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你還想忽悠誰呢?

2020-09-22 吳彼得

編劇:吳彼得


之前,影視行業很混亂,抄襲、剽竊之風盛行,有的影視公司直接把別人的大綱拿去,就進行備案了,然後,就隨便找其他幾個人,瞎編亂造,東拼西湊,很快編寫劇本,進行拍攝了,速度之快,真可謂不驚人啊。

影視觀眾,請擦亮你眼睛,識別影視行業騙子!

後來,經過國家整頓之後,好了很多,但是,新的現象又浮出水面了,個別影視公司或電影編劇,為了給自己貼金,直接盜用別人的影視名,算作自己的,他認為這樣可以矇混觀眾,提高收視率,你還真的當觀眾是傻子嗎?


我呸!


現如今,網絡這麼發達,你還能騙誰呢?你還能忽悠誰呢?真是太天真了!就我的《愛情夢》電視劇,正在籌拍,但是,竟然,還有別個影視公司或電影編劇,搞歪門邪道,偷梁換柱,欺世盜名,可恥啊!


殊不知,我是根據自己的《一個女大學生的愛情夢》小說,改編劇本的,2018年,在新浪博客宣布該部電視劇的名字《愛情夢》,2019年,在國家版權局備案登記!


現在,還有人居然想盜用該部影視名,給自己添光彩,唉------- 你這種欺世盜名、垃圾的影視劇,配音和口型都一塌糊塗,還想怎麼的,別再忽悠觀眾,別再丟人現眼啊!


警告:你若置若罔聞,繼續侵權影視名,法庭上,見分曉!

