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影院人氣回歸 國際電影人:相信電影

2020-09-0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年度大作《信條》27日開始在全球各地陸續公映,這是疫情當下首部全球公映的大片。

儘管首映當日票房尚待證明,但從令人驚豔的預售成績看,《信條》或將掀起疫情以來全球範圍的觀影熱潮。

而在此之前,中國電影院線在復工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經一路綻放,在剛剛過去的七夕,甚至拿到了單日5.07億人民幣的票房,這個成績即便放在疫情之前也頗為出色。

2020年初開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現有的電影產業發展格局,歷經最困難的考驗,如今,電影院人氣回歸,然而對於大環境改變後電影未來之路的思考卻仍在進行。在此間進行中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包括李安、巖井俊二等著名導演在內的多位電影人對此表示充滿信心。

「電影院的優勢是集體感、儀式感,要發揮優勢,接受挑戰,創作出新的東西,我是相信電影院的。」近日在此間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上「隔空」教授大師課時,著名華人導演李安表示。

作為曾經推出過《夏洛特煩惱》《驢得水》等優秀喜劇國產片的開心麻花的總裁,劉洪濤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相關論壇上指出,未來的路怎麼走,無論是創作還是市場,新冠疫情讓全世界電影人都面臨巨大的挑戰。

但這位電影人表示,「觀眾對於電影的需求不會變,只要創作者能在內容、品質上做到更好,讓觀眾通過看電影,體驗到獨一無二的享受,電影就能生存下去。」

通過視頻連線參與電影節相關論壇的芬蘭著名導演雷尼·哈林表示,自己正在保加利亞拍攝新片,他對陷入困境的全球電影業頗為樂觀,「大家看我現在還在拍電影,這就說明疫情並不能阻礙電影和電影人。」

在具體操作方面,博納影業集團高級副總裁蔣德富認為,新的大環境下,務實精神和對電影的敬畏之心在新的大環境下尤為重要。

他表示,疫情之下,電影生產受到損失是事實,面臨考驗也是事實,這種情況下,務實就顯得十分重要,「一是拍攝水準要達標,二是成本要節約,要找到一個能夠兩者兼容的創作點和製作體系。」

雖然全球電影一度無法進行正常的拍攝,但全世界很多電影人依然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力摸索,積極尋求新的電影拍攝手法與模式。

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一次「隔空」論壇中,因《情書》《燕尾蝶》《你好,之華》等被中國觀眾熟知的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透露,自己在五月份通過遠程攝製、手機攝影的方式,在疫情期間完成了影片《8天就死去的怪獸的12日談》,並於七月底在日本的小型院線上映,用於支持日本電影產業復工。

