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板塊運動的地球會是怎樣的?科學家認為將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2021-01-13 前瞻網

沒有一個地質藝術家能和地球板塊構造學相提並論。正是由於這項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板塊運動,我們才有了山脈和海洋,可怕的地震,熾熱的火山爆發,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

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最終,地幔會冷卻到某個的程度,以致於這個遍布全行星的傳送帶會逐漸停止運轉,在那時候,你就可以告別碳循環了,以及不斷重塑和重組的大陸塊(它們是千百年來進化的主要驅動力。)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主席、數學地球科學家Quiming Cheng是最新一位承負責預測這一黯淡日子何時到來的人,他估計,這一天將會在大約14.5億年後到來,這遠早於大約54億年後太陽膨脹成為紅巨星併吞噬我們的那一天。

這項發表在本月《岡瓦納研究》(Gondwana Research)上的研究引發了爭議。一些專家認為,我們永遠無法準確預測板塊構造什麼時候終結。但科學家們大體上同意這樣的結局終有一天會到來,這將使地球走上一條地質停滯的道路。

那麼,當這些主要的行星進程停止時,我們的家園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構造拼圖

搞清楚這一點意味著首先要了解板塊構造是如何工作的。地球在45.4億年前誕生於早期太陽系的廢墟中。一旦完全熔化,巖石中形成的熱量和放射性物質就開始逸出。隨著地球的冷卻,地球進入了目前的層狀結構,有緻密內部鐵核,液態外部核,脆弱的上部地幔和地殼,下層地幔的塑料狀高溫巖石則被夾在中間。

在6億到35億年前的某個時間段,由地殼和上地幔組成的板塊——統稱為巖石圈——變得寒冷而緻密,足以沉入下地幔,開啟了板塊構造的時代。巖石圈被分割成板塊拼圖,板塊不斷地在地球表面碰撞,推動著海洋上方和下方的地質活動。

在洋中脊,地幔物質上升、解壓並引發大量融化,形成海洋巖石圈。更冷更密集的板塊邊緣幫助將巖石圈板塊從這些山脊拉到深處。它們通常潛入密度更低的大洋或大陸板塊下,這一過程被稱為俯衝。這種活動會在地表產生火山爆發和新的地殼。

當兩塊大陸板塊碰撞時,它們會彎曲,形成山脈,如阿爾卑斯山脈或喜馬拉雅山脈。上升的地幔柱有時會出現在大陸板塊或海洋板塊之下,這種不斷移動的融化中心形成了火山鏈。

不過,到了某一時刻,地幔會冷卻到某種的程度,以至於板塊再也無法沉入其中,一些研究曾試圖預測這種情況何時會發生。

Cheng的新論文基於30億年前到現在地球巖漿活動的強度,利用數學模型估計地幔冷卻的速度。他說,這讓我們對板塊構造何時結束有了一階估計。

在通往靜止的道路上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球物理學家肯·哈德納特( Ken Hudnut)說,不管這個數字有多精確,板塊構造將不可避免地停止。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很可能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地球很可能會進入一個單一的蓋層,一個由巨大的板塊組成的完整拼圖,不再漂移或下沉。造山運動將會停止,但地球仍會有大氣層,所以風和浪的侵蝕將會把那些雄偉的山峰風化為丘陵高原,最終,大部分被夷為平地的大陸將被淹沒在水下。

俯衝帶將不復存在,因此,雖然地震仍會不時發生,但7級以上的真正驚天動地的地震將會成為歷史。與此同時,世界上大部分的火山爆發也將會停止——儘管火山不會被完全熄滅。

火星是一個失敗的板塊構造的世界,但它確實成功地鍛造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火山特徵,包括太陽系內最大的火山奧林匹斯山。在沒有板塊移動的情況下,這個長時間存在的上升地幔柱將大量的地殼熔融集中在一個點上。

