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2021-02-19 凱叔講故事


孩子一句「不喜歡」,可以甩掉不努力、不作為、不堅持。然後呢?

作者 | 憑闌

來源 | 每日優教 (ID:meiri_youjiao)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周末,朋友來家裡做客,趕巧遇上兒子練琴。

坐在鋼琴前的兒子一臉不情願,一首簡短的曲子還未彈完,就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練習。

這是他慣用的伎倆,當然我不會吃這一套。

兒子雖然又哭又鬧,但在我的堅持和擁抱安撫下,最終還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淚練習當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對我說了開頭這一句話,建議我別逼孩子,應該選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做,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我想說的是,這種雞湯並不適合成年人,更不適合孩子。

喜歡是本能,喜新厭舊也是本能

讓孩子練習鋼琴並不是我的意願,而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有天路過琴房,看見裡面擺放的黑白鋼琴,孩子駐足望了好久,然後拉著我的手說喜歡,想學鋼琴。

我當時只當是孩子一時玩笑話,並沒有留意。

隨後的時間裡,看見孩子模仿電視上鋼琴演奏家彈琴的模樣,我決定幫他實現他口中的「喜歡」

從一開始的認真、熱情,到兩個星期後的抗拒,孩子對鋼琴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興趣。

所以才會出現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媽媽,我發現我不喜歡鋼琴了,我更喜歡小提琴。」

面對孩子不斷變換的喜歡,我是否應該選擇妥協?

不!

我深刻地知道,即使我現在安排孩子學小提琴,放棄鋼琴,指不定什麼時候,孩子還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小提琴,更喜歡某某。」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同時,喜新厭舊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說喜歡這個玩具,明天看見別人手裡的玩具,發現自己好像更喜歡別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的「喜歡」,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長,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麼人人都可能是失敗者。

為人父母,不應是縱容孩子的本能,而是應該想著如何將本能變成孩子的技能。

弱者只談喜歡,強者都談堅持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某個行業,某個領域,甚至為人處世上的「強者」。

 

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弱肉強食的社會裡,更多時候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強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殘酷的現實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名強者。

而強者最大的品質就是:堅持。

強者不會因為一句不喜歡,就否認掉自己的努力,就不作為。

好比如你去隨機採訪一名學生,詢問他喜不喜歡上學,相信大多數孩子的真心話都是「不喜歡」。

既然不喜歡,為何還要繼續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卻很明白:不喜歡,但是必須堅持,因為讀書是自己當下所能選擇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麼多學霸的成功,大部分不僅是喜歡學習,而是堅持學習。

周杰倫曾透露,正是因為媽媽葉惠美「逼迫」自己從小堅持練習鋼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強者講的是堅持不懈,而不是喜歡與不喜歡。

要想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喜歡」。

最大的遺憾不是「我不行

而是「我本可以

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道:

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剛好,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就佔據其中兩項,快樂教育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孩子還小,應該讓他開心快樂地成長。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點,無論好與壞,父母都理所應當地將其歸為天性,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

「孩子嘛,就應該快樂地成長!」

為人父母,誰不想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我們不否認快樂教育和釋放孩子天性,的確讓一些孩子充分發掘出自己的天賦,並且在興趣的驅使下,快樂地堅持下去,這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是,當我們的孩子,還分不清「喜歡」和「喜新厭舊」,不懂得「半途而廢」和「堅持到底」會帶來的巨大差距,我們是否要一味縱容他的性子,讓他按自己喜歡的來呢?

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吃苦,喜歡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

如果一味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沒有哪一個孩子會主動選擇學習、吃苦、堅持,大部分孩子只想要舒舒服服。

一旦父母「縱容」孩子的想法,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當年一時爽,餘生幾多殤。

不要等別人的喜歡變成了堅持,本能變成了技能,再來後悔:我本可以。

不要等面臨人生窘境的時候,才回過頭來抱怨人生,埋怨父母當時對自己放養,不管不顧。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因為身無一技之長,曾埋怨媽媽不給自己報興趣班: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教育我。」

劉星所提出的「悖論」恰恰反映了「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成長」教育方式的不足之處。

片面地釋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長的行為,無異於在斷孩子將來的後路。

如果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的孩子,將來身無技能護體,就會寸步難行。

有遠見的父母

都捨得讓孩子吃點「苦

孩子小,本身認知能力不足,無法判斷事情的好壞,是否對自己的將來有害。

這時候,父母就必須起到引導作用,推孩子一把,先苦後甜,讓孩子的未來更有保障。

都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心狠。

適當地「逼迫」孩子學習,而不是縱容孩子用他現階段喜歡的、舒服的方式成長,其實是對孩子將來的負責。

教育本身,其實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歡的方式成長,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總有一天會以悲劇收場。

