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蒙福,成為祝福

2021-01-19 研編室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2-3)

 

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嗎?我們的信仰可以與世界相連,帶給世界祝福嗎?


正值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電視、網絡、各種媒體相關新聞滿天飛,抗疫英勇事跡層出不窮,不只成為了家人、親友各種場合的熱門話題,惶恐、緊張、無助、窒息的氛圍也像病毒一樣無聲無息地傳播。或許你突然發現:若要安居樂業、敬虔度日、甚至生命氣息、動作存留,都無法自絕於這個已經是地球村的世界。我們的視野和禱告,還能只是局限在自己關注的小小範圍嗎?


世界離我們很近!不只為關心疫情,更是因為「神愛世人」,神關心萬族萬民。為萬人代求是神對我們的心意。我們的禱告可以把世界放在心上!世界離我們真的不遠。有這麼一句名言:世界不至於太大,使你的禱告無法包羅;世界也不至於太遠,使你的禱告望塵莫及。


為萬民禱告,把世界拉近了;成為萬族的祝福,也不必等到漂洋過海,不必等到在特定的場合。此刻此地我們就可以實踐「成為萬族祝福」的使命!

 

蒙福,是要成為祝福

「成為別人的祝福」是《聖經》中一以貫之的信息。《創世記》前11章全面勾勒整個世界的光景,宏偉的創造、人類墮落、洪水滅世、巴別塔之亂,人類便分散在全地。經過長達11章的鋪墊,之後到第12章,神揀選亞伯拉罕,應許必要賜福給他,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而亞伯拉罕也必使別人得福,甚至地上的萬國都必得福。這「使萬民得福」的應許在《創世記》裡又重複了4次(創18∶18, 22∶18, 26∶4, 28∶14),應許的最後以祝福收尾,因為神呼召亞伯拉罕的目的是祝福。在這個給亞伯拉罕的應許之中,「祝福」不只是關鍵字,更是這段經文的核心主題。其實整個《創世記》「祝福」一詞出現了88次之多,佔了舊約五分之一以上,而之後的全部《聖經》,甚至可以說都是加以延伸,直到成全在基督耶穌裡,足以顯明我們的神是樂意賜福、傾倒祝福給人類的神!


首先,從「祝福」的希伯來文的動詞是被動語態可以看出,我們是被神祝福的,也就是蒙福的;祝福的英文是,「To be blessed」。這表示「蒙福」源自恩典——神是一切祝福之源,他是真正的祝福者,蒙受祝福的人應該知道是誰祝福了我們,以至於曉得該感謝他,回報他,更重要的是愛他。這是縱向的。我們都喜歡「得祝福」,也相信是已經「蒙祝福」的人,卻忽略這應許的目的還有後面一句從屬的句子:「叫別人得福」,「萬族都要因你得福」這應許的後半段,一是表達目的(或者結果),一是對象(範圍),一是表達管道。這是橫向的。


「叫別人得福」,神所賜予的一切恩典都不是為我們自己獨享,乃是有一個用意,成為他人的祝福,這樣的觀念在舊約、新約都是一致的。就如「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但這些都要通過一個管道,這管道就是「因你」——藉由你、通過你,也就是我們這些蒙福的人,藉由我們成為管道惠及周遭的人,更多、更遠的人。而祝福的對象範圍竟然大到「萬族」,這亞伯拉罕的福要遍布全球,神願意全人類在基督裡全都可以親近神、認識神,都來領受神的祝福!


我們要服侍的就是這樣的一位厚賜恩惠,讓人享受他豐富美善的神,他有一個祝福萬族的計劃。而正因為對神有這樣的認識,相信他、服侍他的人也要反映出他的這些性情,同時以傳遞者分享這祝福的身份活在世上。我們又經歷過神的美善,嘗過天恩的滋味,必然化為愛神、愛人的動力。陶恕說過:「一個人如何了解神,決定了他如何看待所有的事。」(《宣教是一種生命的態度》,第39頁)


那麼如何成為他人的祝福?

