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贛曾是個詩人,因此他的作品,時常被拿來解讀。
吉姆·賈木許也是個詩人,但他的電影,卻幾乎沒什麼解讀的餘地。
殺姐看過賈木許的片子並不多。
可他的電影,只要你看過一部,絕對就能認出來下一部。
因為它們乍看之下——
對話很尷尬,人物很疏離,正片劇情怪異到基本沒啥故事性。
換句話說,就是:
這很賈木許。
但拿畢贛與他做對比,顯然折煞了這位美國獨立電影教父。
畢竟他豆瓣評分最低的電影,都能放到坎城做開幕影片——
《喪屍未逝》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森特維爾的美國小鎮。
這裡人煙稀少,窮山惡水。
鎮中心只有一家餐廳,就連富人階層的代表,都只是個養了一群雞和幾頭牛的老光棍。
而作為主人公的三位警察,就是這裡的全部警力了。
影片以一老一少,兩位警員的視角為索引,講述了一個世界末日,喪屍在鎮上大開殺戒的奇事。
神奇的是,這部喪屍片並不玩血漿,也沒有什麼特別恐怖的情節。
甚至於,在老年警員(比爾·默瑞 飾)質疑青年警員(亞當·德萊弗 飾),為什麼面對末日如此淡定時。
對方給出的回應是「吉姆(導演)給我讀了完整的劇本。」
《喪屍未逝》裡,不僅有喪屍,還有隱居者、喪屍迷、小文青、外星人......
如果不是賈木許在結尾時,用旁白點名了主旨,你甚至都不知道這片兒到底想幹什麼。
也難怪,一些好萊塢大腕寧願自降片酬,也要接賈木許的電影,因為這一切實在太神奇了。
鑑於很大一部分人,應該都不會看它。
殺姐索性給大家透個底:
《喪屍未逝》雖然對隱喻構置的並不精心,但它本身只是在諷刺消費主義。
影片中的喪屍,都在重複自己生前離不開的東西。
有的喜歡咖啡,
有的沉迷時尚,
有的到處找WIFI,
有的死捧著自己的Iphone不放。
就像喪屍咬了人會傳染,現實中的消費主義也會同化身邊的人。
賈木許對大眾的跟風,非常嗤之以鼻。
哪怕將這些人,拍成失去思考能力的行屍走肉。
電影中多次出現了,時間錯位的提示。
但緊接著它又會告訴你,這是源於人為造成的地球自轉軸偏移。
也就是說,所有的災難和厄運,都是人們自己鑄就的。
大部分人簡單淺薄的欲望,就是末日來臨的最大徵兆。
雖說片中的三位警察,都在對抗喪屍的過程中被「同化」了。
但故事裡還是有逃出生天的三類人:
①躲在森林裡的隱士,因為他早就六根清淨了
②保持童真的孩子,因為他們對一切依然充滿好奇
③給奇異博士當過老師,現在終於現了真身的外星人
尷尬裡充滿了絕望,調侃間還留下一線生機。
這就是賈木許,從不表明立場,卻時刻充滿情緒。
他的這部作品,雖說借用了B級元素,但歸根結底,喪屍還是完全融入了賈木許獨有的體系裡。
你可以說,他這叫自我重複,暴露了創作上的惰性。
但另一方面,賈木許在商業電影勾連宇宙、佔據主流的大時代,卻仍舊能堅持自我,這本身就很難得。
在他的前作上映時,有媒體問過他對於好萊塢的看法。
賈木許這樣回答:
「好萊塢片方的問題就是膽小,他們害怕任何無法評估其市場表現的作品。在這樣的好萊塢片場制度下,任何創新之作都是個奇蹟。他們害怕任何他們不知道如何營銷的影片,害怕在藝術上有大膽嘗試的作品。」
有這樣的想法做支撐,賈木許的一切反傳統、反類型、反美國主流文化的做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果這篇文章,讓你對賈木許產生了興趣。
那殺姐更推薦你,去看看他的處女長片《長假漫漫》,或者最為人稱道的《天堂陌影》。
如果可以接受,那你絕壁會愛上賈木許。
不過,就算絲毫無感也沒關係。
因為這位美國詩人始終在那裡,用不斷地自我堅持或者說重複在高喊:
只要好萊塢固步自封一天,我就一天這麼劍拔弩張地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