有遠見的父母,確實都有點狠心。

「逼迫」孩子堅持去做一件事情,強迫孩子去學習他現階段不喜歡的技能。

但技多不壓身的道理,誰都清楚,只是有些人選擇忽視,覺得孩子喜歡更為重要,到頭來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反倒埋怨起父母。

而有些父母選擇實踐,往往在孩子搖擺不定的時間裡,就已經幫助孩子學會了堅持,掌握了技能。

如果要想毀掉孩子的未來,就大膽地讓孩子只用他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如果真為孩子好,父母就要有一點心狠,適當地「逼」孩子一把。

在他想要放棄時,幫助他學會堅持,

在他喜新厭舊時,教他不要半途而廢,

這才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任。

- End -

作者:本文經「每日優教」(微信號:meiri_youjiao)授權轉載。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心理、懂孩子的人,讓您的孩子健康成長,奠定幸福人生。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公眾號又改版了,怕你們找不到凱叔

建議大家將「凱叔講故事」設為星標

(安卓用戶可設置為「置頂」)

↓↓↓

↓↓↓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還記得《家有兒女》中的這一幕嗎?劉星怪媽媽不逼他,如果當初逼他一把,他也許就能成為一個才藝雙全的小明星。「我小時候不愛學,那是我不懂事,難道連您也不懂事嗎?」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懂事」,都不願意逼迫孩子,一句「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他了」解決所有麻煩。
  • 吳鎮宇兒子自曝社交焦慮:孩子內向不是病態,別再逼他外向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然而,在不久前,費曼卻忽然發了一段正兒八經的視頻,自曝自己有舞臺恐懼和社交焦慮,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體諒他,不要喊話他表演才藝。
  • 這一生,別高估錢,也別低估錢
    02 這一生,千萬別高估錢 可是即便錢很重要,我們也不能高估錢,畢竟有些事情並不是錢能夠做成的。 有些事情,也許錢可以,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錢都可以。
  •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 家長別矯情!孩子從小就知道7句話,難怪會成為一個三觀正的孩子
    這孩子三觀真的很正,我對著她點了點頭,她爸爸說「妞妞,別著急,爸爸今天不是很忙,可能這幾個同學的家長有急事,下次就不這樣做了。」想要孩子三觀正,首先父母的三觀正。很多人可能都聽過一個詞語,就是三觀正,那麼如何讓孩子從小就做一個三觀正的孩子呢?我們可以給孩子灌輸這幾句話。
  • 當孩子被人欺負,父母別再說「沒關係」,記得教會孩子說這句話
    但是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句話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一、讓孩子懦弱膽小。當孩子每次被欺負時,父母如果都安慰他說「沒關係」,會讓孩子認為別人欺負了自己,自己也沒啥辦法,只能忍氣吞聲,可能會導致他的性格膽小懦弱。二、讓孩子討好迎合。有的孩子本來非常生氣,或者有其他的辦法,但父母說了沒關係,反而強行壓抑住其他的念頭。
  • 致父母:別讓孩子的情緒,毀了他的一生
    夏東海是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爸爸,十幾年後再回看夏東海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對3個孩子的陪伴、尊重與關愛。劉星考試成績多門不及格,媽媽一頓數落,夏東海話鋒一轉:「其實劉星有個特大的優點,你們看操行評語一欄的同學評議那兒,他得的就是優秀。」
  •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在家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父親的價值觀、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調查發現由父親親自教導帶大的寶寶其智商相對比較高,以後走向社會更容易擔負責任,也更容易成功,但是相對如果父親的教育不恰當卻是會毀了孩子,對孩子的一生都將造成影響。
  • 不想孩子走彎路?別再泛泛而談了,這三句話才是娃受用一生的忠告
    但父母用自己所謂的「過來人經驗」指導孩子的人生,也會讓孩子陷入成長的誤區,每個人的人生路線都是不可複製的,更何況時代變化,父母老一套的經驗如今看來很可能已經走不通了。專家建議:有遠見的父母,應該讓孩子記住這三句話,才能不走彎路受用一生。