 

以關顧憐憫來祝福

在一些國際會議或是不同文化族裔的聚會裡,為表示大家合一同為在基督裡如「一家人」,常唱一首既簡單又好學的短歌《神真美好》,從頭到尾只有一句話,「神真美好,神真美好,神真美好,他對我真好!」因而可以讓會眾分別以來自不同地方的母語一起合唱,或是大家一起學著唱別國、他族語言的歌詞,那感覺就如在新天新地、各民各方在主臺前的大合唱,完全超越了世上族群文化的隔閡,相當震撼!這麼簡單的一首詩歌,唱到後來必然帶給我們一些反思:這如同將來萬族萬民的大合唱如何實現,何時來到?另外,我們一面歌頌神的美善,一面應有什麼樣的行動呢?


我們對於神的美善所表達出來的稱頌與感謝,是要讓我們也反映出神美善的性情,進而化為倫理的行動。就如舊約的原則,把來自神的賜福「照樣」做出來,照顧他人、分享給人,展現神那樣的美善。這個句型就是「神怎樣賜福與你,你也要照樣……」(申15∶14)在新約這意思就是結出美善的果子,如「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西1∶10)。《舊約倫理學》這本書鏗鏘有聲地為此定調:「唯有當我定意如同神待我一樣地對待他人,我對神美善的感謝才蒙悅納。」(《舊約倫理學》,校園書房出版社,第65頁)


在我們家客廳掛著一幅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的名畫,《拾穗》(The Gleaners),是在一次參觀米勒畫作特展時買回來的(當然我們買的只是複製品)。那次特展展出了遠從歐洲運過來米勒的珍貴作品,有《拾穗》、《晚鐘》(The Angelus)、《播種者》(The Sower)等,吸引的觀眾大排長龍。當我們走到《拾穗》這幅名畫前正驚奇梵谷那細膩的手筆,解說員提示我們觀眾有沒有注意到畫面上方角落,在淡淡暈黃天邊有淺淺的小點點?那是幾隻小鳥!緊接著他就訴說了《路得記》神通過財主波阿斯眷顧了來投靠耶和華的路得的浪漫故事。這幾筆「天空的飛鳥」似乎不著痕跡,卻又那麼意境傳神地描述出真神的眷顧這麼重要又深刻的信息。


從舊約到新約有不少要關心貧窮軟弱者的教導。耶穌自己的事工是「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被擄的得釋放」(路4∶18),他走遍各城各鄉,教訓人、傳福音、醫治病人,成千上萬的人從各地湧向他,「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儘管現今的時代,文明、富裕、發達、先進,但貧窮的議題、貧富差距依然存在,是普世性的問題。


貧窮的定義也不單是物質上的窮乏,從《聖經》來看,關係上的貧窮(Relational Poverty),也就是人們因為無法擁有豐富完滿的生命,在根本上與神、與自己、與他人,甚至與受造界未能有和諧的關係,就產生了關係上的貧窮。你若問問貧窮人他們對貧窮的感受,會發現往往不在於只是因為物質欠缺,而是感到「羞恥」、「被社會孤立」,比方說因沒有能力養活家人,還要向別人借,而覺得低聲下氣沒尊嚴;或者因不知下一餐的著落,更難想像明天會怎麼樣而感到「懼怕」、「沒有盼望」。所以關顧、憐憫,與貧窮人同行,幫助他們重獲尊嚴、信心、價值,是效法耶穌的榜樣,讓教會成為物質、心靈需要者的祝福。


2019年9月我們夫婦參與了愛德基金會在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舉行的「社關服侍研討會」,挪威的Kjell Birger Nordstokke教授發表演說,從聯合國所列當今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包含關懷貧窮、飢餓、健康、清潔能源、性別平等、消費生產等等議題,探討教會的社關服侍。其關鍵字就是「Diakonia」,希臘文「服侍」,英文「Ministry」之意。教會在使命上正是以服侍人群為本的(The Diaconal Church),因為耶穌來到世上「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可10∶45),何況我們是他的僕人,是受差派(Commissioned)去服侍人的。他以一個三角形來刻畫:教會作為信仰群體正三角形的正上方是「敬拜」(Worship),表達愛神;右下角是「服侍」(Diakonia),表達愛鄰舍;左下角是「宣講」(Proclamation),就是宣講真道、傳揚福音,而這也是三角形的底座,最重要的根基。三者互相交織成整全的信仰實踐,如此我們關顧與憐憫的行動在「愛神」與「愛鄰舍」之間,體現出「蒙福」的信仰群體成為「祝福他人」的渠道。

