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的科學: 人類一旦讓地球停止轉動,將會發生什麼?

2021-02-15 創新重慶

春節期間

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

登陸各大影院

在競爭激烈的春節檔期

收穫票房冠軍

電影根據劉慈欣同名科幻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不遠未來的故事:太陽急劇老化,隨時都有可能進入到紅巨星的膨脹階段,地球也將因此被吞噬。

在此危急關頭,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聯合共和國作出了一項緊急決定,在地球上建造上萬座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每個產生上百萬億噸的推力,把地球當成一個龐大的宇宙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而開啟了一段長達2500年的星際旅行。

今天,小新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電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故事

太陽誕生於約50億年前的一次星雲坍縮,太陽系的其它行星緊跟其後。太陽提供的能量來自於其中心氫氣的聚核反應,如同大量氫彈在太陽內部不斷爆炸,按照現有的數據估算,這種聚核反應總共將持續約100億年,所以,太陽還可以再燃燒50億年左右

在小說《流浪地球》中,科學家發現太陽異常,並預測太陽將進入紅巨星膨脹階段,在接下來的數百年時間裡淹沒地球軌道。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

不過人類學家曾經估算過,因為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人類在地球上還可以存在的時間大約是200萬年。而物理學家霍金曾經更為悲觀,因為人類使用能源的沒有效率,預言幾百年後就需要考慮離開地球。

在某個時間,地球在被淹沒之前就已經移到太陽系的宜居區之外,不再適合生命存在,反而在那個時候,火星將完全進入宜居區。

半人馬座比鄰星是除太陽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距離我們4.2光年。如果真的有「流浪地球」計劃,地球真的流浪到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那裡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嗎?

根據哈勃等強大望遠鏡對於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多項觀測,我們還是可以了解到有關這個恆星的不少信息。半人馬座比鄰星質量只有太陽質量的七分之一,屬於紅矮星,它的亮度比太陽低。

在劉慈欣寫《流浪地球》這篇小說的1999年,人們並不知道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是否有行星存在。而在2016年年底,歐洲南方天文臺一個名為「黯淡紅點」的發現讓天文學家和大眾都非常興奮——科學家們在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個和地球非常類似的行星,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質量的1.3倍,公轉周期為11.2天,位於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宜居區當中。天文學家使用了一個名為「地球相似指數」的參數,來描述這一行星和地球的相似度,「黯淡紅點」的相似指數高達86%。

即便如此,這顆行星的某些性質與地球仍相差甚遠。因為半人馬座比鄰星質量遠低於太陽,所以圍繞半人馬座比鄰星的宜居區也相應地更加靠近中心恆星。又因二者非常靠近,天文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便會出現——潮汐鎖定。潮汐鎖定使得行星只有一面朝向中心恆星。在某種程度上,這類似於我們熟悉的月亮,我們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所以,行星永遠朝向中心恆星的一面溫度會很高,而另外一面溫度很低

在潮汐鎖定之外,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中心恆星頻繁的爆發現象。儘管半人馬座比鄰星質量比太陽質量小,但它的爆發頻率和釋放出來的能量要比太陽大得多。半人馬座比鄰星的行星上所接收到的紫外輻射,比地球上用來殺死病菌的紫外線強度還要高出100倍以上,這對於行星上的生命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更糟糕的是,一旦潮汐鎖定,根據現有的理論,行星產生磁場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小,如果劇烈的恆星風持續吹來,即便行星上有大氣,在恆星風的作用下也會逐漸逃逸直至消失殆盡。

基於對半人馬座比鄰星環境的以上推測,半人馬座比鄰星可能並不是一個非常適合地球流浪的目的地。也許,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還可以找到除太陽之外距離地球較近、周圍有「地球相似指數」較高的宜居區的另一顆恆星。

在「流浪地球」計劃中的第一步就是讓地球停止轉動,儘管在電影中沒有直接展現這一場景,但是電影當中的旁白中有所提及,讓我們就先來看一下這個停止轉動是否可以實現。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球的轉動能量是多少,可以很容易從網絡上搜索到,是2.24×1029焦耳,這個能量是非常巨大的。

