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成早期板塊運動就開始了,新研究發現地球生命或許因此繁榮

2020-12-24 美女小倩談科學

我們的地球上至今有很多的奧秘,人類還沒有全面掌握,原因其實很簡單,我們不能夠觀察地球內部的情況,根本看不到地球板塊活動的一些跡象,這就讓科學家想要探索地球秘密,變得十分困難。隨著科學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科學家終於能夠逐漸了解地球的內部機制,但是科學家發現,我們對於地球的了解,還是知之甚少。可以說地球的科學研究成果,要比科學家研究宇宙成果少得多。要知道地球研究,對於我們發現系外行星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研究地球越是徹底,那麼我們對於研究其他類地行星,才會有更多的基礎理論,對於生命的產生,才會有比較科學的檢驗方法。所以了解地球科學知識,對於人類來說十分重要。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研究,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更多的科學類文章。

最近這幾十年的時間內,科學家開始嘗試探索和尋找系外行星,希望能夠找到第二個地球,從而能夠為人類未來的繁衍生息做好準備。畢竟地球的資源有限,人類不可能持續在地球生活,假設有一天地球資源枯竭,環境開始越來越差的話,那麼人類就只能夠前往更遙遠的第二個地球了。

可是時至今日,人類並沒有發現類似地球的行星,更沒有發現生命存在的星球。很多科學家發現,地球很可能尤其內在製造生命的機制。近期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團隊發現,很可能地球的板塊運動,才是產生生命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這些板塊活躍的運動,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和化學反應。

這些科學家研究了冰島地區的地形,其中重點研究的就是辛格韋德利公園,因為這裡是一個由兩個構造板塊相互遠離而形成的地形,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手段,追溯到板塊運動的歷史,他們發現地球的板塊運動,從地球形成的一刻起就十分活躍,這點要比以往的認知,早了至少十億年以上。

那麼科學家團隊是如何發現這個情況的呢?原因耶魯大學研究團隊採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他們通過空氣中的氬氣(argon / 18 號元素)含量來進行溯源,終於發現了地球早期板塊運動的模式,而且他們建立了一個模型。大家知道氬氣是不容易被輕易擦除的線索,科學家正是通過這個方法來測試。

根據這個研究,科學家認為地球在形成初期就開始了板塊運動,而地球生命之所以能夠繁榮發展,其實跟板塊運動有直接的聯繫,他們通過電腦模擬就能夠發現,由於地球板塊運動,化學反應就會增加,這樣生命就有了產生的積極條件,而且板塊運動能夠讓,環境不斷的適合生命繁衍生息。

