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樂直播 布局社交空間 在線音樂玩法多樣開闢新市場

2021-01-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昭陵六駿石刻前,西安交響樂團「弦上莫奈四重奏」為「雲上國寶」音樂會彩排。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近年來,中國在線音樂平臺在強化音樂版權的同時,也圍繞著扶持原創、在線直播、社交生態等方向持續布局。不斷興起的短視頻,也成為音樂宣發的重要渠道,為音樂人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在線音樂進入正版時代

廣西姑娘小楊喜歡聽音樂,已經用酷狗音樂聽了近十年的歌,但她發現「這兩年好多歌曲逐漸都聽不了,要開通會員付費才能聽」。

其實不僅是酷狗,大部分在線音樂平臺都「異曲同工」、不再全免費。這要從2015年的「最嚴版權令」開始說起——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

此後,正版化建設成為推動中國在線音樂市場快速增長的主動力,盜版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在線音樂進入正版時代。經過多年整合,中國在線音樂目前形成了以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等為主的行業格局。隨著數位音樂市場越發成熟,付費增長成為音樂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的重要推動力。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今年中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將達到700億元以上。

「剛開始也猶豫,後來越來越多喜歡的歌聽不了,也想支持一下自己喜歡多年的歌手,索性買了會員。」小楊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國大部分音樂付費用戶的心態。業內人士指出,版權運營和粉絲效應是在線音樂平臺收入增長的關鍵因素。今年6月,某知名音樂人發了一首數字單曲,目前線上銷售額已超過2000萬元。騰訊音樂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憑藉內容版權優勢、付費曲庫策略,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已達4710萬,較去年同比增長51.9%。

除了存量版權爭奪,各音樂平臺在增量版權上也集中發力,通過不同的扶持舉措,培育原創音樂人,以增加自有版權優勢。比如,網易雲音樂推出「石頭計劃」「雲梯計劃」等。數據顯示,網易雲音樂平臺入駐原創音樂人總數超過16萬,原創作品總數超過150萬首。

探索數位音樂新生態

隨著用戶量日趨飽和,拓展內容、深耕用戶、提昇平臺的商業價值成為在線音樂平臺發展的重心。

當前,音樂平臺的業務範圍正從滿足聽音樂的需求拓展至更廣闊的泛音樂娛樂領域。「用戶需求逐漸多元化,平臺方更應注重利用版權推出更多豐富內容、原創產品和新鮮玩法,而不能單純作為一個音樂播放器。」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競爭點在於平臺如何和產業鏈各環節一起,共同探索數位音樂的新業務和新生態。

疫情影響下,線上演出的創新舉措,讓更多人看到了在線音樂的宣發價值和盈利可能。防疫期間,將線下音樂會與在線直播觀看體驗相結合的TMElive,為知名音樂人舉辦數場線上音樂會,在獲得用戶良好口碑的同時,還有效帶動了歌曲播放量的提升。網易雲音樂則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和「硬地LIVE」等。據悉,知名組合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全線上演唱會也將於8月22日晚在網易雲音樂舉行。專家認為,即使疫情過去,音樂人直播也有可能成為長期項目,成為線下演出產業的有效補充。

除了探索音樂直播,布局社交空間也是音樂平臺的重要拓展戰略。對於網易雲音樂的忠實用戶而言,直擊情緒的社區文化,是該平臺的鮮明特色。從發布伊始,網易雲音樂就瞄準UGC(用戶自創內容)的力量,圍繞音樂的發現與分享打造音樂社區:獨創的「歌單模式」別具一格,評論區中多樣的UGC內容營造出獨特的社區氛圍。去年,網易雲音樂上線名為「雲村」的社交板塊,進一步聚合社區優勢,為年輕用戶提供交流討論、情感表達的空間。

然而,被戲稱為「網抑雲」的現象近日成為網友熱議話題,直指充滿無病呻吟、矯情言論及編造內容的「負能量」音樂評論區。就此,網易雲音樂立即推出「雲村評論治癒計劃」,將邀請心理專家、萬名心理專業志願者加入「雲村治癒所」,由萬名樂評達人組成「雲村樂評團」發起樂評徵集大賽,同時升級《雲村公約》治理虛假編造內容。專家指出,在線音樂平臺打造獨特性是必不可少的,但關鍵是要有優質內容作為基礎,如果內容缺少含金量且不加以管理,不僅無法得到市場和用戶的認可,還會對自身品牌產生負面影響。

搭上短視頻傳播快車

有音樂人抱怨:「如今原創音樂難做,自己的歌在抖音、快手上被翻唱火了,但大家卻不知道是我創作的。」今年以來,各音樂平臺紛紛與抖音、快手在版權、宣發等方面達成合作,共同打造「音樂+短視頻」內容生態,助推優秀音樂人走向大眾。短視頻與音樂平臺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維護原創音樂人的利益,解決短視頻上的音樂版權糾紛問題。