 

以代求祈福來祝福

神的百姓是祭司的國度,肩負著對萬民傳達恩典的責任,這一點是《聖經》一再所強調的。在舊約最具代表性的是《出埃及記》第19章稱之為摩西的「鷹之翼信息」(Eagle’s Wings Speech,出19∶4-6),新約則是《彼得前書》2章9節,二者異曲同工,前後呼應,都是強調神先賜下恩典讓我們屬於他,而後我們如祭司傳遞宣揚這恩典。「祭司」最重要的工作是代求與祝福。


在《詩篇》裡有一首將大祭司亞倫的祝福(參民6∶24-26)從陳述形式轉化為禱詞,不僅為以色列的救恩,也為全世界的救恩禱告,就是《詩篇》67篇,最能表達借我賜恩福的「憐憫頌」(Deus Misereatur)。萊特在他所寫的經典之作《宣教中的上帝》,稱這首詩「是個廣義的救恩禱文」(第478頁);前戈登康威爾校長、舊約權威華德凱瑟(Walter C. Kaiser, Jr.)稱《詩篇》67篇為「舊約的主禱文」(《展望心視野》,橄欖)。這篇詩篇的句型排列幾乎像是《創世記》第12章的「翻版」,請注意:反覆說「願神憐憫我們,賜福與我們」,但也緊跟著「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起先的「願……」後來改口為「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神祝福我們,是為了讓他的祝福遍布地極!


最切實可行的祝福萬邦就是禱告。譬如:在看新聞報導時,可以為世界、為國家禱告;聚會時,會前禱告、結束禱告,都可以提到各地的需要,不一定花費很多時間,只要三五分鐘。還有在家裡、在路上、甚至謝飯禱告時。若是有人常常為了是正餐、點心、生食、熟食哪個該禱告,吃飯禱告千篇一律不知說什麼而煩惱,那麼學著為世界禱告吧,世界這麼大!在教會或家裡張貼中國地圖、世界地圖,以致心裡也有一張胸懷普世的地圖。去找一些世界各地未得福音之千萬族群的介紹,不只增進見識、擴展視野,充實禱告內容,更是讓我們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貼近神愛世人的心。

 

借我賜恩福——成為別人祝福的人生!

有一首名為《借我賜恩福》(Make Me a Blessing)的詩歌,我很喜歡:

在塵世生命崎嶇道路中,多少人睏倦悲傷,

黑暗滿布,快把真光照亮,使憂傷者變歡暢。

借我賜恩福,借我賜恩福,借我生命,榮耀主名;

借我賜恩福,使他人得救。


這首詩歌是我在初信主,以及在侍奉早期常常唱又非常喜愛的詩歌,以至於歌詞裡頭「借我賜福他人」的觀念既奠定了我的人生觀,也成為往後在全職侍奉中的根本信念。


作為服侍神的僕人,就要像祭司一樣為神的百姓祝福,不只如此,也為全世界的聖徒相通,一起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祝福(參弗3∶17-18)。我們可知在主日崇拜程序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表達出「敬拜這位美善之源、賜福給世人的神」!(頌讚感恩)「我們何其蒙福,不配卻要感謝著領受!」(開頭的禱告)「述說見證我們要更多認識這位萬福之源」(講道、分享、彼此問候),「記得要獻上所有,分享神的賜福給有需要的人」(奉獻、回饋),「為全地都能敬畏神,以他為讚美的焦點而祈禱」。


可見祝福是雙向的,也是流動的。祝福從神而來,我們從神得到的祝福——包含創造的美好,救贖的恩典,滿溢傾瀉而流向他人,不論近處、遠處、鄰舍、萬族。而所有經歷過神賜福的人,理所當然地將稱頌榮耀歸於神,也就是頌榮(doxology),希臘文原意、英文同為「blessed」(與「祝福」同字),所以我們唱「榮耀歸主名」(Blessed be the Name of the Lord);也期盼著終有一天,在歷史的尾聲、大地的終局,「願列邦稱讚你,願萬民都稱讚你」!(詩67∶3-5)


但願我們服侍神的人,一面領受「叫萬族得福」的應許,一面從眼前做起,記得這句名言:「胸懷普世,在地落實」(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不論身份、頭銜、職稱、角色是什麼,我們的整個人生就是「蒙福」而「成為祝福」的人生!


