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雷加後的作曲家 |《吉他音樂史》連載(19)

2021-02-23 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

3. 泰雷加後的作曲家

隨著泰雷嘉近代奏法的確立,吉他有了更廣闊的演奏視野,同時又因劉貝特、布鳩爾、塞戈維亞等三大巨匠的出現,有多數聞名的作曲家,都深受這些吉他演奏家的活動刺激,於是也開始為吉他作曲。

下面就是各國的主要作曲家與其吉他作品。

[西班牙]

·何亞金·杜利那 (Joaquín Turina 1882~1949)


生於西班牙南部的塞維亞 (Seville)。最初在馬德裡音樂院跟隨霍塞·多拉康學習鋼琴,1905年年到巴黎康得倫學院 (Schola Cantorum) 師事溫森·丹第 (Vincent d』Indy),同時和德布西、拉威爾也有往來,1912年交響詩「羅西歐慶典行列」(La procesión del Rocío)發表後,一躍成為聞名世界的作曲家。他和法雅、阿爾班尼士雖都被稱為是西班牙國民主義的作曲家,但杜利那本人也用現代的作曲手法,寫過不少印象主義的作品。

他是繼阿爾班尼士、葛拉納多斯之後的西班牙優秀作曲家,同時也是鋼琴演奏家、指揮家。

著名的吉他作品有「小方當果舞曲」(Fandanguiilo)、「疾風」(Rafaga)、「泰雷嘉讚歌」(Hommage a Tárrega) 與「小奏鳴曲」(Sonatina) 等。

其中「小方當果舞曲」呈獻給塞戈維亞。其他作品也都收錄在「塞戈維亞古典吉他名曲集」裡。

  

·費德利可·莫雷諾·託羅巴 (Federico Moreno Torroba 1891~1982)

1891年 3 月 3 日生於馬德裡,託羅巴是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父親為風琴演奏家,同時受其音樂教育,後進入馬德裡音樂學院。

他有很多吉他作品,都是呈獻給塞戈維亞並加以錄音,其中著名的吉他作品有「卡斯泰亞那組曲」(Castellana)、「馬多羅紐斯」(Madroños)、「夜曲」(Nocturno)、「A大調奏鳴曲」(Sonatina, A major),「六首特性的小曲集」(Pieces Caracteristiques),吉他和管弦樂團的協奏曲有「卡斯迪亞吉他協奏曲」(Concierto de Castiila),「佛拉門哥風吉他協奏曲」(Conciertoen Flamenco),此曲曾由託羅巴親自指揮馬德裡管弦樂團,薩比卡斯(Sabicas) 擔任吉他獨奏在馬德裡演出,同時美國「笛卡」唱片公司,也錄音出版。此曲是託羅巴和薩比卡斯合作的作品,全曲洋溢著強烈的特異風土色彩。

其三個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Andantind mosso-Allegro moderato (Fandangos)

第二樂章  Allegro no mucho (Siguiriyas)

第三樂章  Un poco modeato-Allegro (Alegrias)

其他,還有「塞吉迪拉斯讚歌協奏曲」(Homenaje a la Seguidillas),此曲是呈獻給耶佩斯 (N.Yepes),1962年於馬德裡出版,其全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Tiempo de Seguidillas

第二樂章  Adagio

第三樂章  Allegretto Sostenuto

·何亞金·羅德裡哥 (Joaquín Rodrigo 1901~1999)


羅德裡哥是當今西班牙樂壇上最著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是一位具有特殊領導地位的人物。他於1901年11月22日誕生於瓦倫西亞 (Valencia) 的沙昆多(Sagunto),不幸三歲時雙目失明。幼年時代曾由瓦倫西亞的名作曲家羅佩斯 (Eduardo López) 發現其秉賦音樂才能,給予多方的指導和栽培。

 

1920年開始,曾旅行歐洲各地三年,1924年第一次發表交響素描「奇術師」,1925年以「五首天真爛漫小品」,榮獲國家獎而成名。1927年至1932年赴巴黎師範學院師事名作曲家杜卡 (Paul Dukas),並與毛利斯·顏馬奴爾 (Maurice Emmanuel)、皮洛 (André Pirro) 等學習音樂史。1933年返國後,再獲獎學金,重回巴黎繼續深造。此後三年,他曾造訪德國、奧地利與瑞士等國,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羅德裡哥返回祖國,擔任管弦樂指揮以及國立廣播電臺音樂顧問。1939年羅德裡哥於馬德裡完成了吉他歷史上不朽的名作「阿蘭費斯協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此曲於翌年1940年11月 9 日,由受獻者馬撒 (Regino Sainz de la Maza) 擔任吉他獨奏,拉薩爾 (César Mendoza Lasalle) 指揮巴塞隆納愛樂管弦樂團於巴塞隆納做首次歷史性演出,一躍聞名於世界樂壇。