由此可以看出,地球的秘密確實還有很多,而且地球產生很多的生命,絕對是很多條件集合在一起,從而為生命演化提供了支持,因此很可能地球非常獨特,其他星球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地球板塊運動,但你知道為什麼有板塊嗎?
    板塊構造理論假設地殼(地球的「巖石圈」)被細分為幾個相對運動的板塊,大部分活動集中在板塊之間的邊界上,往往通過地震、火山噴發的形式表現出來。雖然是板塊構造理論一個嶄新的關於大陸海洋分布的理論,才誕生了50年,但是它與地球所呈現出來的活動跡象有良好的吻合,因此被科學家廣泛的接受。
  • 澳大利亞發現板塊運動的最古老證據
    現今,地球的地殼板塊仍然在移位,而這一過程創造了高山,開闢了盆地,並引發了火山噴發。這類地殼板塊運動塑造了多樣的生態位,比如海底的熱泉、地表溫泉——生命正是在此中形成。 該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學的博士生Alec Brenner說:「在研究地殼運動的同時,我們也在拼湊我們自己起源的故事。」
  • 沒有板塊運動的地球會是怎樣的?科學家認為將會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沒有一個地質藝術家能和地球板塊構造學相提並論。正是由於這項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板塊運動,我們才有了山脈和海洋,可怕的地震,熾熱的火山爆發,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構造拼圖搞清楚這一點意味著首先要了解板塊構造是如何工作的。地球在45.4億年前誕生於早期太陽系的廢墟中。一旦完全熔化,巖石中形成的熱量和放射性物質就開始逸出。隨著地球的冷卻,地球進入了目前的層狀結構,有緻密內部鐵核,液態外部核,脆弱的上部地幔和地殼,下層地幔的塑料狀高溫巖石則被夾在中間。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三、生命外來論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時間為46億年前,地球生命的形成時間大約為38億年前,這相對於宇宙的形成時間150億年而言,實在是有些過於年輕。因此,很多人認為,地球形成之前宇宙就已經擁有了生命,地球形成後不久,這些生命就來到了地球,然後開啟了地球生命的進化史。然後,科學家們還真就找到了生命外來的證據。
  • 生命的種子出現在地球,多虧了彗星!
    就在最近,一項最新研究的結果問世,似乎向我們揭示了答案。彗星上有生命?這項最新研究刊登在《皇家天文學月刊》上,是芬蘭的科學家團隊所研究出來的。他們經過漫長的分析和研究後發現,彗星或許就擁有生命誕生的基本元素。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生命誕生的基本元素都有哪些,那便是大家熟悉的碳、氮、氧、硫等。
  • 研究證實:狗狗也會利用地球磁場導航
    ·動物學·狗狗也會利用地球磁場導航圖片來源:KATEINA BENEDIKTOV AND HYNEK BURDA一項發表於eLife的研究發現,狗可能利用地球磁場輔助導航,以在陌生的環境中找到回家的正確路線。
  • 冥古宙失落的大陸:被地球吃掉了
    Credit:Tim Bertelink一項新研究表明:當地球還是個年輕的小傢伙時,她孕育了許許多多的新大陸——然後把它們全部吞掉了,只留下一些微不可尋的痕跡。它們因地球板塊運動而移動,後者控制著地殼的運動,形成不同形狀的大陸,比如曾經的盤古大陸。幾億年前存在的大多數地殼板塊至今仍然存在。但是對於地球早期歷史上存在的大陸,我們知之甚少。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研究者使用電腦模擬了地殼及其下方巖石與巖漿的相互作用。
  • 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或許有生命存在,距離地球11光年!
    並且還能在地球上無憂無慮的生存,但是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了一定影響。科學家為了延續人類的生存,開始了探索「第二地球」的歷程。火星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雖然地球是數億星體中的一個,但是它擁有適宜的氣候、必備的水和氧氣,人類得以在地球上生生世世的繁衍。
  • 地球板塊停止運動有多可怕?比它帶來的地震和火山爆發更傷
    大自然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個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地球的板塊運動,地球板塊至少已經持續運動44億年,它創造了我們的山川和海洋,同時也帶來了可怕的地震和火山爆發。由於板塊運動,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新的陸地誕生,但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最終,地幔會冷卻下來,當冷卻到一定程度時,板塊運動也將停止。
