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香港的黑社會發展史至少也有100年了,可追溯到19世紀中葉的開埠初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香港現代法治建設的進步和回歸祖國日期的迫近,眾多原來的幫派紛紛洗白,竭力在一些合法業務和近乎合法業務中確立壟斷權。
在香港,人們通常把黑社會組織統稱為"三合會」,因為香港的黑社會大都發源於三合會。但各個幫派的宗旨各不相同。三合會,以前叫做洪門三合會,據說是1760年在中國成立的著名反清復明組織天地會在廣東地區的一個分支。(公眾號:「律法刑道」出品,資料整理:獨臂刀,審核:左手,修正:粥扒皮)
1909年,香港"義勇堂」堂主黑骨仁為了調和各個幫派之間的矛盾,出面召集了香港的第一次"洪門大會」,後決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個"和」字,表示各幫派之間應"以和為貴」,這樣形成了既相互獨立又聯合的"和」字派三合會組織。
1866年,說福佬話的潮汕人成立了"萬安幫」,1919年,"萬安幫」內部分裂,部分成員自組"義安幫」,1921年以"義安工商總會」的名義向香港華民政務司署註冊。
"和」字頭幫會有30多個堂口,活動範圍包括整個港九地區。其中,以"和安樂」、"和勝和」、"和合桃」最為活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陸地區取締所有"會道門」,孤懸海外的香港成了三合會成員理想的外遷目的地。如"洪門忠義會」是1949年後才進入香港的。1949年10月,解放軍佔領廣州,會中兄弟拒絕武裝抵抗,會首葛肇煌潛入香港重組"洪門忠義會」。為掩人耳目,他以原會址西關寶華路14號為名,自稱"14號」。
已在香港落地生根的一些幫派經過百年發展,也出現了分化組合。"和勝和」是在1930年從"和合圖」中分離出來的,是"和」字派中僅次於"和安樂」的第二大幫。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為從事黑社會活動,被港英當局取消了社團註冊,國名黨將領出身的"龍頭」向前,將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這就是今天的"新義安」。
1956年香港發生"九龍暴動」,14K等社團成員參與了搜掠和搶奪。暴亂之後,警方對三合會組織打擊逐漸加大,各幫派活動明顯收斂。但三合會問題在60年代到70年代又變得嚴重起來。主要是警匪勾結,三合會組織控制了當時的社會秩序,如果發生拐騙等事件,警方會召集各個幫派頭目來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警方也會協同地方幫派頭目來控制地盤。
1940年,一個年僅20歲,帶著潮汕口音的內地新移民走進香港警察招募處,成為香港警隊的一分子。數十年後,他的職位僅次於英籍總警司,成為那個香港警黑勾結時代的代表。以他當時的身價,足以收購大半個九龍。他的名字叫呂樂。
1991年,一部以他的傳奇經歷為藍本的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上映,成為90年代香港電影的扛鼎之作。
與《雷洛傳》同年上映的還有《跛豪》。1962年,中國大饑荒催生了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在浩浩蕩蕩的偷渡大軍中,有一名日後聲名顯赫的年輕人叫吳錫豪。到香港之後,他投身於當時很受歡迎的民間博彩業——字花。
"14K」從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斷受到挑戰。"新義安」、"和勝和」等新勢力人馬倍增,在各區與14K發生磨擦。據香港警方估計,目前14K會眾介乎12萬至20萬人,共36"堆」,分布港九各地。但大部分"堆」其實都已老化式微,名存實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躍及擁有一定實力的,就只有6個字堆。
香港黑社會各幫派經營的行當,大都是從歷史上沿襲下來的,既有較固定的地盤和區域,又進行行業壟斷。但隨著社會發展和現代高科技的推廣應用以及警方"掃黑」力度加大,各幫派不僅在經營範圍上不斷擴大,而且經營方式、方法也不斷更新變化,更加隱蔽、智能和現代化。
黑社會各幫派主要壟斷著賣淫和色情電影、錄影帶、影碟及刊物等。大多數低級夜總會、按摩院、一鳳樓、桑納浴以及提供賣淫場所的公寓和俗稱的"魚蛋檔」等色情場所,都被幫會所控制,但提供資金及組織者,常以幾個中間人來掩飾身份,很難查證背後主謀。
各幫派也都參與販毒,並且以此作為幫會收入的重要項目。其中既有國際販毒也有街頭販毒。此外,幫會組織涉及犯罪的斂財手段還有放高利貸、走私、詐騙、賭博以及收保護費等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隨著香港現代法治建設的進步和回歸祖國日期的迫近,眾多幫派組織紛紛用聚斂的金錢收購合法企業以及投資各類生意業務。
建築裝修業、運輸業、飲食業和娛樂業都是他們樂於從事的行業。其中最為大陸人熟悉的,可能就是與新義安社團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向氏兄弟了,向氏旗下的永盛、中國星、一百年等電影製作公司,曾出品過多部為大陸觀眾熟知的電影。在《賭神》系列和《賭俠》中飾演的高手"龍五」的,就是永盛老闆向華強。
早期的香港黑幫片與武俠片頗為相似。其區別只在於武俠片是借用歷史的朦朧把暴力、性愛等商業元素包裹起來,用遙遠幽深的時間長廊來遮蔽特殊題材對現狀的影射;而香港黑幫片則是以一個與主流社會相對立的邊緣空間來容納這種暴力和性愛,其中飽含著對現實的隱喻。
周潤發由於在《英雄本色》中的出色表演,使他成為當時黑幫題材影片中扮演大哥的不二人選。以《英雄本色》、《監獄風雲》為代表的"黑幫英雄片」,是黑社會電影的古典時代。電影主人公雖然經歷坎坷,但卻一諾千金、豪情蓋天,用源源不絕的子彈來解決恩仇。
有人說,吳宇森拍黑幫電影像李白寫詩——肆意汪洋,一瀉千裡。慢鏡頭、教堂、白鴿,所有這一切在漫天飛舞的子彈籠罩下給觀眾營造了一個金庸式的江湖世界。吳宇森解讀黑幫題材的方式,對香港黑幫電影影響深遠,一時間義氣泛濫了整個江湖。
除了槍戰以外,香港電影人又從現實中找到了其他可以擴展的娛樂元素。比如在全世界別無分店的"黑幫賭片」。代表作品很多,《賭神》、《賭俠》、《賭聖》、《賭霸》……只要能想到的關於賭的後綴修飾詞,香港電影人都想到了。香港電影人進一步在黑社會的現實範疇上加以神化,比如千變萬化的賭計,甚至引入了異能人士,開啟了黑幫造神的時代。
從這個意義上說,《古惑仔》系列是突破之作,它讓香港黑幫從天上落回地上。不過雖然貴為舊式黑社會電影的巔峰之作,但《古惑仔》還是沒有跳出個人英雄主義的框框。這一系列給人留下最大印象的恐怕僅僅是陳浩南和山雞漫畫英雄般的街頭械鬥,以及兄弟間的情和義。《古惑仔》只是一個成人童話式的熱血江湖而已。
關注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各類案件,學法普法。
有任何法律諮詢可留言加微信號falv9958,聲明,本文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