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油條顏色金黃或棕黃,表面酥脆裡面柔軟,有典型的油炸食品風味,是一種深受大家喜愛的油炸食品,可以說是百吃不厭。
油條表面酥脆,內部軟和,體積膨大,斷面可以看見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孔洞。油條要獲得這樣的組織,主要是利用化學膨鬆劑在油炸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體來實現的,也有添加雞蛋、老面或者酵母粉的方法。那麼,在製作過程中,為什麼油條要冷藏醒發?
油條為什麼能夠膨大?
油條膨大,主要是化學膨鬆劑在油炸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體,使油條體積增加,這些氣體被麵筋網絡包裹起來,隨著溫度上升,麵筋蛋白質變性凝固,澱粉糊化並和凝固的麵筋網絡黏在一起,成為有一定強度、彈性和韌性的油條骨架固定下來。因此,製作油條的麵粉中麵筋蛋白質要足夠,即宜選擇中筋麵粉或高筋麵粉。
另一方面,油條麵團比包子麵團還軟,甚至可以軟到呈稠厚的麵糊狀,因此,麵團中水分含量較多,這些水分中大部分是游離水,又叫自由水,就是沒有被麵筋蛋白質和澱粉吸收的水分。
在油炸過程中,當溫度上升到100℃時,自由水受熱變成水蒸氣膨脹,使油條體積有一定程度增加。因此,想要做出更加膨大的油條,製作油條的麵團宜軟不宜硬,意思是說和面時要儘量多加水。
為什麼油條要冷藏醒發?
從上面油條膨大的原因來看,似乎和冷藏醒發沒有什麼關聯,甚至有人認為做出既大又好吃好看的油條根本就不需要冷藏醒發,真是這樣嗎?接著往下閱讀有答案。
1、添加化學膨鬆劑的油條
一般情況下,油條是添加化學膨鬆劑,如食用小蘇打、臭粉(食用碳酸氫銨)、泡打粉、明礬等。這些膨鬆劑在有水的情況下,會緩慢的產生氣體,溫度越高,產生氣體的速度就越快。由於油條麵團中水分較多,為了降低產生氣體的速度,以減少氣體損失,常常把和好的油條麵團包裝好放入冰箱冷藏醒發。
經過冷藏醒發的油條麵團,麵團溫度較低,在油炸過程中,開始表面溫度高,內部溫度比沒有冷藏醒發的麵團溫度低,會使麵團內部持續產生氣體的時間更長,油條體積更大,表面也變得更酥脆。
可能有人會說,在油炸過程中,油條表面受熱變成硬殼了,裡面再怎麼產生氣體油條也不會膨脹很大,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油炸溫度不宜過高,油條生坯不能太小太薄(即要有一定厚度和寬度),同時,應把兩塊油條生坯重疊在一起(在連接處的麵團不會很快變硬),這樣做,就可以讓油條表面酥脆內部柔軟,體積大並且好看。
因此,如果油條麵團不冷藏醒發,油炸溫度又高,油條生坯又比較薄,並且沒有把兩塊重疊在一起,那麼,炸出來的油條體積小,口感硬,還可能咬不動。
2、添加老面或酵母粉的油條
在油條配方中有老面或酵母粉,和好的麵團宜放冰箱冷藏醒發,一方面原因在上面已經說了,另外的原因如下:
油條麵團中水分含量高,老面或者酵母粉中的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快,如果麵團溫度也較高,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更快,這樣一來,油條麵團很容易發過頭,甚至使麵團中會有酸味。把油條麵團放入冰箱冷藏醒發,可使酵母菌生長繁殖速度很慢,避免麵團中產生酸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油炸過程中,麵團內部溫度上升會慢些,在油炸開始階段,油條生坯中的酵母菌不會很快被殺死,因此,可以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油條體積更大。
結語
油條麵團冷藏醒發,是為了降低在油炸之前麵團中的氣體損失,可使油條更膨大;還可使麵團中產生氣體時間更長,使油條表面更酥脆,裡面軟並且體積大;可防止添加老面或酵母粉的油條發酸,並且體積更大。
油條麵團不冷藏醒發,做出來的油條體積小,口感硬,還可能咬不動,用老面或酵母粉的油條可能會有酸味;要想做出既大又好吃好看的油條,建議用中筋麵粉或高筋麵粉,儘量多加水和面,並且要冷藏醒發,油條生坯大小合適並且要兩塊重疊,油炸溫度也不能太高。
我是60後食品人,專注食品科技,喜歡爬山。歡迎大家參與討論留言,如果喜歡請關注,轉發,收藏,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