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這幾部「相關題材」的電影可以看一下

2020-12-22 松子電影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關於醫護人員英勇事跡的報導鋪天蓋地。

人們看到了他們可親可敬的一面,國難當頭,他們不顧自己的安危,主動請纓,衝上抗疫一線,關於他們的報導和紀錄片也紛紛湧出,因而,一些關於醫生和疾病的電影也進入大家的視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部相關的電影。

01《流感》

《流感》是2013年上映的一部韓國災難驚悚電影。影片講述的是威脅生命的流感病毒大爆發時期,消防員「姜智久」與女醫生「金仁海」共同抗疫的故事。疫情爆發之後,最先進入人們眼帘的便是這部和傳染病有關的電影,影片的故事和當下國內的情形產生了微妙的的對照,女醫生金仁海在壓力之下體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堅定信念,是醫生界的良心。

02《釜山行》

《釜山行》是2016年上映的韓國驚悚電影,上映一周口碑爆棚,有網友認為這代表了亞洲電影的最高水準,看完之後對國產片充滿了憤怒。《釜山行》的設定有些類似《生化危機》,也是一種病毒在城內肆虐感染,雖然這不是一部關於醫生護士的電影,但是其中感染病的情節和在疫情爆發下人性之間產生的衝突也讓人們聯想到了當下,但這次的疫情在醫生護士們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控制,遠遠沒達到恐怖片的程度,大家可以放心。

03《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是中國導演文牧野於2018年拍攝的一部電影,一部相當優秀的商業處女作,某種程度達到了藝術性和商業性較為成功的結合,被人稱讚為中國近年來最成功的商業片。電影取材自真實事件,講述了一個只為賺錢假藥販子逐漸走上了不求錢財只為救命「藥神」之路。該電影碰觸了多年來一直處於灰色地帶的假藥問題,和醫藥行業暴利壟斷的問題,醫療是個系統,不僅僅由醫生護士組成,在疾病之下,藥品就是稀缺資源,在這次疫情中,也正是因為有了「國家」作為強大的後盾,才能集中藥品和醫療物資,迅速控制疫情。

04《心臟移植醫師》

這是2014年來自波蘭的電影《心臟移植醫師》,本片講述了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波蘭著名心臟外科醫生帶領他的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成功完成波蘭國家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的故事。本片主要講述了醫生對實現手下科學目標的執著程度,以及其承受的精神壓力,和不怕失敗的勇氣。其實醫學之路就是如此,充滿失誤、坎坷和困難,但我們還是要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是嗎?

05《心理醫師》

本片是2009年由美國拍攝的《心理醫師》,這次醫生不在面臨肉體的創傷,而是要面對心靈的創傷。其實,有時心靈的創傷比肉眼可見的血淋淋的創傷還要讓人心痛,這部影片也展現了心理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大家不重視心理問題的觀點,然而,可悲的是,身為心理醫生的他卻對自己的心理問題毫無解決辦法,只能依靠大麻緩解。救人者不能自救,這是悲哀的,我們在關注醫生物質待遇的同時也要關注醫生的心理問題。

06《死亡醫生》

2010年由美國拍攝的電影《死亡醫生》名字很奇怪,明明是帶來生之希望的醫生怎麼會和死亡掛鈎呢?原來傑克醫生在醫生的職業生涯裡見過太多病人被病痛折磨的不成人形,很多病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傑克醫生出於人道主義而對一些患者推薦安樂死,他設身處地地為病人著想,只為病人少受點罪,但是傑克醫生的想法並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反而認為傑克醫生是在變相殺人。該電影觸碰的也是一個醫學敏感問題,就是是否要對病人進行安樂死,這處在人道主義和醫學的灰色邊緣,是否支持進行安樂死這一問題在國內也頗受爭議,《死亡醫生》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

醫生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他們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永遠不會消失,因為疾病永遠不會消失,他們奮戰著,為了所有人的生命,值得人尊敬。在這場病毒和生命的交戰之中,我們要相信白衣天使,相信自己,一定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相關焦點