未來地球的地幔會保持足夠的溫度來對流和部分融化,我們也將會繼續得到類似但分散的火山噴發的固定熱點。在地球上,我們永遠不會會有像奧林匹斯山那樣大的東西,因為我們的引力場太強大了,任何大而高的東西都會沉入地殼。相反,我們的多數火山會更低矮,分布更廣。

就像現在正在發生的那樣,下部巖石圈的一部分會繼續剝落並落入地幔中特別熱的部分。這將導致地幔物質在原地上升,推高地殼,形成孤立的山脈和相關盆地。這種活動會引起輕微的地震,甚至可能造成更多的火山活動。

「這些是金星表面形成的過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板塊構造專家羅伯特·斯特恩( Robert Stern)說,他指的是另一個板塊構造活動並沒有完全運作的的世界。最終,隨著冷卻的繼續,這些機制也將停止,地球最後的火山火光將被熄滅。地幔將變得比現在更寒冷,地球將「像水星一樣變成一個死的行星,」他說。

也許就在板塊運動開始停止之前,地球的液態核心冷卻就足以結束對流,導致地球的保護性磁場失效,接著太陽的高能粒子流將會帶走我們的大氣層,繼而把海洋煮沸。

Hudnut 說:「在板塊構造停止之後,我們也沒有什麼可指望的了。」他預測,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平坦,越來越無趣,直到「剩下的地球撞向太陽」。

板塊構造的預言者

其他研究人員提出了不同的板塊構造活動停止日期。2016年的一項研究使用了極為詳細但經過簡化的計算機模擬,將末日日期定在了50億年左右,大致相當於太陽滅亡的時間。

另一篇2008年的論文利用過去板塊構造活動的證據表明,板塊構造是間歇性的。研究報告的作者預測,下一次大暫停將發生在3億5千萬年後,屆時太平洋將會關閉,許多俯衝帶將會停止活動。

「這個問題很好,的確,它最終是會結束,」Stern說。然而,他從根本上不同意這項新研究的推論。他說:「我不相信任何估計的板塊構造的停止時間。」

位於阿靈頓的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的一位名譽退休的板塊構造專家克里斯多福•斯科裡斯(Christopher Scotese)認為,這篇論文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地幔冷卻上。相反,它應該把重點放在板塊拖拉的機制上,因為「板塊拖拉才是最重要的」。

Scotese預測,在未來10到20億年板塊運動帶停止之前,板塊構造將會繼續活躍,而不是逐漸減速。他認為,隨著地幔熱流的減少,這些板塊將變得極其冷卻和緻密,從而使它們能夠更快地俯衝。

Hudnut指出,即使在短期內,預測任何未來的地球物理事件都是「超出目前人類能力的挑戰」。儘管如此,他強調,未雨綢繆是件好事,雖然沒有一篇預測論文是完美的,但它們確實凸顯了主題的複雜性,以及我們對地球運行方式的了解存在哪些有趣的空白。

