聽聞許褚的大名,懷疑隨從的即是此人。於是問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裡?"曹操用手指了指許褚,許褚怒目視之,馬超不敢動。

數日後,曹軍擊敗馬超軍,交戰中許褚親自斬得敵軍首級。如此忠勇之人,如果反覆提及,肯定讓大家更懷念曹操。司馬氏掌權掀起了太多的去曹化,目的使自己取代曹魏更加合情合理。

許儀得罪鍾會被殺,無疑使許褚的更會形象有損。在大家的印象中,許褚還是一勇之夫。而且此人得罪了很多文人,比如殺許攸,許攸雖然多次侮辱曹操,但他是曹操的同學,而且長期在袁紹手下效力,身邊有很多好友,這些人後來都投降了曹操,保不齊大家對許褚都有非議。

比起許褚,典韋是革命烈士的稱號更讓人肅然起敬。典韋性格忠誠謹重,常於早上侍立終日,夜晚便宿於帳左右,甚少歸府私寢。其人甚好酒食,飲食份量兼人,每有賜食於前,便大飲長喝,左右相屬之人,都為典韋供給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壯其為人。

典韋又喜歡攜著大雙戟與長刀等,軍中有諺曰:"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曹操徵張繡,典韋在門前奮戰,張繡軍不能得入。張繡軍於是分散從其它門進營。時典韋部下兵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惡戰,無不以一當十。但張繡軍前後兼至益多,典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戟擊去,便將張繡軍十餘支矛摧斷。

後典韋左右死傷者略盡,典韋本身亦被數十創,雙方短兵接戰,賊兵往前搏鬥。典韋便徒手挾著兩人擊殺之,其餘賊部眾不敢近前。典韋復前衝突賊眾,又殺數人,然而傷創重發,典韋就此怒目大罵而死。

張繡軍方才敢於向前,取典韋之頭,互傳而觀,覆軍就看視其軀骸。曹操退住舞陰,聞典韋已死,為之痛哭,招募間諜取回他的屍體,親自臨哭,遣其歸葬襄邑,拜其子典滿為郎中。車駕每次經過,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韋,拜典滿為司馬,引為近侍。三哭典韋,成為佳話。另外典韋死有多日,得罪人極少,自然威望更大。

可嘆一代名將,死後未能進入象徵榮譽的曹魏太祖廟,讓人惋惜。

不過只要曹操知道許褚,君臣互為知音,又有何妨/對於許褚,只要曹操賞識自己,就已經足夠了。當時獨享曹操寵愛,何須計較死後事情。

END

【考考你】


一個女人獨居了很長時間。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玩,兩人一直聊天聊到很晚。到了晚上11點,那位朋友在床底下拿東西時,突然說要女主人陪她去外面買果汁,那時候商店已經關門,可是客人仍然堅持要去,說有一種果汁她必須喝到。為什麼?

答案讓所有男人汗顏

關注「探索世界之最」   回復 「果汁」 看答案!