  • 孩子說一句頂十句嘴怎麼辦?家長別不當回事,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孩子說一句頂十句嘴怎麼辦?家長別不當回事,這樣只會害了孩子當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雖說是男女平等,可男人身上卻肩負了太多的重任,為了家庭,他們只能在外任勞任怨,甚至因此在外受了一肚子的氣。可到了家中,熊孩子也讓人安不下心來,說他一句還會反頂回來十句。
  • 別再向孩子「哭窮」了!你的一舉一動,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
    別再向孩子「哭窮」了!你的一舉一動,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影響快要過年了,陽春花的家裡要置辦年貨了,父親帶著她跑到集市上去。在集市上路過一家門店的時候,她在一家櫥窗裡看見了一套十分好看的紅色冬裝裙子。上面繡有漂亮的向日葵花,黃燦燦的,裙擺和袖口都有白色的蕾絲邊點綴,這件裙子在陽春花的眼中簡直就跟公主裙一樣美麗。
  • 「媽媽,別吼,我害怕」:你的這句話,正在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可是專注力的問題,不是靠吼、靠逼,就能完美解決的,你越是氣得牙痒痒,越是怒罵吼叫,效果往往就會適得其反。為什麼不嘗試下更好、更輕鬆、更有效的法子,帶著寶貝一起開開心心、痛痛快快地邁過這道坎呢! 比如我今天選的這兩套遊戲書。
  • 別害孩子了好不好
    每天作業,老師布置在群裡,他母親遠程追著督促,我只幫他拍拍視頻打打卡。我對這種形式主義,深惡痛絕,因此,基本不聽他讀的是什麼。今天不知咋的,稍微認真了一點,就到了一句讓氣人的。夫唱婦隨。啥?他說,夫唱婦隨。我怒,這是你的作業?他說是啊,國學作業。我拿過他手機一看,原來是什麼第六課——樂殊貴賤。仔細瞧了瞧,還不止夫唱婦隨一句無恥。
  • 除了「喪葬禮」別帶孩子,這4種地方也別讓孩子去,可不是迷信
    一般很小的孩子時時刻刻都和大人們一起,可以說走到哪裡,帶到哪裡。不過一般遇到有喪事的時候,家裡人都是不建議帶著孩子去的。一方面孩子比較的調皮嬉鬧,不適合葬禮這種嚴肅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葬禮上哭的人比較的多,一些小孩子就會感到害怕,一個不注意就會被嚇著。所以說能不帶小孩就儘量不帶吧。
  • 孩子犯錯不承認,家長別逼著認錯,常說這三句話孩子主動認錯
    昊昊看到有人來了,於是搶先一步把腿跨在了車上,另外一個小朋友卻不幹了。一把就將昊昊推開,我看到小朋友要打自己,於是伸手就在小朋友的臉上抓了一下。小朋友抓的嗷嗷直哭。這時,兩位家長也來到了孩子身邊,看到兒子抓了別的小朋友的臉,於是小李就讓兒子道歉,可是兒子卻說是他先推的我。小李和兒子說,「推你,你也不能抓別人的臉。」
  • 春節千萬別逼孩子做這件事!
    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見了長輩一串吉祥話脫口而出,反觀自己孩子,總是扭扭捏捏,連簡單的打招呼都不肯。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逢年過節讓孩子表演個節目助助興,是太正常不過的一件事了。如果孩子不從,就會「恐嚇」孩子:「你要是不叫人,就別跟媽媽回家了」,甚至有人會恨鐵不成鋼:「你這孩子太沒出息了,對以後不好,得鍛鍊鍛鍊!」
  • 慣子如殺子,別讓你的嬌生慣養害了孩子!
    嚴師出高徒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懂,那麼作為一個家長,孩子最親密的人,最大的依靠。更應該是嚴格的!小編作為一個90後,在十八九歲就明白了下一代人的競爭該是多麼激烈。有些孩子在八九十,就精通舞蹈/鋼琴/英語等等,非常的優秀。再回想我們八九歲在做什麼?可能還在玩過家家。
  • 孩子常說這2句話,可能是病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有人說童言無忌,孩子說話往往會說的是真心話。也有人說,孩子的話不能當真,不可全信。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孩子經常說某些話,你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的身體在示警,別大意耽誤了,讓孩子受罪。
  • 別嫌孩子煩.孩子一旦安靜,就壞了
    女人看到她把流浪漢的帽子撿起來,把紙袋塞她手裡說:「你是個好女孩,他非常靦腆,不怎麼敢跟人說話。他才來這裡不久,他可能在找什麼人。你幫我把這餡餅給他吧。」她蹲在流浪漢身邊,流浪漢微笑著看著她。流浪漢的眼睛明亮、溫暖、閃閃發光。她把自己的零花錢放進了流浪漢的帽子裡,把紙袋遞給他。
  • 春季孩子常說這4句話,說明個頭要「竄高」,父母千萬別錯過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一雙大長腿,在身高上「高人一等」,先天的因素無法改變,別灰心,通過後天的補足仍然能夠讓孩子再長一長。春季是孩子的猛長期,一年中3~5月是孩子身高生長最快的階段,可達到秋季的2~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