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四:說「爻」

2021-01-12 抱雪齋讀易筆記

《周易》的64卦,是由384爻組成的。

爻,是組成卦的最基本符號單位。

那麼,這個「爻」字是什麼意思呢?

一、「爻」是「二五天地之數」

我們今日所見之爻,有「一」和「――」兩種,前者為陽爻,也稱「九」;後者為陰爻,也稱「六」。

用「九」和「六」這兩個數字來稱呼爻,說明「爻」原本與數字有關。近幾十年來出土的甲骨簡帛中,發現了大量由六個數字疊加成一組的圖案,因為其數字的數量及排列方式與易卦相似,因此也被稱為「數字卦」,這也充分表明易卦的卦爻符號也曾經以數字的形式存在。

數字卦

《說文》在解釋「爻」字的時候也把它看成了數字:「乂,古文五,二五天地之數。」解釋可謂簡單明了:組成「爻」的兩個「乂」就是兩個「五」字,所以「爻」就是「二五」。

古文爻

「二五」為什麼叫「天地之數」呢?這個典故出自《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繫辭》把從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分成了「天數五」和「地數五」,其中一、三、五、七、九這五個奇數稱為「天數」,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稱為「地數」。這十個數字的總和是五十五,恰好也含有兩個五字。

所以「爻」的字形中的「二五」,實際上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天數五」和「地數五」;二是表示天地之數五十五。

二、爻就是「交」

《說文》說:「爻,交也」。甲骨文的「爻」字構造本身就已經反映出了陰陽相交的理念:爻由兩個乂(五)組成,表示五個天數(奇數為陽)和五個地數(偶數為陰)的組合,如果只有天數五或者地數五,就會導致「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必須要湊齊二五之數,才能使陰陽各得其偶,所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就是「交」。

《說文》裡對「五」字的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爻」字所包含的陰陽交錯之意:「五,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也就是說,「五」字的上下兩橫象徵著天地,而中間的那個「乂」則象徵著「陰陽在天地間交午」。

古文五,X形表示相交,上下兩橫表示天

馬王堆帛書中,「爻」亦作殽。二字互通。《說文》曰:「殽,相雜錯也」,這也是取其交錯之意。

三、「爻」就是「象」

爻又有「象」之意。《集韻》說「爻,象也」。《說文》則曰:「效,象也」。「爻」與「效」 字本通,所以爻就有象之意。《正韻》曰:「爻法之謂坤」,這句話在《繫辭》中寫作「效法之謂坤」,《繫辭》也說:「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爻」是數字,而「象」則是符號。數字是如何轉化成我們今天所見的卦象符號呢?還是要從那十個天地之數中尋找答案。

鄭玄對《繫辭》中這一段有關天地之數的解釋是:「天一生水於北,地二生火於南,天三生木於東,地四生金於西,天五生土於中。陽無耦,陰無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於北,與天一併,天七成火於南,與地二並,地八成木於東,與天三並,天九成金於西,與地四並,地十成土於中,與天五並也。」這段話實際上就是對「河圖」的文字描述:河圖中,十個數字被分成了天地兩組,每組五位,分別與五行(水火木金土)和五方(北南東西中)相搭配。

河圖,黑白點數量表示數字

有人會問,數字配五行這種東西,不是到戰國才出現的嗎?實際上早在武王滅商之後,箕子為武王所述的《洪範》中就已經將五行與數字匹配了:「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從一到五的數字與河圖上五行的排列順序一絲不差。《說文》中更是直接說:「五,五行也」。

把兩個五字組成的「爻」字與五行相配,完全是天經地義順理成章之事。事實上,原始的五行就是指東南西北中這五個方位:「行」的古文為空心的「十」字形,表示東南西北,交叉之處即中央。而「五」字古文中的「X」形則是旋轉了45度的「行」字。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其交錯之處即中央。

古文行字

當數字與五行(水火木金土、東南西北中)搭配起來之後,數字就不再是單純的抽象數字,而有了具體的象徵事物。這也就是「爻」字兼具「數」和「象」兩重含義的原因。清華簡《筮法》中,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到記載有各個數字所代表的象。前文說過,清華簡《筮法》應該屬於《歸藏》系統,其源頭可上溯至商代,因此這種數與象之間的相互轉化很可能在商代以前便已經完成了。

四、「爻」就是「教」

《說文》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爻」與「效」 字本通,故亦與「教」字通。「教」和「學」的古文相同,字形中都有一個「爻」字。可知「教」、「學」、「爻」三字互通。馬王堆帛書雲「教訓以論語」,今本繫辭則作「爻彖以情言」,正是「教」與「爻」互通之證。

學字中的爻
教字中的爻

「爻」字有教學之意,但所教和所學的都不是一般的知識。《中庸》雲「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可見古人所教的是天人之道,所修的是性命之學。《性自命出》就說:「夫教,使民生德於中者也」。教的目的在於使人「中」,而這個「中」就是天命。(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左傳 成公十八年》)妙的是,組成「爻」字的兩個「五」,在五行中恰好正是代表五方之「中」的數字!

