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凝聚更多家人
--- 中華崔氏歷史文化園 ---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在中國文學史上,據說與桃花最有淵源的公推兩人:一個是創造了「世外桃源」的陶淵明,另一個當推因一句「桃花依舊笑春風」而抱得美人歸的唐朝詩人崔護,後人以「桃花運」比喻男女愛情,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古代詩人寫桃花的詩層出不窮,但在傳情方面,誰也比不過崔護的「人面桃花」,蓋因它是千百年來人們心中暗藏的「心中伊人」的美妙寫照。
在中國詩歌史上,能以少得可憐的一首或幾首詩便名垂千古的詩人好像不多,而我們的主角崔護,《全唐詩》存詩也僅有六首,卻皆是佳作,讓其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關於這首詩,有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崔護是博陵人,才華出眾,品性高潔,很年輕就中了進士。一年清明他去郊外遊玩,走到都城南門外時,口渴難耐,正好看見一處莊園,崔護走上前敲門,一個姑娘從門縫裡探出了頭,問道:「誰呀?」崔護報了姓名,說:「我一個人出城遊玩,特來討點水喝。」女孩兒將他讓進門,然後端了水來。她靠著桃樹靜靜地站著,在桃花的映襯下,風姿綽約,豔麗之極。崔護和她說話,她默默不語。過了許久,崔護喝完了水,只好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她好像也有些依依不捨。崔護不住地回頭,嘆著氣悵然而歸。
第二年清明,崔護思念起那個姑娘來,就直奔城南。門庭和去年一模一樣,但是大門已上了鎖。他惆悵了很久,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思念之情更重了,他又去尋找,卻聽見哭聲,敲門一問,一位老人走出來說:「你是崔護吧,我女兒讓你害死了。」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如何回答。老人說:「我女兒從小知書達理,可是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清明節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來時看見門上的題字,接著就病倒了,好幾天不吃不喝就死了,這不是你害的嗎?」崔護也十分悲痛,他進去後,姑娘仍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著不停的念叨:「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孩兒睜開了眼睛。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一個讓人暖心的浪漫故事。
這個故事《太平廣記》裡也有記載,書中把崔護和他偶遇的姑娘寫成了「天作之合」;同樣,《警世通言》裡對此也有演繹。戲劇家歐陽予倩曾以這個典故為基礎創作了京劇《人面桃花》,後來還被改編為評劇、越劇及影視劇。
這首詩能夠廣泛流傳,不在於它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而在於它詮釋了一種普遍的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