來源:《教材》(雙月刊)2020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建立一個蒙恩蒙福的家庭的三要點
    那麼一個家庭應怎樣才算是一個蒙恩、蒙福的家庭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讓基督成為我們的家庭之主。哥林多前書10:4上告訴我們:基督就是我們的磐石。因此,家庭裡所有的成員都應當同心敬畏神,讓主居首位,任何事情都要籍著禱告。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應當切記;主耶穌住在我們家裡,他是一位看不見的主人。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他都聽見;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他都看見。
  • 蒙福家庭靈修系列(60)——家庭的遮蓋:「我豈能代替神呢?」
    這可以成為約瑟一生的總結,就是經歷「耶和華與他同在」者的個人經驗傳達:「神必定看顧你們」。他向哥哥們見證了神在之前幾十年中的看顧,同時也將神介紹給他們,讓他們抓住這們的應許,神也必看顧他們。 約瑟的見證實在是所有讀聖經之人、所有信靠神的人要學習的功課。在今天教會中經常聽到「父母要成為孩子們的遮蓋」、「牧者要成為信徒們的遮蓋」等類似的話。
  • 牧者靈修丨詩篇:行公平公義者蒙福
    我們都想得福氣,但我們不一定是配得蒙福的人。我們要想真蒙福氣,就必須作一個配受福氣的人,就是要行在公平、公義裡。4節,「耶和華啊,禰用恩惠待禰的百姓,求禰也用這恩惠記念我,開禰的救恩眷顧我。」詩人說,禰既然眷顧禰的百姓,求禰也用恩惠待我,開禰的救恩來眷顧我。5節,「使我見禰選民的福,樂禰國民的樂,與禰的產業一同誇耀。」
  • 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
    【申28:6】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感謝主,我們從這段經文裡,看見了聽從神的話的人是多麼的蒙福。作為基督徒,你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
  • 《蒙福的人生》
    2.真神賜福 【創28:3】願全能的 神賜福給你,使你生養眾多,成為多族,【創22:17】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三、配得蒙福1.謙卑聽話【申11:27】你們若聽從耶和華你們 神的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們的,就必蒙福;2.相信接受【路1:45】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因為主對她所說的話都要應驗。」
  • 新春第一天,為您祈禱為您祝福
    今年的新春第一天,我們就以禱告和祝福開始新的一年吧!  首先,讓我們為過去的一年中蒙上帝的保守與帶領,獻上感恩的禱告:  創造日月,定節令年歲的主啊,我們滿心感謝你,感謝你讓我們隨著你走在人類的歷史中,使我們按著你安排的年日更迭而辭舊迎新,進入新的一年。在過去的一年當中,你保守了我們、使我們在你的恩典中行走。一年的旅程,滿了你的恩惠與慈愛。
  • 牧者靈修丨約拿書:蒙福人生,不至滅亡
    不悔改,就得滅亡;走在神的道路上,就會蒙福,有平安喜樂。太多的弟兄姊妹說:你為我禱告這事、那事。我認為,你遵行神的話,順服神的靈,比找牧師禱告更重要。你找醫生給你看病,拿葡萄糖喝,可是你回家不吃飯,不鍛鍊,不睡覺,你還是不健康。有些信徒一天到晚憂慮、生氣、發脾氣,一到教會就哼哼哈哈地找人禱告;我認為,你找人禱告也不會好。
  • 【莆田話靈修】拉撒路復活(附文字版)
    願我們每一天都沐浴在神的恩典之中,今天是7月21日,靈修讀經的內容是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著重思想本章1-45節,與你齊來分享讀經心得:《拉撒路復活》。親愛的主耶穌,愛我的阿爸父神!感謝禰賜給孩子新的一天,此刻,孩子願意敬虔地來到禰的面前!藉著每日靈修,使我成為禰的親密朋友。
  • 關於尼泊爾靈修少年
    上師出來的時間是不定的,他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離開禪定來到法會,只要有一個人在排隊接受祝福,他就不會下座,每天約上萬人到來,他的祝福會持續每天10-12大家很明顯的共同感受就是,我們面前坐的並非一個25歲的少年,在連續12天每天超過10小時祝福儀式中,他看每個人的眼神都一樣,並且從頭至尾沒有任何其它動作或厭倦,這樣的活動對凡人來說哪怕只有1天也會讓人瘋掉。從宗教學術的角度看這仿佛是心無掛礙的至高境界。這也是筆者此生唯一經歷的具有神聖感的場面,非語言性的教導和震懾是最令人震撼的。