Scotese說,這些大相逕庭的模型「有助於我們弄清楚對最初對板塊構造發生原因的認識。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關於未來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可以在過去得到應用。」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地球板塊運動,但你知道為什麼有板塊嗎?
    板塊構造理論假設地殼(地球的「巖石圈」)被細分為幾個相對運動的板塊,大部分活動集中在板塊之間的邊界上,往往通過地震、火山噴發的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是板塊構造理論一個嶄新的關於大陸海洋分布的理論,才誕生了50年,但是它與地球所呈現出來的活動跡象有良好的吻合,因此被科學家廣泛的接受。
  • 地球形成早期板塊運動就開始了,新研究發現地球生命或許因此繁榮
    我們的地球上至今有很多的奧秘,人類還沒有全面掌握,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不能夠觀察地球內部的情況,根本看不到地球板塊活動的一些跡象,這就讓科學家想要探索地球秘密,變得十分困難。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研究,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的科學類文章。最近這幾十年的時間內,科學家開始嘗試探索和尋找系外行星,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個地球,從而能夠為人類未來的繁衍生息做好準備。畢竟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可能持續在地球生活,假設有一天地球資源枯竭,環境開始越來越差的話,那麼人類就只能夠前往更遙遠的第二個地球了。
  • 地球板塊停止運動有多可怕?比它帶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更傷
    大自然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地球的板塊運動,地球板塊至少已經持續運動44億年,它創造了我們的山川和海洋,同時也帶來了可怕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由於板塊運動,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最終,地幔會冷卻下來,當冷卻到一定程度時,板塊運動也將停止。
  • 瑪雅預言提及的「末日星球」,原型被找到,它真是地球的救星嗎?
    瑪雅預言提及的「末日星球」,原型被找到,它真是地球的救星嗎?談及瑪雅文明,會讓人聯想到曾經2012年的世界末日預言。在諸多人看來,瑪雅人具備精準的預言本領,提出的多項預言都一一應驗了,唯獨2012年世界末日卻什麼都沒有發生,引起眾人的質疑。
  • 世界末日只是傳說?醒醒吧,這三個事件足以毀滅地球
    隨著攝影技術的不斷革新,關於世界末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已經是屢見不鮮,這些影視作品用規模宏大的場景特效,描繪出了世界末日讓人緊張和絕望氣氛,
  • 科學家爆預言失準是因解讀錯誤,真正世界末日是2020年
    近日,有科學家爆料2020年是世界末日年,在全球引起巨大爭議。瑪雅預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但是過了這麼多年了,地球依然存在,看來瑪雅預言也不一定是真的。不過最近又有一種理論出來了:人們誤解了古代瑪雅人留下的符號,美國科學研究者稱,由於曆法不同,瑪雅日曆預言的真正末日是2020年6月21日,當時所謂的「時間末日」日期計算有誤。如果真的如瑪雅預言所料,地球的壽命馬上就要到了,那些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曾經想去而沒有去的地方,曾經想見而沒有見的人,是不是立刻去實現呢?
  • 神秘力量在保護地球?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被改寫!
    神秘力量在保護地球?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被改寫! 說起世界末日,估計大家第一反應便是想到瑪雅人預言的2012年。不過2012年並沒有世界末日,讓人不禁覺得奇怪,因為瑪雅人對於後世的所有預言都確實發生了。
  • 澳大利亞發現板塊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可能蘊含著地殼構造板塊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巖漿從地表下滲出,進入現在已消失的海洋,冷卻、變硬,成了球狀的一塊。根據科學家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論文,這些巖石中保存的磁場特徵表明,該地區曾在32億年前緩慢移動,速度與如今的地殼板塊移動速度相仿。這一時間比此前發現的證據早將近5億年。
  • 世界末日:地球終結的9種真實方式
    從災難性的氣候變化到敵對的外星人,好萊塢通常會預見人類在地球上的經歷會出現世界末日的結局。例如,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 After Earth》中,一系列地震,洪水,海嘯和其它自然災害使地球對人類不友好,他們在一個名為鎮天威的新世界定居。
  • 如果沒有月亮,世界將會怎樣?
    ,那將會是一派怎樣的景象?圖片來源:www.extremetech.com 年輕的地球遭受撞擊,形成月球,可能僅僅是宇宙中的一次巧合事件。實際上,月球—地球的質量比率遠遠高於太陽系其他衛星-行星組合。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個頭兒相比地球有點過於大了。這些特點足以讓我們想知道:如果沒有月球,我們的世界有怎樣的不同。