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一顆原子彈釋放出來的能量差不多相當於1百萬個TNT當量,或者相當於4.2×1015焦耳,而歷史上實驗過的釋放能量最強的大伊萬氫彈,釋放的能量差不多是5000萬TNT當量,或者就是2.1×1017焦耳。地球的轉動能量大約相當於1萬億(1012)個大伊萬氫彈同時爆炸

不過或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能夠熟練掌握了重核聚變能力的話,產生能量的能力將極大提高。按照電影所說,每個行星發動機通過重核聚變能夠產生150萬億噸的推力。通過簡單計算我們可以推論,這樣一臺發動機如果能夠在赤道上持續不斷地產生反推力,那麼也需要21857天(大約60年)的時間才能夠讓地球停止轉動

不過按照電影所言,人類製造了一萬個這樣的行星發動機,其中一部分是位於赤道之上用於減速的,如果數量可以達到100個左右的話,那麼就可以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停止地球轉動。這在理論上是可能的,不過實現的難度也不算小。

最直接的一個效應就是,沒有了轉動,目前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大陸都會被海洋所淹沒,這一點在電影當中有所提及。原因很簡單,在地球轉動的時候,因為離心力的緣故,作為液態的海洋會朝向赤道附近聚集,所以一旦地球停止轉動,這些水會向兩極流動,從而造成大陸被淹沒。在電影當中,人類移居到了地下生活。

那麼人類有可能還在地球表面生存嗎?根據美國ESRI公司的動畫模擬,最終幾乎所有的大陸都會被淹沒,只剩下赤道附近的一圈超級大陸凸顯出來。值得指出的是,即使這赤道附近的唯一大陸,也是充滿了很多危險。在轉動的時候,同樣是因為離心力的作用,地球的赤道地殼會顯得更為突出一點,然而在沒有轉動的時候,赤道附近缺少離心力,所以很可能會導致板塊坍縮,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全球地震或者海嘯

而且,因為沒有了轉動,所以地球將會有固定的一面朝向太陽,另外一面將一直處於黑夜當中,就仿佛我們在南極或者北極所經歷的極晝或者極夜那樣。電影中的中國救援隊長在地球表面運送行星發動機救援修復設備時,也提到了穿越極夜區。儘管有地球大氣的存在,但是遠離太陽的一面,還是會因為長期得不到太陽的照射,從而溫度變得很低,不太適合生命的存在

整部電影所展現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擺脫木星的「剛體洛希極限」點。這裡我們需要先明白地球駛入木星周圍的原因。

木星引力是如此之強,為何地球不躲著木星行駛?其實在電影當中,聯合共和國政府本來想通過一種叫作「引力彈弓」的效應,使用木星對地球進行加速,沒想到部分行星發動機失效,導致地球被木星吸引而逐漸進入木星的「剛體洛希極限」,出現了電影當中所呈現的災難。其實引力彈弓效應在探測器飛行中被廣泛使用,通常被當作一種節省能源的加速方式,「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就是利用木星和土星兩次引力加速,才得以逃出太陽系。

這個效應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因為行星本身也在圍繞太陽轉動,所以當行星吸引探測器或者其它天體的同時,就實際上賦予了探測器或者其它天體一部分速度,當探測器或者其它天體逃離出去的時候,就相當於被加速了。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類似例子來理解。

如果我們站在靜止的地面上向運動的火車頂上扔一個網球,在網球被彈起來的時候,地面上靜止的人看到網球的速度,其實就是火車速度和網球原來速度的疊加。所以當天體從某個行星周圍逃離的時候,其實就是本來的速度和天體速度的疊加

