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寶寶出生僅3斤,上海多學科專家團隊成功完成根治手術

2020-12-21 澎湃新聞

一名出生時僅僅3斤重、又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還伴有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氣腹等疾病的女嬰,從浙江台州轉院至上海救治,整個治療過程長達一個月左右,上海多學科專家團隊終於讓患兒回到了正常生長的軌道。

據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透露,琪琪是2019年12月2日在台州出生的,她提前一個半月來到了人間,胎齡不到34周,出生體重1430克,最危急的是,當地醫院心臟彩超顯示琪琪患有重度主動脈縮窄,縮窄最細的地方血流僅有1毫米的通道,近乎離斷,同時還有5.6毫米的室間隔缺損。

琪琪出生後餵養不耐受,體重不增,生後半月時呼吸急促,當地醫院進行了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由於琪琪是早產兒且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多家醫院都表示,對患兒的救治結果不容樂觀。然而父母親仍不願放棄,希望救救女兒,於是當地醫院向上海新華醫院新生兒科提出了轉院請求。

雖然考慮到這個早產兒救治風險極高,但面對家長的期望和當地醫院的難處,新華醫院新生兒科和小兒心臟中心商量後,仍然決定轉運過來盡力而為。2019年12月18日,新生兒科派出轉運醫護團隊,往返8個小時,將琪琪轉入新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

緊接著,醫護團隊面臨一道接一道的難關。

新華醫院兒心臟中心、兒心外科主任魯亞南說:「體重2公斤,是新生兒體外循環下心臟外科手術救治成功率的一道分水嶺。低於2公斤,死亡率太高。」入院最初,醫生們都希望能把孩子養胖一點,長重一點,更耐受手術。可天不遂人願,孩子的危象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12月22日,琪琪突然尿量減少隨後無尿、水腫,腎功能衰竭,經過3天的腹膜透析,總算尿量逐漸恢復。然而好景不長,12月31日琪琪又出現嘔血和便血,血色素下降至3.2克,經過積極搶救,消化道出血終於得到了控制。

新華醫院小兒心臟中心、兒心血管科主任陳筍術後在重症監護室查房中。 本文圖片均由為上海新華醫院提供

新華醫院心臟中心、兒心血管科主任陳筍說:「嚴重的先心讓孩子血液裡的含氧量不足,尤其是下半身的供血不足,對身體的多個臟器都產生了影響。」

缺少的這半公斤體重,難住了醫生,闖一闖,還是等一等?

2020年1月2日凌晨,琪琪用病危替醫生們做出了決定。半夜裡,她出現了氣腹,兒普外科潘偉華副主任醫師診斷為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死亡率很高。「在心臟手術與外科手術之間,這個孩子首先要做的是心臟手術。」潘偉華在權衡利弊下,決定在床旁放置腹腔引流管,為心臟手術爭取時間。

新華醫院小兒心臟中心、兒心外科主任魯亞南術後在重症監護室查房中。

當天上午,魯亞南主任就開始了這場極限挑戰。體外循環是重要的一道難關,負責醫師唐嘉忠為琪琪實施的是低體溫下的選擇性腦灌注方案,這個方案保障了孩子腦部的血供,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心臟停跳下,手術越快越好。可這個只有兩個手機長短的孩子,心臟太小了,血管格外細。「即便有放大鏡,但仍然看得不太清楚。」魯亞南憑著對心臟解剖結構的熟悉,憑著多年來圍產期先心手術的經驗,準確地找到縮窄段的主動脈弓,剪斷、再縫上……隨後再修補大型室間隔缺損,完成了此次根治手術。這20分鐘,比的是能力。

新華醫院小兒心臟中心、兒心外科主任魯亞南醫生團隊正在手術中。

手術順利完成了。第二天,琪琪躺在心外科重症監護區內。陳筍和魯亞南一起查房,魯亞南對陳筍說:「幫我看一下,情況好麼?」陳筍用超聲探頭尋找了琪琪的心臟情況及血流情況,說:「蠻好的,沒事!」這對搭檔會心地笑了。

1月9日,琪琪被轉回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新生兒科副主任夏紅萍再次看到她,感慨地說:「沒想到琪琪順利渡過了心臟手術這個大關,雖然一個多月了,體重一點也沒有增加,希望後面能順利把她養大。」

