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孩子不活動險些釀成致命傷害 醫生:深靜脈血栓正在「低齡化」

2020-12-22 瀟湘晨報

年輕就是資本,可以任性可以偶爾浪費青春但是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巨大的。一時的任性造成了可能需要長期服藥的後果,眼下就有一位,13歲的磊磊將自己關在房間,長時間不活動造成雙下肢深靜脈血栓,險些釀成致命的傷害。醫生提醒,深靜脈血栓正在「低齡化」,切莫大意。

不久前,磊磊因為瑣事和家人吵架後把自己關進了屋子。除了吃飯、上廁所外就呆在房間,要麼躺著刷手機,要麼坐著玩電腦,家人好說歹說磊磊就是不動彈。不知不覺,就這麼僵持著到了第五天,磊磊突然腿疼厲害,這才發現兩條腿竟然腫了,父母也被嚇壞了。經西安大興醫院介入血管科檢查,磊磊被診斷為雙下肢深靜脈血栓。介入血管科主任郭衛平表示,該症狀如不及時治療一旦血栓遊走至肺部可能會導致肺栓塞,這是一種致命的危險。考慮到磊磊的年齡以及身體狀況,通過手術置入濾器並不適用,只能採取靜脈輸液+長期口服藥物治療,外加一雙彈力襪促進腿部血液循環。

提起血栓這種病,很多人總感覺與年輕人關係不大,更別說小孩子,但是事實就是這麼殘忍,深靜脈血栓正在「低齡化」。郭衛平表示,提到血栓,很多人可能有點陌生,通俗地講,血栓就是流動在身體裡的血因為種種原因凝成了血塊,血栓可能發生在體內任何部位的血管內。「靜脈血栓發生率遠高於動脈血栓,原因是血液在血管裡流動就像水在河道裡流動一樣,由於靜脈中的血流速度較慢,更容易形成栓塞,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和其它有形成分,一旦在血管沉積就會慢慢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想像一下就像河道裡淤積了大量的泥沙一樣。」29日的採訪中,郭衛平向記者解釋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隨著血管遊來遊去,遇到更細的血管就會卡在那裡,甚至完全堵塞血管,尤其是堵在心、肺、腦等重要器官輕則致殘,重則致命。

那麼哪些人易得深靜脈血栓?長期臥床的病人,因長期臥床致血流淤滯,易得下肢深靜脈血栓。坐飛機或火車長途旅行的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較高。老年人,老年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較高,促進血液回流的作用減弱,因而易患此病。惡性腫瘤病人,惡性腫瘤可以釋放促凝物質,導致血液的高凝狀態。口服避孕藥的婦女,現已證明避孕藥中的雌激素可以引起凝血因子的變化,易致血栓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易得此病。

如何預防靜脈血栓?血栓的後果很嚴重,但不要過於緊張,它也是可防可控的,要做到以下幾點:飲食上多注意,吃的方面不要太油膩,多吃低脂肪高纖維類食物,如穀物麥片、土豆、紅薯、豆類、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多喝水以稀釋血液;同時要戒菸。生活中常運動,不要長時間坐著不動,坐1個小時左右要起來活動活動,可以做做下蹲動作,也可以做腳踝的屈伸動作(先腳尖使勁朝下,腳背弓起來保持5~10秒,然後再腳尖使勁朝上腳背彎曲保持5~10秒)。這個動作就像壓水泵一樣,收縮時血液受擠壓回流,放鬆時新鮮血液補充,有效促進了下肢的血液循環。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張黎娜 王超

