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少城市向市民饋贈了寶貴的節慶禮物——月圓之夜加上煙花漫天。對於全世界而言,煙花就像精靈,惹得無數人喜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各種因素的影響,過去的煙花爆竹產品與愛好者們日漸疏遠。現如今,隨著文旅概念日漸濃厚,文創+的思潮越來越強,那麼文創+煙花所產生的「文旅煙花」能否讓煙花與消費者破鏡重圓呢?
一、文旅煙花的商業作用
1. 延長消費周期及頻次
對於任何一個旅遊區而言,能將遊客心甘情願的多在景區內留上數小時甚至是一天,所帶來的收益將是極為可觀的。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現在的旅遊景點多採用多景點同時延長行進路線,確保遊客在景區中停留更久,但是過長的「腳程」以及雷同感會讓遊客厭煩,導致歡愉感下降影響旅遊體驗。
對於此類問題,「文旅煙花」便是極好的解決方案。由於焰火秀一定是在晚間才能展現其美輪美奐,因此對於景區內設有賓館、酒店甚至帳篷等住宿設施的景區而言,通常可以設置在晚八點半左右進行焰火表演,並以距出入口四十分鐘左右為中心點。對於期待焰火的遊客而言,由於焰火表演接近半小時,出入接近一小時,部分遊客(特別為自駕遊散客)便會在設計方案時便選擇在景區內住宿,景區消費周期便大幅度延長。
另外,景區亦可將景點內空曠無樹木的地區劃撥為「小型安全焰火」互動區(後文會詳述),將遊客中的「核心」——兒童吸引到該景點多做停留,通過「小型安全焰火」對兒童無比的吸引力提升其遊玩愉悅度,確保未做住宿預期的遊客將更長的時間留在景點。
2. 進行差異化競爭
筆者遊歷過諸多國內小鎮,從旅遊體驗而言,幾乎稱得上是千篇一律。建築風格上雖略有不同,但大多都是在磚石或者鋼結構的基礎上加上點綴;而每一個小鎮幾乎都有所謂的特色餈粑、麻糖、玉石、珠寶。因此,與其說是「古鎮」、「小鎮」,不如說是一條商業街。
對於一把「XX特產玉石」或者「XX特產象牙梳」而言,它是一個實物,一串和田玉石珠子就是一串珠子;一把象牙梳子就是一把梳子。但是對於煙花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象徵,因此煙花產品中的不同焰色、花型、響聲其實均可以根據意象而做出不同解釋,是一種可以讓任何文化內涵進行有效詮釋的文化產品。例如組合不同形狀的紅色花型,成大亮面時它可以是紅旗招展;小火苗時它可以稱之為星星之火;通過多管噴射形狀時它可以是牡丹等特色花卉。因此,通過對不同顏色、造型、聲響進行有機結合,並賦予其文化內涵,輔以帶有景區代表性特色的包裝效果,那麼才能叫「文旅煙花」,才是真正的文創產品。
由此,尤以「古鎮」景區為例,只有將「文旅煙花」+「特色小鎮」,方能擺脫千篇一律的所謂特色建築、小吃、禮品消費模式,才能真正體現其特有的文化內涵及歷史淵源。
3. 大幅提升遊客的參與感(炫耀感)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新媒體、短視頻的大行其道,現在的旅遊進入了「炫耀時代」,遊客們首先希望打卡的是在「小紅書」、「抖音」、「快手」等APP上的網紅景點。一個生意爆火的旅遊景區往往只是因為一個「網紅景點」而走紅網絡,注入神農架的「網紅橋」;川藏線的「網紅衝水地」等。
筆者分析這些景點走紅的原因:首先遊客自身體驗到了無比歡愉的參與感;同時希望把這些刺激、開心轉化為短視頻或者自媒體文深化這種參與感以或者炫耀感;最終獲得高贊時轉化為強大的成就感。同時觀眾感受到這種參與感和炫耀感時,便會產生「印隨」的羨慕情緒,於是網紅地便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大行其道。
事實上,對於全國甚至全世界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煙花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屈指可數,所以它具有「稀缺性」這麼一個優勢。同時,煙花又是一個及其富有感情色彩的符號,它可以是愛情,也可以是親情和友情;另外,小型煙花又是大眾消費者可以切身參與的另類玩具。因此,配合上文所述的「差異化效果及包裝」,「文旅煙花」有著一萬個成為「網紅」的理由。通過巧妙的劇本,將濃烈的感情或者相當的愉悅注入「文旅煙花」中,為景區宣傳製作一款短視頻,筆者想不到會有不火的情況出現。
