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泰雷加後的作曲家
隨著泰雷嘉近代奏法的確立,吉他有了更廣闊的演奏視野,同時又因劉貝特、布鳩爾、塞戈維亞等三大巨匠的出現,有多數聞名的作曲家,都深受這些吉他演奏家的活動刺激,於是也開始為吉他作曲。
下面就是各國的主要作曲家與其吉他作品。
[西班牙]
·何亞金·杜利那 (Joaquín Turina 1882~1949)
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塞維亞 (Seville)。最初在馬德裡音樂院跟隨霍塞·多拉康學習鋼琴,1905年年到巴黎康得倫學院 (Schola Cantorum) 師事溫森·丹第 (Vincent d』Indy),同時和德布西、拉威爾也有往來,1912年交響詩「羅西歐慶典行列」(La procesión del Rocío)發表後,一躍成為聞名世界的作曲家。他和法雅、阿爾班尼士雖都被稱為是西班牙國民主義的作曲家,但杜利那本人也用現代的作曲手法,寫過不少印象主義的作品。
他是繼阿爾班尼士、葛拉納多斯之後的西班牙優秀作曲家,同時也是鋼琴演奏家、指揮家。
著名的吉他作品有「小方當果舞曲」(Fandanguiilo)、「疾風」(Rafaga)、「泰雷嘉讚歌」(Hommage a Tárrega) 與「小奏鳴曲」(Sonatina) 等。
其中「小方當果舞曲」呈獻給塞戈維亞。其他作品也都收錄在「塞戈維亞古典吉他名曲集」裡。
·費德利可·莫雷諾·託羅巴 (Federico Moreno Torroba 1891~1982)
1891年 3 月 3 日生於馬德裡,託羅巴是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父親為風琴演奏家,同時受其音樂教育,後進入馬德裡音樂學院。
他有很多吉他作品,都是呈獻給塞戈維亞並加以錄音,其中著名的吉他作品有「卡斯泰亞那組曲」(Castellana)、「馬多羅紐斯」(Madroños)、「夜曲」(Nocturno)、「A大調奏鳴曲」(Sonatina, A major),「六首特性的小曲集」(Pieces Caracteristiques),吉他和管弦樂團的協奏曲有「卡斯迪亞吉他協奏曲」(Concierto de Castiila),「佛拉門哥風吉他協奏曲」(Conciertoen Flamenco),此曲曾由託羅巴親自指揮馬德裡管弦樂團,薩比卡斯(Sabicas) 擔任吉他獨奏在馬德裡演出,同時美國「笛卡」唱片公司,也錄音出版。此曲是託羅巴和薩比卡斯合作的作品,全曲洋溢著強烈的特異風土色彩。
其三個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Andantind mosso-Allegro moderato (Fandangos)
第二樂章 Allegro no mucho (Siguiriyas)
第三樂章 Un poco modeato-Allegro (Alegrias)
其他,還有「塞吉迪拉斯讚歌協奏曲」(Homenaje a la Seguidillas),此曲是呈獻給耶佩斯 (N.Yepes),1962年於馬德裡出版,其全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Tiempo de Seguidillas
第二樂章 Adagio
第三樂章 Allegretto Sostenuto
·何亞金·羅德裡哥 (Joaquín Rodrigo 1901~1999)
羅德裡哥是當今西班牙樂壇上最著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具有特殊領導地位的人物。他於1901年11月22日誕生於瓦倫西亞 (Valencia) 的沙昆多(Sagunto),不幸三歲時雙目失明。幼年時代曾由瓦倫西亞的名作曲家羅佩斯 (Eduardo López) 發現其秉賦音樂才能,給予多方的指導和栽培。