部分素材源自北京日報

文章歡迎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哪裡還有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在此危急關頭,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聯合共和國作出了一項緊急決定,在地球上建造上萬座重核聚變行星發動機,每個產生上百萬億噸的推力,把地球當成一個龐大的宇宙飛船,駛離現有軌道,駛向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比鄰星,從而開啟了一段長達2500年的星際旅行。今天,我們就電影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故事來聊一聊,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
  • 地球會不會有一天忽然停止轉動?
    雖然我們感覺不到,但是地球的確無時無刻不在自轉和公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哪一天,地球不再轉動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地球自轉地球自轉周期:23時56分4秒。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其實,從地球誕生到現在,最起碼已經過去40多億年了。
  • 基努·裡維斯《當地球停止轉動》真是爛片嗎?回看1951 原版與2008 重拍版,你會發現這是經得起考驗的科幻經典
    你知道基努·裡維斯主演,2008年的科幻電影《當地球停止轉動》嗎?大部分的人可能沒什麼印象,或是,將自己曾經看過的印象給強行忘記了;剩下對這部作品還有點印象的人,可能也會以「不知道在演什麼」「爛片」等負評回應。
  • 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地震、海嘯將稀疏平常,人類靜待結局到來
    宇宙中絕大多數星體都有其自轉和公轉的軌道,那是因為星系在形成之初,構成星系的物質就已經開始轉動。地球也是如此,日夜交替和一年四季就充分展示了地球正在一顆不停地自轉和公轉著。可如果說這個自然法則完全被打破,地球停止自轉的話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 如果地球停止旋轉
    英國小說家威爾斯曾描寫過這樣一個故事:超能力者喬治總是趁夜晚偷偷做好事,為了延長行善的時間,他乾脆停止了地球的轉動,結果卻帶來了一場大災難。在美國緬因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Neil Comins看來,這樣的幻想故事的意義不僅在於娛樂,也可以助人更清楚地認識現實世界的規律。
  • 足以令地球毀滅的十大災難,一旦發生了人類會怎樣
    【2017】佛法是更高的科學,而不是迷信【3024】1943年費城實驗真相:差點毀了地球【5009】現代科學十大未解之謎(徹底顛覆你的世界觀)        這是發生可能性最小的大災變了,究其原因,因為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地球的磁場就曾經發生過這種變化。
  • 盤點電影《流浪地球》中那些燒腦科學知識點
    該片講的是未來世界的地球,片中的爺爺一角是99年生人,年紀已經不小,可以想像那基本就是兩代人以後的世界。故事背景中的太陽系即將面臨崩盤,地球作為太陽系中行星裡的一顆,也即將逝去,由一件看似簡單的事件,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人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地球與人類、人類文明該何去何從。我們可能聽說過各種版本的「世界末日」,但太陽成變紅巨星引起的「世界末日」肯定是必然會發生的!
  •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原來地球南極和北極的冰,也會為月球帶去新的水源。如果天體撞擊地球爆炸,使人類、生物全部滅絕,是不是產生出新的天體或有生物孕育?這裡的失速是指地球停止了自轉我認為要是地球停止轉動,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即將不復存在,為什麼呢停止自轉意味著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將處於黑暗狀態。即一半陰,一半陽。一半溫度高,一半溫度低。長久下去,溫差會很大。類似現在月球。
  • 霍金預言成真,2032年地球將會毀滅,人類將不復存在?
    聞名世界的宇宙學家和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曾在某訪談上提出,地球將會被很多小概率的危險威脅,其中任何一個威脅都能將人類逼到滅絕的境地,在未來幾百年間,地球將會毀滅,人類為了繼續生存,必須進行太空移民,搬離地球。
  • 為什麼地球可以無限轉動,而人類卻造不出永動機?
    很多人都製造過永動機,比如13世紀的時候一個法國人提出要做一個轉動軸在中間的輪子,在輪子上安裝小鐵球,用小鐵球的運動轉動整個機器的裝置,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達文西也做了一個這樣的裝置,最後卻都以失敗告終,後來也有很多人試圖以各種各樣的方法造出永動機,卻都沒有實現過,因為這本身是不可能實現的,違反能量守恆定律,即能量並不能憑空產生,所有它是不可能被造出來的。
  • 地球內部是否隱藏著另一個世界?假如打穿地球,會發生什麼?
