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歲月催人老,生命不過百年。再大的權貴最後也成為歷史的一抔土,縱觀清末留下的照片,慈禧的全身照後人沒少諷刺,貧苦百姓的生活場景尤令人唏噓。一百年,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尤其是晚清的那段屈辱,印刻在每一個人的心坎上!那些留存的照片不是刻意為之,卻給我們留下了最真實的場景。搜羅一組清末老照片,閒暇之餘一起來看看吧!
清末南方一處普通百姓的家庭照,住的是茅草房,估計是傳教士所拍,幾個兒子還未找媳婦,這樣的家庭條件怕是有難度吧!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全家福是非常嚮往的。可在當時的影像中,只有那些達官顯貴才去拍全家照,妻妾成群,兒孫滿堂,而窮人是照不起相的。即便「養老防老」,可實際上兒子越多,越貧。
窮人衣不蔽體,飢不擇食;富人卻錦衣玉食,吃喝玩樂。幾位富家子弟聚在一起,高談闊論,有兩位還在煙榻上吐雲吐霧。他們都是八旗後裔,有錢沒錢都講究一下。朝廷給他們俸祿,吃著國糧,原本驍勇善戰的八旗已經成為坐吃山空的紈絝子弟,這一特殊群體最終淪為歷史的笑柄。
光著膀子給顧客理髮的少年,雖然一臉青澀,可年紀輕輕就已經是熟練的剃頭師傅。清朝因為「剃髮易服」,開始出現一個全新的行業,這就是剃頭匠。在街頭巷尾,擺好架子火罐,顧客自然眷顧。先熱敷,然後動刀修面,接著採耳,捶背,理髮,編辮,整個就是一條龍服務。相比如今,理髮匠很多手藝都細分了。
坐在稻田裡的老漢,抽著旱菸,煙鍋子太有範了。那時候賦稅徭役不堪其負,吃飯都是第一問題。家裡有田,心中就安心。雖然更多時候也是靠天吃飯,畢竟還有畝水田。這位老漢一肚子贅肉,一點都不慌!
吃米飯的小哥,一碗米飯就高興壞了,對著鏡頭就是喜滋滋。在窮苦百姓的眼裡,能解決一日三餐就很不錯了。很多人一遇災年,就為生計發愁,沒得辦法就外出乞討度日。
跪在鐵鏈上暴曬的犯人,這一幕很令人驚懼。手腳捆綁,在烈日下幾個鐘頭都堅持不下來。身後犯人一臉絕望,生無可戀。遠處早有人虛脫而亡。
街頭寫文書的老秀才,那時候文盲太多了,常常目不識丁,只能找人代寫婚約,訴狀,家書。一個村莊都沒幾個識文弄墨的,秀才就非常受人尊敬。功名利祿未圓滿,安身立命還是可以的!
慈禧太后和幾位外國公使夫人,只見她珠光寶氣,氣勢十足。外國公使夫人雖然身高馬大,在其面前也是黯然失色。慈禧太后晚年也是「拍照狂」,而且拍的都是正面全身照,以顯示自己的特立獨行。
清朝的習俗很有意思,男子都是「陰陽頭」,女子都是「三寸金蓮」。圖中的女子就是一位地主的小老婆,正在做女紅,一雙精緻的小腳格外顯眼。1905年,慈禧頒布諭旨:「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縉紳之家,務當婉切勸導,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可因為纏足意識根深蒂固,很多人充耳不聞,直到民國成立後,不纏足運動才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901年的李鴻章,一臉病態,幾乎不能站立。78歲的他已經病入膏肓,李鴻章拖著病體去日本籤訂的《辛丑條約》,回國後就一病不起。這位大清的「裱糊匠」可以說是為大清殫精竭慮,大清國有大事,必定會有李鴻章的身影。當這位大清國最後的頂梁柱病逝,慈禧聞之也是痛哭流涕,「大局不定,突發事件還多,沒人再分擔了」!
文/鴻鵠志在蒼宇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編輯處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