相關焦點

  • 于禁沒進曹魏太祖廟,後世還對其不斷抨擊,冤情的成分佔了多少?
    唯一沒有進太祖廟的五子良將——于禁于禁在三國歷史上出場的其實很早,在黃巾軍起義爆發的時候,于禁就跟隨鮑信起兵討伐黃巾軍。後來鮑信將兗州獻給曹操,于禁自然也被收編了,屬王朗麾下都伯。見于禁有才,王朗便將于禁介紹給了曹操。
  • 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_功臣
    原標題:荀攸是曹魏第一任尚書令,為何死後三十年才得以配享曹魏太廟?追諡和功臣配享宗廟是朝廷「議功」的重要舉措,既然宗廟已經迎至洛陽,首要之舉就是將曹魏開國功臣配享曹魏太廟,於是曹叡於青龍元年(233年)正式實施配享太廟制度,第一批人數不多只有夏侯惇、曹仁和程昱三人。《三國志-明帝紀》記載: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時間:2020-12-02 16:2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國那些事兒:曹操的五大謀士之一 程昱為何能配享曹魏太廟?
  • 八虎騎戰功赫赫,為何唯獨虎豹騎統領曹純未能配享曹魏太廟?
    曹魏青龍元年(233年),魏明帝曹叡下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至262年郭嘉最後一個配享太廟,前後一共五次共有26位曹魏開國功臣得以配享太廟,這當中包括8位文臣,18位武將(包括程昱在內),不少人對這份名單有些不解,認為其中漏掉了一些人,比如荀彧、許褚、滿寵、于禁等等,其實這四個人落選未能進太廟各有各的原因,比如荀彧一生忠於漢室、于禁戰敗投降、滿寵有酷吏之名得罪過宗室和世家大族、許褚只是保鏢沒有立下多大戰功等等。
  • 農村俗語:「寧睡孤墳,不進廟門」,「廟門」為何不能進呢?
    以前的交通很落後,人們外出基本上都是靠步行,比如以前的讀書人上京趕考,遠一點的地方就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時間才能走到,因此以前的人們大多都是出門在外,有句俗話叫「寧睡孤墳,不進廟門」,這也是告誡人們出門在外,晚上睡覺應該注意的事情,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 順治廟號世祖,康熙廟號聖祖,為何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
    周朝以諡號代替廟號,一直到西漢才恢復了廟號制度,兩漢時期廟號仍然是高不可攀的,西漢十一位皇帝有諡號,但是有廟號者只有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和漢宣帝四位對國家有大功的皇帝才有廟號,連漢景帝都沒有;東漢也一樣只有光武帝、漢明帝和漢章帝三人才有,不過東漢開始廟號不再局限於「太高世中」了,比如漢明帝廟號顯宗、漢章帝廟號肅宗。
  • 淺談古代廟制:家廟、宗廟的含義,毀廟的原因!
    廟之一字,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廟最開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後來,廟逐漸與原始的神社(土地廟)混在一起,隨後,佛教傳入,後來的佛教寺院也稱廟。由於傳統上常有不同的宗教相互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民間信仰,因此廟的名稱和性質是多變的,甚至同一時期具備多種含義。
  • 太祖長拳
    太祖拳術套路有一路太祖拳、二路太祖拳、十八趟羅漢拳、遛腿架、遛腳式、八打二十式、太祖長拳、行步拳、十二趟彈腿等,器械有太祖棍、三節棍、少林棍、十二連槍、梅花槍、四門大刀、方便鏟、雙手帶、梅花刀、梅花雙鉤、萬勝刀、應戰刀、青龍劍、二朗劍、雙鉞等,對練套路有對打太祖棍、三節棍進槍、單刀進槍、大刀進槍、子母錘對打等。
  • 曹魏政權五子良將之殤,張遼樂進張郃等人,正史上到底咋死的
    (曹魏五子良將)至於為何張頜的排位最高,原因也很簡單,他活的最久。那麼他們在三國演義和正史中結局有何不同?羅貫中做了那些改動?我們繼續看!,人沒射到,射了馬。凌統落馬之時,樂進趁火打劫刺殺凌統,結果被甘寧報復性的一箭射中面門,翻身落馬後,兩軍鳴金收兵,各自救人回軍營,樂進中箭,曹操親自看望,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樂進再也沒有在三國演義中出場,至於死沒死演藝沒說,估計這小角色,羅貫中老爺子不願意寫了。凌統也因為甘寧救命之恩和殺父仇人甘寧和解了!
  •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時間:2020-04-10 18:44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曹丕當皇帝後為何不殺漢獻帝? 曹丕和漢獻帝之間是怎麼樣的關係? 曹操的後繼者曹丕,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病逝,長期以來是漢代的英雄,但更是令人尷尬。
  • 譙沛丁氏:被陳壽刻意掩蓋的曹魏外戚家族
    --《世語》但許多讀者朋友不知道的是:曹魏初期外戚,除了夏侯氏,還有一家。而這家外戚因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遭到了刻意掩蓋;以至留存史料甚少,至今仍被忽略。丁衝與曹操同乘,大見親待;參考同郡姻親夏侯氏,也側面反映了丁氏在曹魏陣營的地位。① 魏之元功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