羅德裡哥夫人維多莉亞 (Victoria Kamhi) 出生於伊斯坦堡,是位優秀的鋼琴演奏家,她是李斯特的門生,同時也隨鋼琴家Gera Hegyey 學琴,自1933年和羅德裡哥結婚後,即協助其夫不便的雙目,成為羅德裡哥的最得力助手。

標題的「阿蘭費斯」,是馬德裡東南方三十哩一個聞名的小城。這裡曾經建築過卡羅斯一世與菲利浦二世的離宮,其建築之壯麗,素有「小凡爾賽」之稱,不過因歷史上幾度遭火焚毀,曾一度被包圍在荒蕪之中。如今,又有卡羅斯四世建築完成的離宮與菲利浦五世與其子費南度六世完成的庭院與噴水池。

這首聞名的吉他協奏曲中,羅德裡哥非常成功地使吉他與管弦樂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西班牙燦爛文化的民族鄉愁,其中吉他獨奏部分更是精採絕倫。

此曲以D大調寫成,全樂章如下:

第一樂章  旺盛的快板  Allegro con spirito

第二樂章  慢板  Adagio

第三樂章  雅致的快板  Allegro gentile

羅德裡哥同時也是馬德裡中央大學音樂史與巴黎大學文學院的客席教授,他的音樂作品除了吉他獨奏曲與協奏曲外,也有大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曲和多數的歌曲作品。

羅德裡哥第二首聞名的吉他協奏曲,「貴紳幻想曲」(Fantasía  para  un Gentilhombre) 是在1954年秋天開始動筆,此曲呈獻給當代的吉他巨匠塞戈維亞,其內容摒棄了因襲的古典協奏曲形式,而採用自由形式的組曲構成,四個樂章的主題都引用桑斯 (G. Sanz) 的旋律。在這首旋律相當優美的協奏曲裡,桑斯原曲的動機,也都巧妙的貫穿曲中。

此曲於1958年 3 月 5 日在美國舊金山首演,羅德裡哥夫婦也親自出席,由塞戈維亞擔任吉他獨奏,何爾達 (Enrique Jordá) 指揮舊金山交響樂團於舊金山歌劇院聯袂演出。

在初演的稍前,羅德裡哥曾說:「為大吉他演奏家作曲實為擔心」,塞戈維亞也答道,「我也擔心我的演奏」,在此曲首演的數周前,羅德裡哥也為塞戈維亞寫了一首「方當果舞曲」。

曾經有人問羅德裡哥標題的「貴紳」是指誰?他回答說:「你把他想成桑斯,亦或塞戈維亞都可以。」

羅德裡哥的音樂,雖受法雅影響,但卻不是直接的,而是一種延續傳統的學習。他特別熱心於復興西班牙傳統音樂,因此從不離開過去的音樂,其抒情性也不加掩飾地展現出樸素的民眾性與宗教性。

·馬奴耶爾·巴拉烏 (Manuel Palau 1893~1967)

同樣是生於瓦倫西亞的西班牙鋼琴演奏家、國民樂派作曲家。1914年開始其音樂活動,1917年發表歌劇作品。

其後,前往巴黎師事郭克蘭(Charles Koechlin)與拉威爾。再度返回瓦倫西亞後,即在音樂院講授音樂史、音樂美學與管弦樂指揮等。

吉他作品以「e小調東方協奏曲」(Concierto Levantino, E minor) 為始,其他有「A大調奏鳴曲」「主題與變奏」「15世紀無名詩人的吉他曲與歌」等,協奏曲的初演則由耶佩斯於1949年與阿根塔 (Ataulfo Argenta) 指揮的皇家管弦樂團在馬德裡聯手演出。(一說則由布鳩爾的愛徒庫貝多初演。)

