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澳洲年底聚會季來襲:心理專家給「社恐一族」的實用社交建議

2021-01-07 騰訊網

只要找到適當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應對社交焦慮。(圖源:Unsplash)

夏天的時光總是美好的。但此刻的你如果寧願反覆看電視劇《鬼語者》,也不願意參與到人山人海的派對中去的話,那夏天的意義可就另當別論了。

其實,眼下的派對季正是一個可以讓你克服恐懼不再爽約的好時機。

麥考瑞大學情緒健康中心的Ron Rapee教授解釋說,「走出去」其實是社交焦慮症的核心治療方法

我們跟Rapee教授,還有Beyond Blue(一個澳大利亞的心理健康輔助組織)的首席臨床顧問 Grant Blashki聊了聊,請他們分享一些應對社交恐懼的實際建議

【劇透下】提前選好一套完美的衣服,或帶什麼吃的——這些其實並沒什麼幫助。

你是真的社交焦慮還是太害羞?

Blashki 博士說,大多數人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刻感到有點害羞或緊張,比如說在出席一些正式場合的時候,或在公開場合對著一大群人講話什麼的。

但如果這些感覺是持續存在的,並影響到了你的日常生活,那麼這就成了社交焦慮症(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Blashki 博士解釋說, 「社交焦慮在身體上的症狀包括臉紅、心跳加速、冒汗、發抖...... 然後他們的腦海裡經常會有諸如 『每個人都在盯著我和批評我』 這樣的想法。」

美國電影《一吻定江山》( Never Been Kissed)裡面的Josie經常容易在派對上尷尬(啊,那些回憶)。(圖源:《一吻定江山》)

Rapee 教授說社交焦慮症會讓人產生自我隔絕,變得憂鬱和感到身體不適。這還會影響到人際關係和事業等其他方面。

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害羞還是焦慮那個類別?Beyondblue的網站上有一個自檢查清單可以供你參考:

https://www.beyondblue.org.au/the-facts/anxiety/anxiety-checklist

切記,克服恐懼是需要練習的

Rapee 教授說,努力去減少社會孤立,以及和其相關的其他副作用——你從中將收穫到的益處會讓你覺得這些,為了克服恐懼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總的來說,一切都會變得容易起來,而這其實就是社交焦慮症的核心治療方法 ——多走出去,去社交。」

「你做得越多,就會在社交時顯得越駕輕就熟。」

掌握信息、多了解、放輕鬆

你不需要立刻成為Johnny Depp 或Kate Moss。根據自己的節奏來安排就好了思考一下再決定參與什麼樣的派對,這會讓你更容易成功。

Rapee教授說, 「這個過程挺緩慢的,所以需要堅持。」

「如果一下子給自己太多社交任務,那麼很可能在最後一刻[因為壓力太大而]改變主意,反悔不做。」

「再接著,他們就會感覺自己很糟糕,下一次想再出去時就會變得更難。」

所以,如果你是在一場盛大的聖誕派對前一晚才看到這篇文章的話,那最好還是明年再努力吧。

Blashki 博士說他常常告訴患者,可以慢慢來,但黃金法則是 「避免逃避」 。

Rapee教授說克服社交焦慮的第一步,是把讓你害怕的東西按恐懼程度列出來

從沒那麼容易引起焦慮的那一項開始,重複地練習,直到你感到比較舒服為止。

Blashki 博士回憶,自己曾有一位患者,感覺去咖啡館會讓她很緊張,壓力很大。

他說,「她會覺得所有人都在看著她吃東西 —— 這種想法其實並不理智。」

「於是我們把計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地來執行。這個星期到咖啡館坐5分鐘。下個星期,點一杯咖啡然後坐半個小時。再下個星期,跟朋友一起在咖啡廳裡吃個午餐。」

他說,到最後,她終於證明了自己可以做到——這也讓她建立了信心。

Blashki博士建議,開始的時候最好先掌握一些信息,多了解一下情況。

你可以去看看你平常看的全科醫生,或先上網查閱信息。Beyond Blue 有許多不同的資源,還有一些網上論壇也可以讓你匿名地跟其他有著類似經歷的人一起討論,分享你的顧慮。