當音樂遇上短視頻,猶如搭上了傳播快車。抖音曾推出「國風原創計劃」,建立以國風音樂為主題的興趣社群,吸引用戶參與音樂短視頻創作,通過對漢服、舞蹈、書畫等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以古風音樂烘託短視頻播放的場景氣氛。該系列視頻推出後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播放量超過12億次。據悉,抖音短視頻中9.4%的BGM(背景音樂)也來自原創,《少年》《紙短情長》《海草舞》等歌曲也是通過短視頻廣泛傳播。

專家指出,短視頻具備高於傳統渠道的音樂宣發效率,短視頻節奏快、裂變傳播的特點,使得音樂受其帶動與烘託作用更加明顯。「利用好短視頻平臺,可以給當前音樂行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也為音樂人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李雪欽)

(原標題:探索音樂直播 布局社交空間 不只是聽歌,在線音樂玩法多)

相關焦點

  • 不只是聽歌,在線音樂玩法多
    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近年來,中國在線音樂平臺在強化音樂版權的同時,也圍繞著扶持原創、在線直播、社交生態等方向持續布局。不斷興起的短視頻,也成為音樂宣發的重要渠道,為音樂人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探索數位音樂新生態   隨著用戶量日趨飽和,拓展內容、深耕用戶、提昇平臺的商業價值成為在線音樂平臺發展的重心。   當前,音樂平臺的業務範圍正從滿足聽音樂的需求拓展至更廣闊的泛音樂娛樂領域。「用戶需求逐漸多元化,平臺方更應注重利用版權推出更多豐富內容、原創產品和新鮮玩法,而不能單純作為一個音樂播放器。」
  • 社交娛樂、上下遊生態:騰訊音樂的進擊與進化
    根據騰訊音樂招股書的數據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主要包括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的付費訂閱和數位音樂銷售; 而社交娛樂服務則主要包括全民K歌和酷我直播、酷狗直播的虛擬禮物銷售和增值會員等。截止2018年的9月30日,TME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6.55億,營收佔比29.6%,社交娛樂服務月活躍用戶2.25億,但營收佔比達到了70.4%。
  • 抖音、B站紛紛布局音樂生態,在線音樂市場的新變局?
    隨著中國泛文娛產業進入全面付費時代,在線音樂市場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音樂,早已成為年輕人娛樂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用戶的需求讓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獲得了新一輪的發展,它們不只是作為音樂播放器的存在,而承擔了聽歌、社交、創作、娛樂等更多功能。
  • SM娛樂聯姻新夥伴,讓音樂覆蓋生活更多場景
    儘管此前騰訊音樂與其他韓國娛樂公司已有過合作先例,但在這一新的時間節點,本次合作似乎沒那麼簡單。SM娛樂這一次選擇騰訊音樂,引發了業界對行業發展態勢的猜想。 數位音樂用戶規模趨於穩定,「音樂娛樂」成為新風口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國內在線音樂市場也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 騰訊音樂過關疫情大考,在線音樂+社交娛樂打造良性循環
    作為赴美上市的音樂第一股,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深耕中國數位音樂十餘年,針對國內的音樂環境和用戶習慣,跳出了音樂單一「聽」的局限,探索出「發現、聽、唱、看、演出、社交」的全場景音樂體驗,並以此為依託創新創造了「在線音樂+以音樂為核心的社交娛樂」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在滿足用戶多種音樂使用場景需求的同時,也充分挖掘和拓展了音樂內容的增量價值。
  • 產品體驗報告 | 網易雲音樂,體驗一個「社交+音樂+直播」的動聽世界
    市場上留待長尾企業的生存空間所剩無幾,但音樂相關垂直領域仍有發展潛力,同時行業整體面臨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形式的衝擊,各數位音樂平臺應加強此類內容的布局。1.5.2.2 市場規模2013-2023年中國數位音樂市場規模及增速
  • 網易雲音樂上線SNH48畢業演唱會 探索在線音樂演出新可能
    打造數位音樂新生態 雲音樂探索線上演出新可能值得一提的是,不只是此次SNH48「一期一會」的演唱會在網易雲音樂獨家直播,今年來,網易雲音樂已先後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硬地LIVE等線上演出品牌,並發起「點亮現場行動」,此行動將全面開啟LIVE現場音樂扶持,加碼助力原創音樂人,也是國內首次開啟音樂付費演出模式,引領中國線上音樂演出進入商業化時代。
  • 在線音樂苦尋新增長曲線
