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編在烏菲奇觀摩了達文西的作品,為各位拍了一些原作的高清細節。帶領各位去現場欣賞達文西《三王來拜》的原作。
1481年,位於Scopeto的San Donato的僧侶們委託萊昂納多(Leonardo)進行了《三王來拜》,並於兩年內完成。 這幅畫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幅未完成的作品,但正是因為他的未完成,我們可以從中窺見達文西繪畫技法的作畫步驟,比如黃色的底色上黑色的顏料和半透明白色的光學灰色層(imprimatura),表面是進一步的深入塑造和提白。
在技法的表現上,達文西絕不死板,而是靈活地根據不同形象的地位,屬性和特點進行施色。同時,輪廓線和明暗的分布相得益彰,和早期畫家不同,輪廓線儘管是勾勒形體的第一步,但更自由,更貼合人物動態,更融入於環境之中,他始終在作畫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認知和更新自己的觀察,沒有一個形象是一開始就固定下來的。
和傳統的圖式不一樣,以往畫家把注意力放在對其細節和陳述事實上,然而達文西是一個注重觀察自然和人物靈魂內在狀態的人,他抓住了主顯節這一主題的核心意義,將其轉化為現場觀眾對於這一宗教事件的不同戲劇性的反映,這表現在他們的手勢,動作和神態上,充分反映了肢體語言作為靈魂的外在體現。上圖這些速寫,是達文西為設計人物形象的預備草稿,從他隨意勾勒的線條中就可以看到這種探索
背景採用了嚴格的透視畫法, 源於阿爾貝蒂對透視視窗的認知模式。和早期畫家不同的是,這裡的阿爾貝蒂原則沒有統治整個畫面,而是僅僅位於後景,前景的空間則完全由人物群組本身創造。
施密特認為,這幅畫的大部分構圖都受到北方畫家羅吉爾·范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早期作品的影響。如高視點,背景的元素和前景人物的安排都受到魏凳耶穌下葬的影響
達文西這張畫區分了不同的人物類型(category),包括年輕人,老年人,聖母等,不同人都有各自的類型的理想面貌,這裡遵循了阿爾貝蒂的convenienza的概念。左邊這組主要是年輕人,這些形象彼此重疊,頭部的姿態多樣。左側手肘著下巴沉思的老人,神情嚴肅,身上披著厚重的外袍,充當了穩定左邊畫面的暗色塊和角柱
前景的博士和聖母的形象是最亮的,是三角形構架的中心區域。可以看出達文西對聖母衣袍的用線是最精妙的,最優雅的,以區別於老年人和其他年輕人形象。聖母身上的線條具有豐富的韻律和緩緩流淌的音樂之美。一切瑣碎,過度的元素都被優雅的輪廓線純化。通過小耶穌的動作,我們的視線流暢地過渡到右邊博士的形象。
拉菲爾(右)對達文西聖母的模仿是顯而易見的。最典型的就是聖母坐姿形成的contrapposto(對立均衡)
注意這裡的一系列頭部形象,最前面兩個側面像和後面兩個仰著的頭像。他們都屬於理想的年輕頭像的範疇。最令人驚嘆的是達文西用寥寥幾筆的輪廓線和明暗,無比自信地表現出不同人的不同神態和不同情感。注意前景第二個側面像,用線勾勒出確定的輪廓,對形體的理解是多麼地有把握,和後面兩個更概括的頭像對比
這裡的頭像更擁擠,對形態的把握依舊出色,注意老年人和年輕人在類型上的區分。每一個人處於不同的完成狀態,但是都已經具備堅實的骨架和可辨識的神態。可見
這是一個類似於宗教神秘劇或阿爾貝蒂所說的引導者的形象,引領觀眾進入事件的現場。這個人物和左邊老者形象對應。在這裡,棕色的底色紙上,強烈的黑白對比躍然於紙上,用筆自由,活潑而生猛,甚至有種馬費伊和丁託列託的氣勢,讓人回想起古羅馬的迅疾畫法。然而,所勾勒指出毫不含糊,敷衍,而是緊緊貼合形體,將人物形體和質感帶出
即使是遠處的人物,也毫不含混,這些形象,達文西的用筆更為自由瀟灑,有些甚至就是寥寥幾筆,如同速寫中的迅疾畫法,但各個都惟妙惟肖,絲毫不鬆懈。右邊背景出現了類似「安吉裡之戰」的戰士的形象和馬,你可以看出達文西對馬的觀察是多麼準確而獨到。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樹木的描畫和建築沿透視空間的安排,嚴謹而準確。達文西這種遊刃有餘於輕鬆和嚴謹之間的態度讓我不禁覺得,即使在今天,他也可以成為最出色的動畫大師。
背景中左側是異教的馬克森提烏斯巴西利卡,右側則是風景,所羅門之歌中的短語「您像棕櫚樹一樣莊重」,據信這是她的模樣。棕櫚樹通常代表勝利。畫中的另一棵樹表明基督是萬王之王,或者是處女未來的天堂之王。這裡的背景和米開朗基羅的聖家族一樣,暗示著基督教對異教的取代
從整體的設計來說,達文西的新穎之處,在於人物的分布都處於對角線的簡單分布上,前景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作為事件中心,三角線段的衍生可以和背景人物聯繫起來。同時,前景中人物行列形成半圓的結構(同時在平面和空間上)。使得構圖的幾何形式飽滿,意圖則清晰而簡明
天才往往多少有些恣意妄為,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爛尾工程,這張畫最後還是由菲利皮諾利皮根據達文西預留的設計,重新做了一張以取代原先達文西的委託。可以看到很多元素都模仿了達文西。然而,菲利皮諾並沒有完好地傳達達文西的全部意圖。無論是整體的安排顯得混亂而模糊,聖母的姿態也失去了達文西的優雅和自如。同時喪失的,還有達文西作品中未完成所帶來的自由和藝術感。菲利波仍舊紮根於15世紀的土壤
達文西在《三王來拜》中的革命性,在當時並不為人熟知。直到30年後,另一位天才才得以理解他的全部奧秘。在為《聖體雄辯》作的預備草圖裡,拉斐爾大量「挪用」了達文西設計的形象,但在最終完成的成品中,我們看不出人物形象的表面模仿,取而代之的是拉斐爾對達文西的成功學習和轉換,保留下來的是達文西藝術語言中核心意識,包括人物的分組,構圖的框架,以及人物本身優雅。文藝復興的創新總是建立在對前人示範(demonstration)和圖式的更正之上
完
公眾號創辦人和作者介紹
2010中國美院附中
2013中國美院造型系
2014就讀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2014年創辦文藝復興社團
2016年策劃「溯源」藝術展覽
2017interyouth國際藝術展
2017畢業展繪畫類銅獎,畢業論文優秀獎
2017畫裡畫外龍塢藝術展
2018義大利卡拉拉美術學院研究生
2018入駐全國工業合作部專家協會「百大名家」
2018加入米蘭青年藝術聯盟
2018米蘭MAEC展覽
2018廣州許欽松獎展覽優秀獎
2018義大利馬薩展
2018美國肖像協會大獎賽第三名
2019米蘭thesmall畫廊個人展
2019米蘭蒸汽工廠展覽
2020論文《拉斐爾與黃金時代》刊載於維特魯威藝術史小組
在米蘭thesmall藝術空間策展人
chincarini的留影
作者近期作品:科裡奧蘭努斯
以上為作者本人畫作
作者微信
社團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