跳過準備,直接來真的

如果你有著社交焦慮,並在網絡上搜尋過一些相關的建議,那你可能會看到這一條:在參加派對前,選一套好看的衣服,或想好在去派對前該吃點什麼……之類的這種建議。

但Rapee教授說,這些計劃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幹擾。

與其花時間準備,他建議大家從現實角度出發,再認真思考一下。

Rapee教授說, 「試著評估一下你腦子裡的想法, 看看這些想法是否客觀。」

「你可能心裡會想,『沒有人會喜歡我』 或者 『沒有人會跟我說話『。其實你應該這樣想,『那裡有多少我認識的人,是之前就喜歡過我的?有多少人可能在想跟我一樣的事情?』」

在所有你的這些心理準備中,Blashki 博士說有些小技巧還是有用的。比如事先儲備好一些打開對話的開場白。

「很多人經常會被嚇得呆住,然後腎上腺素飆升。所以選一些比較中性溫和的話題來聊天是挺好的,例如『你看過這部電影嗎?』」

避免躲在社交舒適圈裡,及提前飲酒

當我們向Rapee教授詢問類似於 「讓派對主人知道你有點緊張」這樣的「安全措施」時,他說這聽起來 「有點像在逃避」。

「一般的看法是,這種安全行為其實並沒什麼用,因為它會讓你無法直面自己心中的恐懼。」

他說,如果你擔心派對主人可能因為你的焦慮而覺得你「看起來怪怪的」,那你還是可以提前跟他們說一下

「那確實可以成為你自己一個人在角落裡[看起來『怪怪的』]不去主動社交的藉口,但這並不會幫助你測試到,自己走出舒適圈和能力和與別人聊天的念頭。這樣做其實會破壞整個努力的過程。」

人們應該儘可能地避免使用這些安全措施。例如提前告訴派對主人自己的狀況,或在赴約前喝很多酒(來放鬆神經)——這其實都是沒用的。 」

Blashki博士也同意,這其實是一種很微妙的平衡。既要保證照顧到自己的需求,又要抗拒中途離場的「誘惑」。

他說,「你可以跟一個信賴的朋友或家人一起去[參加派對],但最好不要產生依賴,因為你得找回獨立的自我。」

「這是一種平衡;你既要感到安全,又要擴大自己的舒適圈。」

有一個自我關愛和備選的方案

Rapee教授說, 「做好這些準備是非常重要的。」

但他也補充說,如果你在社交時突然感到不知所措,」與其直接跑路,逃回家,自己躲在牆角喝悶酒」,倒不如拿上一杯酒,邀朋友到室外聊聊天,冷靜一下。

而且,失敗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你可以像歌手Aaliyah的作品那樣,拍拍身上的土,爬起來「再試一次」。(這位歌手在去世後才發布了自己生前的音樂作品,導致人們以為她「捲土重來」了)

Rapee教授說, 「告訴自己,在以前的某一時刻也許克服社交障礙還有點太困難,但那不代表我以後克服不了。不要放棄。」

Blashki 博士說,你應該相信自己是有希望克服社交焦慮的,因為大家都是這樣的。

「作為一位全科醫生,我很樂於提供關於這方面的建議,因為一般情況下大家的狀況都會有好轉。」

指南 | 想在澳洲交到本地朋友嗎?我親身實踐了三個交友貼士, 結果如何?

2020-12-08

健康 | 從焦慮到佛系, 西方正流行的「正念療法」 到底是啥操作? | ABC Life

2020-09-14

健康 | 疫情得控,內心卻還未平復?澳洲的遠程心理諮詢及治療是否靠譜?

2020-11-18

ABC澳洲開通微信視頻號啦!

