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發現板塊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2020-12-24 騰訊網

這張插圖展示的是30多億年前地球一角的模樣。這一時期究竟存不存在板塊運動仍然飽受熱議,而最新的研究發現了迄今最早的板塊運動直接證據,加劇了這場爭論。

圖源:ALEC BRENNER, HARVARD UNIVERSITY

撰文:MAYA WEI-HAAS

在澳大利亞西部荒涼的原野上,一塊露出頭的巖石讓地質學家得以窺見我們星球早期的「顫動」。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巖石,可能蘊含著地殼構造板塊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巖漿從地表下滲出,進入現在已消失的海洋,冷卻、變硬,成了球狀的一塊。根據科學家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論文,這些巖石中保存的磁場特徵表明,該地區曾在32億年前緩慢移動,速度與如今的地殼板塊移動速度相仿。這一時間比此前發現的證據早將近5億年。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地球化學家Annie Bauer(未參與本研究)稱:「證據確鑿,這是關於早期板塊運動的最重要的證據。」

現今,地球的地殼板塊仍然在移位,而這一過程創造了高山,開闢了盆地,並引發了火山噴發。這類地殼板塊運動塑造了多樣的生態位,比如海底的熱泉、地表溫泉——生命正是在此中形成。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學的博士生Alec Brenner說:「在研究地殼運動的同時,我們也在拼湊我們自己起源的故事。」

搜尋古老的巖石

大約45億年前,我們的地球從一團打旋的氣體與塵埃中誕生,起初的溫度極高。熔巖形成的海洋在表面湧動,可能還有火山把巖漿噴向空中。但是,地球很快冷卻下來,過了幾千萬年,地表硬化成了地殼。

科學家認為,早期的地殼是完整包裹著地球的一整塊,與如今火星的地表很像。大約在40億至10億年前,單塊地殼出現了犬齒交錯的裂紋。不同板塊相互衝撞,把巖石擠入地幔,或擠向天空。板塊運動由此誕生。

至於這一變化是何時、如何發生的,科學家知之甚少。板塊運動不斷地重塑著地球巖石,融化地殼,攪出新的巖漿,同時抹去遠古歷史的證據。「基本上來說,現今地表的巖石,只有5%能展現地球歷史的前半段。」

許多關於早期板塊運動的研究,都是通過鑑定化學成分來推斷其運動。例如,遠古礦物質的成分能表明俯衝帶內部的構造(俯衝帶指一個地殼板塊斜插入另一板塊下方的位置)。但是,要想描繪出不同板塊的運動,科學家必須得採取其他措施,比如研究巖石中蘊含的磁場特徵。

2016年,Brenner未來的導師、哈佛大學古地磁學家Roger Fu著手仔細審視澳大利亞的地圖,搜尋古老的巖石,以期利用磁場線索來直接測量地殼早期的位移。Roger Fu與一名同事最終在一個地方有所發現:澳大利亞西部的吸蜜鳥玄武巖(The Honeyeater Basalt)。2017年夏,Brenner和Roger Fu前往澳大利亞內陸實地搜尋。

他們在澳大利亞內陸不同地區鑽探了約100個巖芯,記錄了每個巖芯的位置和方位,並與之前收集的100多個樣品一同研究。回到實驗室後,他們分析了每個樣品的磁場特徵。這些樣品中的含鐵礦物結晶後就像是一個一個微小的指南針,標示著自身的方向。

當把巖石從形成至今位置的變化考慮在內,把這些「指南針」全都排列對齊,就能發現這塊巖石在遠古時期真正的磁場特徵。Roger Fu回憶起當時的想法:「我們可能即將發現一些東西。」

地殼構造開端

這支研究團隊把計算出的吸蜜鳥玄武巖的位置,與之前在附近露出地面的巖石做了對比,後者的年代稍顯古老,並包含有更早的磁場特徵。該分析發現,這些巖石形成時,地殼正以每年大約2.5釐米的速度移動。

Brenner說:「對於現代地球背景下的板塊運動而言,這個速度完全是稀鬆平常。」

當時的地殼運動時,地球可能還是被一整塊地殼包裹著。不過,如果真是這樣,這一速度比預想的更快。該發現反而暗示,在我們的星球形成10億年後,板塊運動可能已經整裝待發。

然而,Brenner認為,單從這一個地點獲得的證據並不一定意味著全世界的板塊都在移動。板塊運動可能時斷時續,而且某些地區的板塊裂開、移動的時間比其他地區更早。

Bauer說:「這個過程可能參差不齊。」他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論證了早期板塊運動的起始時間並不統一。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古地磁學家John Geissman(未參與本次新研究)稱,驅動地殼板塊早期運動的機制尚不清楚。現代板塊運動的主要力量,是巖石板在俯衝帶猛插入地幔產生的拖曳。但是,幾十億年前可能就已經上演了其他過程,比如湧起的巖漿噴流迫使表面的巖石破裂。

