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沒有足月,媽媽有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病情不等人,剖宮產及心臟手術須同時開展……日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產科等多學科醫生智慧碰撞、全力協作,為一妊娠合併嚴重心臟病產婦成功實施剖宮取子及同期開胸修心術,成功挽救母嬰,織就了生命彩虹。
11月3日上午,懷孕32周的曉曉(化名)在愛人和父母的陪同下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就診。面容疲憊的她因為胸悶憋氣,多天無法平臥入睡。3個月前,曉曉在孕期20周時無誘因出現發熱,最高達39°,她輾轉多家醫院發熱、產科門急診,均由於病情複雜,無法進行治療,即將為人母的曉曉竭力忍耐著不適。但最近,反覆發熱和進行性加重的窒息感讓她幾乎無法休息。
接診的心外科鄭建傑教授細緻地對曉曉進行評估,並緊急聯繫心動超聲檢查。結果提示:曉曉患先天性心臟病合併感染性心內膜炎、室間隔缺損(膜周部)、膜周部間隔瘤形成、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室間隔膜周部間隔瘤右室流出道破口處贅生物形成。鄭建傑迅速將其收住心血管外科病房,由此展開了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
病情不等人,剖宮產及心臟手術迫在眉睫。曉曉病情危重且特殊,必須在保證母嬰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手術。為此,醫院成立了由心血管外科牽頭,產科、兒科、感染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救治團隊,集學科和專家之智,共同為母嬰保駕護航。
由於胎兒尚未足月,曉曉感染性心內膜炎正蠶食著她的心功能,保守的抗炎治療已無法起效,瓣膜附著的贅生物可能隨時脫落,從而引起重要器官栓塞和呼吸心跳驟停,妊娠期,特別是妊娠晚期的心臟,解剖位置不同於非妊娠期,心臟大血管發生不同程度的移位扭轉,進一步增加了手術難度。同時,妊娠晚期生理性的血容量增多,生理性的高凝狀態,胎兒胎盤娩出後,血流動力學在短時間內的驟變,心臟手術體外循環過程中的肝素化增加了胎盤剝離面臨大出血的風險……一個又一個互相矛盾的生理和病理現象,專家們一遍又一遍地溝通和完善治療方案。
經過充分準備,心血管外科、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各科醫護團隊做好處理預案,制定了搶救方案,落實各個環節的配合。11月7日,手術室內,產科宗璐教授團隊首先為曉曉行剖宮產手術,胎兒順利娩出,1850克!她將胎兒遞交給臺下早已等候就位的新生兒科李小權主任後,迅速關閉子宮切口,減少出血,同時壓迫止血。
接下來是心臟手術。閆煬主任和周和平主治醫師團隊為曉曉開胸後,迅速建立體外循環、心臟停跳後修補室間隔缺損、清除瓣膜贅生物。考慮到這是一位育齡婦女,此次心臟對於她的生活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整個手術過程慎之又慎,閆煬主任為患者精心修復了感染的三尖瓣,避免了瓣膜置換。曉曉處於全身低凝狀態,心血管外科、產科、麻醉科團隊密切配合,控制良好,已經縫合的子宮並未出現嚴重出血。經過相關學科專家的聯合努力,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曉曉心臟恢復良好,術後第一日就脫離了呼吸機,生命體徵平穩;早產寶寶在新生兒科團隊的悉心照料下,也順利脫離呼吸機。11月24日,母嬰均康復出院。「當時妻子和腹中的寶寶均『命懸一線』,是醫院白衣天使們的團隊敢打『硬仗』,把我妻子和寶寶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你們的救命之恩,我們全家永世難忘!」曉曉的丈夫感激地說。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超 張黎娜
編輯:融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