  • 研究發現,41億年前,彗星將生命元素送到地球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在否認了「神創論」的同時,也提出了困擾人類百年的難題:地球上第一個生命,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呢?一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是現代自然科學研究中,無數科學家努力去解答的謎題,最近,伴隨著一項新研究的出爐,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
  • 早期太陽系不止一個地球?其他的地球去哪了?為何不見了?
    46億年前,太陽系還沒有形成,受到引力影響,宇宙中的分子雲逐漸形成,這時候宇宙中的一個衰老行星,走到了生命盡頭,爆發的一刻釋放出大量伽馬射線,這團分子雲恰好受到伽馬射線射擊,於是兩者相結合,形成了早期的太陽系雲盤,之後才出現了各大星球。
  • 世界地球日‖造天造地的地球 造人造物的世界
    有報導說在火星的標本上發現了有機碳,它說明火星曾經有過生物和海洋。它是怎麼消失的呢?為了能夠預知地球將來的命運,火星的研究意義重大。漂亮的太白金星和它的華麗外表相反,它被濃硫酸雲的氣圈環繞,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0倍,地表溫度高達465℃以上。水星空氣稀薄,隕石可以傾瀉而下。
  • 火星變地球,解鎖地球宜居之謎是關鍵
    例如,現在普遍認為地球上的氧氣是由海洋微生物釋放而來,但從30億年前海洋中已經有藍細菌和產氧的光合作用,而大約25億年前地球大氣才開始出現可觀的氧氣。「地球表層系統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但難以回答多個矛盾事實出現的原因。」徐義剛說,「探究未解之謎,我們不能忽略地球深部是一個巨大的生命元素儲庫!」儲存、運轉、釋放、運轉、再儲存。地球內部在「跑酷」!
  • 天外飛石上攜帶生命,科學家:地球生命可能是從太空起源的
    她打開手機發現,新聞上到處是巖石像雨點一樣砸落在農場和田野上。這不過就是一次隕石撞擊地球罷了。每年都有很多隕石衝破大氣層的阻礙降落到地表上,似乎一點都不稀奇。但是像這次這樣有多個目擊人,且以降落地點命名的時間是很少見的,6萬多例中也不過1196次被記錄在案,不過2%的機率。然而,人類的歷史或許將從這一天開始改寫。
  • 外媒關於地球9個有趣的發現:原來地球不是圓形的?
    事實上,赤道周圍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個「備用輪胎」結構。地球的極半徑是3949.99英裡(6356.89公裡),而赤道半徑是3963.34英裡(6378.38公裡)。2最低溫度:零下128.6華氏度(零下89.22攝氏度)
  • 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通過深入的研究表明,這顆新地球完全適用於人類生存,主要是它的環境與地球高度相似,這究竟是怎樣的新地球呢?距地球42光年,一顆「新地球」被發現,氧氣比地球多3倍! 這顆新地球名叫克卜勒452b行星,距地球1400光年,這個數字還是非常遙遠的。
  • 【地球紀元】寒冷,或不是為了毀滅 而是為了新生
    菌藻的崛起讓這個星球開始呼吸陸殼的加厚讓這個星球趨於平靜疊層石達到頂盛,沉積巖或輕微變質震旦紀的冰川布滿潘諾西亞大地埃迪卡拉動物群在嚴寒中繁榮寒冷,或不是為了毀滅而是為了新生寒武紀(5.41-4.85億年前)加裡東之風開始吹動,板塊聚散主陸海浮沉
  • 地球生命誕生之謎:所有生命都是細菌後代|細胞|生命起源|自然界|有...
    比如2016年8月份,研究人員發現了37億年前的化石微生物。它們幾乎與地球同時誕生的,地球形成於45億年前。如果我們假設生命是在地球上形成的,這似乎是合理的,因為我們還未在其他地方發現生命。(網易科學)那麼,生命肯定是在地球形成的最初10億年間出現的,最古老的化石已經可以證明這一點。為了縮小生命誕生的時間跨度,我們可以對生命最初的形態做出猜測。
  • 7億年前的「雪球地球」
    7億年前是地質歷史中的新元古代,當時的地球已經有將近40億歲,演化成了一個成熟的行星,有了板塊構造、穩定的大氣和遍布海洋的原始生命。一切看起來都是如此美好的地球,為什麼會「突然」被全球範圍的冰川凍住?又是什麼力量讓地球死灰復燃,演化成生機勃勃的今天?下面,我們從地質學的角度探索雪球地球的奧秘。
  • 第二地球被發現了?其質量是地球1.17倍,不排除存在生命
    經過科學家的日與夜的研究、探索,發現在半人馬座proxima中,有一顆與地球一樣大小的行星,或許這就是人類日思夜想的「第二地球」了,而且這顆星球距離我們地球並不遠。「第二地球」它的面貌是怎樣的呢?最新報告顯示,Proxima b(比鄰星b)質量是地球的1.17倍,比最初小了1.3倍,如此算來,確實小了很多,同時它圍繞恆星的運轉僅需11.2天,其運動速度相當於地球時速的5千米。這裡重點強調的是,這顆行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系外行星,且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所以對於我們人類而言,這顆行星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