  • 科學家說2020年6月21日,才是瑪雅預言世界末日,是怎麼回事?
    這和世界末日完全扯不上關係啊。我們知道,人們對世界末日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宗教預言和神話中的世界末日,主要是指地球文明的終結。但是科學上所謂的世界末日,是指宇宙系統的崩潰或人類社會的滅亡。據外媒報導,有研究者認為,由於曆法的不同,瑪雅日曆預言的真正 「世界末日」是2020年6月21日。
  • 非洲科學家拉響警報!地球將形成「第五大洋」,瑪雅預言或成真?
    因為科技的發展使我們生活中使用的科技產品的數量不斷增多,而使用它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過程又會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溫室氣體造就我溫室效應使南北極的冰川融化,釋放出冰川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後溫室效應進一步嚴重,這就是科技發展的弊端。
  • 地球「保護神」出現?瑪雅預言的「末日星球」,公轉或超1萬年!
    說起人類歷史文明中的神秘色彩,很多人會首先想到瑪雅文明,瑪雅人所預言的世界末日更是在2012年席捲了全球。如今已到了2020年,世界末日早已成了歷史,瑪雅人的預言生涯似乎也遭遇到了一次滑鐵盧。與地球365天的公轉時間相比,這顆末日星球的公轉時間實在讓人有些恐怖,如果這顆星球真的存在,那麼對於地球來說到底是好是壞呢?對於這顆末日星球的發現,很多人表示懷疑態度,既然它的發現機率非常低,為什麼科學家觀察了幾十年都沒有發現它的存在呢?
  • 【反邪】又有人預言世界末日了!這次是2017年!
    有關諸如此類的世界末日預言雖然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但好事之徒永遠樂此不疲。近日外媒發文批評這些無聊至極的末日預言,稱其只是個人臆想,而背後真正的目的竟然是斂財!評論員埃爾維斯·昂迪吉2017年1月1日發表在《肯亞民族報》的文章《事實證明,末日預言又再次落空了》這樣表述:如果你能夠讀到這篇文章,那說明2016年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看來關於2016年世界末日的所有預言又落空了。也許有人會說等等,世界末日肯定會在2017年到來。
  • 這位科學家大膽預言世界末日:還有十二年我們將被「毀滅」!
    其中很多人都畏懼於自然界的天災,紛紛「預言」出了世界末日,小編總結了幾個著名的世界末日的「預言」,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呢?大約在公元兩世紀左右,出現了一個名為孟他努的邪教,這個組織裡面的大多數人都是信奉著世界末日,並且他們都相信在未來世界末日一定會發生。這個組織是在公元一百五十年的時候,一個名叫孟他努斯的男人建立的,這個男人擁有出色的語言天賦。
  • 美科學家:2020年6月21日才是瑪雅預言世界末日,可信嗎?
    最近,有自稱是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人員公開表示,他認為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並不是2012年12月21日,而是2020年的6月21日,前者不過是公裡和瑪雅日曆的差異在計算失誤後產生的錯誤結果,他認為,在進行日曆換算的時候每年都少計算了11天。
  • 世界末日預言,到底會不會成為現實,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說的
    文/仗劍走天涯世界末日預言,到底會不會成為現實,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說的正所謂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憂患之心,是當下每一個人都必須要有的態度,雖然看似地球是非常安全,並且是適合人類生存的,但實際上真的是如此嗎?
  • 【世界末日?】太陽真的將會在2030年休眠嗎?
    7月13日,全國各地已正式進入伏天,許多城市地區頻繁出現高溫預警,當太陽如此「活躍「地普照大地時,卻突然有一則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消息步入人們的視野,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太陽活動性將降低60%,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地球步入「小冰河期」。針對此消息,許多網友紛紛吐槽:「好萊塢又有錢賺了,可以拍《2030》了。」「是不是世界末日推遲時間了?」
  • 地球上的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家找到一個地方,曾擁有60億噸?
    不過地球上的黃金並不多,價錢波動也較大,自進入2020年黃金價錢一直在上漲,主要是黃金越來越少了,未來還有匱乏的可能性,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地球上的黃金是怎樣產生的?科學家找到一個地方,曾擁有60億噸?
  • 太陽系失去了太陽後,地球將會發生怎樣變化?8分鐘後見分曉!
    太陽作為太陽系的中心點,任何星球都要圍繞它進行運動,正是因為太陽光提供光照能量,地球才會出現人類,它對地球有很大重要性,然而最近幾年科學家觀測到太陽中的黑子正在持續減少,很有可能在2030年的時候,太陽將會進入一個短暫的「休眠期」,對此會影響地球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