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關穴,是治寒熱感冒、頭痛、耳疾、眼疾要穴,絡厥陰,通陽維

2020-12-27 古今醫案研讀

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國家,對世界的認識、行為準則都有自己的一套認知。特別注重運用陰陽理論來認知這個世界、處理各種事情。道家講究天人合一,儒家講究中庸之道,中醫講究陰平陽秘都是一個追求陰陽協調的過程。

一陰一陽之謂道,世界有陰就有陽,人生天地間追求的其實就是一個陰陽平衡。人的身上也是,經脈穴位也分陰陽,手三陽與手三陰相對,足三陰與足三陽相對,陽蹺脈與陰蹺脈相對,陽維脈與陰維脈相對,任脈與督脈相對,背俞穴俞募穴相對,太溪與崑崙相對,內關與外關相對等等。這些相對的穴位功效通常都能相輔相成。

太溪、崑崙、內關我們講過了,感興趣的,待會我把連結放在文章結尾,可以點進去看。

今天我們就來講下這個外關穴。

內關與外關以水平外展為中心,一個治上方頭面,一個治下方心臟。都非常重要。

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能夠絡厥陰經,位於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主治的是寒熱,頭痛,耳鳴,耳聾,目赤腫痛,瘰癧,脅痛,半身不遂,肘臂屈伸不利等。

具體可以用艾灸,按摩、針刺的方法來刺激外關以治療這些症狀。如果需要購買按摩棒,可以點擊下方這款,經濟、方便。

來說下為什麼外關穴有這些主治作用。

①首先是外關穴是個很特別的穴位,它是少陽三焦經的絡穴,通絡這厥陰心包經,就像昨天講陽池穴時講到的,傷寒六經辨證,把半表半裡證分為少陽病與厥陰病。

這樣如果少陽為病,陽氣過盛,可以通過絡穴分流到厥陰經,從而退熱

怕冷也可以通過絡穴溝通,把少陽的陽氣分享過去,就暖了厥陰

當然我們之前講的井穴關衝也是溝通陰陽的,也可以的用於寒熱。只是它主要體現在急救、洩熱方面。

②另一個方面外關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的是陽維脈,而陽維脈是聯絡所以陽經的,而我們抗擊外來邪氣是通過衛氣的保護,也就陽氣,刺激外關可以調動一身的陽氣,抵抗外邪,所以外感的寒熱可以用外關來治。

③頭痛、耳聾、耳鳴是少陽經穴位的特色治療作用了。

少陽經,無論手少陽或者足少陽都在頭部,尤其在側頭部的多次繞行,所以偏頭痛也叫少陽頭痛,選擇少陽經的穴位是非常適合的,井穴關衝、輸穴中渚,原穴陽池等都有很好治偏頭痛的作用。少陽三焦經從耳後走行耳中,然後從耳前出來,所以常選擇三焦經的穴位來治耳疾。

三焦經從耳朵前面穿出來後就往上走到眉毛的外側。經過眼睛的周圍。耳前肝開竅於目,肝膽火盛會出現肝火上炎,導致目赤腫痛,通過瀉少陽經的火氣,可以治療目赤腫痛。

④瘰癧其實就是淋巴結腫大,其實是肝火上炎,攜痰上擾的原因,痰火流滯相應部位就出現淋巴結腫大。

記得小時候下巴也淋巴結腫大,非常痛,最後找了個鄉村醫生,脈率兩塊錢夏枯草喝好的。現在我們知道了,夏枯草是清肝火的。

⑤少陽證中小柴胡湯證的表現是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這邊就是這個意思,少陽為病,所以出現脅痛,通過刺激外關這陽經的八脈交會穴可以瀉陽火而治療脅痛。

⑥少陽經循行於人身體之外側面,可以通過刺激少陽經的穴位,從而疏通少陽經,達到通經絡,治療半身不遂的作用,特別是外關穴,通陽維脈,調動所有陽經。一般用於中風偏癱會配上其他經脈的穴位。

⑦也可以治療手部局部的疼痛,活動不利。特別是手臂外側的疼痛,麻木等,也就是現在解剖上講的尺神經、橈神經支配區域。

看看有什麼外關參與組成的方子。

有個方子叫「竇氏八脈法」,取的是外關配上足臨泣,能起到調達氣機、清利頭目、聰耳定搐、活絡通痺的作用。

因足臨泣善於調達樞機,疏經通絡;外關長於通利三焦,理氣導滯。二穴相伍,以治手足少陽二經所過部位及臟腑所主之病。

有一方,名為「外關大椎解表方」,由外關、大椎、曲池、合谷組成,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