  • 音樂靈修——個人的音樂靈修
    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駱雲秀,很高興和你共度迎風傳頌節目的時間,周四是「音樂靈修」的環節,今天,雲秀想和你談談個人的音樂靈修,讓我們透過讀聖經、唱詩歌來親近神。
  • 靈修心得•約翰福音第六章
    人不知道預備,但這小孩子卻為自己預備了需用的,關鍵時候奉獻出來,放到主的手中,就成了許多人的祝福。【箴6:6】「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7螞蟻沒有元帥,沒有官長,沒有君王,8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聚斂糧食」。智慧人不憂慮生活,但當為生活常作準備,就能成為自己和別人的祝福。樂意奉獻出來,主必加倍報償。
  • 受難周——「靜修日」靈修分享
    不要覺得他們是教會的牧者,神會負責祝福他,哪用的著我們去關心他?弟兄姊妹,有時我們真是太不了解我們的牧者了。在許多人眼中,牧者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聽說這樣一件事:一位牧者去廁所,正好碰見一個弟兄,那位弟兄很吃驚的問牧師:「牧師,你也來上廁所嗎?」搞得牧師非常尷尬。希望這樣的事,不要出現在我們的教會裡!
  • 【為孩子禱告第1天】——蒙受祝福
    親愛的天父:我為我的孩子祝福,願全能的神賜福我的孩子成為蒙福的人,讓他身邊的人都因他蒙福。我為他生命感恩,因他來到世界絕不是偶然,乃是為了要完成神的旨意;他必一生遵行神的話,以神為樂。我要用詩篇第一篇為他祝福,求主讓他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不隨從這個世界的敗壞與妥協;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他必得聽見主微小的聲音。他必因敬畏上帝而擁有屬天的智慧,他必享有健康的人際關係,他要學習管理時間、財富與身體健康。
  • 一人信主全家蒙福的屬靈含義
    (創世記7:1)一人信主全家蒙福。挪亞本人有美好的靈性,對神的旨意完全地遵行,不受邪惡時代的影響,始終保持一顆分別為聖的心。挪亞的家人,雖然沒有像挪亞那樣美好的靈性,從神得啟示,但他們願意遵行神的旨意,照著挪亞從神領受的,輕看世界,甘心順服,將屬世的財富變為永恆的祝福,當大雨降在地上,一切的名利權不能給人帶來任何幫助,挪亞一家八口,用自己手中的財富,造成的方舟成了自己在患難中的拯救。
  • 每日靈修——《情不自禁》
    天賜靈糧365——每日靈修時間: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天賜靈糧
  • 基督徒丨受難周·受難日靈修:默想「十架七言」
    耶穌在這一天成為被殺的羔羊,犧牲在十字架上,以他的血為世人除罪。中國有句古語:「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般人在離世之時,都會有重要的話語留給後人。作為神子的耶穌,他在受難之日,更是為我們留下重要的聖言,值得我們用心默想。在受難日,讓我們一同思想主耶穌的「十架七言」。
  • 【禧年祝福】宣告神給你的10個禧年祝福!(一)
    神所愛的家人,以撒在那一年因蒙神啟示,在饑荒、震動之年,神的亞伯拉罕之約祝福彰顯使他那一年(聖經學者發現那一年是禧年)有百倍的收成。神今天也渴望我們明白這個啟示亮光:我們這些因信耶穌成為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之子,辨明這禧年的時間表,激活你生命中的亞伯拉罕之約,宣告和領受你禧年百倍收成的豐收祝福!
  • 晨間靈修|《列王紀下》23章下
    我們的孩子跟人玩,交朋友,都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要教他們一些手段;要教導孩子有愛,要祝福別人。有的孩子把東西分享給別人,父母就打罵孩子,不要這樣,祝福別人是好的。當然如果孩子傻傻的,什麼都給別人了,這也是不對的。如果孩子懂得跟人分享,並在各方面綜合素質都很好,是很寶貴的,將來他會有很多的朋友,也會有很多的人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