馬上關注,獲取高質量的精彩澳洲視頻資訊

相關焦點

  • 探探大數據:超四成用戶自稱「社恐」,社交軟體成破冰「利器」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走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了「社交恐懼症」的標籤.近日,社交平臺探探聯合中國青年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面向探探平臺內的用戶發起問卷調查,針對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深入調查分析。作為頭部社交平臺,探探在幫助單身青年尋找未來伴侶的同時,也在關注著青年人群的心理問題,旨在幫助年輕人樹立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念。
  • 「每一次尬聊,都是我鼓足勇氣的掙扎」 | 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什麼是社恐? 到底什麼是社交焦慮?社恐又叫做社交焦慮(SAD),是對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別人注視的一個或多個社交場合產生持續、顯著的畏懼,並且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症狀。而害羞是社交焦慮的一種表現。菲利普·津巴多在《不再害羞》一書中指出,害羞就像是自我強加的心理監獄。對於社恐患者來說,自己既是監獄的看守,規定自己不許自由交流,不許與他人交往;同時也是監獄中的囚犯,不情願地接受了這些限制,並因為這些限制而降低了自尊。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日前,本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調研針對探探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
  • 每個社交恐懼者都該知道的事《社恐會讓你失去什麼?》
    社交恐懼症會讓你失去了什麼?對,首先社恐讓你直接失去的就是——社交的機會!我們知道,社交又是對人來說很重要。人類要繁衍發展,無論是從社會層面,還是從心理層面,或是生理層面社交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面對這樣的社交場合社恐者恐怕只有崩潰與絕望吧,因為我們知道,很多社恐者都害怕熟人。所以這樣的社交場合社恐者恐怕是能躲就躲,能藏則藏。而我本人也曾經是這樣的一種社交狀態。所以,大把大把的社交的機會,交朋友的機會,戀愛的機會,開心的機會,快樂的機會,提升自己的機會,就從社恐者手中溜走了......
  • 超四成青年自稱「社恐」 社交軟體成交友首選
    財經網科技12月21日訊,據中國青年報消息,日前,中國青年報報聯合中國社科院、社交平臺探探發起調研,就當下年輕人的社交情況展開分析。  調研針對社交平臺18至35歲的用戶發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認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對自身條件不夠自信。
  • 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 社交軟體成拓圈首選
    數據裡潛藏著這一代年輕人在社交方面的愛與怕。「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受訪者自稱「社恐」,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在遇到心儀的異性時,62.4%的男生和78.8%的女生呈現被動態度。
  • 《鄰座的怪同學》:一部社恐患者戀愛交友指南
    作者:黑白文娛資訊組版式:王巍、peter zhang9012年,「社交恐懼症」成了現代人的通病,主要症狀有
  • 超四成青年稱自己存在社交恐懼症,「社恐」是病嗎?
    近年來,「社恐」一詞屢屢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給自己貼上「社交恐懼症」的標籤。「社恐」是病嗎?還是青年借「社恐」自嘲來釋放的某種信號?「社恐讓我脫單都成問題」調研數據顯示,超四成受訪者自稱「社恐」,認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被「社恐」壓身的年輕人,肩上還有「脫單」的重擔。
  • 重度社恐自愈手冊:80%的人,不了解社交恐懼
    越來越多的人給自己貼上了「社恐患者」的標籤。但是,在我們被「社恐」情緒深深困擾的同時,我們又真的了解社交恐懼症嗎?如何判斷你是不是「社恐患者」社交恐懼症,實際上應該叫做社交焦慮症,因為社交恐懼的本質不是恐懼,而是「焦慮」。
  • 社交軟體越多,越多年輕人恐懼社交?心理醫生解讀當代年輕人社交