相關焦點

  • 為啥騙子總是理直氣壯?
    最近還看到一個新聞:有個人冒充將軍,到處騙錢騙色。由於入戲太深,到後來自己都信了,被抓的時候非常生氣,想找高層關係擺平。進看守所好久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己不是將軍,沒有什麼上層關係……謊話說一百遍,就成了真話。
  • 《我和我的家鄉》:鄧超忽悠、套路閆妮,怎麼還把觀眾看哭了
    誰知道一不小心一個電話把騙子的行徑暴露了,大師姐決定反套路。等到了汽車站旅遊區吃飯時,好一頓猛宰喬樹林。窮得喬樹林把公交卡都用上了,也沒法結帳,多虧他開計程車的同學給解了圍。故事到此結束了,感覺挺圓滿,可是怎麼感覺有點兒悲傷呢?02《回鄉之路》的忽悠,有多少人能感同身受‍因為從喬樹林身上看到了好多的無奈,好多被迫的忽悠。首先,中年人生活艱難的感同身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說不沉重那是假的。
  • 為什麼說歷史上排名第一的大忽悠非此人莫屬?
    」說白了就是騙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經常出現類似於小品中「大忽悠」的這麼一類人。「大忽悠」最擅長的就是誇大事實,把壞的說成好的,黑的說成白的。結果你把東西買回家,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再回去找,人家早就不認帳了。在這提醒一下各位朋友,遇到騙子,千萬別猶豫,馬上拿起您的手機撥打110。但是咱們老百姓上當受騙了找國家找政府,那要是國家和政府被人忽悠了,找誰好使啊?
  • 「無邊框」手機忽悠了你這麼多年,這回來了個真的,還真有點不適應呢
    忽悠誰也不要忽悠消費者嘛!來極果君今天帶你看一看真正的無邊框!努比亞 Z11被忽悠慣了的朋友們是不是不相信?媽的,是不是拿設計圖來忽悠人?來張實拍圖!既然這麼好看,為啥不普及呢?無邊框技術難在哪?手持防抖、OIS 光學防抖,EIS 電子防抖手持拍攝靜物或夜景時也能實現穩定清晰的拍攝效果還支持專業的 DNG 格式輸出便於後期處理
  • 琢磨先生:當下中國騙子最多的行當中,除了武術還有啥
    文 | 琢磨先生 新銳經濟學者,中產階級代言人  這些騙子騙久了,自己就真的會信以為真。  任何一個不規範的市場,導致的結果就一定是騙局橫行,因為大家都覺得這裡面有捷徑。  他們只是在忽悠別人的過程中,成功把自己忽悠了。  最近武林的江湖那是一片血雨腥風,萬萬沒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場景。
  • 靠嘴忽悠90億,名校學霸竟是全球第一女騙子丨毒藥頭條
    可有沒有想過,巨額財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罪惡?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教父》的作者馬裡奧·普佐講的。其包含的哲理,預示著世間萬物的守恆。凡事,總有你我看不到的另一面。除了忽悠來學校的老資歷,放棄終身教授資格給自己打工。
  • 拿起就放不下的歷史二人轉:忽悠!接著忽悠!——楚懷王與張儀
    誰幹的呢?    張儀成為頭號嫌疑犯,因為在所有參加宴會的人中,他地位最低,最沒有錢。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不是你能是誰呢?    典型的有罪推定,但能到哪裡兒說理去。  唯一站出來反對的是大夫陳軫,你們不想想,秦國為何如此慷慨,目的是為了斷絕齊楚關係,張儀是個國際級大騙子,我們怎能被他忽悠,拿到土地再與齊國斷交不遲。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誘惑實在太大,大到可以忽略一切質疑。    楚使到了齊國,告訴齊王兩國蜜月期結束,就此別過,各自安好。
  • 比賈躍亭還狠的大忽悠,終於現原形了!
    上一個把政府騙得團團轉的,還是那個用水氫車在南陽騙了40億的龐青年,這回又是誰?——王曉麟。沒聽過?千萬別覺得村裡斷網了,刀哥在這件事前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此人太牛X,不光在國內忽悠,還把美國政府騙的團團轉。
  • 《流浪地球》的成功,全靠導演郭帆精彩的忽悠
    國師尚且如此,對於郭帆這樣一個拍青春片《同桌的你》出身的導演,投資人怎麼敢相信呢? 然而郭帆的「騙術」不是一般的高,竟真的從中影公司和北京文化融到了錢。我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從中影老總喇培康口中聽到他對郭帆的評價:年輕、有朝氣,虛心學習,不排斥任何新想法、新技術、新創意和別人給他的建議。
