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囊腫,聽起來不是很陌生。
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體檢時都可能會發現。
甚至,還有的人,同時合併有腎囊腫。
體檢上有這樣的報告,恐怕會有很多人產生擔憂:
囊腫到底有多大問題?是否需要處理?囊腫會不會存在癌變的危險?
本文,就給各位解答以上的擔憂以及肝囊腫時身體所出現的4個症狀!
首先,肝囊腫究竟是什麼病?
肝囊腫,是最常見的一種肝臟良性佔位性疾病。在正常人群的發生率大約在5-7%左右,伴隨年齡增加而更為常見。
根據肝囊腫的性質,可以將其分為寄生蟲性和非寄生蟲性肝囊腫。前者即肝包蟲病;後者則以先天性肝囊腫多見,其中單純性肝囊腫最常見。
單純性肝囊腫的形成,目前認為多為先天性原因所致,是在胚胎時期的小膽管發育異常造成。
通俗的解釋說,由於這種小膽管和其他膽管不相通,其內部分泌的膽汁無法正常排入腸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像「堰塞湖」這樣的肝內「水泡」。單純性肝囊腫,其數量可以是一個,或者是多個,一般不會太多。
注意一點:有一種先天性肝囊腫,數量可以成百上千個,即多囊肝。多囊肝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意思就是父母患病,子女肯定也會發病。
身體出現4種表現,可能是肝囊腫!
大多數的肝囊腫,發現時一般都很小。較小的肝囊腫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對肝功能和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這種情況下,我們建議大多數肝囊腫無需任何幹預措施。目前,也沒什麼特別有效的藥物,可以對肝囊腫的生長產生顯著抑制作用。
隨著肝囊腫逐漸增大,數量逐漸增多,尤其是多囊肝,會有4種表現:
第1種:
因肝臟幾乎被囊腫佔據,會出現肝臟腫大、右上腹悶脹不適、隱痛等症狀。
第2種:
較大的囊腫(直徑可超過10cm)壓迫胃腸道等毗鄰器官,會產生飽脹、厭食、嘔吐、營養不良等症狀。
囊腫如果向上生長,也可能刺激膈肌,引起反應性胸腔積液或呼吸困難。
第3種:
少數情況下,肝囊腫可因囊壁內部血管破裂而出血,也有可能合併囊液感染。
這時,就會出現明顯的腹痛、畏寒、發熱等炎症性反應,這時的肝囊腫就成為了肝膿腫。
第4種:
肝囊腫如果壓迫膽管,膽汁排出受阻,還會表現為梗阻性黃疸。
如果多囊肝合併了感染或黃疸就比較麻煩,容易誘發肝功能衰竭。
肝囊腫也不可小覷,怎麼治療最好?
大部分的肝囊腫病例,都不太真正需要外科幹預。
肝囊腫的外科治療指徵,就是上述合併有症狀的較大的肝囊腫。其外科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剖腹行肝囊腫開窗引流或肝囊腫切除術
這就是經典的開腹手術,是以往治療肝囊腫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
所謂開窗,是將囊腫壁切除部分,以達到良好的引流效果,療效確切。
目前,由於開腹手術的一些缺點,已較少單獨用於單純性肝囊腫的治療。在肝包蟲所致的囊性佔位中,開腹手術仍然佔有一席之地。
第二種:B超引導下肝囊腫穿刺抽液及無水酒精注射術
此法創傷較小,但治療不徹底,需反覆穿刺抽液。而且,容易早期復發和合併感染。
因此,僅適於體質較弱的老年和伴有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此外,無水酒精在囊腫內注入有可能外滲損傷周圍組織,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第三種:腹腔鏡肝囊腫開窗引流術,即所謂的微創手術
此手術是目前國內外治療肝囊腫的首選方法,是通過腹壁微小的創口,使用微創手術器械,利用腹腔內窺鏡,腹腔內照明和電子攝像系統,在直視下完成肝囊腫開窗引流術。
這種手術既能達到開腹手術的確切引流效果,又可避免剖腹手術,還兼有微創的優點。
手術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可以避免反覆穿刺帶來的併發症。
肝囊腫,尤其是單純性肝囊腫,一般生長緩慢,絕大多數無症狀或症狀輕微。通常為良性疾病,不存在惡變風險。
對於較大且合併症狀的肝囊腫,通過微創手術治療後,預後一般較好。雖有復發機率,但不至於產生嚴重併發症。
所以,體檢發現的肝囊腫如經診斷無誤,其實完全沒必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