【來源:西安晚報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小心是可怕的深靜脈血栓!
    60多歲的陳阿姨,退休後喜歡上了運動健身。有一天,她運動結束回家休息,沒想到半夜裡突然感到胸部異常憋悶,並伴有腿部一陣陣的刺痛。 什麼是深靜脈?什麼是深靜脈血栓?和腿腫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深靜脈血栓會致命呢?
  • 深靜脈血栓的積極治療——黃智勇
    本文轉自黃智勇160醫生專家簡介:黃智勇,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多見於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嚴重時可致殘。目前外周血管血栓清除主要有外科取栓和置管溶栓兩大類。外科取栓往往創傷較大,有時需要全麻,失血也較多常需要輸血,因此會帶來傷口恢復、麻醉意外、輸血感染等一系列問題。
  • 下肢深靜脈血栓要警惕,出現這5個症狀,馬上看醫生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病,嚴重損害人們的健康,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往往帶來嚴重的併發症如肺栓塞、出血和血栓形成後綜合症。特別是長時間坐著的人,更應該重視提前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症狀,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 又一起,23歲小夥猝死,曾三次入院!血栓堵在哪裡都有可能致命
    前幾天,在一個醫生的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句話:才23歲,幹點什麼不好,非得把命搭進去才算完,年輕人啊,別再玩命了!原來,醫生白天剛剛送走了一位23歲的年輕患者,家長聲嘶力竭的痛哭,讓這位醫生感慨萬千。23歲的年紀,怎麼就突然離世?
  • 專家提醒:經常乘飛機、打麻將小心患「深靜脈血栓」
    專家提醒:經常乘飛機、打麻將小心患「深靜脈血栓」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高鏞舒  2019-09-21 9月20日,2019第三屆中國靜脈大會在廣州舉行,專家提醒市民長途旅行中久坐要常起身走動,預防「深靜脈血栓」。
  • 世界血栓日:三大心血管疾病病理基礎,是造成人類死亡重要原因
    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統血管內面剝落處或修補處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塊。 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引起的疾病被稱為血栓性疾病,血栓形成是目前全球三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腦卒中、靜脈血栓栓塞症)共同的病理基礎,其中靜脈血栓栓塞症又分為深靜脈血栓和肺血栓栓塞症。
  • 醫生:下肢久腫不消可能是血栓在作怪
    70歲的張大爺今天被孩子帶來醫院看病,當他脫下褲子時我們都驚呆了,他的右腿腫脹,色素沉著嚴重,皮膚有多處潰爛,作為醫生看著都覺得疼,更不用說張大爺本人了,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兩年前的一次骨折。首先,骨折時所受的衝擊力巨大,除了骨頭受傷外,局部深靜脈會受到牽拉等作用,這些牽拉會引起血管內膜的損傷;其次,骨折後往往需要長期制動,無論是手術還是石膏託局部固定,肌肉運動能力下降,這些會引起局部血液不流通,血液淤滯;
  • 《職場健康課》2020.09.13播出節目《別把腿腫不當回事,小心奪命...
    雖然腿腫這種現象很常見,但是有一種腿腫的背後隱藏著致命的肺栓塞,它就是深靜脈血栓。更讓人擔心的是肺栓塞的症狀非常隱蔽,有56%的人沒聽說過深靜脈血栓,這就很容易出現誤診漏診,導致延誤病情的悲劇。  深靜脈血栓常常發生在下肢,造成下肢回流受阻,引起腫脹,疼痛的症狀,由於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常常被人們所忽視,但是一旦血栓脫落掉入肺動脈,會引起一個很可怕的併發症——急性肺栓塞,最快幾分鐘就可以致命。而且它還應了那句老話「病去如抽絲」,具有極高的復發率,每年復發率約30%,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 不明原因的小腿酸脹一定要警惕這種病,有可能致命!
    真相是……///NOCITCE48歲的吳先生是一位外企金領,平時有運動習慣,經常飛行出差。1月前出現左小腿肌肉酸痛,剛開始以為是鍛鍊導致的肌肉拉傷,沒有重視,對症處理後沒有明顯好轉,期間還到醫院拍過下肢X光片,未見明顯異常。輾轉來到華山醫院後,在醫生建議下做了一個下肢血管彩超,終於查出真相:原來是小腿肌間靜脈血栓。
  • 澳洲女子剛下飛機,突然倒地不醒!睜開眼時,頭頂被縫50針...每個坐飛機的人都可能遇到!
