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日寇下令不準後退,打響全民抗戰第一槍的那個人,後來怎樣了

2020-12-25 鼎鼎說歷史

1937年7月7日這一天是中華兒女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天。這一天,日本人謊稱一名士兵在演習中失蹤,企圖進入宛平城搜查向中國軍民發起挑釁。這一天,中國軍民不再後退一步。這一天,打響了全民抗戰的第一槍。

盧溝橋是北平通往內地的重要通道,一旦呂溝橋失守則北平隨時會失陷,北平城不僅僅是五朝古都,它的戰略地位更是極其重要。北平城關乎著華北地區的安危。所以盧溝橋不容有失。日寇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想要通過對宛平城的搜查達到不費吹灰之力佔領盧溝橋的目的。面對日寇的挑釁,中國守軍也意識到日寇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退無可退了。

在日本人無理要求面前,中國守軍斷然拒絕。而這個拒絕日本人通過盧溝橋的人叫做吉星文。他是當時219團的負責人,奉命守衛盧溝橋。在國家主權面臨挑釁的時候,他不畏日寇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命令手下將士不準後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守軍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7月7日這天晚上,日本向中國守軍提出無理要求被拒絕後對219團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的炮擊。吉星文當即向師長請示出擊。在得到師長明確同意後吉星文立刻帶領手下將士向日本軍隊發起反擊。他知道盧溝橋不容有失,當即從軍隊中挑選出150名將士組成敢死隊,沒人背一把槍,一把大刀,帶兩枚手榴彈向日軍發起了決死反擊奪回了被日軍佔領的橋頭堡。

在呂溝橋的橋頭堡被吉星文佔領之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向中國守軍陣地發起了瘋狂的炮擊和進攻。但是216團在吉星文的帶領下拼死抵抗,一次又一次的抗住了日寇的進攻。

盧溝橋事變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內心。這年7月19日,國民政府發表了《最後關頭》的演講,正式向全國人民宣布開始全面抗戰。

而在不久之後,由於南京方面對日本的一再妥協使得盧溝橋方面的防衛工作被轉移給了保安部隊。在吉星文退出呂溝橋後才幾個小時的時間裡,這個北平通往內地的重要戰略重地就被日本人輕而易舉的奪走了。不久之後華北重鎮北平、天津也相繼淪陷。不免讓人痛心疾首。

而吉星文在盧溝橋事變後因其優秀的表現被升為了旅長,此後,他帶領手下將士繼續活躍在中日戰場上,始終如一的堅持抵抗日軍。在呂溝橋事變後長達八年的抗戰裡吉星文也是屢立戰功。在1938年的時候就因功被升為師長,到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他已經是33軍的軍長了。

令人惋惜的是,吉星文最後是死在了內戰中。解放戰爭後,國民黨逃亡臺灣。他也跟隨前往臺灣,並且奉命守衛金門。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中,一枚炮彈擊中了金門守軍的司令部,使得身為副司令的吉星文當場被炸死。

七七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面的抗日戰爭。在長達八年的抗戰中,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只為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抗日戰爭歷史,可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中國抗日戰爭全記錄》。

