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根本不是愛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一生

2021-01-12 木蓮媽媽

老人帶娃的現象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很普遍了,即使老人不帶孩子但是在隔代親的教育上,往往有些話都會傷害到孩子,而老人們卻不自知。一起看看隔代親經常對孩子們說的三句話吧~

隔代教育經常聽到的三句話,你家有說嗎

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這句話經常被老人們用來逗孩子,比如臨時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家或是姥姥姥爺家一陣,當孩子問爸爸媽媽去哪了的時候,老一輩的就常常調侃,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給你扔這了。

很多長輩也是經常用這句話來嚇唬孩子,當孩子大哭大鬧老一輩的勸不動時,就會拿這句話說,你再哭就不讓你爸媽接你了,很多孩子都會被嚇到。

老人們不太清楚這句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孩子會真的認為自己被遺棄了,同時也給孩子增添了壓力,慢慢的性格也會變得孤僻膽小。

老人們不要總是和孩子看留守兒的玩笑,這樣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老人們的一句「爸爸媽媽不要你了」對於孩子單純幼小的心靈,無疑是巨大的傷害。

②你爸還不如你呢/你媽就是不行

當老人們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拿孩子和父母去做對比,有的時候老人們為了鼓勵孩子經常會詆毀自己的兒女,總是給孩子造成一種我爸還不如我呢,我比我媽小時候強多了的觀念。

孩子對於父母往往都是崇拜和敬佩的,並且父母都是孩子的學習模仿對象,老人們對於父母的這種批判會讓家長失去權威性。

爺爺奶奶對於孩子的教育存在這種誤區,雖然目的是讓孩子有自信心,但是不要拿孩子的父母去做對比,在對孩子的教育讚揚上也要注意火候,不要誇大其詞。

而還有一些長輩們常常會把家庭裡的一些內部矛盾帶給孩子,說一些很有情緒的話,把自己對女婿或是兒媳婦的看法轉成壞話說給孩子。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都是最優秀的,而老人們對任意一方的詆毀都會造成孩子心理健康成長。

老人們常常把自己的是非觀強加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聽到父母的不斷「謠言」也會信以為真。

很多時候老人們不經意的一句牢騷話,在孩子耳中卻很刺耳,長期以往孩子對於自己的父母也會出現有色眼鏡,不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

③沒事,有爺爺呢,我和你爸說

這句話在現今的家庭中,也是常常能聽見,老人們對於孫輩都是非常庇護,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們就會突然跳出來給孩子當擋箭牌。

要不就是告訴孩子沒關係,你爸絕對不會說你,有我在誰也不能說你,這種溺愛式的保護會讓孩子難以成長。

長時間下來,孩子不但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倒會養成有什麼事就讓老人們來背鍋保護,也讓孩子的父母沒有威嚴性。

孩子對於父母的話也不會聽進去。這樣也容易養出專橫跋扈的孩子,家人無原則的包容只會教出一個無理取鬧的小霸王。

【木蓮媽媽寄語】

這三句話往往在現今的隔代親家庭中頻頻出現,老人們疼愛孩子完全沒有錯,但是孩子的教育還是應該和孩子的父母站在一起。

家庭教育不要出現矛盾,共同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老人們也應該學會放手,不要對孩子說這些不利於孩子發展的話。千萬不要好心辦了壞事,明明是愛孩子最後卻害了孩子。

【今日話題】

你認為上面三句話哪種最常聽到?