有一方,名叫「外關肩髃通臂方」,由外關、肩髃、曲池、手三裡、合谷組成。是用於上肢癱瘓及肩周炎的。

有一方,名叫「外關中渚耳疾方」,是外關、中渚、俠溪組成,用於治療耳聾、耳鳴、幻聽等病。

有一個方,名叫「外關太衝疏肝方」,是由外關、期門、足三裡、太衝組成,可以用於治療脅痛。

文末把我們文中提過的,我們又講過的穴位的連結放出來,想了解的,可以點擊藍字詳細閱讀,裡面又各個穴位的位置圖片

中渚:中渚穴,善於治外經病,如手臂痛、喉嚨痛、偏頭痛、耳聾、耳鳴等

夏枯草:夏枯草,別人冬天枯,它反著來,瀉肝火、消結節,高血壓也可內關:生活中打嗝你是怎麼處理的?掌握正確掐內關方法,十多秒治打嗝

太溪:太溪穴,調理腎之陰陽,可以補,也可以瀉,作用廣泛,常配崑崙

崑崙:崑崙穴,配上太溪為強身祛疾必用之方,還有很多功效標題寫不下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這裡了,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轉發、關注、讚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每日一起打卡學習。

相關焦點

  • 四關和四關穴探析
    2 四關穴    南宋針灸名家竇漢卿在所著的《針經指南》卷首《標幽賦》中云:「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熱痺痛,開四關而矣。」即對寒熱痺證治療可用開四關之法,但未指出具體穴。元代王國瑞《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注釋《標幽賦》中云:「四關者,兩手足刺之而已,正所謂六十六穴之也」,此處指肘膝以下的五輸穴、原穴。
  • 頭痛擾人不休,用它緩解立竿見影!
    此外,按照經絡辨證,前額及眉稜骨痛,屬陽明經;頭兩側痛,屬少陽經;頭後痛屬太陽經;顛頂頭痛,屬厥陰經。治法:疏散外邪,清利止痛。取督脈、足太陽經、足少陽經為主,以瀉刮為主。●風寒頭痛者,加瀉刮前髮際至印堂的督脈循行線,皮膚微紅為度,角揉合谷穴;風熱頭痛者,加角揉外關、曲池、合谷、魚際等穴;風溼頭痛者,加角揉曲澤、陰陵泉穴,採用拍法拍擊委中出痧;陽明頭痛者,加角揉合谷、內庭穴;少陽頭痛者,加角揉率谷、外關穴;
  • 感冒
    方義:寒邪外束,致毛竅閉塞,肺氣失宣,故取手太陰絡穴列缺配鼻旁的迎香穴,宣肺氣、利鼻竅。太陽主表,為一身之藩蘺,陽維脈主一身之表,外感風寒先犯太陽,故用手太陽之支正、足太陽之風門、足少陽與陽維脈交會穴風池,疏風散寒。合谷祛風宣肺,解表退熱。
  • 感冒又來襲?三穴位搞定風寒和風熱感冒
    ,最為常見的有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種。所以,下面我們就把如何分辨風寒感冒,風熱感冒。風池穴位置: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有兩凹陷;此凹陷大致與耳垂齊平,用力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釋義:歸屬於足少陽膽經,並且連通於陽維脈,而陽維脈主陽主表,艾灸疏散表邪不在話下。同時此穴對於頭痛也有緩解效果
  • 程凱養生說:頭痛的經絡辯證與穴位保健處方
    第二種類型的頭痛,叫做陽明頭痛,指的是在的前額、額角範圍之內所出現的頭痛,因為足陽明胃經是行於額角,並交會於前額位置。第三種類型的頭痛叫做太陽頭痛,足太陽膀胱經所經過的部位,也就是後枕部的後項部引起的疼痛,向頭後向頭上向頭前這种放射狀的頭痛,叫做太陽頭痛。第四種類型叫做厥陰頭痛,指的是頭頂巔頂的位置出現的疼痛,位置歸足厥陰肝經管理。
  • 名醫討論:感冒
    治以扶正祛邪,益氣疏風。方用參蘇飲加減:太子參10克,蘇葉6克,前胡3克,半夏6克,葛根6克,茯苓10克,陳皮6克,枳殼6克,桔梗6克,甘草3克。2.風熱感冒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引起急性外感疾病。多發於冬春季節。
  • 趙紹琴:感冒的精細辨治
    治以扶正祛邪,益氣疏風。方用參蘇飲加減:太子參10克,蘇葉6克,前胡3克,半夏6克,葛根6克,茯苓10克,陳皮6克,枳殼6克,桔梗6克,甘草3克。 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疾病。多發於冬春季節。
  • 少陽感冒|小柴胡湯證辨證及舌象解析
    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針對少陽感冒的小柴胡湯。        少陽感冒或者叫傷寒少陽證的主要症狀是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幹,目眩,脈弦細。總結來說,「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是少陽四症,或者叫柴胡四症,是少陽證或者小柴胡湯證的四個主要症候,「口苦,咽幹,目眩」甚至「兩耳無所聞,目赤」是少陽證五官的症候,具體辨證時可以綜合考慮。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這句是傷寒論原文第265條,提這句就是想說少陽證的脈象是「弦細」,就是又弦又細。
  • 【每日一膳】四時感冒茶:鼻塞頭痛、咽喉腫痛、痰多咳嗽等症,有顯著的治療作用
    疏散風熱,宣肺透疹,利咽散結,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用於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防風3錢川芎具有活血行氣、有驅頭風、消腫、止痛的功效,有補腦作用,可治偏頭痛、頭風及用腦過度引起的頭痛、腦漲暈眩,對常有頭痛的女性尤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