巖井俊二對於電影的未來之路十分樂觀,「一定會好起來,電影對於電影觀眾而言,與從前一樣。」他透露,《你好,之華》的續篇已經在籌備中。

疫情同樣沒有影響李安創作的腳步,他在大師課上表示,現在自己有兩部作品在準備。「一部華語片和一部英語片,一個在寫劇本,另一個在構思。」

近幾年中,李安先後推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兩部高幀率的電影,在國際影壇上,先後掀起過一波技術浪潮。疫情之下,李安對於電影的新思考仍也仍在繼續,他直言,無論大環境如何,「電影人必須想到新的拍片方法,做一個革命性的改革。」(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東京電影節】疫情籠罩之下照常開幕,「相信電影之力」成為主題
    作者 | 彭鄭子巖 儘管全球依然籠罩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10月31日,第三十三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照常開幕,並且在採取了嚴格的防疫措施之後舉行了簡單的紅毯儀式與線下開幕活動。
  • 疫情之下,加速分化的亞洲電影
    不只是中國,放眼全世界,病毒蔓延的恐懼與創作源頭的枯竭,都讓電影產業加速成為荒蕪之地。繼「港澳臺影院生存實錄」之後,情報君將視野放至整個亞洲,重點關注日本、韓國、印度電影產業在疫情之下的生存狀況,嘗試去了解這些國家電影產業的現狀。看看當下,我們能為電影做些什麼?
  • 影院復工潮迎來一部特別的電影,《白雲之下》「有」什麼
    這不,昨天一部頗為特別的影片也宣布了定檔消息,《白雲之下》將於7月31日正式上映,同時從7月24日起開啟連續三天的全國點映。值得一提的是,《白雲之下》是去年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唯一一部中國影片,最終斬獲了最佳藝術貢獻獎,此外,這部影片還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的開幕影片,亦是此單元內的唯一華語作品。
  • 當疫情撞上好萊塢,電影人怎樣打造「大團圓」?
    《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系列節目《命運與共》,今日起每晚十點檔CCTV6電影頻道,不見不散。  新冠肺炎,大敵當前。全球抗「疫」,命運與共,直播連線多個國家與多國電影人守望相助,用電影的力量,讓全世界相連。  「流行性疾病不分國界和種族,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國際社會只有共同應對,才能戰而勝之。」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昨晚回歸,首批觀眾:熟悉的感覺
    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攝時隔半年後,小西天藝術影院和昔日一樣在17點開門迎客。不同的是,門口增加了一系列新步驟:測溫、掃健康碼、隔一米線排隊、電子訪客登記,成為每個人進入影院的「標準動作」。現場工作人員還給觀眾們發放了「防護包」,內有口罩、溼巾等防護用品,觀眾入場後須全程佩戴口罩。影迷們比往常到得早很多,有人17點半左右就到達現場,持票合影留念。
  • 為盲人講電影16年的心目影院線下觀影回歸啦!
    當天上午,心目影院還在北京保利國際影院天安門店舉辦了「聽見電影」觀影會,這也是疫情發生後心目影院線下觀影的首次回歸。圖為本次活動海報疫情後首次回歸線下,心目影院為百位視障觀眾講述電影觀影會現場,心目影院創始人王偉力為195名觀眾講述了電影《八佰》,觀眾除了100名視障觀眾、50名志願者,還有20名視力正常的影迷選擇用絲巾蒙住雙眼,和視障觀眾一同感受「聽」電影。
  • 疫情之下電影業何去何從?李安這樣說
    ,遠在大洋彼岸的李安以「雲端對話」的方式,與影迷們分享了三十年來他與電影的不解情緣,對於電影創作和技術的思考,以及疫情之下電影業該何去何從。、新故事,讓觀眾感覺值得走進影院」 問:此次疫情對於好萊塢乃至世界電影產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 疫情之下電影業何去何從?李安這樣說
    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上,遠在大洋彼岸的李安以「雲端對話」的方式,與影迷們分享了三十年來他與電影的不解情緣,對於電影創作和技術的思考,以及疫情之下電影業該何去何從。以下是這場對話中的乾貨整理,快來一睹為快吧。
  • 後疫情時代的發行與放映,電影正加速回歸電影院
    經過180多天的等待後,電影產業各鏈條正在重回正軌,電影正回歸大銀幕。 「在全球疫情依然肆虐的情況下,我國第一個走出了疫情陰霾,提供了很好的環境讓我們第一個迎來影院復甦。「與此同時,鄭志昊也提供韓國電影市場近期數據來進行參考。他表示,在韓國疫情並沒有結束的情況下,這個月有兩部大片上映,票房恢復達到了50-70%。
  • 影院人氣爆棚 看電影成新年俗
    記者卓佳洋通訊員邵穎玢  (年味)  新春佳節,除了走親訪友、出門旅遊、團圓聚餐,舉家一起去看場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新年俗。今年春節檔,8部新片密集上映,品質和口碑俱佳,為群眾獻上了一場文化盛宴。7天內,我縣影院人氣爆棚,全縣電影票房近500萬元,觀影人數達12萬人次。
  • 尚峰:影院應以經營「人」為核心,找準位置,回歸初心