相關焦點

  • 隔代親沒有讓孩子親近老人,為何會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有求必應,寵得沒有邊界的後果,小李從不曾長大,30歲還依賴父母,結婚生子後,孩子從來不管,孩子生病發燒,他沒當回事,繼續玩遊戲。想買什麼都伸手跟父母要。結婚後,父母還要養他一家三口。孩子的教育問題更是父母的事。最近還拿了父母辛苦存的十幾萬買了車,原本父母想再存點買了房的。
  • 請不要幹擾我教育孩子!不要讓「隔代幹擾」成為婆媳最大的矛盾
    一位媽媽和奶奶帶著兩個孩子在遊樂場玩,小孩兒生三歲左右的樣子很乖巧,而小男孩兒四五歲的樣子,卻真的是遊樂場裡的一「禍害」。因為這個男孩兒的存在,我是真心怕欺負到我家娃,於是我真的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遊樂場內。小男孩兒在遊樂場似乎很無聊,跑到一個小朋友旁邊把別人積木推倒了,奶奶趕忙跑過去:「不可以推別人的玩具。」
  • 經常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學會這幾招孩子立馬變乖
    因為孩子總會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行為,亂扔東西、亂發脾氣、不聽話、甚至打人……在小區樓下和媽媽們聊天時就經常會聽到「昨天晚上孩子看電視不睡覺,讓他刷牙還不刷,我真是沒忍住,非常生氣就吼了他。但是吼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就又非常後悔,唉,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是啊,我們也想不吼不叫教育好孩子,奈何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惹你生氣。
  • 開福區三角塘社區開設隔代教育「樂齡學堂」 探究最佳帶娃模式
    圖片由 通訊員 提供)       星辰在線10月16日訊(通訊員 李紅姣)10月15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隔代家庭教育三角塘社區學校迎來了第二場宣講活動,開福區關工委率開福區隔代家庭教育「講師天團」成員總動員,與社區60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我小時候不愛學,那是我不懂事,難道連您也不懂事嗎?」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懂事」,都不願意逼迫孩子,一句「孩子不喜歡就不要逼他了」解決所有麻煩。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弱肉強食的社會裡,更多時候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強者生存。要想孩子不被現實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名強者。而強者最大的品質就是遇事堅持。看著孩子,氣鼓鼓的樣子,我在心裡告訴他:孩子,今天逼你學習你不願意,但我更不願意看到你在將來後悔。
  • 別讓隔代教養演變為家庭戰爭
    別讓隔代教養演變為家庭戰爭一、什麼是隔代教養?  狹義的隔代教養指的是祖父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中間世代的父母或是因為離婚、死亡、遺棄等原因而完全沒有撫養孩子。此種隔代教養經常可能衍生許多問題,也易陷入經濟弱勢的窘境,因為爺爺奶奶已年邁、沒有工作能力,卻又還要照顧孩子。若是長輩年紀太大,在教養孩子上也會心有餘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閡也會加劇。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侄兒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槍不能對著人打……」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媽媽出門買菜,侄兒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投奔到同住一個小區的我家來了。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心裡想,如果我是小孩,估計也想立馬逃離。侄兒會生氣,表面上是在小夥伴面前被媽媽耳提面命,丟了面子,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媽媽的那些「友情提醒」,是一種責備。在
  •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做父母的要重視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就愛把"3句話"掛嘴邊1、走開相信很多家長在發脾氣的時候都喜歡說上一句"走開",有時候沒有顧及到孩子在眼前,也會不經意地說出這句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這句話。但是孩子不知道這句話是非常不禮貌的話,只管學著父母的樣子發脾氣。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說這樣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認為他說這句話的行為是被允許的,那麼他就會放心大膽地使用。
  •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別讓這句話害了孩子一生
    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的「喜歡」,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長,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呢?要想孩子不被殘酷的現實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名強者。而強者最大的品質就是:堅持。強者不會因為一句不喜歡,就否認掉自己的努力,就不作為。好比如你去隨機採訪一名學生,詢問他喜不喜歡上學,相信大多數孩子的真心話都是「不喜歡」。既然不喜歡,為何還要繼續呢?