  • 司馬懿為何能奪取曹魏政權?都是曹丕和曹叡惹的禍
    眾所周知,司馬懿通過高平陵政變控制了曹魏政權,為將來西晉取代曹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其中自然有司馬懿政治才幹出眾和其政敵曹爽兄弟懦弱無能、貪圖苟安等因素,但曹魏在權力格局上的安排也有其致命傷。曹魏後世的皇帝必然會重視曹叡的繼承人,而他曹叡往哪裡擺呢?相反曹芳是曹叡的晚輩,立曹芳,第三代皇帝必然是他曹叡,曹叡在曹魏歷史上的地位就是不可動搖的。正是這種私心,不看大局的做法,最終斷送了曹魏的江山社稷。曹魏前朝是漢朝,在西漢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吳楚七國之亂,在東漢的歷史上曾出現了待續百年的「戚宦之爭」。魏文帝曹丕繼位之後,非常重視吸取前朝的教訓。
  •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時,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
    司馬孚為何屢次做出有損家族顏面、不符合家族(皇族)利益的舉動?司馬孚是司馬懿之弟,生於180年,以當時罕見的九十二歲高齡卒於272年,一生橫跨漢末、曹魏和晉初三個歷史時期。司馬孚不僅參與了司馬氏從地方儒學家族到曹魏權臣家族,進而成為新朝代領導者的完整歷程,也見證了士大夫的代表性行為風範從砥礪名節、捨生取義向隱逸談玄、放縱不羈的轉變。
  • 曹魏他是曹魏外姓第一功臣,為何始終被曹操稱不如郭嘉?
    帶你認識不一樣的三國ID:shuosanguo曹魏他是曹魏外姓第一功臣,為何始終被曹操稱不如郭嘉?當郭嘉去世之後,曹操非常悲痛,親自到郭嘉府中弔孝,並公開表態:「平定天下,(郭嘉)謀功為高。」曹操曾經向荀攸等人表示,荀攸等人都和自己年紀相仿,唯有郭嘉年紀最小,本來是希望把後事託付給郭嘉,沒想到白髮人送黑髮人,三十八歲的郭嘉竟然走在五十三歲的曹操之前。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對臣子的愛惜之情,更有知音辭世的悲慟之情。不過,曹操曾經寫過兩封信給荀彧,向荀彧稱讚郭嘉,就並非僅僅是真情流露了,還有著別的深刻涵義。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六十八期】智勇雙全強於典韋、趙雲的曹魏第一猛將:政治低調的勇猛忠將許褚(歷史系列第719講)
    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餘人留南岸斷後。超將步騎萬餘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
  • 還原三國真實歷史上的曹仁:一代名帥,或許他是真正的曹魏第一將!
    ID:shuosanguo還原三國真實歷史上的曹仁:一代名帥,或許他是真正的曹魏第一將!須知當時因為關羽絕北道的緣故,李通、徐晃、樂進等都無法來援。真就是靠曹仁在大逆境下,硬撐了一年。樊城戰關羽,也不丟人,三國就一個關羽,整個中國歷史也就一個武聖。
  • 曹真:這種貨色都能統帥三軍,難怪曹魏亡黨亡國
    這麼個只有「劉備裨將」戰鬥水平的傢伙,居然被吹成了曹魏宗室之英。等等,這貨又算哪門子宗室呢?魏略曰:真本姓秦,養曹氏。或雲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興平末,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寇問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變其姓。
  • 曹魏被忽略的一位名將:文武雙全,輔佐曹魏三位君主!
    三國(220年-280年)是漢朝與晉朝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國家。在三國之中,曹魏無疑是最強大的一方。在此基礎上,曹魏不僅謀臣眾多,在武將上也是人才濟濟。對於曹魏武將來說,既包含了張郃、張遼、徐晃、于禁、樂進等曹魏五子良將,也有曹仁、曹洪、曹真、曹休、曹爽、夏侯淵、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等曹魏宗室武將。
  • 曹丕不到40歲就去世了,身為曹魏的皇帝為何如此短命?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要是日夜操勞的人都會容易早早衰老,三國中講的比較多的就是蜀漢和曹魏,這兩個國家在生存時間上來說是差不多的,成立的時間相差沒幾年,結束的時間也差不多,蜀漢的皇帝就是劉備和劉禪,但是曹魏是有五位皇帝,為什麼曹魏的皇帝都是這麼的短命呢?曹丕只活40歲不到就去世了。
  • 李善長並沒有大過錯,而且年近八旬,明太祖為什麼還要誅殺他全家
    最終,明太祖根據這些「罪證」,於洪武二十三年,賜死了李善長,以及他家七十多人,除了他的兒媳臨安公主以及駙馬李祺,其他家人全部被處死。而且,明太祖朱元璋還將李善長的罪行寫進了《昭示奸黨錄》,公示天下。李善長謀反的罪證關於李善長謀反的罪名其實也就三點:一是星像異常,將應驗在他身上;二是胡惟庸曾經邀他一起謀反,他沒有及時上報;三是藍玉捕獲胡惟庸外通北元的證據,李善長也知道,但還是沒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