如果32億年前的這種萌動確實是板塊運動的開端,那麼,這一萌動意味著地球地質運動開始得相當早,而地質運動恰好也是生命進化的一個關鍵節點。板塊運動就像是行星調溫器,將溫室氣體從地球深處帶到大氣層。它還驅動火山噴發,將新鮮的營養物質從地底深處運到地表。它甚至還在將氧氣噴向天空的過程中起了些作用。

理解了板塊運動的起源,「你可以試圖確定對這個星球上生命發展至關重要的事件的時序。」馬裡蘭大學的地球化學家Val Finlayson說道(他並未參與本研究)。

為實現這一點,科學家們將繼續在地球上翻找更多遠古運動的跡象。Brenner說:「如我們所說,我們其實是在數據分析中穿行,前往另一個巖層單位。」

(譯者:mike-gao)

相關焦點

  • 最古老鋯石結晶自安山質熔體——板塊構造起始於冥古宙的證據?
    NC:最古老鋯石結晶自安山質熔體——板塊構造起始於冥古宙的證據?冥古宙是地質歷史上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它指的是地球形成初始的5.6億年(45.6-40億年間)。由於地球自形成以後經歷了強烈的隕石撞擊和後期地質構造運動,現今地球上已經很難找到冥古宙時期的巖石記錄(僅加拿大Acasta片麻巖一例,形成於40億年)。
  • 英文外刊,火星上發現,古老河流的新證據
    科學家稱發現了最詳細的證據證明火星上存在長期流動的古老河流。The discovery supports existing evidence that Mars--which today is dry and cold--wasonce а water-rich planet.
  • ANU研究人員發現最古老紋身工具
    人們在南太平洋東加王國的島嶼上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紋身工具,此次發現將紋身工具的歷史提早到2700年前。澳大利亞研究者們在湯加塔布群島(東加王國的主島)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紋身工具,所發現的4個工具中的2個是人骨做成的。
  • 馬裡亞納海溝出現吸水形象,經過研究發現,其和陸地板塊運動有關
    在世界上,有一處地方被稱為是最深的海溝,其名為馬裡亞納海溝。其最深的地方,可達到11929米,說起它的形成原因,很多專家都曾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是陸地板塊分離,而有的則說是板塊俯衝形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地球形成早期板塊運動就開始了,新研究發現地球生命或許因此繁榮
    隨著科學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科學家終於能夠逐漸了解地球的內部機制,但是科學家發現,我們對於地球的了解,還是知之甚少。可以說地球的科學研究成果,要比科學家研究宇宙成果少得多。要知道地球研究,對於我們發現系外行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研究地球越是徹底,那麼我們對於研究其他類地行星,才會有更多的基礎理論,對於生命的產生,才會有比較科學的檢驗方法。所以了解地球科學知識,對於人類來說十分重要。
  • 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比太陽還要古老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大約形成於70億年前,其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這一發現將為研究恆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重要線索。地質學家一直在尋找地球上仍然存在的最古老的物質,以期重建地球的歷史。但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物質來自太空,而且年代要比地球甚至太陽的形成年代久遠得多。
  • 澳大利亞發現120年前巧克力 還散發著有趣的氣味
    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中央社」24日報導,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發現了史上最古老的巧克力之一,擁有約120年的歷史。據介紹,包裝紙被打開時,巧克力還「散發著有趣的氣味。」圖為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發現的古老巧克力。
  • 古老的海生四足類動物同步遊泳!中外科學家在貴州發現證據
    9月17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貴州省安順市經濟開發區么鋪鎮發現了200多個海生爬行動物的足跡,其中一些足跡為人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早的海生四足類同步遊泳的證據。遺蹟學家曾在雲南省關嶺組松子坎段中發現過大量的陸生主龍類足跡,如伯氏手獸足跡等。然而,本次研究所發現的,來自么鋪足跡點的22條行跡和200多個孤立的足跡以及一些不確定的痕跡明顯不同於前述足跡,而是屬於罕見的海生爬行類在水底留下的足跡。其中有12條行跡和一些孤立的腳印被歸為了羅平雙槳跡。
  • 70億年前的星塵,在地球上被發現,它是最古老的物質
    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有70億年歷史的星塵,它隱藏在半個世紀前撞擊地球的一顆巨大的巖質隕石中。這種遠古的星際塵埃是由太陽前微粒(比我們的太陽還要早的微粒)組成的,它們被垂死的恆星在自己生命的最後階段噴射到宇宙中。