相關焦點

  • 李杜將軍打響哈爾濱抗擊日寇第一槍 - 新晚報數字報
    1月26日自衛軍與來犯的日偽軍交火,打響了哈爾濱抗擊日寇的第一槍。  投筆從戎為報國  李杜,遼寧省義縣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880年8月4日,李杜出生在一個半農半商家庭,少年時在私塾讀書,學習刻苦,每次考試皆名列前茅。因慕李白、杜甫的詩才及憂國憂民的坦蕩胸懷,遂更名李杜。1900年庚子之變,俄軍出兵東北,潰敗的清兵路過李杜的家鄉肆意搶奪。
  • 抗戰中真實的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真的只靠日寇給我們造嗎?
    抗戰中真實的八路軍:沒有槍,沒有炮,日寇給我們造 在中國歷史上,我國有過輝煌鼎盛的時期,也有過衰敗落後的時期。當年大清朝的封閉、各方列強的蠻橫侵略、國內時局動蕩不安,致使後來我國國力下降,經濟癱瘓,在工業、農業、科技以及軍事上都是十分薄弱的。
  • 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第一槍:誰先開槍?在哪打響?
    據時任京滬警備司令、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在他《揭開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戰幕》一文中說:「我有一個基本觀念:這次在淞滬對日抗戰,一定要爭先一番。我常和人談起,中國對付日敵,可分作三種形式:第一種他打我,我不還手,如九·一八東北之役;第二他打我,我才還手,如一·二八戰役、長城戰役;第三種我判斷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這叫做先發制敵,又叫先下手為強。這次淞滬戰役,應該採用第三種。
  • 此人打響抗日第一槍,九一八時拒絕不抵抗命令,高呼:給我使勁打
    此戰以馬佔山所部勝利告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江橋抗戰。也是因為這一戰,馬佔山被譽為「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民族英雄。1938年8月下旬,馬佔山來到延安訪問。在盛大歡迎晚會上,毛主席高度稱讚馬佔山,他說:「八年之前紅軍已與馬將軍成為抗日同志」、「馬將軍年逾半百,仍在抗戰前線與敵周旋,這種精神值得全國欽佩。」
  • 他創立紅28軍,打響新四軍抗戰第一槍,卻被自己人錯殺
    抗戰時期,他奔赴皖中和皖東,成為新四軍最早插入敵後的部隊;是他打響新四軍對日作戰第一仗,受到蔣介石的通令嘉獎。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半裡,他與日偽軍後戰鬥 90 餘次,斃、傷敵 2300 餘人,消滅反動武裝和土匪 3700 餘人。
  • 被遺忘的抗日名將,打響淞滬第一槍,手下揚名於世他卻被錯殺!
    《八佰》這部電影,讓我們再次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上海,順著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壯舉,讓我們看看是誰打響了淞滬會戰的第一槍。1937年8月13日下午三點,第5軍88師262旅旅長彭鞏英,率領部下,在八字橋構築的陣地內,打響了淞滬抗戰的第一槍。
  • 葉靜任東霖《奮勇向前》定檔 再現抗戰史詩
    由夢想國際影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頌歌影業文化有限公司、海南省文昌市航天國際影視中心、山東最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及拍攝,知名導演武洪武、李相國進行執導,葉靜、繆婷茹、任東霖、黃俊鵬、杜源、王姬、謝園、徐少強等實力演員聯袂主演的熱血抗戰劇《奮勇向前》(原名《齊魯兒女》)
  • 驛馬嶺阻擊戰:打響八路軍抗日第一槍
