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看到蔡師兄在豆瓣上說:「朋友從市區帶了油煎餛飩回來,好吃極了~他還談起了王家衛,我想起《花樣年華》裡有在陋巷吃餛飩的橋段。餛飩是很市井的小吃,介於主食和點心之間,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享受與詩意。」
《大明宮詞》裡,也有太平公主路邊吃野菜餛飩的橋段。
似乎對於餛飩或者說抄手這些食物而言,路邊抑或陋巷這些不體面的地方,才是最得風味。
大學食堂也是一樣,學生時代總是帶著些許狼狽的。人在滬上的時候,夏天的中午會去食堂打一份冷餛飩,價錢大概是3塊錢,個頭很大,差不多有五六隻的樣子,擠擠的排在不鏽鋼的小碟子上,最家常的鮮肉薺菜,味道似乎並不太好,皮子老厚,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餛飩是冷的,所謂冷也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尚有餘溫,夏天可以直接入口的那種溫度,吃飽了之後,穿過梧桐林蔭,可以去圖書館吹空調。
圖 阿亮學長
上海人講究夏天吃冷餛飩,冷餛飩是沒有湯的,排在盤子裡面,有些館子裡面還要加澆頭,簡單的是麻醬調味,複雜的話,比如在耳光餛飩,可以加餚肉辣肉或者炸豬排。甜膩的肉類,那樣大喇喇的橫在餛飩上面,是別樣的上海。
圖 吃吃吃才是正經事
這樣的場景,四川人怕是多半見不得的。到了夏天,有些時候反倒只想吃重慶的老麻抄手,吹彈可破的細嫩皮子,肉糜裡能咬出細細的黃姜,重口味的紅油湯湯裡面,重麻與重辣最能激發得出食慾~
圖 章佳敏Shirley
但在成都兼具主食與小吃性質的除了抄手之外,成都人更喜歡的是紅油水餃!鍾水餃也好,賀水餃也罷,都是小小的個頭,小小的碗。
論環境,最好是在經年的居民小區裡面,抵攏道拐,兜兜轉轉,一路上遇到些擺攤攤的菜販,賣滷肉的大叔,卻也並不能叫你駐足,大搖大擺的闖進小區,直面的是些尋常的人家生活,對於人類的窺視天性,是大大的滿足。
每到這時,源叔總要想到82信箱,東門昔日的廠區宿舍,竟也藏龍臥虎。82信箱水餃,幹海椒抄手,牛水餃,聲名赫赫,每一家都自備擁躉。
三家之中,論名氣,恐怕還是82信箱水餃要大些,這二年牛水餃異軍突起,在城中開了幾間分店,但是質量實在有點參差不齊,幹海椒抄手就開在82信箱水餃的隔壁子,雖然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兩家的風格真的相差的太多。
比起和老鄰居的毛筆手寫價目表,82信箱水餃家的著實有些寒酸,一張簡單的列印紙貼在牆上,水餃7元,涼麵3元,夏天不賣的銀耳羹就隨便找了張紙貼在下面遮住了。
82家的水餃聲名在外,大概就有位置難找,婆婆特別歪,味道十分正宗這三條吧,婆婆18進鍾水餃學徒,至今水餃已經包了46年,餃子一兩十個,扁扁的,吃了就知道,和老成都人記憶裡的鐘水餃味道不差分毫。一兩是不賣的,只要來吃餃子都要送一碗耙耙菜,很鮮嫩。除了紅油味,喜歡吃辣還可以選朝天椒~
現在婆婆家除了餃子以外,只要涼麵可以選了,小小的一碗,等餃子的時候剛剛好可以解決無聊。
因為前兩家的位置確實有點偏,可是牛水餃就不一樣,就在82信箱小區的門口,實在有點好找,所以源叔最早吃過的便是這一家,最近開出了幾間分店,但是水平真的不敢恭維,上次在吉祥街,他們竟然用微波爐熱三大炮,真的感覺受到了侮辱好麼!忍辱負重的嘗了一下,竟然是是用糯米粉做的,所以真的不知道網上的好評是怎麼來的。不開心。
水餃倒是還可以,外形上比較有特色,是元寶形的,口味有四種,紅油、酸辣、燉雞和紫菜藤椒。肉餡比較彈牙,但是去吉祥街店的時候,端上來的餃子全部皮子和肉餡分開的,真的無語,但是調味還是不錯,紫菜藤椒味道很足,麻麻的很喜歡。不過82信箱的總店就沒這樣的問題,餃子們都很緊實。
不過四種味道綜合比較的話,還是酸辣水餃最好吃~
至於地址,到了82信箱,還是多陪笑臉,問問鄉親們吧。
因為不好意思問路,去了三次才找到82家這種事情,倫家才不會說!
很多人喜歡幹海椒家的魷魚雞湯抄手,主要是湯頭鮮美,抄手嫩滑,其實源叔基本上是喝不來雞湯的,原因不外乎受不了上滿飄起的一層油,但是各種雞湯麵和抄手卻無一例外接受的很好,大概是經過稀釋之後,湯湯不再油膩的原因吧~
夏天還是喜歡幹拌的,下面是紅油,上面撒上一層細細的幹海椒粉粉,交映的蔥花,十分討喜,煮的恰到好處,抄手的皮皮儘管薄,卻仍然保留了少許的咬勁,拌料調製的也十分不錯。
這裡的餃子比起隔壁子就差了不止一點了,主要的問題就是皮子太薄,煮的有點點過,拌料主要以鹹口為主,甜味不太突出
最後一個彩蛋,就是老闆自己拌的蘿蔔乾,十分推薦
⎟圖、文:源復山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又多了個胃大的吃貨置頂了我們,好幸福~~~(づ ̄ 3 ̄)づ
電話:18380219616
微信:18380219616
投稿:278600737@qq.com bigcheng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