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6月1日電(記者 白瑜)近日,一位患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還沒來得及讓父母好好端詳,便迎來人生第一次巨大考驗:心臟血管「動脈調轉」手術。
小寶寶出生後第十天,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深圳醫院(以下簡稱「阜外醫院深圳醫院」)李守軍、張旌專家團隊妙手「補心」,幫患兒血管調轉復位。
劉女士(化名)懷孕24周時,一次產檢結果猶如「晴天霹靂」:肚子裡的寶寶連接心臟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這是一種需要新生兒期急診治療的危重先天性心臟病。
據了解,正常人的主動脈連接左心室,肺動脈連接右心室,而劉女士的寶寶主動脈與右心室連接,肺動脈與左心室連接,這使全身組織細胞出現缺氧症狀。患兒出生後需要依靠未閉的動脈導管(PDA)維持生命,一旦動脈導管閉上,將迅速出現進展性酸中毒或循環衰竭。
輾轉多家醫院後,劉女士與家人前往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就診。該院與深圳多家婦幼醫院共同組建了大灣區重症先心病產前產後診治一體化平臺。
經該院超聲科主任江勇、小兒外科主任張旌等專家會診,病例確診為室間隔完整的完全型大動脈轉位,隨即醫院確定了診療方案。
4月29日,在劉女士懷孕達到38周+6天時,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為其實施剖宮產。胎兒娩出後,哭鬧時面部、嘴唇呈紫色,血氧飽和度最低為74%。小寶寶馬上被送到該院的小兒重症監護病房,進行術前的用藥治療,保持動脈導管開放。
4月30日,小寶寶被轉診至阜外醫院深圳醫院,醫生對寶寶進行生命體徵、血氧等監測。5月5日下午,北京與深圳兩地的阜外醫院專家線上進行術前討論,確定了手術方案:實施一期根治大動脈調轉術。
5月9日,由小兒心臟外科專家李守軍、張旌團隊為小寶寶進行了手術。由於小寶寶出生才幾天,身體嬌嫩,手術需要在深低溫、體外循環的狀態下進行,這對麻醉醫生也是考驗。開胸後,寶寶的心臟就像雞蛋那麼大,與主動脈相連的冠狀動脈僅1毫米粗細,周邊的組織非常脆弱,每一步操作都關乎小生命安危。李守軍主任將其長反了的主動脈和肺動脈切斷互換,手術持續了近5小時。術後,新生兒的胸腔隨即關閉,心臟跳動恢復正常。術後第9天,小寶寶已轉至普通病房。目前恢復良好,近日即可出院。
這一手術是大灣區重症先心病產前產後診治一體化平臺的一例成功實踐。據了解,心血管病「國家隊」阜外醫院於2018年正式落地深圳。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先天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小兒外科中心主任李守軍出任阜外醫院深圳醫院先心病中心主任。
深圳於2019年設立大灣區重症先心病產前產後診治一體化平臺,旨在通過小兒心血管外科、產科、超聲科、新生兒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多家醫院聯合,從先心病產前產後診斷幹預決策入手,提高複雜重症先心病的診斷成功率,改善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預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先天性心臟病產前產後的急症快速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