    ——霍金從古至今對於地球的探索,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從過去對地表的探索,發現了地球是圓的,了解到大自然的風光,隨後開始探索天空與海底,了解到讓人驚嘆的海底世界與深空的風光,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在地球表面的探索已經無法滿足人類對地球的好奇心,地球內部是否隱藏著另一個世界?假如打穿地球,會發生什麼?
  • 為何有人說,地球是囚禁人類的「監獄」?這樣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雖然人類掙脫了地球的束縛,向宇宙發射了很多衛星,也有數位太空人進入到了太空,但是我們仍然無法實現全民星際旅行。宇宙的環境是非常兇險的,充滿著各種變數,有人認為,地球並不是監獄人類的牢房,而是保護人類的外殼。
  • 宇宙內沒有永動機,那麼地球依靠什麼動力,運轉了46億年?
    地球上沒有永動機,為何它能轉動46億年,背後是什麼動力?現如今的地球和之前地球有很大不同,環境的汙染和溫室效應的變化,都對這個地球造成了很大傷害,從發展科技開始,人類就一步步索取地球上的資源,資源的索取讓地球已經慢慢開始「空蕩蕩」,再也經受不住人類的「折騰」,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的,人類怎麼對待地球,地球就會怎樣對待人類,現在氣溫一直是直線升高的狀態,簡直是一個天然的大蒸籠。
  • 《流浪地球》火了!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驟也很繁瑣,總體需要這樣五個步驟:第一步,用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停止轉動,使發動機噴口固定在地球運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繼續加速,飛向比鄰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轉,調轉發動機方向,開始減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這顆恆星的衛星
  • 電影《流浪地球》裡的科學常識錯誤你知道嗎?
    科幻電影來源於想像加上一定的科學常識和推理。好的科幻一般需要在科學事實和幻想中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如果嚴重脫離科學事實,那就是魔幻小說了。如果只是冰冷的科學事實,沒有藝術的想像和加工,也會索然無味。我個人的感受是一般讀者能夠接受1-2個大的突破科學常識的假設和幻想。如果違背科學基本原理的場面實在太多了。就是爛片一部。
  •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發生了什麼?答案引人深思
    一直以來我們人類對地球上生命的產生就充滿了好奇,也就是如此 關於人類生死的話題,科學界也一直都沒有停止研究,但是地球上的第一個生命究竟是從何而來,死亡的瞬間又會發生了什麼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迴光返照,這種現象就是人在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時候,會突然的煥發生機,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精神煥發,不過這種現象並不會一直持續下去,據科學家研究表明,這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其實就是人體大腦在感知到危機的時候,對自身的一種自救行為,會因此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激素來增強血液的流通,整個人也會因此身體倍棒,但是身體的儲備畢竟是有限的所以腎上腺激素不足的時候,人體的生命跡象就會消失
  • 地球轉動為啥房子不倒?
    大家了解了地理知識之後知道地球是一直不停在轉動,但是似乎人類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該如何就如何,有人想問了既然地球在動那麼房子為什麼可以保持不倒呢,和來一起看看吧。地球轉動為啥房子不倒地球轉動房子不倒,得益於地心引力的影響。
  • 沒有板塊運動的地球會是怎樣的?科學家認為將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一些專家認為,我們永遠無法準確預測板塊構造什麼時候終結。但科學家們大體上同意這樣的結局終有一天會到來,這將使地球走上一條地質停滯的道路。那麼,當這些主要的行星進程停止時,我們的家園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構造拼圖搞清楚這一點意味著首先要了解板塊構造是如何工作的。地球在45.4億年前誕生於早期太陽系的廢墟中。一旦完全熔化,巖石中形成的熱量和放射性物質就開始逸出。
  • 電影《降臨》背後的科學:地球暴露 外星人這方式來過
    即將上映的最新科幻大片《降臨》(Arrival)探討了未來人類或許遲早將要面對的一種場景:我們將如何與外星智慧生命相遇並相互交流?這部受到廣泛宣傳的最新科幻大片正在重新點燃人們對於在宇宙中尋找地外智慧生命的熱情。但如果人類在未來真的與某種外星智慧生命相遇,會發生什麼?我們對此有所準備嗎?
  • 如果地球上所有人都停止自然死亡,會發生什麼?
    NEXTMIND自古以來,人類都夢想長生不老,擁有永生的能力,但如果真有一天人類都停止自然死亡,會發生什麼?首先,地球目前的人口接近76億,每秒會死2人左右,所以如果下一秒人類突然停止自然死亡,那麼有2人仍會很倒黴地告別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