  • 大忽悠!
    昨天看到朋友圈有人發了個小視頻,裡面的人說右腦的儲存能力是左腦的100萬倍,這真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她的忽悠能力是一般人的100萬倍還差不多。右腦開發這個事,說的是騙子,信的是傻子。今天我詳細說說左右腦分工是咋回事。左右腦分工,究竟是咋回事兒?
  • 她想拍視頻賣化妝品,結果被騙走上萬元,騙子各種理由要錢
    大意是說可以代為辦理營業執照,並把小店給開起來,只需680元服務費就夠了,還得交5000元的開店保證金,這是直接交到平臺的,她信以為真就把錢都轉過去了,接下來的套路,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騙子是找各種理由來要錢。
  • 在韓國買手機,最常見的三大忽悠
    所以在韓國,賣手機(폰팔이)的同賣二手車(중고차팔이)、龍山電子城賣電腦(용팔이),並成為三大騙子。賣手機的為什麼說是詐騙犯呢?其實,並不是所有賣手機的都是騙子,但部分賣手機的卻是非常可惡,他們專門利用消費者不懂手機合約的特點,用各種花樣套路騙錢、刷業績。賣手機的騙局一般很難馬上察覺,到交話費或者合同到期後,消費者才會發現自己被騙了。
  • 曾被質疑是騙子 只有馬雲投100億支持他 10年後拿4500億項目償還
    文:陳陳馬雲,一個集阿里巴巴、淘寶、支付寶甚至忽悠標籤於一身的男人。沒錯,很多人都說馬雲是個大忽悠,忽悠來一幫能人,幫助他成功創辦市值萬億的阿里巴巴帝國。然而,這也充分說明馬雲的口才了得,而且能成功「忽悠」這麼多人,也是他的本事。然而,2010年,馬雲卻被人忽悠,許下連續10年,每年投資10億的承諾!究竟,曾經這位連馬雲都能忽悠的人是誰呢?
  • 原神:比溫迪更忽悠的遊戲npc上線了!一套說辭多次騙走玩家物資
    當玩家的遊戲主線劇情還處於蒙德時,我們就見識到了溫迪(風神巴巴託斯)身為吟遊詩人的忽悠能力,不少玩家一致認為溫迪在《原神》遊戲劇情中算是最能忽悠的遊戲npc。然而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另一位比溫迪更能忽悠的遊戲npc上線了!僅用一套說辭就多次「騙」走玩家的物資,這樣的遊戲劇情彩蛋你遇到過了嗎?
  • 金誠集團韋傑被捕,為什麼金融騙子都喜歡投電影?
    電影圈中的詐騙已經從小打小鬧忽悠錢拍爛片逐步升級到融入到大項目,甚至可以說,目前所有金融公司都有染指影視行業,或有這方面的強烈意願,對於處於困境的中國電影行業可謂是一壺毒酒,對於普通投資人則可能是一劑毒針。 為什麼金融騙子都喜歡搞電影呢?
  • 殺友:你忽悠誰呢
    不知不覺中很多武將都偷偷改了名字,奇怪的是他們的技能都原封不動,這讓很多資深老玩家都感受到了深深的不爽,仿佛被忽悠了一番!伊籍加了界伊籍,技能看似平平,實則用處很大的輔助武將。默默地被策劃大大加了個界限突破,結果技能毫無變動,關鍵是原來的標板伊籍也消失了,這波小忽悠屬實有點瞧不起我們的智商。
  • 撒貝寧接到了騙子的電話:「你涉嫌拐賣兒童!」最後...鬼知道騙子經歷了什麼...
    當騙子遇上法制節目主持人會發生什麼呢?騙子:鬼知道我剛才經歷了什麼...撒貝寧也是逗,一看這騙子不認識自己還跟他聊起來了。後來騙子知道他是撒貝寧了也知道他在中央電視臺做《今日說法》的節目還是一本正經地騙:你是誰跟我有啥關係啊,我管你是誰啊 !
  • 好不容易攢錢買個空調,安裝師傅還忽悠我,要把一半裝外面……噗...
    笑話:好不容易攢錢買個空調,安裝師傅還忽悠我,要把一半裝外面1、昨天深夜,騎著單車回家,由於路上沒有路燈,所以騎得比較慢。後面來了輛小車,慢慢地跟著我,時不時地用遠光燈為我照亮前方的路,在寒冷的夜裡,讓我心中有種莫名的感動。
  • 大欺詐師:日本純情小騙子被法國大騙子套路、教做人系列!
    本作講述了自稱「日本第一天才欺詐師」的枝村真人,在母親去世後就過上了欺詐師的日子,說是欺詐師,但其實就是忽悠大媽買淨水器,或者向路人推銷虛假茶葉這種。 某天真人和搭檔工藤遇到了來淺草觀光的法國人羅蘭,看人家是外地人就想:這麼肥的鴨子,不宰(騙)點錢可說不過去啊!就拿撿到錢包,還把錢包裡的錢露出來,然後去問:這是不是你掉的?
  • 如何識別濫竽充數的「數據騙子」
    幸運的是,如果你有大量的數據,你就有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利用分析學和統計學,而不用作弊。你也有完美的保護措施來對付數據騙子。這叫做數據分割,在我看來,這是數據科學中最強大的想法。永遠不要把未經檢驗的意見當回事。相反,要使用藏匿的測試數據來找出誰知道它們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