  • 不可不看的10部金融題材電影,看這幾部,讓你領略金融的魔力
    現在都市的一切經濟活動都離不開金融,金融是對現在資源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轉換,一些掌握了金融相關規律的人可以通過一些運作手法使之大富大貴乃至影響國家發展。今天給大家介紹幾部非常經典的金融相關題材的電影。喜歡的小夥伴記得收藏哦。
  • 這幾部有關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小編一直都非常喜歡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以及電影,每次看到電視劇中的英雄們,或衝鋒陷陣搶險救災、或在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或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挺身而出、或默默奉獻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這個暑假,小編重溫了好幾部軍旅題材的電視劇,也在這裡整理了幾部,不知道你們看過幾部呢?
  • 這六部熱門的喪屍題材電影,你能堅持看完幾部?
    喪屍類題材的電影似乎永遠都不會劇荒,它似乎不像恐怖片那般令人毛骨悚然,也不像犯罪推理片那樣讓人感同身受,因為我們都知道這種生物事件似乎永遠都不會出現在我們身邊,所以才讓這類生物題材的電影變得很經典。假期宅家裡,不知看什麼片,不妨看看這幾部經典的喪屍片,看完你也就可以「畢業」了!
  • 疫情之下,會是醫療題材內容創作的春天嗎?
    疫情之下,國產醫療題材內容創作會迎來春天嗎?文|餘日青疫情當前,一部三年前的醫療劇《急診科醫生》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地翻紅了。該劇中有一個單元的劇情正是圍繞新型冠狀病毒展開,神預言了當下持續蔓延的肺炎疫情。截至目前,《急診科醫生》不僅登上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的熱劇榜,而且至少五家衛視先後排播了該劇。
  • 疫情之下 優秀影視作品在家看
    原標題:疫情之下 優秀影視作品在家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了豐富人民群眾在春節期間的文化生活,緩解疫情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焦慮情緒,近期,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集中上線,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開心看大劇。
  • 這慘澹的一月,還是有幾部可以看的院線片的。
    幾部院線熱映的影片,還都是去年上映的,而2021年,暫時還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院線片上映。當然,這可能也與原定1月8號上映的《獵狐行動》臨時撤檔有關。於是,一月可以看的影片,其實屈指可數就那麼幾部,大概這周一兩部,下周一兩部,大下周一兩部這個樣子。剩下的,就都在期待春節檔了。那麼,就一起看看,這一周,到底有哪些院線新片將要上映吧。《緝魂》1月15日應該是《獵狐行動》突然撤檔,以及片方對於影片品質的信心。
  • 這慘澹的一月,還是有幾部可以看的院線片的.
    幾部院線熱映的影片,還都是去年上映的,而2021年,暫時還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院線片上映。當然,這可能也與原定1月8號上映的《獵狐行動》臨時撤檔有關。而再加上其他幾部熱門影片或撤檔,或定不下來。再加上,大家都讓開了跑道給2月的春節檔,以及疫情的不確定性,很多大片也不太想定在1月。
  • 疫情之下,加速分化的亞洲電影
    繼「港澳臺影院生存實錄」之後,情報君將視野放至整個亞洲,重點關注日本、韓國、印度電影產業在疫情之下的生存狀況,嘗試去了解這些國家電影產業的現狀。看看當下,我們能為電影做些什麼? 在這期間,一些小型獨立影院也開展了自救活動,比如1950年開業的下高井戶Cinema,成功通過眾籌募集到三百多萬日元;京都出町座則是通過推出會員卡形式的「未來票券」籌集了六百多萬日元,這些「票券」可以被當作之後觀眾買書與電影票的提前支出;UPLINK電影院則推出了「2980日元三月無限暢看」方案,讓影迷享受世界知名導演的作品。
  • 疫情在家,沒電影看?這幾部電影讓你熱血沸騰
    以下推薦也帶些驚悚,我是一個很膽小的人,但是這幾部影片我覺得都還不錯。你可以看看。《狩獵》12個陌生人在空地上醒來。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哪裡,或者是如何到達這裡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已經被選中,為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目的——捕獵。評價:一部黑色幽默,血雨腥風,嘲諷和反套路。也在暗指網際網路並非法外之地。裡面可愛的艾瑪羅伯茨出場就爆頭,震驚!!!