1927年和1945年先後榮獲兩次的國民音樂獎。

相關焦點

  • 華人作曲家與古典吉他作品連載(8)黃思瑜
    委託其創作的音樂團體及演奏家包括臺灣海軍管樂團、臺灣管樂團、新竹交響樂團、日本古典吉他大師山下和仁、日本Marronier長笛合奏團、日本22世紀Club、德國阿蘭胡艾斯吉他二重奏、瑞典古典吉他演奏家Rickard Svensson、民謠歌手殷正洋、長笛演奏家林怡君、唐律長笛合奏團等。
  • 靜之華&傳家丨12月17日(周一)18:00-19:30丨「古典吉他與民謠吉他的對話」獨奏親子音樂會
    作者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arrega,1852-1909)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被稱為「近代吉他音樂之父」。♪《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被稱為古典吉他十大名曲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是泰雷加1896年的作品,在古典吉他獨奏曲中,它獨樹一幟,有「名曲中的名曲」之美譽。
  • 古典吉他名曲欣賞:泰雷加改編的作品
    接上期:古典吉他名曲欣賞:泰雷加的原創作品泰雷嘉(2)──編曲作品(Francisco Tárrega
  • 臺灣的吉他家與製作家 |《吉他音樂史》連載(30)
    1  吉他家呂昭炫 (Zhao-Xuan Lü 1929~  )吉他演奏家及作曲家。臺灣吉他音樂先驅。有臺灣吉他界拓荒者之稱的呂老師,1929年生於桃園縣龜山鄉。16歲時開始自修吉他音樂,19歲開始教授學生,並已有「殘春花」、「南國祭典」等作品誕生。
  • 11首古典吉他名曲,首首動聽
    一把吉他,一段旋律,帶給我們不僅是視聽的享受,更有助於讓我們在這浮躁的世界中尋到內心的淡定從容。 一、《愛的羅曼史》 這首吉他名曲,已經成了吉他音樂的代名詞,說它是吉他音樂中的不朽名作也不為過。
  • 古典吉他十大名曲,你都聽過嗎?
    古典吉他從演奏姿勢到手指觸弦都有嚴格要求,技巧精深,是吉他家族中藝術性最高,最具代表意義,適應面最廣,最有深度,最受藝術界肯定的一類。接下來,小編就陪大家走進古典吉他的浪漫樂曲之中,了解它們的前世今生。1、《魔笛變奏曲》與貝多芬大致同期的索爾,是將古典派高格調音樂變為吉他演奏曲目的大音樂家。
  • 作曲家泰雷加 |《泰雷加傳》選讀(5)
    編曲方面,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室內樂及交響樂等,從巴赫到同時代的優異作曲家的作品。他熱愛巨匠們所留下的名曲,常以新課題的熱情,將這些作品改寫成吉他用的作品。 ── 根據的他的意見,以不損原作的精神可以用吉他演奏的作品為限。在泰雷嘉身上,最好不要把他看成「職業的」作曲家,或以為他是「創作能力」比重較大的人。事實上他是演奏家、作曲家及教育家三樣才能集於一身的人。
  • 【吉他演奏家群英譜】---大衛·羅素(David Russell)
    )1953年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童年時隨父母移居到西屬梅諾加島(Spanish island of Menorca) ,他的父親在那裡給他上了吉他啟蒙的第一課。並與Opera Tres公司籤約,錄製了世界上唯一的《泰雷加吉他作品全集》,該專輯是公認的泰雷加作品最佳演繹。此前,羅素也曾經GHA公司錄製了兩張評價甚高的專輯《十九世紀的吉他音樂》以及《巴赫、亨德爾、史卡拉第作品》。
  • 吉他世界十大名曲是什麼??你造嗎?
    淚 (1)〈淚〉(一稱「眼淚」)這是在小品中繼續追求吉他音調色彩的泰雷加的作品裡,最能顯示泰雷加風格的一首曲,這首曲是二段休體形式,全曲只有十六小節。這首曲通過對六條弦的交替彈奏。表現出吉他多姿多彩的風格和美妙的音響。雖然歌曲名稱叫「淚」,但並不是表現悲哀的淚,而是描寫出小孩流出的天真可愛的眼淚的聲音。
  • 演奏會用古典吉他的誕生 |《吉他音樂史》連載(27)
    2  六弦吉他的製作家(續)·演奏會用古典吉他的誕生安東尼歐·託雷士 (Antonio de Torres 1817~1892)1817年 6 月18日生,1892年11月19日逝世於阿爾梅利亞(Almería)。
  • 【特別推薦】大衛-羅素演繹《墨西哥詼諧曲》(M.龐塞古典吉他)