  • 「七姐妹」神話,世界最古老的故事,可能要追溯到十萬年前
    在澳大利亞各地的土著居民群體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故事。在許多澳大利亞土著文化中,昴宿星是一群年輕女孩,通常與神聖的婦女儀式和故事有關。昴宿星也很重要,它是原住民日曆和天文學的組成部分,對於一些團體來說,昴宿星團在黎明時的首次升起標誌著冬天的開始。靠近天空中的七個姐妹的是獵戶星座,在澳大利亞通常被稱為「平底鍋」。
  • 科學家們發現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化石
    Binghamton大學人類學教授Rolf Quam說:「Misliya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發現,這項研究的合著者。「它提供了最明顯的證據,表明我們的祖先比我們先前認為的更早地遷出非洲,這也意味著現代人類可能會在較長時間內與其他古老的人類群體進行交流和互動,為文化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生物交流「。
  • Nature:軟流圈熔體促進構造板塊運動
    Nature:軟流圈熔體促進構造板塊運動摘要:來自法國裡昂大學CNRS/ENS實驗室的科學家把地震面波層析成像觀測結果和礦物物理實驗結果相結合,首次在全球尺度下對軟流圈內不同深度處的熔體含量進行了估算。
  • 沒有板塊運動的地球會是怎樣的?科學家認為將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也許就在板塊運動開始停止之前,地球的液態核心冷卻就足以結束對流,導致地球的保護性磁場失效,接著太陽的高能粒子流將會帶走我們的大氣層,繼而把海洋煮沸。Hudnut 說:「在板塊構造停止之後,我們也沒有什麼可指望的了。」他預測,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平坦,越來越無趣,直到「剩下的地球撞向太陽」。
  • 地球最古老物質是啥?
    它們的出現或將揭曉地球上最古老物質的「真實身份」,能洞察太陽系和地球早期狀況。1969年9月28日,當澳大利亞默奇森鎮居民正在準備前往教堂,大約10點48分,人們發現空中出現一個亮橙色火球,伴隨著一條藍色煙霧尾跡向地面墜落,幾分鐘後,隨著隕石碎片墜落地球,默奇森鎮附近出現一聲巨響,值得慶幸的是,除了穀倉的乾草棚屋頂被砸毀之外,沒有人受傷。
  • 中外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古老靈長類化石骨架
    記者6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該所倪喜軍研究員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積中,發現距今5500萬年、為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靈長類化石骨架,並命名為「阿喀琉斯基猴」。
  • 澳大利亞考古新發現:原住民6.5萬年前已在澳生活
    中新社雪梨7月21日電 澳大利亞考古界最近獲得新發現:6.5萬年前,原住民已在澳大利亞生活。這一發現被認為是重要的,證明澳大利亞原住民的生活歷史要比此前考古學家認為的年代提前1.8萬年。據當地媒體報導,這一考古新發現發表在最近一期《自然》雜誌上。
  • 你知道地球板塊運動,但你知道為什麼有板塊嗎?
    每年太平洋沿岸近海地區都有火山的噴發和地震發生火山例如爪哇火山和日本地震,是因為它們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是太平洋板塊的邊界,漂浮在地幔上的板塊經常性運動就導致了這些災難,這種解釋是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內容。
  • 南極冰架下發現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巨大構造板塊
    科學家們在南極洲表面下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此前他們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構造板塊,這個板塊對南極洲的融化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南極洲最大的冰架——羅斯冰架下發現了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巨大構造板塊的會合,這有助於減緩融化模式。
  • 發現了最古老的繩索,與當時人類技術不匹配,難道又是外星人?
    科學家通過對巖層的研究發現,地球已經存在了至少40億年的時間了。但是人類在地球上才存在400萬年的時間,相對於地球來說可謂是非常短暫。而人類突飛猛進發展科技的時間就更短了,只有短短的數百年。但是,考古學家經常發現一些和當時勞動力水平不符合的物品。
  • 關於古代澳大利亞的16個不可思議的事實
    外國貨幣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與島內遊客的商業互動;從香料島的印尼漁民到蘇拉威西的馬卡桑商人,他們都在尋求收穫或購買海參與中國人進行貿易,證據表明,古代澳大利亞土著民族與外部世界之間的貿易和關係是一致的。澳大利亞發現了更古老的錢幣,上面有阿拉伯銘文,可以追溯到10世紀的東非,這表明了更早與更廣泛的其他文明接觸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