1920年開始,曾旅行歐洲各地三年,1924年第一次發表交響素描「奇術師」,1925年以「五首天真爛漫小品」,榮獲國家獎而成名。1927年至1932年赴巴黎師範學院師事名作曲家杜卡 (Paul Dukas),並與毛利斯·顏馬奴爾 (Maurice Emmanuel)、皮洛 (André Pirro) 等學習音樂史。1933年返國後,再獲獎學金,重回巴黎繼續深造。此後三年,他曾造訪德國、奧地利與瑞士等國,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羅德裡哥返回祖國,擔任管弦樂指揮以及國立廣播電臺音樂顧問。1939年羅德裡哥於馬德裡完成了吉他歷史上不朽的名作「阿蘭費斯協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此曲於翌年1940年11月 9 日,由受獻者馬撒 (Regino Sainz de la Maza) 擔任吉他獨奏,拉薩爾 (César Mendoza Lasalle) 指揮巴塞隆納愛樂管弦樂團於巴塞隆納做首次歷史性演出,一躍聞名於世界樂壇。
羅德裡哥夫人維多莉亞 (Victoria Kamhi) 出生於伊斯坦堡,是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她是李斯特的門生,同時也隨鋼琴家Gera Hegyey 學琴,自1933年和羅德裡哥結婚後,即協助其夫不便的雙目,成為羅德裡哥的最得力助手。
標題的「阿蘭費斯」,是馬德裡東南方三十哩一個聞名的小城。這裡曾經建築過卡羅斯一世與菲利浦二世的離宮,其建築之壯麗,素有「小凡爾賽」之稱,不過因歷史上幾度遭火焚毀,曾一度被包圍在荒蕪之中。如今,又有卡羅斯四世建築完成的離宮與菲利浦五世與其子費南度六世完成的庭院與噴水池。
這首聞名的吉他協奏曲中,羅德裡哥非常成功地使吉他與管弦樂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西班牙燦爛文化的民族鄉愁,其中吉他獨奏部分更是精採絕倫。
此曲以D大調寫成,全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旺盛的快板 Allegro con spirito
第二樂章 慢板 Adagio
第三樂章 雅致的快板 Allegro gentile
羅德裡哥同時也是馬德裡中央大學音樂史與巴黎大學文學院的客席教授,他的音樂作品除了吉他獨奏曲與協奏曲外,也有大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和多數的歌曲作品。
羅德裡哥第二首聞名的吉他協奏曲,「貴紳幻想曲」(Fantasía para un Gentilhombre) 是在1954年秋天開始動筆,此曲呈獻給當代的吉他巨匠塞戈維亞,其內容摒棄了因襲的古典協奏曲形式,而採用自由形式的組曲構成,四個樂章的主題都引用桑斯 (G. Sanz) 的旋律。在這首旋律相當優美的協奏曲裡,桑斯原曲的動機,也都巧妙的貫穿曲中。
此曲於1958年 3 月 5 日在美國舊金山首演,羅德裡哥夫婦也親自出席,由塞戈維亞擔任吉他獨奏,何爾達 (Enrique Jordá) 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於舊金山歌劇院聯袂演出。
在初演的稍前,羅德裡哥曾說:「為大吉他演奏家作曲實為擔心」,塞戈維亞也答道,「我也擔心我的演奏」,在此曲首演的數周前,羅德裡哥也為塞戈維亞寫了一首「方當果舞曲」。
曾經有人問羅德裡哥標題的「貴紳」是指誰?他回答說:「你把他想成桑斯,亦或塞戈維亞都可以。」
羅德裡哥的音樂,雖受法雅影響,但卻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種延續傳統的學習。他特別熱心於復興西班牙傳統音樂,因此從不離開過去的音樂,其抒情性也不加掩飾地展現出樸素的民眾性與宗教性。
·馬奴耶爾·巴拉烏 (Manuel Palau 1893~1967)
同樣是生於瓦倫西亞的西班牙鋼琴演奏家、國民樂派作曲家。1914年開始其音樂活動,1917年發表歌劇作品。
其後,前往巴黎師事郭克蘭(Charles Koechlin)與拉威爾。再度返回瓦倫西亞後,即在音樂院講授音樂史、音樂美學與管弦樂指揮等。
吉他作品以「e小調東方協奏曲」(Concierto Levantino, E minor) 為始,其他有「A大調奏鳴曲」「主題與變奏」「15世紀無名詩人的吉他曲與歌」等,協奏曲的初演則由耶佩斯於1949年與阿根塔 (Ataulfo Argenta) 指揮的皇家管弦樂團在馬德裡聯手演出。(一說則由布鳩爾的愛徒庫貝多初演。)
1927年和1945年先後榮獲兩次的國民音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