魯亞南醫生透露,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為1%,其中重症先心病約佔1/4,是導致嬰兒和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上海新華醫院在長三角範圍內建立了危重新生兒會診轉診網絡,尤其在圍產期先心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多種疾病建立了綠色救治通道。統計顯示,2019年,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心臟中心完成的手術患者中,成功率達99.2%,其中100多例重症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成功率達98%。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3個多小時,先心病肝臟聯體姐妹成功分身
    通常,聯體兒出生3-6個月是最佳手術時機,然而兩個寶寶體重增長不理想,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疑難重症診治中心的專家團隊「下狠心」,在出生後36天就給聯體姐妹做了分離手術。昨天,經過3小時24分的緊張手術,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多學科團隊的努力下,藉助計算機輔助三維成像技術,這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生的聯體姐妹精準分身。
  •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成功分離肝臟相連嬰兒,患複雜先心病姐姐出院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4月22日,上海那對在抗疫期間牽動人心的新生聯體寶寶中的姐姐,正式出院,面色紅潤、病情穩定。此前,這對肝臟相連的聯體嬰兒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完成了分離手術,由於姐姐患有複雜先天性心臟病——重症法洛四聯症,而轉入心臟監護室。
  • 阜外深圳醫院完成新生兒心臟血管「動脈調轉」手術
    新華網深圳6月1日電(記者 白瑜)近日,一位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還沒來得及讓父母好好端詳,便迎來人生第一次巨大考驗:心臟血管「動脈調轉」手術。  小寶寶出生後第十天,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以下簡稱「阜外醫院深圳醫院」)李守軍、張旌專家團隊妙手「補心」,幫患兒血管調轉復位。
  • 上海專家率先成功嘗試植入可降解材料救治先心病患兒
    陳靜 攝上海專家率先成功嘗試植入可降解材料救治先心病患兒 中國企業自主研發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 (記者 陳靜)上海在生物可降解「心臟植入器械」領域研發又取得創新突破。記者19日獲悉,中國兒科心血管疾病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科學院院長、上海新華醫院院長孫錕教授為2歲幼童成功植入「可降解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器」,既修復了心臟缺損,又防止人體內殘留金屬。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佔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人在胎兒時期,動脈導管是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
  • 早產女嬰出生後第2天查出重病 多科室聯手為 「巴掌寶寶」修肺補心
    醫生通過手術為出生僅2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濤 通訊員李晗)36周早產寶寶出生時體重僅2.2kg,出生後出現心衰、呼吸衰竭,生命垂危。醫院兒科、心血管外科、麻醉、超聲、手術室等學科專家聯合會診,於1月11日實施手術,為出生僅兩天半的她成功「修肺補心」。早產女嬰心肺畸形命懸一線1月8日下午,一對雙胞胎寶寶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產科出生。出生後的雙胞胎哥哥身體各項指標一切正常,雙胞胎妹妹琪琪卻一直痛苦地呻吟哭鬧,面色發紫。醫生檢查發現,琪琪血氧飽和度不穩定,立即將她轉入新生兒科密切監護。
  • 安徽:手術成功!嬰兒出生51天重獲「心」生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安醫大二附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聯合多科室經過精心準備對一名低齡低體重患兒成功實施心臟手術,手術取得圓滿成功,經過近1個月的監護觀察,患兒順利康復出院。據悉,這名出生僅51天的小寶寶體重僅有5.5公斤,由於出生時患有先天心臟疾病,父母帶著襁褓中的孩子輾轉來到該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就診。經心臟大血管外科專家盧中診斷,這個未滿百日的嬰兒竟然同時患有室間隔缺損、卵圓孔未閉、支氣管肺炎、先天性肺發育不良、肺動脈高壓,並伴有肺部感染等多種疾病。
  •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隊連續8年支援青海紅十字醫院工作紀實
    在甘立軍帶領下,青海紅十字醫院心血管內科以介入心臟學為重點主攻方向之一,廣泛開展心臟疾病治療新技術,僅2017年青海紅十字醫院就完成各類心血管介入手術700多臺,推動青海急性心梗救治水平達到與國際水平同步。
  • 360斤「重量級」產婦在瀋陽喜得千金,多學科協作「重量級」手術施救
    第三產科病房主任金鎮教授聯合麻醉科、新生兒科及手術室醫護人員,多學科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幫助她順利喜得「千金」。孕婦楊女士(化名)是一位妊娠39周的二胎媽媽,5年前於當地醫院剖宮產一次,這次懷孕沒有進行系統產檢。
  • 回顧2020年我們手術團隊完成的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手術
    ,預期生存期僅為一年,變成可以切除生存期有望達2-3年甚至更長。經過詳細的術前檢查,我們發現孫先生的直腸癌雖然診斷明確,但是屬於中早期,有手術根治的機會,結合孫先生的具體情況,我們為孫先生制定了最為微創的NOSES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僅用了5個5mm至10mm的小切口(操作孔),就為孫先生完成了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標本經肛門取出,腹部無切口)。術後五天孫先生就達到出院標準,劫後餘生的孫先生一家對治療效果十分滿意。