那麼,「教」如何可以使人「生德於中」呢?靠的就是「效」。因為教的意思就是「上所施,下所效」。天在上,地在下,天命所施,地教所效也。故《禮運》云:「禮必本於天,殽於地」,疏曰:「殽,效也。」天命可以通過效(殽)來獲得,因此《禮運》又說:「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於社之謂殽地,降於祖廟之謂(殽)仁義,降於山川之謂(殽)興作,降於五禮之謂(殽)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妙的是,「爻」字中的兩個五字也是呈上下排列,如果說上面的「五」象徵著上天所施之「中」,下面的「五」則是地下的君子所效之「中」。

相關焦點

  •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說「吉兇」
    《周易》一書之所以被人們誤會成算命的卜筮之書,最大的原因就是充斥著全書的大量「吉」和「兇」。這和所有的卜筮之書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卦爻辭更加難懂之外。但實際上除了字面上的相同,這兩個字在《周易》中的含義和用法,與算命先生口中的吉兇完全不同。
  • 《周易》說文解字系列之七:說「鹹」(兼論「鹹池」和「太歲」)
    「鹹」,是《周易》下經第一卦的名字,不論在通行本中還是在秦簡《歸藏》裡,這個卦都寫作「鹹」。《周易》作者以這個字為下經首卦命名,自然有著很深的用意。「鹹」是一個多義字,我們不妨看看它都有哪些義項。巧的是,「鹹」這個名字,作為《周易》下經的第一卦,和北鬥也很有關係。它是北鬥之鬥魁的別稱,又做「大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叫做「鹹池」。《淮南子天文》中說:「鬥杓為小歲,鹹池為太歲」。
  • 《周易》全文只說一個字,這個字是文王遺訓所說的「孚」!
    《周易》全書的核心思想,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字:「孚」。那麼,「孚」的思想從何而來呢?不妨從頭說來。以往大家都說,周人注重以「德」治國,但是這個「德」具體是指什麼,很少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從《保訓》中我們知道,周人所重之「德」,就是「孚」。這個「孚」字,便是文王臨終前鄭重其事地向武王所傳授的德。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周易(易經)遯卦九四爻解
    在《周易 》正文中,共出現十餘次「小人」,且常與「大人」「君子」對舉。「小人」一般指普通百姓,無貶義。         此爻可能有二解:一、如:        《否》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是說,百姓之間禮尚往來是好事,君子則要自重自愛,不可搞這些;       《觀》初六爻的「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是說,老百姓無憂無慮,君子看問題則不能天真爛漫。
  • 《周易》中的乾坤鼎:金丹是如何煉成的?
    荀爽則說:「卦分六交,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五十。」《周易集解》則引崔憬說:「艮為少陽,其數三;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九:兌為少陰,其數二;離為中陰,其數十;巽為長陰,其數八;坤為老陰,其數六。八卦之數總有五十。」
  • 周易六十四卦下經第40卦_解卦(雷水解)_震上坎下
    【講解】九四陽剛之爻居於陰柔之位,是不當位之象,失位不正,而比於六三,所以六三爻得以附於此爻,為九四之栂。九四爻與初六爻陰陽相應,故有「傰至此復」之象。六五:君子唯①有解,吉,有復於小人。【白話】有道德的人只有和解才能吉善,又能守信用於小人。【注釋】①唯,通行本作「維」。唯、維,古通用。
  • 漢字解析:「爻」怎麼讀,此字我國古代有何涵義?
    「爻」字出自哪裡,怎麼讀?內涵豐富,用意深遠漢字是我國獨有的語言文字,從古至今,漢字作為我們常用的文字。其實漢字究竟有多少,恐怕國人沒人說得清。據資料記載,漢字大約有10多萬,但有出處漢字有91251個,日常使用的是幾千個。所以,沒人敢說認識所有漢字。即使專家也不會讀的漢字,更不要說其用意了。
  • 周易第10卦_履卦(天澤履)_乾上兌下
    《序卦傳》說:「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者,禮也。」這是說,物資蓄積後,就要制定禮節,將「履」解釋為「禮」。「禮」與「履」同音,「禮」必須人來履行,所以這樣解釋。在易經之中,履這一卦主要是踐履、履行的意思。《雜卦》說:「履,不處也。」履是行進而不停留。《說文》中指出:「履,足所依也。」履是腳上穿的鞋子。綜上所述,履的本義是鞋子,引伸為踐履,履進,禮節。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其實有六部《易經》