    大衛-羅素被認為是當今最傑出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之一,紐約時報以"無與倫比的天才"來讚譽他。他以精湛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素養從全世界的古典吉他演奏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由於他的非凡天才,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於1997年初提名他成為學院的院士。
  • 通過改編或移植擴展吉他曲目,一代代大師閃耀吉壇
    作品改編最強烈的動機來自於對特定作品的傾慕之情,儘管這部作品最初並不是為吉他而作。藝術家們改編作品的另一個動機是要通過演奏這些改編作品,補充吉他曲庫,在現存公認為優秀原創作品的庫存之外,擴展吉他音樂的多樣性、演奏的可能性。
  • 《悲愴奏鳴曲》,SoloDuo吉他二重奏再度挑戰貝多芬名作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德國作曲家貝多芬作品第13號,創作於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獻贈給他的贊助人與仰慕者利赫諾夫斯基王子。音樂風格浪漫且優美。全曲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c小調,極緩板,轉輝煌的快板,宏偉的奏鳴曲式。開頭是一段相當長的充滿悲愴情緒的極緩板,後轉為快板,依舊悲愴的旋律中透露出一絲堅定。
  • 古典吉他的 巴西音樂之旅
    巴西裡約奧運會即將開幕,但提到巴西音樂,大部分人只會想到性感熱烈的桑巴和爵士情調的巴薩諾瓦(BossaNova)。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菲近日發行的專輯《多彩巴西》,試圖用古典吉他梳理20世紀巴西音樂的脈絡,告訴人們,在這個拉美面積最大的國家,除了桑巴和巴薩諾瓦,還有肖羅(Choro)這種以巴西風格來演繹歐洲舞蹈組曲的音樂形態。
  • 樂譜音頻連載-偉大的世界古典音樂作曲家們-(1-6)博凱裡尼《小步舞曲》
    義大利作曲家、大提琴家,生於義大利的盧卡,五歲就跟著低音提琴家的父親學習大提琴,十三歲左右便和父親受聘為維也納劇院管弦樂團工作。
  • 一些被音樂遊戲「耽誤」的作曲家
    一批日韓非常有才華的作曲家,通過這個遊戲將大量的經典作品帶給玩家,堪稱經典。 首先要提的是奠定整個系列基礎的作曲家Forte Escape,同時也是DJMAX的製作人。Forte Escape簡稱FE,是整個系列裡最高產的作曲家,一共為DJMAX創作了38首歌曲,大部分都集中在早期的1和2兩部作品之中。
  • 專訪青年古典吉他演奏家王雅倫丨郎園&FM中西對話音樂會演出前
    大概4、5歲時,我就特別喜歡聽爸爸彈琴,覺得他彈的曲子好聽,還會經常趁他不注意就自己拿著琴裝模作樣地比劃兩下,時不時和爸爸一起聽古典吉他的磁帶,我甚至還記得那時最愛的曲子是泰雷加的《Adelita》。小時候我學過幾年鋼琴,一直到10歲才開始正式學習吉他,12歲我到北京上學之後,自己也就逐漸的走上了這條音樂之路。能用一句話談談您對自己演奏的樂器的理解嗎?
  • 聲如夏花 · 聆聽古典吉他之燦爛永恆
    古典吉他是一種根據200多年前式樣成型的以尼龍弦(100年前為羊腸)發聲的樂器。古典吉他的構造與其他樂器(民謠吉他、電吉他等)有明顯不同,古典吉他以獨奏為主、兼顧一定量的重奏、協奏等,手指直接彈奏並結合各種特殊演奏技巧,豐富的多聲部和聲演奏能力,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音樂都能詮釋自如。
  • 羅蘭·迪恩斯的吉他音樂創作歷程和手法
    作曲家通過引用某個先前作曲家的材料、使用原作曲家創作技法或者使用於原作曲家在某種程度上相關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以此「致敬」的方式表達對過去作曲家的讚頌之情。本篇論文中,「致敬」一詞用於描述在某種程度上通過有意地去採用另外一個作曲家作品中相似的創作構架而形成的作品,通常在作品標題中會清晰的標明。
  • 【紀念迪恩斯】羅蘭·迪恩斯的吉他音樂創作歷程
    羅蘭·迪恩斯的吉他音樂創作歷程 一、「致敬」手法在創作中的使用   作曲家表現音樂並將其創作和過去的音樂作品聯繫起來的手法多種多樣。作曲家通過引用某個先前作曲家的材料、使用原作曲家創作技法或者使用於原作曲家在某種程度上相關的音樂素材進行創作,以此「致敬」的方式表達對過去作曲家的讚頌之情。本篇論文中,「致敬」一詞用於描述在某種程度上通過有意地去採用另外一個作曲家作品中相似的創作構架而形成的作品,通常在作品標題中會清晰的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