  • 在媽媽肚子裡接受心臟手術!這個酷寶寶出生了,近8斤重!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29日報導:今天上午8點51分,此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接受亞洲首例胎兒宮內主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的男寶寶順利出生了!他哭聲響亮,體重3980克(7斤9兩),新生兒評分10分,身體發育軌跡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更重要的是,經過第一時間的心臟超聲的評估,宮內手術的治療效果好於醫生們的預期,小寶貝目前不需要任何治療。
  • 成功為佛山百歲老人成功完成結腸癌手術
    成功為佛山百歲老人成功完成結腸癌手術 2020-12-03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C2019暨心研所60周年·群星璀璨 | 張智偉:「先心」探索路 十年磨一劍
    張智偉的「看家本領」是掌握肺動脈瓣閉鎖合併室間隔完整的複雜先心病介入治療,這是先心兒介入手術中難度最大的根治技術,張智偉記得一個出生僅10天,體重不到6斤的嬰兒,就是通過這個手術成功完成治療的,這是他接收的年紀最小、病情最重、手術難度最大的患者。
  • 合肥京東方醫院為心臟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實施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對杜某的病情,醫院領導和各科室負責人非常重視,檢查結果出來後立即開展了MDT(多學科聯合診療),何仿院長親自帶領相關科室主任多次討論,針對患者存在的高風險因素做出相應預案,包括術前的藥物調整心功能及護理措施;術中的手術方式、麻醉和體外循環方案;術後的ICU管理等等,均做出詳細規劃和指示,確保將手術風險降到最低。
  • 掛一次號,看多位名醫!哈醫大四院成立肺結節多學科診療(MDT)中心
    小結節問題常常成了困擾患者的心病,奔波於多家醫院,輾轉於多個科室,患者挨個科室掛號,看病過程好煎熬。你必須了解的多學科優勢多學科(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綜合診療模式,是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優質精準的治療方案。因其鮮明的以病人為中心、個體化治療的特點,在歐美已得到普及。就疾病而言,MDT診療模式是目前對惡性腫瘤、少見疾病、疑難疾病越來越推崇的診療模式。
  • 郝永強教授團隊再次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郝永強教授團隊再次成功完成個性化3D列印骨盆重建手術 2020-05-08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術直播、大咖點評、多學科診療……張家界市泌尿外科醫師周末...
    會上,張家界市人民醫院被授予「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專科聯盟常務理事單位、湖南省前列腺癌多學科診療(MDT)專家協作組理事單位」,張家界市6家醫院被授予「湘雅醫院泌尿外科專科聯盟單位」。在麻醉科手術室團隊精心準備、密切合作下,田開林主任帶領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分別展示了「腹腔鏡下左腎癌根治性切除術、經尿道雙側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經尿道左側輸尿管軟鏡碎石取石術、經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等五臺高難度手術,在3個半小時的手術直播環節中,三臺手術同時開臺,實時手術視頻傳播無縫連接,一幕幕手術畫面精彩紛呈,會場上在坐的泌尿外科手術專家及參會同行密切關注手術進展
  • 83歲老人暴瘦成「紙片人」 禍起胃癌
    專家打破高齡手術「禁區...
    近日,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團隊打破高齡「禁區」,巧施高風險胃癌根治術,為體重僅有62斤的八旬老人成功手術。  胃口突然變小了  體重降至62斤  劉大娘是德興市人。兒女眾多的她本應安享天倫之樂,不料10月初,她的身體卻突然亮起了「紅燈」——胃口變小,體重在不停地往下掉。
  • 心臟擴大到原來的1.5倍,經過1小時手術,4天後出院!這技術……
    年近60的許先生在3年多前被查出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但因為懼怕開胸手術而拒絕治療。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團隊在詳細評估病情,同時結合患者本人意願後,制定了不開胸瓣膜置換的極微創手術方案——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入術)。這也是十院心胸外科自2018年開展TAVR以來完成的第20例極微創瓣膜置換手術。手術由十院心胸外科主任臧旺福教授和周健副主任醫師共同率領團隊完成。
  • 在媽媽肚子裡就查出的肺囊腫,出生7個月後被「機器人」切除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祝姚玲8月14日的午後熱浪滾滾,但磊磊(化名)爸媽的心頭吹過一絲涼風——兒子右肺讓他們擔心了一年多的囊腫被成功切除,手術還是一臺機器人完成的。在浙大兒院黨委書記、知名心胸外科專家舒強教授的主刀下,最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揮動靈活的機械臂,完成了一臺漂亮的隔離肺切除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磊磊預計術後3-5天就能出院,他成為醫院第100位成功實施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的患兒。
  • 醫院多學科協力織就生命彩虹 嚴重心臟病媽媽分娩早產寶寶
    寶寶沒有足月,媽媽有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病情不等人,剖宮產及心臟手術須同時開展……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產科等多學科醫生智慧碰撞、全力協作,為一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產婦成功實施剖宮取子及同期開胸修心術,成功挽救母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