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這部劇的口碑簡直炸裂,很多同學後臺留言問到這部劇。
同時,它也是今年到現在為止評分最高的華語作品——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這是臺灣公視和HBO共同推出的作品。
HBO就不用多介紹了吧,公認的「小黃臺」,以「黃暴汙」和「高品質」聞名於世。它的史詩巨製《權力的遊戲》最終季也將於本月中旬開播。
臺灣公視,是臺灣唯一的非商業無線電視臺,不受任何政治集團的控制,好作品不斷。
強強聯合,備受關注。
全劇共10集,每集55分鐘。
僅僅十多天的時間,近萬豆友評分9.3,超過七成都是五星!基本提前鎖定今年最佳華語作品。
演員陣容令人驚喜,尤其是女主賈靜雯,可謂是闊別臺劇15年之久的回歸之作。
除此之外,還有金鐘影帝吳慷仁,溫昇豪、周採詩、曾沛慈等為人熟知的演員。
編劇呂蒔媛也是大有來頭,出品過《誰先愛上他的 》《出境事務所》,都是豆瓣8.6分的佳作!
整部劇圍繞一件「無差別殺人案」展開。
「無差別殺人案」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好被害人之間並沒有恩怨,隨機選擇作案目標的惡性事件。
在劇中,一名叫李曉明的學生,在電影院中開槍殺死9人,同時還有21人受傷。
死刑。
但是依然不能平息大家的憤怒。
這部劇的重點並不是罪案本身,而是惡性事件發生後對不同家庭造成的巨大影響。其中包括兇手、辯護律師,被害家庭,甚至兇手家屬。
因為這樁悲劇,他們的生活都發生了巨變。
本案最大的受害者,賈靜雯所飾演的喬安一家。
喬安和老公劉昭國兩人分別在電視臺和報業擔任要職,事業有成,家庭幸福。
直到母親節那天,大兒子天彥死於李曉明槍下,從此,喬安變成工作狂,待人嚴苛。
夜深人靜,也是最脆弱的時候。喬安在失去兒子的痛楚中,只能依賴於酒精才能勉強入睡。
和老公關係跌到冰點,甚至被小女兒說:你為什麼不跟哥哥一起死掉算了。
這起惡性事件,徹底改變了受害者的母親。
而殺人犯的一家呢?
李曉明的父母因兒子兇殺事件飽受內心煎熬和輿論壓力。
變賣家產,艱難度日。
甚至要給小女兒改名,以擺脫「殺人犯親屬」的陰影。
而巧的是,改名為李大芝的小女兒李曉文,剛好在喬安手下工作。
對,就是因為她哥哥的殺人案而永遠失去了兒子的喬安。
即使犯罪嫌疑人家屬當著所有媒體的面下跪道歉,依然難調各種口誅筆伐。
甚至殺人犯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也難逃被「潑糞」的厄運。
大多數人覺得: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為殺人犯辯護,就是為虎作倀。
辯護律師認為,即使是罪犯也應依然享有基本人權,也一樣應受到「司法程序正義的保障」。
作為律師,他尋求的是犯罪背後的動機,而不是結案的快感。
從源頭上避免類似的惡性事件再次發生。
這是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物,為此,他遭受謾罵、襲擊甚至恐嚇,都義無反顧。
直到某天,自己孩子也經歷了精神分裂患者應思聰的「挾持」,妻子忍無可忍,王律師赦也陷入了家庭危機。
電影導演應思聰,也就是上面說的劫持小孩的精神分裂者,因為拍片進度慢而被出資方辭退,失業後暫住姐姐應思悅家,和租客李大芝同一屋簷下。
背負著巨大心理壓力的他,患上了「思覺失調症」,進而發生了「挾持幼兒園小朋友」的惡性事件。
被抓後還以為自己在拍電影。
幾個家庭故事串聯在一起,人物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關係,每個家庭都陷入困境。
該劇高明之處在於,不去主動引導觀眾辨別誰對誰錯。
故事剛發生時,所有怒火都集中在李曉明的無差別殺人案上。但隨著劇情走向,觀眾依然憤慨兇手的殘忍,卻也深思,這種惡來自哪裡?
我們不是作惡方,就意味著擁有了絕對的善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通過各種細節打破對善惡的粗暴劃分。
面對罪犯父母的跪拜,記者的反應是尋求真相,還是替民眾宣洩情緒呢?這算善嗎?
普通民眾對於建設康復之家一決定的強烈排斥,有人擔心小朋友會有危險,有人擔心房價會跌,大家內心真的是澄透的嗎?
律師王赦妻子美媚所代表的公眾反應,對應思聰這類人群的應對措施,也是決絕而不由分說。
還有,思悅看到關於導演弟弟的報導後,對李大芝這類新聞人說的話,提到的作惡者又是誰?
每個家庭都囿於眼前的泥潭中。
李曉明判決在即,家人和王赦是否能讓他打開心防?
失去兒子後的喬安,怎麼樣才能恢復為天晴眼中的好媽媽?
面對繼母的不接受,思悅如何應對弟弟的精神障礙?
面對社會上不斷滋生的惡現象,我們真的能獨善其身嗎?
畢竟——
「雪崩之前,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已更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