    「我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我有社交恐懼症」,生活中很多人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不過,專業心理醫生表示,與人交往時有些緊張和焦慮是正常的。社交恐懼症是一種疾病,患者感到很痛苦,甚至常年呆在家中,不能到學校學習或外出工作。
  • 社恐:別看我別看我……
    社交恐懼症(社恐),是指在社交場合出現不合理的緊張或恐懼心理。與普通的性格內向不同,社恐患者會對社交場合產生一種強烈的、不合理的、持續性的緊張或恐懼心理,而且往往會伴隨著劇烈的生理變化:呼吸困難,大量出汗、心悸出現驚恐發作,嚴重的時候會當場暈厥除了生理上的強烈反應之外,社恐與性格內向的另一個關鍵區別在於,社恐患者認為自己確實有病。
  • 「奇葩」主持人自揭傷疤:你努力擺脫社恐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點開後發現,這其實就是當代社恐真人秀:雖說是訪談類節目,但完全不是想像裡不慌不忙的樣子,主持人姜思達每句話都小心翼翼,偶爾透露出的侷促,真實得戳人。有一期,姜思達去參加聚會,現場大都是陌生人,為了合群,他先主動打開話閘子,發現完全融入不進之後,又選擇了沉默。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生活本來已經很累了,社交,讓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偏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還有一百種折磨你的方式:不敢和陌生人講話,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敢對視,眼神躲躲閃閃,這是最基本的了。如果你讓一個「社恐」在人多的地方上臺,那無異於要了他們的命。他們會臉紅,出汗,嚴重點的,會嚇得手腳直哆嗦。
  • 社恐的人,每天有100個想死的瞬間.
    私以為,社交,是第一快樂殺手。生活本來已經很累了,社交,讓本就不快樂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避免尷尬時刻,社恐們會自帶隱身技能。比如聚會的時候,一個人默默躲在角落裡。也曾試圖加入群聊,最後想想還是算了吧。熱鬧是別人的,孤獨是自己的。
  • 線下社恐,線上「蹦迪」,探探背後的95後社交圖譜
    在邀約之前,他小心翼翼地問我「你社恐嗎」。我先是一愣,緊接著回了一句「不會」,之後就順利達成了周末小聚的目標。 和他聊完,「社恐」這個詞就在我腦子裡盤旋,這種感覺就像到了一家火鍋店,服務生先問大家「有忌口嗎?」、「能吃辣嗎?」一樣,成了現代成年人聚會禮儀的一部分。
  • 技術人的年底聚會
    (上次見面還是在去年年底,加拿大溫哥華的「NeurIPS 2019 群星閃耀精英之夜」上。)如何在年底這個合家歡的時間點,以有意思的形式見到大家,成了將門市場部12月的TOP 1 任務!那麼問題來了:1. 怎麼有意思?
  • 當代社恐的真實寫照:「對人過敏」上班如上刑
    社恐尤其討厭團建,好友聚會等活動。在許多不認識的人面前更容易緊張,害怕別人過多的關注和問詢,與人溝通時總是容易臉紅、冒汗,有時候還會控制不住的心悸發抖。不論是社恐情緒還是較嚴重的社會恐懼症人群,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迴避社交活動,儘量不與人接觸,喜歡一個人獨處。
  • 王勉《脫口秀大會》唱了一首職場社恐之歌,網友:太真實了
    >1、迴避社交職場上的社恐人士不太願意參與一些社交活動,他們內心害怕在社交場合上被人注視,也恐懼與一些陌生人的接觸,很難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中。3、軀體表現社恐人群除了心理問題,還會有明顯的軀體症狀,如呼吸困難
  • 你是社恐人群中的一員嗎?不願社交的原因可能是小時候造成的
    以上這些行為,或許你曾經有過,或許現在還有,90後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社恐的影子。如果深入去挖掘,會發現年輕人普遍社恐的背後原因。社交技能缺失一個常識是,社交技能是可以鍛鍊的。工作幾年後就會發現,多面試幾次,多跑幾次政府單位,慢慢你的臉皮厚了,氣場也就有了。
  • 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是你嗎?
    」在現代青年中是一種常態,人人都是社恐人。但現實卻是這樣的:網上披荊斬棘段子手,現實形單影隻社恐人。社恐人的內心在躁動,在狂呼:我也不想當社恐呀!還不是因為社交太難了!其實社恐人,都只是不擅長社交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因為性格內向、沒有聊天技巧、找不到聊天話題、不會表現自己看起來社恐,其實我們也在羨慕那些外向健談的人,和誰都能高談闊論,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卻苦於社交能力技能還沒點亮!