    值得欣慰的是,在疫情考驗之下,大地堅持過來了,影院堅持過來了。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在全行業的努力下,我們度過了一個至暗時刻,迎來了春暖花開。然而尚峰認識到,在這個話題之下,我們有時候會過分把焦點放在了疫情衝擊之上,而忽略了問題一直存在。如果沒有疫情,問題是否存在?在他看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它本身就在那裡。 近幾年,影院行業經歷了高速發展,到2019年年底,全國銀幕數量已經達到了69787塊。然而隨著影院建設不斷擴張,銀幕數量在攀升,單座的產出、單銀幕的產出卻出現持續地下降。
  • 與百位電影人共同見證!14小時全景直播影院復工
    16個院線共同參與,直擊各大片場,呈現上海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新進展,全景展現中國電影復工復產的蓬勃面貌,為電影產業復甦凝心聚力。負責人激動地表示:「武漢人民的生活已逐步回歸正軌,此時影院復工孕育著新的希望,經歷過風雨考驗,武漢和中國電影的明天都會更加美好。」他也邀請各行各業的抗疫英雄走進影院,以電影的形式向他們表達敬意和感謝。
  • 10000多家影院沒有電影的日子……
    核心城區裡,臨街而開的影院比比皆是,激烈的巷戰之下,利潤率堪憂。其中,北京文化、萬達電影、華誼兄弟和捷成股份均虧損超過20億元。2月7日,中國電影發布與疫情相關的公告,公司下屬141家控股影院在春節期間全部暫停營業,具體恢復營業時間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和各地政府部門要求而定。上海電影公告稱,自1月24日起,鑑於影院停業對公司日常經營產生的影響,預計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經營業績將因此產生波動。
  • 後疫情下的電影行業,哪些趨勢「不可逆」?
    作者 | EW 媒體 習睿 夏清逸  審閱 | 顏巍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議程已經行至中程。 作為一個疫情之下的「電影節「,電影人的一些深度反思在電影節的公共場域交織。如賈璋柯導演所言,面對疫情,世界上的導演可以分為兩種,經歷過疫情的和沒有經歷過的。 對於電影行業,同樣如此。
  • 從上海國際電影節看疫情下的中國電影行業
    在疫情蔓延期間,能夠順利走到殺青一步或是能夠開機的項目少之又少,還有很多在籌備階段的項目,因為影院沒有開放、資金也就無法回籠以及主創、主演們的當期變動等各種原因被扼殺在搖籃裡。,這場以「全面奔小康,築夢新時代」為主題的電影節是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個重大國際性影視節慶活動,海內外電影行業人士通過視頻方式紛紛發來對上海國際電影節以及對電影行業在疫情下復甦發展的祝福。
  • 為盲人講電影16年的心目影院線下觀影回歸,百位視障觀眾現場「聽見...
    當天上午,心目影院還在北京保利國際影院天安門店舉辦了「聽見電影」觀影會,這也是疫情發生後心目影院線下觀影的首次回歸。  疫情後首次回歸線下,心目影院為百位視障觀眾講述電影  觀影會現場,心目影院創始人王偉力為195名觀眾講述了電影《八佰》,觀眾除了100名視障觀眾、50名志願者,還有20名視力正常的影迷選擇用絲巾蒙住雙眼,和視障觀眾一同感受「聽」電影。
  • 廣西人注意了!春節檔電影開始回歸,國慶檔要把「年」補上
    8月16日,2020年春節檔熱門影片《姜子牙》正式官宣將於10月1日上映,是首部回歸院線的原「春節檔」大片。一天之後,電影《奪冠》也緊接著宣布加入國慶檔行列,將於9月30日上映。不少網友直呼:「過年了,過年了!」隨著春節檔電影開始回歸,上半年積壓的優質電影將陸續上映,電影行業有望迎來遲到的「報復性消費」。
  • 回歸影院到底意味著什麼?《過春天》法國全面上映!
    《過春天》法國全面上映3L FILMS發行的中國電影《過春天》將於本周三起法國院線全面上映!2020年疫情席捲之際,文化產業,尤其是電影業,受到了更多挑戰。最近歇業近百日的法國影院逐漸恢復營業,觀眾終於能夠重歸大銀幕的懷抱。
  • 電影院復工、上海國際電影節回歸,終於又有好看的電影了
    大半年後,影院總算在七月中下旬恢復運營。自疫情爆發後,作為全世界舉辦的第一個國際性A級電影節,這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以「重逢」為主題,與久違的粉絲們開展了一場光與影的相逢。沒有紅毯,沒有評獎,把多餘的程序流程簡單化,這不但是防疫和控疫的需要,也最大限度突顯了電影節本身:在電影行業構建溝通交流的橋梁。據報導,這屆電影節為了疫防,每一場的售票率是30%,每一個影廳每日播映不超過4場。但,中國和國外電影的總數依然做到322部,在其中包含232部全球首映、國際性首映、亞洲地區首映和國內首映,及其在29家影院播映的1146部電影,觀眾們達147,502人次。
  • 影院復工首周告捷 中國電影市場強勢回暖
    編者按:星光點點,匯聚銀河萬裡;雪消冰釋,電影人砥礪前行。隨著7月16日國家電影局下發《關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闊別電影太久的電影從業者和觀眾,都將因電影陸續重逢。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導》、人民網文娛部為此聯合推出「加油!中國電影」系列專題報導,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中國電影的嶄新面貌,展現中國電影產業銳意改革、開拓創新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