    期盼著闔家團圓的時候,卻有一則新聞為長途飛行蒙上了陰影:因為長時間乘坐飛機,一名30歲雪梨女士突發腦淤血,險些喪命。Rani很可能因為10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裡幾乎沒有活動,驟然起身導致深靜脈血栓爆發,從而誘發了腦淤血。如果不是搶救及時,可能Rani已經不在人世...感覺太誇張?或者說,其實根本就是個個例?其實並不是。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64歲的Tim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雖然64歲,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身體健康。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當你因沉迷網絡或長途旅行而久坐不動時,有沒有意識到一種看不見的危險正在悄悄靠近?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合稱,肺栓塞是深靜脈或腔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的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
  • PICC 並發靜脈血栓:抗凝治療要多久?拔管時血栓會脫落嗎?
    本文將結合臨床案例,查閱文獻,重點討論 PICC 並發導管相關性靜脈血栓處理中的幾個問題。 先來一起看個案例 PICC 並發靜脈血栓 1 例 基本資料:患者,女性,55 歲。
  •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拴不住,動起來」世界血栓日主題活動
    合肥熱線訊 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包括深靜脈血栓栓塞(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其發病率和病死率極高,每年全球範圍內有1000萬人發生VTE。
  • 腿部腫脹、疼痛、發紫,千萬別大意,可能是術後凝血反應,嚴重可致命
    這可能是靜脈裡「長」了血栓,「學名」叫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顧名思義,就是血液在靜脈裡凝結成塊,阻塞血管,血液無法正常流動。 一、為什麼會發生?
  • 36歲主持人突發肺栓塞去世,小心!這種血栓已成年輕人猝死的常見...
    預防肺栓塞要多活動下肢  預防肺栓塞的根本就是要預防下肢的深靜脈血栓,最首要的是改掉久坐不動的不良生活習慣。餘穩建議,每靜坐或者站立1—2小時就要活動15至30分鐘下肢,比如可活動足尖、活動足跟、按摩腿肚子、抱膝旋轉等,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環。
  • 金醫健康|產科隱形殺手——靜脈血栓栓塞症
    2015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高齡產婦不斷增加,高齡妊娠是靜脈血栓栓塞症發生的風險因素,而且其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風險因素密切相關。孕婦孕期保胎、活動減少、進食增加,肥胖的比例增加,我國產婦「坐月子」的風俗亦限制了產後活動,所以中國孕產婦對於靜脈血栓栓塞症有著其獨特的風險因素。
  • 血栓的9個風險因素,5時刻喝水防血栓
    長途飛行所造成的靜脈血栓又被稱為「經濟艙症候群」,這是由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缺乏運動所造成的血流改變引起的。此外,機艙被加壓和缺氧也會促進血栓的形成。6.活動過少。當人們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時,會保持久坐不動的狀態,使血液聚集而形成血栓。7.脫水。出汗過多和生病(包括發燒、流感、嘔吐和腹瀉等)都會造成脫水,脫水會明顯改變血液成分。8.腫瘤。
  • 華人過年回國下長途飛機後,突然倒地不醒!差點喪命!曾有妹子幾乎殘廢,頭部縫了50針!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快看!
    其中,還有一名年僅24歲的小夥子,因飛機飛行時間長,久坐不動,突發了腦梗!當他被送到醫院的時候,人已經昏迷了,一側肢體已經偏癱!還好醫生搶救及時,目前已轉危為安。肺栓塞是什麼?怎麼好像從來沒聽說過?醫生告訴Rani,由於長途飛機,她久坐不動,導致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飛機上時間太久,拖延了治療時間,直接導致深靜脈血栓爆裂,突發腦溢血!!儘管經歷了一番磨難,還好Rani被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
  • 女孩一個舞蹈動作致癱:運動傷害正在低齡化,別大意!
    這些小患者中,近20%是10歲以下兒童,最小的只有四五歲,有些孩子可能會終身受到傷病困擾。還有的孩子,由於每天過量跑跳運動,膝蓋竟然磨損得像個中年人。孩子需要多運動,這是好事。但前提是運動量、強度要適宜,否則,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
  • 只因坐了一次長途車,56歲女子被下病危通知
    坐了兩天兩夜長途車剛下車就被送進醫院郭女士今年 56 歲,退休了在老家閒著,就想著來寧波幫女兒帶孩子。不久前,她坐著長途車從老家出發了,因為路程長,兩天兩夜才到寧波。郭女士剛下車沒走幾步,就感覺胸悶、喘不過氣來,右小腿也感覺腫脹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