    從騰訊音樂目前發展的狀況來看,的確走出了適合自己的商業化道路。而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二的網易雲也在受到競爭對手啟發的情況下,做出相應布局。不過新的問題又擺在了眼前,網際網路紅利已經枯竭,如何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成為國內音樂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這方面,雙方都開啟了自己的新領域。
  • T-house音樂空間 引領多元化音樂新體驗
    線上線下聯動 泛音樂布局新體驗    縱觀整個中國音樂演出市場,大多數演出仍然依靠明星IP,以售票的方式來實現商業價值, 而本該承載行業新人發現與挖掘,驗證藝人生命力的Livehouse市場,更是依靠運營者對音樂的熱忱與堅持作為支撐。
  • QQ音樂玩轉音樂娛樂營銷,量身打造Z世代個性平臺社交
    在QQ音樂,年輕人基於音樂愛好而聚集進行社交互動,注重音樂個性化與音樂文化圈子的融合。針對Z世代對數位音樂的需求,QQ音樂通過IP跨界、文化出圈和內容共創展開了一系列音樂娛樂營銷,用新鮮有趣的營銷玩法打造了一個Z世代音樂娛樂生態。
  • 在線音樂 直播韓國夢想演唱會282萬人觀看——樂視音樂的新IP布局
    ,並創造了282萬人觀看的新紀錄,這是繼樂視音樂推出演唱會付費直播之後的又一行業創舉。這也是樂視音樂繼五月推出草莓音樂節、爵士上海音樂節、10場歐美巨星超級演唱會、日本虛擬偶像初音未來交響音樂會、Live生活@中央車站系列音樂會等超過35場覆蓋全球各地域及各類音樂風格的Live直播之後,在偶像巨星領域的開創之舉。
  • 《十三億分貝》直播純網綜藝,方言或成音樂新玩法?
    如今,「直播」與「方言」帶來了更大的想像空間。7月8日下午,愛奇藝奇秀直播品牌發布,裹挾著海量明星與6億用戶正式殺入直播領域。而《十三億分貝》不僅以「方言+音樂」的混搭形式進行原創、改編、翻唱等創作,而且在節目錄製過程中首次加入直播視角。
  • 「尋找最美女聲」強化原創布局,抖音要用音樂直播超車?
    抖音這次主題音樂直播活動,無疑是當下背景下文娛產業的一次重要嘗試。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線下音樂演出市場被按下了「暫停鍵」,大批明星演唱會、音樂節都被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音樂直播成為各大平臺的標配,對於不得不宅在家中的樂迷來說,充滿活力的音樂直播不僅填補了大家的精神需求,也對暫時缺位的線下演出進行了強有力的補充。 而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積極摸索,業內發現音樂直播還帶來了更大的暢想空間:這一前景廣泛的模式,有可能為整個文娛產業,尤其是各大音樂人和廠牌提供了一條新出路。
  • 獨家:網易即將官宣牽手環球音樂,在線音樂激戰再起?
    網易雲音樂已與環球音樂進行版權方面的合作,預計將在近日正式官宣,能否衝擊現有在線音樂市場格局?在線音樂市場,即將迎來一個「重磅」新聞。「網易雲音樂已與環球音樂進行版權方面的合作,預計將在近日正式官宣。」
  • 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本報記者馬睿琪報導目前,全國各地新冠肺炎感染人數陸續「清零」,復工潮正式拉開。但城市裡的娛樂消費場所卻始終大門緊閉,本該熱熱鬧鬧的娛樂業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影響。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
  • 技術加持、玩法創新、平臺發力,線上音樂演出成為產業增長點?
    據音樂先聲了解,早在2019年12月第十三屆咪咕匯期間,咪咕音樂就實現了八大不同視角、超高清、VR、同屏直播,其間特殊視角的付費觀看已經實現並得到用戶認可。如果說咪咕匯採用線上演藝專屬視角付費模式是增值付費體驗,那麼當前行業正在探索線上演出的付費模式更像是日常演藝的門票,而可以預見,未來線上演藝收費的模式將更加多樣並普及。
  • 抖音音樂內測,在線音樂市場迎來"攪局者"
    當下,國內在線音樂市場已經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與網易雲音樂兩強相爭的穩定局面,前者手握豐富版權資源,並開始向長音頻布局,後者主打音樂社區,強社交屬性讓其脫穎而出。看似平靜的在線音樂行業,卻悄然迎來了新的攪局者。近日,抖音向部分用戶推送了最新的內測版本,其中音樂功能的升級似乎透露出一個信號:短視頻的精銳力量已經兵臨城下。
  • 在線音樂發展趨勢洞察
    同時,內容拓展方向也逐漸向行業上下遊伸展,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產業鏈圖譜如圖1.1,比如在獨立原創音樂計劃、音樂內容綜藝孵化、拓展各類音樂風格、平臺電臺長音頻、直播等層面探索增量來拓寬內容宣發和變現渠道,打造涵蓋音樂、直播、短視頻等在內的音樂娛樂社交生態平臺。
  • 雲音樂,有"網感"才好看
    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已有超百場線上音樂會隔屏開唱,且在陣容、時長、形式上越來越有新意,線上轉型為音樂行業注入源源活力,由此今年也被業內稱為線上演唱會元年。  特殊時期的需求呼喚創新型的線上音樂模式。受疫情影響,線下演出暫停,音樂人開闢新途徑,在防疫期間用音樂撫慰人心、傳遞精神力量,備受各方好評。
  • QQ音樂再次牽手環球音樂,長期深度戰略合作加碼國內音樂市場
    在2017年,騰訊音樂就與環球音樂進一步達成長期深度戰略合作,除引入環球音樂海量曲庫內容,同時在藝人挖掘培養、新商業模式探索和版權保護等多方面展開立體式合作。本次的再度長期合作也將是雙方深度戰略合作的又一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