    而文王作《周易》的「客觀無咎」,是由孔子作《易傳》,並由漢武帝在應用中鎖定後才有了今天 「實事求是」這個思想圭臬的。一、盤古、伏羲、女媧史前三《易》中的爻位思想爻位在《易經》中顯示的是不同時期某人不同位置從具象到抽象的社會關係。中國古人由此構建起社會秩序並組織協同生產。
  • 《程迥論僧舍火災》新說
    文/賀雲飛宋程迥筮寓僧舍程迥寓餘姚僧舍,筮之,遇《巽》。
  • 周易.第一章.爻
    (一)、天位、人位、地位五爻、六爻為天位;三爻、四爻為人位;初爻、二爻為地位。初爻、三爻、五爻為地、人、天之正位。(二)、上位、中位、下位一卦之上爻為上位。上卦之中爻和下卦之中爻為中位,初爻為下位。(三)、陰位、陽位一卦六個爻,以初、三、五爻為陽位,二、四、上爻為陰位。
  • 周易第三卦:屯卦 水雷屯 坎上震下
    巫遇此爻,有利於建國封侯。《象辭》說:雖然徘徊難進,但志行貞正。初九居六二陰爻之下,象徵以尊貴而俯順於低賤,因而大得民心。第三卦六二爻詳解 六二爻辭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 周易解讀:蹇卦說什麼
    九五是中正之君,六二是其信任之臣,故曰「王臣」。但九五處於坎卦,是坎險之中,故曰「蹇」;六二雖中正,但是陰柔之才,為了救濟君王九五去犯險難,故曰「蹇」。這是兩個蹇字的含義。六二濟君於蹇難,實際上是以蹇濟蹇,這個「王臣蹇蹇」不易取得成功。但六二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匡救王室,其精神志氣可嘉。匪同非,躬是自身。唐代經學家孔穎達解釋說:「匪以私身之故而不注濟君。故曰匪躬之故。」
  • 周易第6卦_訟卦(天水訟)_乾上坎下
    訟卦之象,有口舌二字,為禍端起因;山下有睡虎,主有驚恐;文書在雲中,主遠而未興訟;人立虎下,主到尾有驚。佔者若得之,宜慎出入。此為俊鷹逐兔之卦。 周易第六卦初九爻詳解初六爻辭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 周易第4卦_蒙卦(山水蒙)_艮上坎下
    《序卦》中說:「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特之稚也。」物之幼稚階段,有如蒙昧未開的狀態,在人則是指童蒙。《象》中這樣解釋蒙卦: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第四卦初九爻詳解初六爻辭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周易第54卦_歸妹卦(雷澤歸妹)_震上兌下
    《象辭》說:嫁女而將其妹妹一同陪嫁,是說姊妹共嫁一夫,這是古代貴族婚嫁的常規。跛腳而能行走,出行吉利,因為跛者獲得別人的幫助。北宋易學家邵雍解吉:得此爻者,有小德,謀望順遂。做官的或有政績。臺灣國學大儒傅佩榮解時運:因人成事,乏善可陳。
  • 高雨:論李鼎祚的《周易集解》
    (第394頁)[7]由於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是後世學者研究漢代易學所能根據的最早文獻,所以它在文獻上的意義壓倒了其他一切意義,至於該書本身作為一個整體的學術價值卻沒有引起重視,臺灣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許維萍《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論》一文填補了李氏該書研究的空白。許氏對李鼎祚《周易集解》成書的意旨作了辨析,認為「與其說李鼎祚服膺鄭學,倒不如說他是荀、虞二氏的推崇者更恰當。」
  • 周易第三卦屯卦詳解,趕快收藏很方便你學習查詢(太全了)
    由於主方素質不佳,不能輕舉妄動,所以爻辭說,"屯如,邅如,乘馬班如"。主方需要向客方出示善意,"匪寇,婚媾"。由於主方出示了善意,逐漸地客方會改變態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⑦結構分析第二爻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並且與第五爻有應。
  • 周易第四卦:蒙卦 山水蒙 艮上坎下
    《象辭》說:不能聘娶女子,六三之爻居於九二之上,這是以柔乘剛之象,象徵著以女虐男,這是悖逆不順的。北宋易學家邵雍解兇:得此爻者,會生是非,小則破財,大則傷身。做官的會因為貪婪而自取其辱。第四卦六四爻詳解 六四爻辭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白話文解釋六四:教育脫困,太可惜。《象辭》說:為矇昧無知所困擾,因為離群索居,遠離生活。
  • 說文解字(540部首歌訣)
    《說文解字》 許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