  • 疫情之下電影大獎更難猜 少數族裔和女性題材成熱門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疫情之下,電影大獎更難猜作者:呂克專業榜單更加多元雖然今年因為疫情造成大量影片撤檔去年他們投資發行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今年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可謂眼光獨到,因此其自選的年度最佳影視劇榜單看上去也頗為專業。少數族裔和女性題材成熱門除了影評人協會,像《時代》《好萊塢報導者》等主流媒體也評選出2020年的十佳影片。
  • 這幾年,你記得幾部老年題材的電影
    根據民政部的相關預測數據,「十四五」期末,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老齡化加劇背景下,面臨挑戰和考驗的不止養老服務,承載重要社會功能、教育功能的電影也必然要有所作為。然而,在廣大老年人生活狀態發生巨變,面臨的問題也在悄然變化的這些年,卻鮮有叫得響的老年題材電影作品,電影幾乎缺席了老年群體的「成長」。回顧電影史,無論是世界電影還是中國電影,老年題材都是相對邊緣化的,如果用現在的評價標準——叫好又叫座的這類電影屈指可數。
  • 疫情之下:網絡電影迎來爆發,短視頻行業卻不容樂觀
    註:數據截止日期為2月23日上線的幾部新片中,《少林寺十八羅漢》展現出了爆款的潛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是由秦教授執導,李澤宇、邵星穎主演的古裝戰爭題材電影《八百標兵奔北坡》。上線8天,票房已經逼近800萬,大有成為千萬級別網絡電影的趨勢。
  • 疫情之下電影業何去何從?李安這樣說
    ,對於電影創作和技術的思考,以及疫情之下電影業該何去何從。改編小說時,我其實不太注重它的細節,我大部分改編的小說大概只看了一遍,我怕再看下去,會進入到小說情節裡面,拍不出好電影。第一個印象非常重要,什麼東西打動你,你就用電影的方式把它呈現出來。
  • 疫情之下電影業何去何從?李安這樣說
    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上,遠在大洋彼岸的李安以「雲端對話」的方式,與影迷們分享了三十年來他與電影的不解情緣,對於電影創作和技術的思考,以及疫情之下電影業該何去何從。以下是這場對話中的乾貨整理,快來一睹為快吧。
  • 重溫這幾部、農村題材經典露天電影,感覺依然好看
    上周,電影頻道播放了懷舊電影《一路順風》,一下子勾起我對老電影的回憶。趕緊網上搜來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經典電影,重溫了一部又一部。或許是打小從農村長大,我特別鍾愛農村題材的電影。尤其偏愛經典老電影。小時候,哪個村夜晚放露天電影,我都跟在人家後面,跑很遠去看。沒有座位,人又太矮小,銀幕下人頭攢動,根本看不見。
  • 我盤了一下,都等著看「二」的劇就這幾部了
    最近這幾年,我們的國產劇也越來越向國際接軌,拍劇也開始流行一季一季的拍,這樣有一個好處,如果收視實在太慘,那乾脆後邊就別拍了。如果第一季大爆,積攢出良好的口碑,再開始籌備後邊的拍攝,就很容易拉到大的投資。這幾年國產劇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有那麼幾部劇,看了一就想看二,然而卻始終等不到。我大概盤了一下,都等著看「二」的,大概就是這幾部了。
  • 這幾部跟病毒相關的電影原來另有隱喻
    藝綻君上次介紹的幾部病毒題材的電影,說的內容都與現實中的病毒疫情緊密相連,尤其是斯蒂文·索德伯格拍攝的《傳染病》,非常有現實意義,看了這部電影,相信觀眾對於病毒傳染病的可怕性有了足夠清醒的認識。今天,藝綻君再介紹五部病毒題材的電影。這幾部電影雖然寫的是與病毒有關的故事,但創作者想說的其實跟病毒關係不太,隱藏在疾病背後的故事才是最觸目人心的。
  • 疫情之下影院人氣回歸 國際電影人:相信電影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年度大作《信條》27日開始在全球各地陸續公映,這是疫情當下首部全球公映的大片。儘管首映當日票房尚待證明,但從令人驚豔的預售成績看,《信條》或將掀起疫情以來全球範圍的觀影熱潮。
  • 推薦5部人類抗擊疫情的高分電影!末世恐慌之下的人性更可怕
    當下,囧媽、唐探3、急先鋒、奪冠紛紛宣布撤檔,春節沒有電影可看,那麼,在家看什麼?這裡給大家推薦幾部比較應景的疫情電影,都是高分大片,值得警醒。史上首次以「流感病毒」為題材的電影。將韓國這塊國土狹小,格局有限本所不善的災難題材,演繹的驚心動魄,而更為難得的是在並不遜於好萊塢災難片的節奏掌控中,電影一面將人性的醜惡,用自私與冷漠,讓人驚愕的在災變中以體現,也將人性善良的光輝,以耀眼的尊崇,而另一面凌厲尖銳的政治隱喻與諷刺,透過暴動與焚屍這些大場面的營造,又將災難並不單指於疾病,更直指於政治,直擊於人心。
  • 年底上映的電影很多,但能看的就只有這幾部
    歷來春節檔票房,都是各大電影的的目標。今年更是如此,春節檔加上情人節,各種類型的電影都蓄勢待發,鋪天蓋地地宣傳,但質量相差就大了。而對於我們觀眾,最在意肯定還是有什麼電影值得看?不多說,觀影手冊送上。先說,大年初一上映的這幾部吧,類型是真豐富,都還蠻適合全家一起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