二、「文旅煙花」的注意問題
1. 因地制宜,不觸紅線
對於煙花產品而言,它畢竟是由煙火藥混合而成,具有一定安全風險,但是只要通過其自身的合理標準來區分危險性類別,便能做到十分可靠。因此,不同的景區根據其地理位置特徵以及所需要達成的相關目標應該做到科學規劃,例如山水型旅遊景區應避免高升空、無軌道類煙花產品,通過支架,噴花等來達成燃放效果;大型遊樂園則可以依託地勢,進行城堡、高塔等主題焰火,既大幅度擴張其表現力,又能兼顧安全;而小型文旅煙花則利用獎勵機制,來確保產品進行區域燃放,不擴散引發次生問題等。
同時,無論是較大的焰火秀還是小型區域煙花燃放,都需要合理使用風力設備進行定向鼓風,確保煙花產生的煙霧向無人方向流動。一方面為消費者營造更好的觀感享受,另一方面也能規避環保問題。
換而言之,在確保安全與環保的情況下通過「文旅煙花」來達成景區希望達成的目標,這同樣也是差異化競爭的另一支表現。
2. 針對小型煙花,制定專業規則
相比於大型焰火秀,小型體驗式煙花更契合「文旅煙花」這一思路,它賦予了遊客的稀缺性,同時他能讓更多遊客進行體驗式參與,給予其更多的愉悅感和炫耀感。但是,相對於系統性的進行焰火燃放,小型煙花更加難以管理,這也是旅遊區管理部門最為頭疼的瓶頸,筆者認為,針對這類小型煙花,更需要制定專業規則,讓其為旅遊區的大放異彩添磚加瓦的同時,確保其管理的可行性。
對於小型煙花而言,多為冷光花筒、立式小型噴花以及線香類產品,在限定區域內燃放消費時,旅遊區應該聯合當地商家制定「紙筒、線香籤回收兌換周邊禮品的相關辦法」,即在限定區域內燃放後可憑燃放之後的紙筒和鐵絲來換取相應的周邊獎勵,這樣既能確保煙花小型煙花不會外帶出相應區域造成其他風險;也能培養兒童垃圾回收的好習慣。
同時,旅遊區的商家應當制定相關攻略,教會消費者如何使用手機拍出精美動人的照片或者短視頻,並適時舉辦短視頻大賽或者積贊兌獎等方式,將這種效果擴大化。讓消費者不僅僅獲得燃放時短暫的快感,還能讓其體驗感通過網際網路的傳播延續,加深其對旅遊區的信任度。
三、文旅煙花的狂想
1. 室內煙花
長沙作為娛樂文創之都,海信廣場在打造大「文和友」概念的同時,引入了「Zoolung」室內主題動物園,主打親子體驗。在筆者認為,室內動物園和室內體驗式煙花在很多細節上類似:
動物的排洩物所產生的異味會讓消費者不適,小型煙花產生的部分煙霧同樣如此,然而隨著新風技術的不斷開發,室內動物園可以做到基本無味,而小型煙花產生的煙霧也同樣能被新風系統完全解決。
室內體驗式動物園會擔心出現動物對小孩啄傷、劃傷、咬傷等問題,而小型煙花同樣會出現相應灼傷的問題。因此,兩者均需要工作人員陪同引導,對動物使用保護手套餵食,對煙花進行保護措施引燃,均可以體驗快樂的同時將負面情況降到最低。
室內動物園相比野生動物園的動物是少之又少,但是核心是親子互動體驗;而室內煙花也同樣如此,通過玻璃、屏幕等設施對場地的視覺拉抬,配以相應體驗式煙花效果,激發小孩子的創新力,增添親子感情。
隨著科技和創新,當年無從想像的室內煙花,如今是否有人敢一試?
2. 情感型煙花
筆者一直強調,煙花是一種符號,卻非單一符號。它像一張空白標籤,在不同的情境下,對於不同的人,可以用筆寫在不同的情緒。因此,文旅煙花同樣可以往情感型煙花產品發展。
簡直言之,就像影視劇和遊戲中的開放式結局,任由消費者去自我發揮。例如,在大型兒童遊樂場中設置空曠區域發射「小型許願火箭」,火箭可以粘上任意標籤,可以是「學業有成」,可以是「健康成長」同樣可以是簡單的「快快樂樂」。而在成年人向的遊樂場,這些火箭可以是「去死吧前任」,「該死的壓力」等等。
相比於燈光秀的鴉雀無聲,煙花更像是一個有聲音,有反饋能力的生命體,因此他才能代表情感,所以情感型煙花同樣是文旅創意中值得挖掘的部分。
3. DIY型煙花
在選取極其安全的煙花後,可以通過文創賦予其額外的文化內涵,成為DIY型煙花。此點筆者有可能會加以嘗試,因此不做過多敘述。
背靠著長沙這麼一個強大的文化創意之都,相信我們終有一天能將文創+煙花將這條無主之地變成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