  • 還來得及,修復孩子心靈創傷的6句話,彌補教育和陪伴的缺失
    我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生活中聽到某一句話會突然引起情緒爆發,或者是情緒低落、甚至是自我否定,其實這種經歷很可能跟我們童年的時候受到的傷害有很大的關係。由於教育和陪伴的缺失,每個人的童年都或多或少受到過一些傷害,即使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還是會再無意間傷害到自己的孩子。
  •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他爸!
    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尤其是孩子他爸。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心裡在想什麼? | 共同體
    在知乎熱榜「孩子最討厭聽到的5句話」中,這句赫然在列。為什麼孩子對這句話,會特別反感呢?規則老早就已經跟你說得清清楚楚了,你還是屢教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那這就是你的錯、你的責任,不是我的。如果你不能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那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我
  • 孩子哭鬧任性不聽話,愚蠢的家長打罵孩子,聰明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孩子不聽話時常發生,家長們不要用打罵來治他們的任性哭鬧。以下這3句話,比打罵孩子更有用。「我理解你的難處,你想哭就哭吧。」在《最強大腦》裡,有這麼一位父親的話深深影響了很多家長「孩子委屈了就哭很正常」,他就是李雲玲的父親。哭是不開心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孩子傷心難過的時候,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 家庭的未來在於孩子,孩子的未來在於教育
    自己在教育領域了解越多,學習越多,越發地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也看到了做好教育的繁瑣,無論是哪個階段,都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我家的孩子還沒有出生,我都感覺我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學習,去提升。對絕大多數家長來說,很多會因為麻煩,轉而選擇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
  • 寧靜式教育:每個媽媽都該懂得,陪孩子走完這一生的並不是你
    01、不幹涉孩子的感情:明白自己不是陪孩子走到人生最後的那個女人看過一個寧靜的綜藝節目,主持人問道:「靜姐您兒子現在也到可以戀愛的年紀了,您對未來兒媳有沒有什麼意見啊?或者是有合適的人選?」張季媽媽的哭泣,也是在懺悔,她一直以為給張季的是最好的愛,以為可以保護他一輩子。可是她忘了,原來長大後的張季,需要在很多的她無法看見的地方生活,這樣,她根本無法時時刻刻保護著他,以至於釀成最後無法承受卻又不得不承受的大錯。
  • 《銀河補習班》揭露教育孩子的真相:父母的教育,藏著孩子的未來
    其實,馬浩文所說的補習班,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補習班。而是馬浩文自己給孩子「補課」,並不是拿起書本給還自己刷題,而是用實際行動教還自己一些道理。才讓孩子對自己重拾信心,進而變得更加優秀。總結馬浩文的育兒觀,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成功一定少不了父母在背後的默默付出。但是,並不會家長的所有做法對孩子來說都是對的。
  • 孩子很不聽話,婆婆又護著,寶媽連捅自己七刀:這是有多絕望啊?
    有男網友在新聞下留言:生活殘酷又冰冷,多數爸爸都很忙,要養家要賺錢,根本無法像全職媽媽一樣,照顧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無法真正地做到,回家後努力去調和家庭矛盾,請體諒下當爸爸的男人吧!我們也很累!還有網友說:婆婆不該插手,教育孩子的事,就該交給孩子的親生爸媽。老人一插手,事就多。
  • 「媽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在想什麼?
    孩子和小夥伴追趕打鬧,卻聽到:「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在家裡不要跑著打鬧……」那天傍晚,等小夥伴們離開後,趁著家長出門買菜,孩子就收拾起自己的小書包「離家出走」了往往這種友情提醒,孩子看來可能是一種責備。在知乎熱榜「孩子最討厭聽到的5句話」中,這句赫然在列。為什麼孩子對這句話,會特別反感呢?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你到底是在「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紀錄片選取了鏡子的題材,將孩子與家長作為鏡子的兩面。並非以教導家長如何教育孩子為目的,紀錄片的推出是為了警醒當代家長對教育事業的鬆懈,讓家長們重新審視自身問題。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父母一生中的必修課。不僅是孩子需要得到教導,對於家長來說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 孩子剛入園,家長不用送禮多說這三句話,老師自然懂孩子多受關注
    並不是,絕大多數只是希望通過送禮,以求自己的孩子多受到老師照顧和關心。送禮之風的興起,不僅是師德的敗壞,也是家長立場的不堅定。收禮的老師很傻,因為為了眼前的利益斷送自己的前程,留給家長把柄,今後根本無法再正常開展教學和家園溝通工作。其次家長也很傻,你以為大家都送了,不送孩子就被冷落。那你知道別人送的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