    華北抗戰第一槍舊址。耿靜 攝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鏗鏘昂揚的八路軍軍歌中,1937年9月打響的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威名天下揚的起點。在這場聞名中外的戰鬥中,經改編的八路軍115師設伏,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多輛,取得了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國民時期,當時全面抗戰打響第一槍的29軍,到後來去了哪裡?
    其實要說張學良,還算是一個講究人,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就便不敢再打了,就便讓29軍前去抗戰。宋哲元部隊在開往察哈爾的時候,害怕讓人看到,便選擇了夜間出行,在他們駐防察哈爾半年的時候,長城抗戰就便爆發,但是當時的29軍的裝備最差了,人手一把大刀。
  • 【不止遊戲】「不準後退一步!」二戰蘇聯第227號命令真相
    各位尤其是對影片開頭那一段兩人一支槍,以及這些蘇聯100塊的動員兵被政委和督戰隊逼迫上戰場的場景記憶深刻。這段場景成為了影史的經典片段之一,以至於後來的電影《登陸之日》,和《使命召喚》《英雄連2》中也有一模一樣的場景。
  • 江橋抗戰是反法西斯第一槍?馬佔山耍得日軍吐血,建國後安享晚年
    反法西斯戰爭是全世界人民的戰爭,但是這一槍其實是在中國打響。是不是突然覺得「高大上」了不少?馬佔山江橋抗戰首次抗擊日軍的侵略。更讓我們解氣的是,馬佔山騙日軍,不但得到了物資又重新暴揍日軍。日軍怎麼就變二傻子了?
  • 精彩電影《冷槍》:新兵怕大炮,老兵怕冷槍,單槍隱蔽射殺日寇
    主要講述抗戰時期一個小山村的村民,面對日寇的燒殺搶掠,誓死與日寇抗戰到底的故事。乘人不備暗中射出的槍彈,常以單槍隱蔽、突然、準確地射殺敵單個目標的戰鬥行動。獵人出身槍法了得的葛山與入侵小山村的一支日軍小分隊鬥智鬥勇,利用山區的大溝小岔,乘敵不備而進行零星槍擊的精準射殺日寇,展現普通農民抗戰的真實寫照,真正的抗日電影。
  • 這位94歲抗戰老兵,15歲就加入八路軍打日寇了,還參加過淮海戰役
    1926年出生的董和泉是山東人。鄰居大哥參軍回家探望,董和泉看到這位身穿軍裝的機槍射手,很羨慕,也想參軍打日寇。「母親攔著我不讓我去,我就對鄰居說,你先走。第二天,我拿著籃子裝著要挖野菜就出門了。沒走多遠,我就脫去大衣放進籃子裡,然後義無反顧就去找鄰居大哥了。」
  • 上海一二八抗戰真相:國軍血戰日寇,紅軍發起贛州戰役
    兩天後,一群日本暴徒來到三友實業社尋仇,他們在返回的途中又與工部局警察發生衝突,1名華警與1名日本人死亡。2.日軍驕兵必敗,第19路軍擊退第一,二次進攻開戰後前一周內,戰爭始終被控制在閘北,日軍未取得絲毫進展。1932年2月4日,日軍在新增兵力計巡洋艦3艘、驅逐艦4艘、航母2艘並海軍陸戰隊五千餘人的,沿閘北、江灣、吳淞一線發起第一次總攻。第19路軍與之激戰9小時之久,完全粉碎了此次總攻。
  • 大兵打響第一槍
    惡霸橫行30年,業主維權舉報11年,直到著名相聲演員大兵的公開實名舉報,打響業主舉報黑物業的第一槍,才總算換來了今日的正義。——人間正道是滄桑。老闆涉黑被警方抓了,被遺忘的別墅卻沒人認領。——貓膩,就藏在這無人認領的78棟別墅裡。
  • 重溫讓人熱血沸騰的抗戰軍歌!
    抗戰必定勝利!殺!建國必定成功!新一軍軍歌吾軍欲發揚,精誠團結無欺罔,矢志救國亡,猛士力能守四方,不怕刀和槍,誓把敵人降,親上死長,效命疆場,才算好兒郎。槍在我們肩上,血在我們胸膛,莊嚴的軍旗在炮火中飄揚。寧死不後退,寧死不投降,日寇強敵不敢當,不敢擋。
  • 【老王說隴史】抗戰時期,日寇夜襲蘭州城
    抗戰時期,日寇夜襲蘭州城 > 紀錄片《蘭州空戰》劇照——轟炸蘭州的日本轟炸機 抗戰時期,發生在蘭州的大空戰是極其慘烈的。
  • 南京紅色日曆 | 「鐵道飛虎」 打響解放南京第一槍
    鮮為人知的是,抗戰勝利後,鐵道遊擊隊的光輝仍在延續,昔日的「鐵道飛虎」,打響了解放南京的第一槍。撤番改編 一路南下鐵道遊擊隊的正式名稱是「魯南軍區鐵道大隊」,成立於1940年。該隊以臨城(今薛城區)為中心,依靠群眾,開展遊擊戰。他們在鐵路線上與敵人鬥智鬥勇,戰果斐然,成為日軍的心腹之患。
  • 淞滬抗戰,日寇在此處殺2千人,倖存女孩被找回已成「白毛女」
    我們繼續回顧淞滬抗戰的那些往事,今天的主戰場在寶山,了解淞滬抗戰的人都知道,在那場反侵略戰爭中,寶山是主戰場之一。當然,日寇也給寶山製造了巨大災難,他們燒、殺、搶、奸的獸行,令人髮指,罄竹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